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覆赵尚书言台湾兵事书

奉六月望后谕,以台营恶习,几有魏博牙兵之势,深虑之。集思广益,令博采舆论以闻。莹以为此不足为台地深忧,皆告者过耳。

自古治兵与治民异。盖兵者凶器,其人大率粗鲁横暴;驭之之道,惟在简、严。简者不为苛细,责大端而已;严者非为刻酷,信赏罚而已。夫虎豹犀象虽甚威猛,然而世有豢畜之者,驭得其道也。马牛犬豕虽甚驯弱,仆夫童子可操鞭箠而驱之;壮夫卤莾或受蹄角之伤且死者,驭之不得其道也。市井无赖,三五群殴,其势汹汹。妇人孺子,心胆欲碎;老儒学究向判曲直,反受诟谇而归,摇手气愤,痛骂其无良而已;道旁之人袖手,窃议长短,纷纷未已。一武夫健卒奋怒叱之,二者哄然而散。台营情势,亦若是而已矣。今之走告于夫子者,非妇人、老儒,则道旁袖手者也;何足以烦明听哉!

请质言之。台湾一镇,水陆十三营、弁兵一万四千有奇,天下重镇也。兵皆调自内地督、抚、提、镇、协水陆五十八营,漳、泉兵数为多。上府各营兵弱,向皆无事;兴化一营稍黠,多不法。其最难治者,漳、泉之兵也。人索勇健,而俗好斗,自为百姓已然,何况为兵?水提、金门两标尤甚。昔人惧其桀骜,散处而犬牙之,立意最为深远。然如械闘、娼赌、私儎违禁货物,皆所不免;甚且不受本管官钤束、不听地方官申理。盖康熙、雍正之间尤甚,乾隆、嘉庆以后屡经严治,乃稍戢。此兵、刑二律,所以于台地独重也;岂惟今日哉!

重法如迅雷霹雳,不可常施;常施,则人侧足不安。故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然小者可弛,而大者不可弛。小者狎妓、聚博、私儎违禁货物,欺虐平民之类是也;若械斗伤人且死、不受本管官钤束、不服有司逮理,则纪纲所系,必不可宥:此轻重之别也。故治兵者,不可不知简、严之道。不辨轻重者不可以简,不简者不可以严,不严者不可以用威;威不足则继之以恩,恩不足则守之以信。自古名将得士力者,皆由用此。今之用兵者,大抵既不知简,又不能严。有罪而不诛,则无威;将不习校、校不习兵,劳苦之不恤而朘削之是求,则无恩;当罚者免、当赏者吝,则无信。此所以令之不从、禁之不止也。

然则以为不足虑者有说乎?曰:有。兵之可虑而难治者,叛与变耳。自古骄兵、乱卒,大抵在其乡邑,形势利便,易叛与变耳;若客兵则有溃而无叛,其形势不便故也。魏博之牙兵,皆魏博人也;故敢屡杀逐其大将而不受代。若台兵,则皆分檄自内地。建宁、延平诸郡,与漳、泉不相能也;兴化与漳、泉邻郡,亦不相能也;漳与泉,复不相能也。是其在营,常有彼此顾忌之心,必不敢与将为难明矣。况其父母妻子皆在内地,行者有加饷、居者有眷米,朝廷豢养之恩甚至;设有变,父母妻子先为戮矣!岂有他哉?

虽台地之民,大半漳、泉之兵,与民素有相仇之势。故百余年来,有叛民而无叛兵;乃治兵者每畏之而不敢治,则将之懦也。且漳、泉之人,其气易动而不耐久;一夫倡而千百和,初不知何故,及稍知之,非有所大不愿则已懈,更作其气势以临之,则鼠伏而兔脱矣。如吹猪脬然,初虽甚胀,但刺小孔即索然:此漳、泉之人之情也。漳、泉之兵既治,则他可高枕而卧矣。

请以近事徵之。嘉庆二十四年七月,安平兵斗,死者数人矣;将裨理论之不止、情恳之不息。镇将怒,整队将往诛之,众兵闻声而解;竟执数人分别奏诛,无敢动者。二十五年正月,郡兵群博于市。莹为台湾令,经过弗避;呵之,众皆走矣。一兵诬县役掠钱相争,莹命之跪而鞫问之。众散兵以为将责此兵,一时群呼持械而出者数十人,欲夺此兵去。县役、从者将与斗,莹约止之;下舆,手以铁索絷此兵,往近之曰:“汝敢拒捕,皆死矣!”

