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柳庆传

柳庆字更兴,是解州人。

五世祖柳恭,曾任后赵的河东郡守。

后来因为秦、赵战乱,率领百姓南迁,定居在汝水、颍水之间,因此祖辈在长江以南做官。

祖父柳纟胥,任宋国的司州别驾,宋安郡守。

父亲柳僧习,任齐国奉朝请。

魏景明年间,与豫州刺史裴叔业据州归附魏国。

历任北地、颍川二郡守、扬州大中正。

柳庆自幼聪明机敏,有度量。

博览群书,而不细究其章法句式。

好喝酒,善于言谈应酬。

十三岁那年,有一次晒书,柳僧习对他说:“你虽然聪明机敏,可是我还没有专门考考你。”让柳庆从《杂赋集》中选取一篇赋,有千余字,柳庆当场读了三遍,便立即背诵,没有任何遗漏。

当时柳僧习任颍川郡守,地域连接京郊,民间多有豪强大族。

将要推选乡官,他们各自倚仗权贵势力,争着前来私相嘱托,一时无法选定。

柳僧习对儿子们说:“权贵们私相嘱托,我全都不用。

他们的使者准备回去,必须一一有个答复。

你们各以自己的意思为我起草一封信。”柳庆很快拟好复信,信中说:“下官受国家的委派,举荐乡官时,贤能者用,不正派者退。

这本是朝廷规定的法典。”柳僧习读了信,赞叹道:“这个孩子有气概,大丈夫理应如此。”于是依据柳庆所拟之信作了答复。

柳庆最初做的官是奉朝请。

柳庆原来过继给四叔当儿子,生父去世时,有人不允许他供奉生父神主牌位,穿居丧之服。

柳庆哭着说:“礼法出于人情,如果在过继之家更有大丧事,当然应该舍弃这里而服从过继之家。

如今四叔去世已久,事情早已过去。

怎能容忍废去礼制,背离天性?”当时的舆论无法说服他,于是以草垫为席,以土块为枕,为生父服满丧期。

下葬以后,与兄长们背土垒起坟茔。

守丧期满,授中坚将军。

魏孝武准备西迁时,任命柳庆为散骑侍郎,乘驿站车马急行,入函谷关。

柳庆到高平见到太祖,共同商议当时政事。

太祖就请他奉迎皇帝,命令柳庆先回去报告。

当时贺拔胜在荆州,皇帝摈退左右随从,对柳庆说:“高欢已屯兵黄河以北,关中兵马尚未赶到,我想去荆州,你意思怎样?”柳庆回答道:“关中防守坚固,为天下之强国。

宇文泰忠诚有为,是朝廷的良臣。

以陛下的圣明,倚仗宇文泰的全力效忠,进可以东去而遏制群雄,退可以守函谷关而稳固天府。

这是万无一失的计策。

荆州位置并非要害,军队又少又弱,对外迫于梁国强敌,对内尚须抗拒高欢党徒,这才是危亡之道,怎么能巩固宏大的基业?以臣下判断,恐怕不可以。”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等到皇帝西迁时,柳庆由于母亲年老而没有跟从。

独孤信去镇守洛阳时,柳庆才得以进入函谷关。

任相府东阁祭酒,兼任记室,转任户曹参军。

大统八年(542),升任大行台郎中,兼任北华州长史。

十年,任尚书都兵,保留郎中官职,并兼任记室。

当时北雍州贡献白鹿,群臣想起草表章以示祝贺。

尚书苏绰对柳庆说:“近代以来,文章华而不实,长江以南更是轻薄。

洛阳的后学之士师法江南,已成风气。

丞相执掌大权,纳民于法度之中。

先生掌管文书,理应起草此表,以革除从前的弊端。”柳庆拿起笔,一挥而就,文辞质朴。

苏绰读了以后,笑着说:“枳橘尚且可以变化,何况才子呢?”接着以本官兼任雍州别驾。

广陵王元欣是魏国皇室的亲族。

他的外甥孟氏屡次横行不法,有人告发孟氏盗牛。

柳庆将其逮捕审讯,确认实情,立即下令把他监禁起来。

孟氏一点也不害怕,对柳庆说:“如果今天把我关起来,以后你怎么放我?”元欣也派人分辩孟氏无罪。

孟氏因此更加骄横。

柳庆就隆重召集僚属吏员,公开宣布孟氏倚仗皇亲虐害百姓的罪状。

说完,就命令将孟氏打死。

从此以后,皇亲贵族收敛气焰,不敢再侵害百姓。

有个商人带了二十斤黄金到京师做生意,寄居在别人家里。

每次外出,常常自己拿着钥匙。

不久,因保管不慎而丢失。

商人认为是这家主人偷去,郡县审问,主人无辜而服罪。

柳庆听说后非常叹惜,就把商人召来,问道:“你的钥匙经常放在哪里?”商人答道:“总是自己带着。”柳庆问:“同别人睡过觉吗?”商人答:“没有。”“同别人一块喝过酒吗?”“前几天曾经和一个和尚两次酣饮,我喝醉了,在白天睡觉。”柳庆说:“主人是因为拷打而不得不承认,他不是贼。

