首页 / 正文

第六部分

国风 豳风

《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笺】周公遭变者,管、蔡流言,辟居东都。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传】火,大火也。流,下也。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故将言寒,先著火所在。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传】一之日,十之余也。一之日,周正月也。觱发,风寒也。二之日,殷正月也。栗烈,寒气也。【笺】褐,毛布也。卒,终也。此二正之月,人之贵者无衣,贱者无褐,将何以终岁乎?是故八月则当绩也。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传】三之日,夏正月也。豳土晚寒。于耜,始修耒耜也。四之日,周四月也,民无不举足而耕矣。馌,馈也。田畯,田大夫也。【笺】同,犹俱也。喜,读为(左食右喜)。(左食右喜),酒食也。耕者之妇子俱以饟来,至于南亩之中,其见田大夫,又为设酒食焉。言勤其事,又爱其吏也。此章陈人以衣食为急,余章广而成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笺】将言女功之始,故又本于此。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传】仓庚,离黄也。懿筐,深筐也。微行,墙下径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笺】载之言则也。阳,温也。温而仓庚又鸣,可蚕之候也。柔桑,稺桑也。蚕始生,宜稺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传】迟迟,舒缓也。蘩,白蒿也,所以生蚕。祁祁,众多也。伤悲,感事苦也。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殆,始;及,与也。豳公子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女感事苦而生此志。是谓《豳风》。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传】薍为萑,葭为苇。豫畜萑苇,可以为曲也。【笺】将言女功自始至成,故亦又本于此。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传】斨,方銎也。远,枝远也。扬,条扬也。角而束之曰猗。女桑,荑桑也。【笺】条桑,枝落采其叶也。女桑少枝长条,不枝落者,束而采之。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传】鵙(或作“鶪”),伯劳也。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玄,黑而有赤也。朱,深纁也。阳,明也。祭服,玄衣纁裳。【笺】伯劳鸣,将寒之候也。五月则鸣,豳地晚寒。鸟物之候从其气焉。凡染者,春暴练,夏纁玄,秋染夏。为公子裳,厚于其所贵者说也。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传】不荣而实曰秀。葽,葽草也。蜩,螗也。获,禾可获也。陨,坠;萚,落也。【笺】《夏小正》:“四月王萯秀。”葽其是乎?秀葽也,鸣蜩也,获禾也,陨萚也,四者皆物成而将寒之候。物成,自秀葽始。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传】于貉,谓取狐狸皮也。狐貉之厚以居。孟冬,天子始裘。【笺】于貉,往搏貉以自为裘也。狐狸以共尊者。言此者,时寒宜助女功。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传】缵,继;功,事也。豕一岁曰豵,三岁曰豜。大兽公之,小兽私之。【笺】其同者,君臣及民因习兵俱出田也。不用仲冬,亦豳地晚寒也。豕生三曰豵。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传】斯螽,蚣蝑也。莎鸡羽成而振讯之。【笺】自七月在野,至十月入我床下,皆谓蟋蟀也。言此三物之如此,著将寒有渐,非卒来也。穹窒熏鼠,塞向墐户。【传】穹,穷;窒,塞也。向,北出牖也。墐,涂也。庶人筚户。【笺】为此四者以备寒。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笺】曰为改岁者,岁终而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当避寒气,而入所穹窒墐户之室而居之,至此而女功止。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郁,棣属。薁,蘡薁也。剥,击也。春酒,冻醪也。眉寿,豪眉也。【笺】介,助也。既以郁薁及枣助男功,又获稻而酿酒以助其养老之具。是谓《豳雅》。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传】壶,瓠也。叔,拾也。苴,麻子也。樗,恶木也。【笺】瓜瓠之畜,麻实之糁,干荼之菜,恶木之薪,亦所以助男养农夫之具。

九月筑场圃,【传】春夏为圃,秋冬为场。【笺】场圃同地,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至物尽成熟,筑坚以为场。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传】后熟曰重,先熟曰穋。【笺】纳,内也。治于场而内之囷仓也。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传】入为上,出为下。【笺】既同,言已聚也。可以上入都邑之宅,治宫中之事矣。于是时男之野功毕。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传】宵,夜;绹,绞也。【笺】尔,女也。女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传】亟,急;乘,治也。七月定星将中,急当治野庐之屋。其始播百穀,谓祈来年百穀于公社。

