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韩褒传

韩褒字弘业,祖先是颍川颍阳人,后来移居昌黎。

祖父韩瑰,在魏国担任镇西将军、平凉郡守,封安定郡公。

父亲韩演,任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恒州刺史。

韩褒从小就有抱负,喜欢学习,但不拘泥于章节句读。

老师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

韩褒答道:“文字之间,常有教育诱导的内容。

至于比较异同,请允许顺从我自己的爱好。”老师因此而特别惊讶。

长大以后,博览经史,为人深沉,有远见谋略。

魏建明年间,开始担任奉朝请。

加授强弩将军衔,升任太中大夫。

适逢魏国动乱,韩褒避居夏州。

当时太祖担任刺史,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待他以客人之礼。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以后,诸将派使者奉迎太祖。

太祖向韩褒询问对策。

韩褒回答说:“如今王室衰微,天下大乱。

大人天资英武,恩结将士之心。

贺拔公猝然遭难,人心惊危。

寇洛自知平庸怯懦,将重任拜托大人。

如果总掌兵权,占有关中之地,这是上天所授,还有什么迟疑的?况且侯莫陈悦违背道义,仓促起事,竟不乘胜进占平凉,反而逃跑,屯兵洛水。

这真是井底之蛙,大人前去,必定能够捉住他。

罕见的功勋,在此一举。

时机难得而易失,诚心希望大人考虑这件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

太祖担任丞相后,引荐韩褒为录事参军,赐姓侯吕陵氏。

大统初年,升行台左丞,赐爵三水县伯。

不久转任丞相府属,加中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衔。

二年(536),梁人在北面侵犯商、洛,东魏又侵入樊、邓,于是任命韩褒为镇南将军、丞相府从事中郎,镇守淅、郦二地。

在那里两年,又调他担任丞相府司马,晋封侯爵。

出任北雍州刺史,加卫大将军衔。

北雍州北部有山脉环绕,多有盗贼。

韩褒私下访查,得知都是豪族所干,但表面上装着不知道,待他们格外有礼。

韩褒对他们说:“我是书生出身,哪里懂得查办盗贼,还要依赖各位为我共同分忧!”于是下令将那些平日在乡里为非作歹的凶恶狡诈的年轻人,都任命为主帅,划分他们所管的地界。

凡有盗贼活动而未能捕获的,都按故意纵容论罪。

那些被任命为主帅的人,没有不惊慌害怕的。

都出首告发道:“前时偷盗者,都是某某等人所为。”所有党羽,都列其姓名。

有逃跑躲避的,也都说出他们躲藏的地点。

韩褒就把盗贼名单收藏起来。

在州署门前张贴大字文告道:“凡自知行盗者,应迅速前来自首,可赦免罪恶。

到本月月底不来投案者,即明正典刑,当众处决,其妻儿由官府没收,赏赐给以前自首的人。”十日之内,盗贼全部前来投案。

韩褒取名单验证,没有一点儿差错。

于是全部宽恕他们的罪恶,让他们悔过自新。

从此群盗销声匿迹。

入朝任给事黄门侍郎。

九年,升任侍中。

十二年,授都督、西凉州刺史。

羌族、胡族的风俗,轻视贫弱,崇尚豪富。

豪富之家,掠夺弱小的百姓,把他们当做仆人奴隶。

所以贫者日穷,豪者益富。

韩褒于是招募穷人,让他们当兵,优待他们的家属,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

又调拨富人的财物来周济他们。

每次来了西域商人,都先让穷人去交易。

于是贫富渐渐平均,百姓富足。

十六年,加大都督、凉州诸军事衔。

魏废帝元年(552),转任会州刺史。

二年(553),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随即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衔,晋封公爵。

武成三年(561),调任御伯中大夫。

保定二年(562),转任司会。

三年,出任汾州刺史。

汾州北接太原,正对千里径。

原先齐人多次入侵,百姓废弃农业,前后的刺史都无法防卫。

韩褒上任时,适逢齐人入侵,韩褒故意不通知所属各县。

人们来不及防备,因此多被抢劫。

齐人高兴地互相说道:“汾州人没有发觉我们来到,预先未能集中兵力。

如今返回,一定追不上我们了。”因此更加松懈,没有修建营垒。

韩褒已经预先指挥精锐部队,埋伏在北面山中,分兵占据险要之处,截断敌军归路。

乘着敌军懈怠,伏兵出击,将敌军全部俘虏。

按照旧例,凡俘虏之人,必须全部押送京师。

韩褒上奏道:“抓获的敌人,人数不多。

捉住后再羞辱他们,只能激起他们的愤怒。

请求将他们全部放回,以恩德来回报怨仇。”诏命允许。

从此齐兵极少前来抢掠。

四年,升任河洮封三州诸军事、河州总管。

天和三年(568),转任凤州刺史。

不久,由于年老请求退休,诏命允许。

五年,授少保。

韩褒先后侍奉三位皇帝,都以忠厚被皇帝所信任。

高祖对他十分敬重,常以老师之礼待他。

每次入宫相见,必有诏命让他坐下,然后才谈论政事。

七年(572)去世。

追赠泾、岐、燕三州刺史。

谥号为“贞”。

儿子韩继伯承袭爵位。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九·礼七·张廷玉
  本姓解第三十九·王肃
  卷一八二 隋紀六·司马光
  卷二·凌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一·佚名
  光绪三年·佚名
  伯夷列传第一·司马迁
  姚僧垣传·李延寿
  陆腾传·李延寿
  吴元济传·刘昫
  凡例八则·佚名
  自序·捧花生
  卷七十一绿营二·冯煦
  44.荆轲刺秦王·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出 辞母·姚茂良