那个和尚才是真正的贼。”立即派人逮捕和尚,和尚已经带着金子逃走了。

后来抓住和尚,缴获了失去的全部金子。

十二年,改三十六曹为十二部,下诏任命柳庆为计部郎中,保留别驾职位。

有一家胡人被抢,郡县察访,不知道贼人藏在哪里,左邻右舍被囚禁者很多。

柳庆认为贼人既然很多,好像是临时纠合,彼此不是深交,必然互相猜疑,可以用诈术访求。

于是写了不少匿名信张贴在官府门口,信中说:“我们共同劫掠胡人之家,人员混杂,恐怕早晚要走漏消息。

如今想自首投案,又害怕被处死。

如果允诺赦免最先自首者的罪过,就准备前来自首。”柳庆又贴出文告,答应免罪。

两天后,广陵王元欣的一个家奴自缚前来,在榜文下自首。

乘机严加审讯,将贼党一网打尽。

柳庆的谨守正道、明辨是非,都像这件事一样。

他常常感叹地说:“从前于公断狱时毫无私心,敞开大门以待封赏。

如果这话有效验,我也差不多了吧?”十三年(547),封清河县男,食邑二百户,兼任尚书右丞,代行计部事。

十四年,授官右丞。

太祖曾恼怒安定国之臣王茂,准备杀掉他,而王茂并没有犯死罪。

朝中群臣都知道这件事,但是没有人敢去劝说太祖。

柳庆就上言道:“王茂没有犯罪,为什么要将他处死?”太祖更加恼怒,声色十分严厉,对柳庆说:“王茂罪当处死,你如果声言他没有罪过,也必须治罪。”就把柳庆绑在面前。

柳庆并不害怕,大声说道:“微臣私下听说,君王有不通达者就不算完美,为臣有不谏争者就是不忠。

我竭尽忠诚,并不怕死,只是担心您成为不完美的人。

希望您仔细考察。”太祖才恍然而悟,下令赦免王茂,但已经来不及了。

太祖默不作声。

第二天,他对柳庆说:“我没有采纳你的建议,让王茂冤枉而死。

可以赏赐王茂家钱帛,以表明我的过错。”接着晋封柳庆为子爵,食邑增加三百户。

十五年,加平南将军衔。

十六年,太祖东征,任命柳庆为大行台右丞,加抚军将军衔。

回来后,转任尚书右丞,加通直散骑常侍衔。

魏废帝初年,授民部尚书。

柳庆仪表端庄严肃,明辨事物的关键所在。

太祖每次发布命令,常让柳庆宣读。

他生性坦率耿直,没有忌讳。

太祖也因此而特别重用他。

废帝二年(553),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初年,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转任左仆射,兼任著作。

六官建立后,任司令中大夫。

孝闵帝登基,赐姓宇文,晋封平齐县公,食邑增至一千五百户。

晋公宇文护开始代理国政时,想拉笼柳庆为心腹。

柳庆推辞,违背了宇文护的心意。

又与杨宽不和,等到杨宽参与朝政,柳庆就被疏远疑忌,出任万州刺史。

世宗随即明白过来,将柳庆留下来,任雍州别驾,兼任京兆尹。

武成二年(560),任宜州刺史。

柳庆从郎官当起,直到司会,其职务一直是掌管府库仓储。

在宜州时,杨宽任小冢宰,就囚禁柳庆从前的吏员,推求柳庆的罪过。

审查拷问六十多天,有的吏员死于狱中,但始终没有说出什么,只在府库中找到剩余的几匹彩色丝织品。

当时人都佩服柳庆的廉洁谨慎。

保定三年(553),又入朝任司会。

当初,柳庆之兄柳桧担任魏兴郡守,被贼人黄众宝害死。

柳桧的三个儿子年纪幼小,由柳庆尽心抚养。

后来黄众宝率领部众归附朝廷,朝廷待他很优厚。

数年以后,柳桧次子雄亮白天持刀把黄众宝杀死在长安城中。

晋公宇文护听说大怒,把柳庆和他的儿子、侄子们都抓住囚禁起来。

宇文护责备柳庆道:“国家法纪都是你们制定的,即便有私仇,怎么能擅自杀人!”柳庆答道:“我听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能同国。

您以孝悌治理天下,为什么要责备这些?”宇文护更加恼怒,柳庆神色言词均不畏惧,最后因此而免官。

天和元年(566)十二月去世。

当时五十岁。

追赠..、绥、丹三州刺史,谥号为“景”。

儿子柳机承袭封爵。

猜你喜欢
  志第十二 历一·刘昫
  自序·欧阳修
  唐鉴卷十六·范祖禹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四·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殿阁词林记卷十二·廖道南
  第二十九卷 唐 扬吴 南唐·缪荃孙
  八三四 军机大臣奏查出各省送到应毁重本书开单呈进销毁片·佚名
  七三三 谕未看出《青霞集》空格未填之仓圣脉等着降级调用·佚名
  东明闻见录·瞿共美
  费穆传·魏收
  陆仲亨传·张廷玉
  卷十六·孔毓圻
  五禮一·佚名
  二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菊房·唐圭璋