二之日凿冰沖沖,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传】冰盛水腹,则命取冰于山林。沖沖,凿冰之意。凌阴,冰室也。【笺】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祭司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月令》:“仲春,天子乃献羔,开冰,先荐寝庙。”《周礼》凌人之职:“夏,颁冰掌事。秋,刷。”上章备寒,故此章备暑,后稷先公礼教备也。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传】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涤场,功毕入也。两樽曰朋。飨者,乡人以狗,大夫加以羔羊。【笺】十月民事男女俱毕,无饥寒之忧,国君闲于政事而飨群臣。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传】公堂,学校也。觥,所以誓众也。疆,竟也。【笺】于飨而正齿位,故因时而誓焉。饮酒既乐,欲大寿无竟。是谓《豳颂》。

《七月》八章,章十一句。

《鸱鸮》,周公救急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笺】未知周公之志者,未知其欲摄政之意。

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传】兴也。鸱鸮,鸋鴂也。无能毁我室者,攻坚之故也。宁亡二子,不可以毁我周室。【笺】重言鸱鸮者,将述其意之所欲言,丁宁之也。室,犹巢也。鸱鸮言,已取我子者,幸无毁我巢,我巢积日累功,作之甚苦,故爱惜之也。时周公竟武王之丧,欲摄政,成周道,致太平之功。管叔蔡叔等流言云,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不知其意,而多罪其属党。兴者,喻此诸臣乃世臣之子孙,其父祖以勤劳有此官位土地,今若诛杀之,无绝其官位(十三经本无“官”字,阮校以为当是蒙上省),夺其土地。王意欲诮公,此之由然。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传】恩,爱;鬻,稚;闵,病也。稚子,成王也。【笺】鸱鸮之意殷勤于此稚子,当哀闵之。此取鸱鸮子者,言稚子也。以喻诸臣之先臣,亦殷勤于此,成王亦宜哀闵之。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传】迨,及;彻,剥也。丧土,桑根也。【笺】绸缪,犹缠绵也。此鸱鸮自说作巢至苦如是,以喻诸臣之先臣,亦及文武未定天下,积日累功,以固定此官位与土地。今女下民,或敢侮予。【笺】我至苦矣,今女我巢下之民,宁有敢侮慢欲毁之者乎?意欲恚怒之。以喻诸臣之先臣,固定此官位土地,亦不欲见其绝夺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传】拮据,撠挶也。荼,萑苕也。租,为;瘏,病也。手病口病,故能免乎大鸟之难。【笺】此言作之至苦,故能攻坚,人不得取其子。曰予未有室家。【传】谓我未有室家。【笺】我作之至苦如是者,曰我未有室家之故。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传】谯谯,杀也。翛翛,敝也。【笺】手口既病,羽尾又杀敝。言己劳苦甚。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传】翘翘,危也。哓哓,惧也。【笺】巢之翘翘而危,以其所托枝条弱也。以喻今我子孙不肖,故使我家道危也。风雨,喻成王也。音哓哓然,恐惧告愬之意。

《鸱鸮》四章,章五句。

《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一章言其完也,二章言其思也,三章言其室家之望女也,四章乐男女之得及时也。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闵其劳,所以说也。说以使民,民忘其死,其唯《东山》乎?【笺】成王既得金縢之书,亲迎周公。周公归,摄政。三监及淮夷叛,周公乃东伐之,三年而后归耳。分别章意者,周公于是志伸,美而详之。