    【破阵子】〔老旦上〕烽燧年来未息。一朝何事班师。〔小旦小生小外上〕爹爹别去无消息。吉凶事全然未知。〔合〕敎人心转疑。〔老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你爹爹去后。杳无音信。不知为何。〔小生〕便是。母亲。

  • 卷373 ·佚名

    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 手把诗翁忆雪诗,坐愁穷海瘴烟霏。 谁令天上苍茫合,忽见空中散漫飞。 阊阖与风生气势,姮娥交月借光辉。 山鸦瑟缩相依立,邑犬跳梁未肯归。 点缀丘园荣树木,埋藏沟渐乱封圻。

  • 攻媿集钞·吴之振

    楼钥题龙眠画骑射抱球戏绿杨几枝插平沙,柔梢袅袅随风斜。红绡去地不及尺,锦袍壮士斫鬃射。横磨箭锋满分靶,一箭正截红绡下。前骑长缨抱绣球,后骑射中如星流。绣球飞最难射,十中三四称为优。元丰策士集英殿,金门应奉人方倦。

  • 卷一八七 唐紀三·司马光

      起屠維單閼(己卯)正月,盡十月,不滿一年   高祖神堯大聖光孝皇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六一九年)   春,正月,壬寅,王世充悉取隋朝顯官、名士為太尉府官屬,杜淹、戴胄皆預焉。胄,安陽人也。隋將軍王隆帥屯衞將軍張鎮周、都水

  • 卷第二百六十五·胡三省

    唐纪八十一〔起阏逄困敦(甲子)五月,尽柔兆摄提格(丙寅),凡二年有奇。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下之下天佑元年〔(甲子、九〇四)〕1五月,丙寅,加河阳节度使张汉瑜同平章事。2帝宴朱全忠及百官于崇勋殿,〔时以洛阳宫前殿为贞观殿,内朝为崇

  • 过庭录·范公偁

    七伯祖子夷,忠宣公次子也。为开封县时,道教初兴,有玉仙观主,交接权贵,势倾一邑,县官升陟,由其门者甚众。公到观中,主相待倨,公亦不为礼。主颇不平,谓公曰:“公后生,不可简礼朝廷,宫观特寄在境中耳。邑官荐举者,某力为多,公欲之

  • 卷之四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附录·余继登

    典故紀聞十八巻(浙江吳玉墀家藏本)明余繼登撰繼登字世用號雲衢交河人萬厯丁丑進士官至禮部尙書諡文恪事蹟具明史本傳是編雜記前朝故事自洪武迄於隆慶然其帝曰云云之屬多屬空談大抵皆記注實錄潤色之詞亦頗及瑣屑雜事不盡

  • 七九六 武英殿修书处为知照奏请拣员充补纂修事致典籍厅移会(附奏折)·佚名

    七九六 武英殿修书处为知照奏请拣员充补纂修事致典籍厅移会(附奏折)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武英殿修书处为移会事。照得本处总裁董<诰>、曹<文埴>、嵩<贵>奏庶吉士王朝梧、冯集梧、曾燠、沈步垣四员充补纂修等因一折,于乾隆

  • 韩复榘·陶菊隐

    韩复榘,有清代循吏风,恒微服出巡,勤求民隐,驯至升堂鞫案,察察为明,不以为苦。某晨,韩驾自动车出,衣饰朴陋,望之如一传令兵。遇一人行色匆匆,与之互撞,车覆,韩堕泥淖中,污渍殆遍,怒执其人斥之曰:&ldquo;汝无目者耶?&rdquo;必索赔乃已。

  • 卷二百二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二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征伐汉元帝时珠厓反发兵撃之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待诏贾捐之建议以为不当撃上使侍中驸马都尉乐昌侯王商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九 洪武十一年六月辛丑朔,命齐王榑复之凤阳。 戊申,改黎州长官为安抚司,以长官芍德为安抚使。 己酉,以兵部尚书李焕文为吏部尚书,户部侍郎王琚为兵部侍郎,吏部尚书陈铭为都督府掌判官。 壬子,遣

  • 提要·范祖禹

    【臣】等谨案帝学八卷宋范祖禹撰祖禹字淳父华阳人嘉祐八年进士歴官翰林学士出知陜州寻谪宾化而卒建炎二年追复龙图阁学士事迹具宋史是书乃哲宗元祐初祖禹在经筵时所进皆纂辑自古贤君迨宋祖宗务学事迹以劝讲由伏羲迄宋

  • 先圣大训卷一·杨简

    宋 杨简 撰蜡宾第一【小戴记家语并名此篇曰礼运此名学者所加非圣人本言盖谓礼其迹尔必有妙者运之不悟道实无二孔子言礼本大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鬼神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又言夫孝天之经地

  • 起世因本经卷第九·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劫住品第十诸比丘。世间凡有三种中劫。何等为三。一者所谓刀杖中劫。二者所谓饥馑中劫。三者所谓疾疫中劫。云何名为刀杖中劫。诸比丘。刀杖中劫者。彼等人辈无有正行。不如法说。邪见颠倒。具足

  • 卷第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法眼宗南岳下八世罗汉琛禅师法嗣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伟落发。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属律

  • 用笔论·欧阳询

    一篇。书论。唐代欧阳询撰。此篇以假托翰林善书大夫和同寮故友无名公子对话形式,在语言往来中立论。所托的翰林善书大夫所谓用笔的立说,虽为真知灼见,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更不易见诸笔端,故假以无名公子文赋一篇展而

  • 画史会要·朱谋垔

    五卷。明朱谋垔撰。朱谋垔曾续陶宗仪《书史会要》,于是联想及画,便采上古至明能画之人姓名及事迹,而作《画史会要》。书仿陶宗仪之体例,所以名也仿其而起。《书史会要》是止于元代,《画史会要》也于元代止,所录明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