众愕然,不敢犯。乃手牵此兵,步行至镇署。众大惧,求免,不许;卒责黜十数人而禁其博。自是所过,兵皆畏避。又是年九月,兴化、云霄二营兵斗,将谋夜摧杀。诸将仓卒戒严,莹亦夜中周视。各营众兵百十为群,见莹过,皆跪;好谕之曰:“吾知斗非汝意,特恐为人所劫,故自防耳。毋释伏,毋妄出!出则不直在汝,彼乘虚入矣!”

众兵大喜曰:“县主爱我!”

至他营,亦如之。竟夜寂然,天明罢散。音镇军切责诸将,众兵乃惧,皆叩头流血;察最狡桀者每营数人,贯耳以徇,诸军肃然。此三事,其始汹汹,几不可测;卒皆畏服不敢动。可见台湾之兵犹可为也。及再至台,则闻纷纷以兵横为言者,或虑有变。诘其事,大率如聚赌督禁不服之类。将裨懦弱畏事,又营、县不和,是以议者纷纷张大其词,而非事实。总兵官观公,每为莹言,未尝不扼腕、恨无指臂之助;此所以决意引疾也。既去,而营、县中乃有思之者矣。今年正月,凤山、淡水两营皆有营兵击毙小夫之事,副将以下欲阴谢过,厅、县亦议稍决罪,寝其事。方太守时护道,与观公力持不许。然后得以此兵械送郡,而营中或有以为怨者。五月,安平营兵与民人乘危劫米,诸将又思不问;幸抚军巡台值其事,严责之,斩三人,余以军流治罪。方抚军之盛怒穷诘也,论者纷纷,以为兵民习惯久矣,骤治之恐变;或言安平兵皆溃走下海矣,或言出斩之日将谋劫夺矣。方太守入见抚军,力陈无虑之状,惟请勿多杀而已。入奏之日,兵民畏服。

然则悠悠舆论其可凭乎?以后诸营无械斗劫夺者,岂非用严之效乎?善乎执事之言曰:“非得有如李临淮者,安可望其壁垒焕然一新!”

斯言,可谓得其要矣。夫李临淮固不可得,若以台湾诸营视魏博,则尚不至此。虽有不法,一健将、能吏足以定之,保无他也。且夫聚兵一万四千余人之众,远涉重洋风涛之险,又有三年更换之烦,旧者未去、新者又至,此其势与长年本土者固殊,而营将能以恩、威、信待兵者百不得一;又时方太平无事,终日嬉游廛市,悍健之气无所泄,欲其无嚣叫纷争、少违犯禁令之事,不可得也。而巽懦无识者既不能治,徒相告以惊怪,是可喟矣!

猜你喜欢
  第一百二十五回 赵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驰函劝吴·蔡东藩
  卷二十八·沈德符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一百四十七 江宁织造曹寅奏佩文韵府已开工刊刻摺·佚名
  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岳珂
  三七 上饭厅·周作人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第六·陈寿
  王正言传·薛居正
  卷一百十六·杨士奇
  卷七十八·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二·雍正
  卷二百十三·佚名
  卷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孤抱病同春郎上,云)自家拈各千户的便是。自从我在那洛河边,买的这春郎孩儿,过日月好疾也,今经可早十三年光景。孩儿生的甚是聪明智慧,他骑的劣马,拽的硬弓,承袭了我这千户官职。我如今年老,耽着疾病,不能痊可。眼见的无那活的

  • 卷十·唐圭璋

    ●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留心金碧年深。为夏白发鬓相侵,仙诀朝朝讨论。秘要俱皆览过,神仙奥旨重吟。至人亲指水中金,不负平生志性。●二任是聪明志士,常迷东灶黄庭。参同大易事分明,不晓醉眠难醒。若遇高人指