      蓦山溪   醉魂离梦,捻合难成片。恶味怕黄昏,更西风,梧桐深院。蝉松翠妩,记那日相逢,情缱绻,语玲珑,人静凌波见。   香云曾约,念阻题红怨。应是绿窗寒,也思郎、云衣谁换。郎今销黯,步楚竹江空,云缥缈,水弥茫,不抵相思半。

  • 第四折·朱凯

    (外扮长老上,诗云)积水养鱼终不钓,深山放鹿愿长生。扫地恐伤蝼蚁命,为惜飞蛾纱罩灯。贫僧乃五台山兴国寺长老是也。我这寺里有五百众上堂僧,内有一个和尚姓杨。此人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每日在后山打大虫耍子。今日

  • 杜诗攟卷三·唐元竑

    (明)唐元竑 撰少陵于花门最不满意见之吟咏者极多遣愤诗至云雷霆可震威花门虽鸷悍唐社稷再造实赖其力雷霆句毋论不谙事势亦岂投桃报李义耶注称尔时回纥与汾阳共破吐蕃入朝齎缯帛十八万府藏空竭至税百官俸以给之此以为愤

  • 五集卷七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七古今体三十三首【癸丑一】癸丑元旦甲是天干开物始寅为月首锡春昌五旬有八得年久藐已临民跻敬长蒿目何曾轃大当勑几敢弗慎惟康居诸历以登耄耋一念仍勤学未遑

  • 卷二十四·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二十四   嘉善曹庭栋编玉楮集岳珂字肃之号倦翁彰德人霖子绍熙壬子甫十龄随父帅广开禧初为镇江饟幕庾吏乙丑试南宫不售归官下与刘过辛弃疾相善时有北伐之役奉檄不获辞遂浮漕河而北涂中所作

  • 张元幹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元幹(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政和初,为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围汴,入李纲行营使幕府,李纲罢,亦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日福州。绍兴

  • 蔡伸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 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

  •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三·张岱

    陶仰用、朱旻如、蒋武烈、廖应登列传陶仰用朱旻如蒋武烈廖应登·陶仰用,云南人。骁勇善战;当大敌,坚不为动,军中呼为「铁篱笆」。己丑正月,清军入衡州,督师何腾蛟七十万众溃散。时仰用官后军都督,将万人,为卫国公胡一青前营,退

  • 卷之四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范晔

    ◆孝和皇帝(刘肇)孝和皇帝名肇,肃宗第四子。母梁贵人,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后养帝以为己子。建初七年(82),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日,即皇帝位,时年十岁。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三月初五,改淮陽为陈国,楚郡

  • 蒲察通传·脱脱

    蒲察通本名蒲鲁浑,中都路胡土爱割蛮猛安人。熙宗皇帝挑选护卫,见到蒲察通的名字,用笔勾划了要他。蒲察通因为父亲年老,恳切要求赡养他而不当护卫。众人惊讶说“:得到当护卫的差使,终身荣华富贵,现在你辞去了,亲近你的人就会疏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一·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元年二月二十八日云贵总督【臣】高其倬云南巡抚【臣】杨名时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 提督张谷贞以老辞职

  • 卷六·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六无锡蔡德晋撰嘉礼大射仪【此诸侯与其臣习射之礼也言大射者别于乡射燕射宾射也不言礼言仪者敖君善谓以其仪多于他篇故特显之礼者总名仪则其节文是也旧说诸侯将有祭祀之事则与羣臣习射择士以与

  • 卷二十五·何楷

    <经部,诗类,诗经世本古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二十五 明 何楷 撰 周顷王之世诗一篇 硕鼠晋谲也士会奔秦晋欲复之使魏夀余伪以魏叛而自归于秦因与之俱还晋焉【左文十三年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於诸

  • 卷三·佚名

    △神变品第三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乾连。尊者大迦叶。尊者阿难。及诸天人梵魔沙门婆罗门等。咸作是念。何因何缘。今我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在於天人大众中。为诸梵魔沙门婆罗门诸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及以人非人

  •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佚名

    尔时佛告诸大众:&lsquo;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rsquo; &lsquo;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

  • 灾难的岁月·戴望舒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2月初版。收新诗25首。这是作者继《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之后的第4部诗集。收入的诗作写于1934年12月至1945年5月。《古意答客问》和《灯》2首写于旅居法

  • 白国因由·佚名

    清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今大理市)圣元寺僧寂裕刊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 一卷。通篇内容为宗教神话,主要记唐南诏时佛教观音菩萨十八化,开辟大理地区之事。材料源于《自古通记》(白文,已佚)、《纪古滇说集》、《南诏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