东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传】慆慆,言久也。濛,雨貌。【笺】此四句者,序归士之情也。我往之东山,既久劳矣,归又道遇雨濛濛然,是尤苦也。我东曰归,我心西悲。【传】公族有辟,公亲素服,不举乐,为之变,如其伦之丧。【笺】我在东山常曰归也,我心则念西而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传】士,事;枚,微也。【笺】勿,犹无也。女制彼裳衣而来,谓兵服也。亦初无行陈衔枚之事,言前定也。《春秋传》曰:“善用兵者不陈。”蜎蜎者蠋,烝在桑野。【传】蜎蜎,蠋貌,桑虫也。烝,窴也。【笺】蠋蜎蜎然特行,久处桑野,有似劳苦者。古者声窴、填、陈同也。敦彼独宿,亦在车下。【笺】敦敦然独处于车下,此诚有劳苦之心。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传】果蠃,栝楼也。伊威,委黍也。蟏蛸,长踦也。町疃,鹿迹也。熠耀,(左“火”右“粦”)也。(左“火”右“粦”),萤火也。【笺】此五物者,家无人则然,令人感思。不可畏也,伊可怀也。【笺】伊,当作繄。繄,犹是也。怀,思也。室中久无人,故有此五物,是不足可畏,乃可为忧思。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传】垤,螘冢也。将阴雨,则穴处者先知之。鹳好水,长鸣而喜也。【笺】鹳,水鸟也。将阴雨则鸣。行者于阴雨尤苦,妇念之则叹于室也。穹,穷;窒,塞;洒,灑;扫,拚也。穹窒鼠穴也。而我君子行役,述其日月,今且至矣。言妇望也。有敦瓜苦,烝在栗薪。【传】敦,犹专专也。烝,众也。言我心苦事又苦也。【笺】此又言妇人思其君子之居处,专专如瓜之系缀焉,瓜之瓣有苦者,以喻其心苦也。烝,尘;栗,析也。言君子又久见使析薪,于事尤苦也。古者声栗、烈同也。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笺】凡先著此四句者,皆为序归士之情。仓庚于飞,熠耀其羽。【笺】仓庚仲春而鸣,嫁取之候也。熠耀其羽,羽鲜明也。归士始行之时,新合昏礼。今还,故极序其情以乐之。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传】黄白曰皇,駵白曰驳。【笺】之子于归,谓始嫁时也。皇驳其马,车服盛也。亲结其缡,九十其仪。【传】缡,妇人之袆也。母戒女施衿结帨。九十其仪,言多仪也。【笺】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其仪,喻丁宁之多。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传】言久长之道也。【笺】嘉,善也。其新来时甚善,至今则久矣,不知其何如也。又极序其情乐而戏之。

《东山》四章,章十二句。

《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笺】恶四国者,恶其流言毁周公也。

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传】隋銎曰斧。斧斨,民之用也。礼义,国家之用也。【笺】四国流言,既破毁我周公,又损伤我成王,以此二者为大罪。周公东征,四国是皇。【传】四国,管、蔡、商、奄也。皇,匡也。【笺】周公既反,摄政,东伐此四国,诛其君,罪正其民人而已。哀我人斯,亦孔之将。【传】将,大也。【笺】此言周公之哀我民人,其德亦甚大也。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传】吪,化也。哀我人斯,亦孔之嘉。【笺】嘉,善也。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传】木属曰銶。周公东征,四国是遒。【传】遒,固也。【笺】遒,敛也。哀我人斯,亦孔之休。【传】休,美也。

《破斧》三章,章六句。

《伐柯》,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笺】成王既得雷雨大风之变,欲迎周公,而朝廷群臣犹惑于管、蔡之言,不知周公之圣德,疑于王迎之礼,是以刺之。

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传】柯,斧柄也。礼义者,亦治国之柄。【笺】克,能也。伐柯之道,维斧乃能之,以此类求其类也。以喻成王欲迎周公,当使贤者先往。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传】媒,所以用礼也。治国不能用礼,则不安。【笺】媒者能通二姓之言,定人室家之道。以喻王欲迎周公,当先使晓王与周公之意者以先往。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传】以其所愿乎上交乎下,以其所愿乎下事乎上,不远求也。【笺】则,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于柯,所谓不远求也。王欲迎周公使还,其道亦不远,人心足以知之。我觏之子,笾豆有践。【传】践,行列貌。【笺】觏,见也。之子,是子也,斥周公也。王欲迎周公,当以飨燕之馔行,至则欢乐以说之。