  • 卷四十五·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四十五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龚用卿【二首】用卿字鸣治怀安人嘉靖丙戍赐进士第一除修撰歴谕德终南京国子监祭酒有云冈集武夷第五曲谒紫阳精舍九曲清溪流此地适居半上有丹屏围下有绿波涣嘉木杂异草神

  • 东都事略卷六十七·王称

    列传五十  文彦博字寛夫汾州介休人也少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翼城榆次二县改太常博士通判兖州入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西鄙用兵有临陈先退望敌不进者置狱隣郡而推劾枝蔓久不即诛彦博上疏曰将权不可不专军法不可不峻兵

  •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七·张岱

    洪承畴、冯铨列传(阙)

  • 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四十四册 天聪五年十二月·佚名

    第四十四册 天聪五年十二月初三日,达赖楚呼尔之使者还。转赐达赖楚呼尔处银茶筒一、狐皮■一、烟二十刀、稻米二金斗、监一金斗、粉胭脂、针线、茶碗三。赏赐使臣缎一、佛头青布八、银碗一、銮花鞍辔、米二金斗。初四

  • 张弘略传·宋濂

    张弘略,字仲杰,张柔之第八子。弘略有谋略,精通经史,善骑射。曾随其父镇守杞县,后来迁居亳州。宪宗五年(1255),入朝拜见宪宗,授金符,暂为顺天万户。后随宪宗征蜀,因年幼,赐他锦衣,令他回亳州。张柔辞官后,授弘略金虎符、顺天路管民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五土田志四土田规制畿辅规制四【乾隆二十八年至五十六年】二十八年八月奉上谕上年因八旗回赎旗地积至一万余顷之多降旨令户部会同内务府及八旗大

  •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家铉翁

    宋 家翁 撰襄公二【周灵王八年晋悼十年】九年春宋灾【公羊作火】公羊曰曷爲或言灾或言火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内何以不言火内不言火甚之也外灾不书此何以书爲王者之后记灾也左传谓人火曰火天火曰灾人之与天何以致其辨

  • 卷四十七·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四十七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礼记月令第六 疏以礼家好事抄合之【礼家字误倒】名曰礼记【礼记当作月令】二十六年并天下【脱二字】而不韦不得以十月为正【而疑衍字】是郑以月令不韦所作【下

  • 第十九章 溺婴堕胎·佚名

    黄藜乙曰。溺婴之事。虽狠毒妇人所为。亦出于丈夫之意。丈夫决意不溺。妇亦无可奈何。若系婢女所产。妻不能容者。满月后。过房他姓。寄养于人。亦可保全性命。是在处置得妥耳。如谓贫而不能养。彼岂终身向父母求活者

  • 小问第五十一·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

  • 太上黄箓斋仪·杜光庭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根据陆修静以来流传的斋仪,删繁就简,整理编辑而成。凡五十八卷。黄箓斋为道教众斋之一,谓用以拯救幽灵,除灾致福,并且不限于超度亡灵,乃家国兼利,功无不被。宋明以来之灵宝斋仪,大都本于此书。收入

  • 原道救世歌·洪秀全

    洪秀全著。约一千一百字。1852年编入《太平诏书》刊行。洪氏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领袖、太平天国天王。广东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早年入塾“熟读经史”。后作乡村塾师。因屡试不中,萌发反清思想。

  • 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说忿怒王真言,成就有情,治罚难调伏者法。阎曼德迦忿怒王品第三十二。答寂静慧菩萨问,复说诸调伏法。

  • 金光明经文句记·知礼

    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其初,知礼之师义通宣讲金光明经文句时,门徒竞录所闻成卷,然旷远之旨羁绊不宣,经论援证谬误亦不少,以致知

  • 华严经义海百门·法藏

    中国佛教华严宗典籍。唐代僧人法藏(643~712)著。全书1卷,总分十门,每一门下又分十义,共成百义,系统解释华严宗的佛教教义,故称《华严经义海百门》。其十门为:第1缘生会寂门,第2实际敛迹门,第3智种普耀门,第4熔融任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