《伐柯》二章,章四句。

《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九罭

九罭之鱼,鳟鲂。【传】兴也。九罭,緵罟,小鱼之网也。鳟鲂,大鱼也【笺】设九罭之罟,乃后得鳟鲂之鱼,言取物各有器也。兴者,喻王欲迎周公之来,当有其礼。我觏之子,衮衣绣裳。【传】所以见周公也。衮衣,卷龙也。【笺】王迎周公,当以上公之服往见之。

鸿飞遵渚,【传】鸿不宜循渚也。【笺】鸿,大鸟也,不宜与凫鹥之属飞而循渚。以喻周公今与凡人处东都之邑,失其所也。公归无所,於女信处。【传】周公未得礼也。再宿曰信。【笺】信,诚也。时东都之人,欲周公留不去,故晓之云,公西归而无所居,则可就女诚处是东都也。今公当归复其位,不得留也。

鸿飞遵陆,【传】陆,非鸿所宜止。公归不复,於女信宿。【传】宿,犹处也。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传】无与公归之道也。【笺】是,是东都也。东都之人欲周公留之为君,故云是以有衮衣,谓成王所赍来衮衣,愿其封周公于此,以衮衣命留之,无以公西归。无使我心悲兮。【笺】周公西归,而东都之人心悲,恩德之爱至深也。

《九罭》四章,一章四句,三章章三句。

《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笺】不失其圣者,闻流言不惑,王不知不怨,终立其志,成周之王功,致太平,复成王之位,又为之大师,终始无愆,圣德著焉。

狼跋

狼跋其胡,载疐其尾。【传】兴也。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然而不失其猛。【笺】兴者,喻周公进则躐其胡,犹始欲摄政,四国流言,辟之而居东都也;退则跲其尾,谓后复成王之位而老,成王又留之。其如是,圣德无玷缺。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传】公孙,成王也,豳公之孙也。硕,大;肤,美也。赤舄,人君之盛屦也。几几,絇貌。【笺】公,周公也。孙,读当如“公孙于齐”之孙,孙之言孙遁也。周公摄政七年,致太平,复成王之位,孙遁辟此成公之大美。欲老,成王又留之,以为大师,履赤舄几几然。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公孙硕肤,德音不瑕。【传】瑕,过也。【笺】不瑕,言不可疵瑕也。

《狼跋》二章,章四句。

豳国七篇,二十七章,二百三句。

猜你喜欢
  似顺论第五·吕不韦
  白马论第二·公孙龙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孔子
  卷二·袁燮
  卷十二·姚际恒
  卷五十二·江永
  条例·方苞
  卷六·李光地
  卷十一·朱申
  (六)·钱穆
  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章太炎
  出法品第三十一·佚名
  佛说人本欲生经·佚名
  佛说象腋经·佚名
  佛说须真天子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296_1 【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张南史   南楼渚风起,树杪见沧波。稍觉征帆上,萧萧暮雨多。   沙洲殊未极,云水更相和。欲问任公子,垂纶意若何。   卷296_2 【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张南史   秋日金

  • 卷二十一·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一庞蕴诗偈一时复一时,步步向前移。无常有限分,早晚即不知。古人一交语,预办没贫儿。闻少须修道,莫待衰老时。邂逅符到来,赚你更无疑。劝君不肯听,三涂真可悲。一日复一日,百年渐渐毕。急急除妄想,无念成真佛

  • 卷一·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玉台新咏考异卷一姚安府知府纪容舒撰古诗八首【昭明选古诗十九首皆不著作者姓名刘勰文心雕龙曰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钟嵘诗品曰其外去者日以踈四十五首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

  • ●英雄成败·沈泰

    (山阴子若孟称舜编钱塘彦雯汪€评西湖启我沈时佑、飞卿曹兆龙阅) 【菩萨蛮】(〔末上开场〕几人载酒看花坐,几人布被蒙头卧。谁弱与谁雄?同生蜗角中。兴亡如过电,得失浮云变。怅怅几时休?看看尽白头。) 气黄巢称兵造反,众节度

  • 卷第二百六十五·胡三省

    唐纪八十一〔起阏逄困敦(甲子)五月,尽柔兆摄提格(丙寅),凡二年有奇。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下天佑元年〔(甲子、九〇四)〕1五月,丙寅,加河阳节度使张汉瑜同平章事。2帝宴朱全忠及百官于崇勋殿,〔时以洛阳宫前殿为贞观殿,内朝为崇

  • 卷之四十六·佚名

    洪武二年冬十月壬戌朔高丽使者成惟得等辞归 上以书谕其国王王颛曰近使者归自王国朕问王国政俗城郭甲兵居室如何使者言俗无城郭虽有甲兵而侍卫不严有居室而无听政之所王专好释氏去海滨五十里或三十里民始有宁居者朕询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九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九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乾隆三十八年七月二十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窃臣遵旨购觅遗书,业将历次觅得各书,开具书目,节经具奏在案。伏思浙省书籍素多,自奉谕旨征求,凡有藏书之家,无不

  • 张桓传·宋濂

    张桓,字彦威,真定藁城人。父张木,曾任汝宁知府,全家便徙居汝宁。桓是国子生,受命在滑州府任白马县县丞。调入朝中任中书省属官,并被提升为国子典簿。后又离京任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因进谏有违皇帝的旨意,乃去职。不久,汝宁发生

  • 卷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十六歌颂五十六【生监诸臣七】万夀诗【四言一章】生          员【臣】邹庆鲁皇帝御极宝历光昌数周甲子岁纪昭阳化行四表泽被万方和气蒸洽惠风翺翔祥徵五序瑞曜三光鹿鸣鼓瑟

  • 凡例·佚名

    凡例一会典之作一遵勅旨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数仪文等级为目凡有籍册可据者先後具载其因革损益间与见行不同者亦存其旧【如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之类】一本朝旧籍惟诸司职掌见今各衙门遵照行事故会典本职掌而作凡旧文

  • 卷三·李世民

      诫盈第七  夫君者,俭以养性,静以修身。俭则人不劳,静则下不扰。人劳则怨起,下扰则政乖。人主好奇技淫声、鸷鸟猛兽,游幸无度,田猎不时。如此则徭役烦,徭役烦则人力竭,人力竭则农桑废焉。人主好高台深池,雕琢刻镂,珠玉珍玩

  • 卷三十六·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善男子,如来复有随自意语。如来佛性则有二种。一者有。二者无。有者,所谓三十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唐慧琳

        大唐翻经沙门慧琳撰  大宝积经音义之五  音大宝积经从九十二尽一百二十凡二十九卷  大宝积经第九十二卷  白法羸(累危反韵英云羸劣也韵诠弱也从羊[嬴-女]声也[嬴-女]音同也)。  谊杂(上晖袁反或作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八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八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辨决择品第八有色法。十一界十一处一蕴摄。八智知。除他心灭智。六识识。欲色界遍行。及修所断随眠随增。唯有色法。十界十处一蕴摄。非智知。五识识。

  • 曹溪大休珠禪師書問卷第九·佚名

    侍者德瀾錄瑞鹿法孫行信編次附佛日雨老和尚書(時師住密印)每見人來,知吾孫法道將隆,兼能自愛,不輕許可,寔為我懷,久久無倦,不愁雲門佛法之不後耀也。佛日禪眾俱精進兩堂共二百五十餘,堂外亦二百五十餘。兩堂首座,一為革故,易號

  • 牧庵集·姚燧

    元代诗文别集。36卷。姚燧撰。《牧庵集》原本久已亡佚,今存36卷本,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卷首有至顺三年(1332)吴善序、泰定元年(1324)张养浩序。张养浩序是为江西省臣准备刊印姚燧文

  • 今水经·黄宗羲

    《今水经》是记述清初全国水道源流的专书。清黄宗羲撰。一卷。宗羲有《(康熙)四明山志》已著录。作者以郦道元注《水经》,虽引注广博而无稽于事实,又因时代久远,水道形势变化很大,《水经注》与清初诸图志多不相合,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