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宽传

杨宽字景仁,弘农华阴人。

祖父杨恩,在魏国任镇远将军、河间内史。

父亲杨钧,知识渊博,被推举为秀才,授大理平,转任廷尉正。

多次升迁,历任洛阳令、左中郎将、华州大中正、河南尹、廷尉卿、安北将军、七兵尚书、北道大行台、恒州刺史、怀朔镇将等职,在镇将任上去世。

追赠侍中、司空公,追封临贞县伯,谥号为“恭”。

杨宽从小就有远大抱负,每当与儿童们游玩,他总是选择高大之物,坐在上面,见到的人都感到惊异。

长大后,很能悟解文章,特别喜好武艺。

二十岁时,授奉朝请。

当时杨钧镇守恒州,请求跟随效力,于是改授将军、高阙戍主。

蠕蠕内乱,其首领阿那..前来投奔,魏帝派使者接纳,诏命杨钧率兵护送。

杨宽也跟随前往,因功授行台郎中。

当时北部贼众围攻怀朔,杨钧去世,城中百姓推举杨宽守城。

不久,怀朔陷落,杨宽向北逃到蠕蠕。

后来讨伐贼众,将其击败,杨宽才得以返回。

魏广阳王元深与杨宽的关系一向十分亲密,元深犯法治罪,杨宽也被逮捕。

魏孝庄帝当时担任侍中,同杨宽有交情,把他藏在自己家里,后被赦免。

授宗正丞。

北海王元颢很早就器重杨宽。

元颢当时任大行台,北征葛荣,想启用杨宽任左丞,参与谋划。

杨宽推辞说尚未报答魏孝庄帝的厚恩,不能见利而动。

元颢不答应。

元颢的妹夫李神轨对元颢说:“杨宽是位义士,一般的人尚且不可改变志向,何况义士呢?大王今天强迫他随军,恐怕他也不会效力。”元颢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魏孝庄帝登基,授通直散骑侍郎,兼任河南尹丞,代理洛阳县令。

邢杲反叛,杨宽以都督身份跟随太宰、上党王元天穆将其平定。

就地授通直散骑常侍。

军队尚未返回,元颢从梁国入据洛阳,孝庄帝出居河内。

元天穆害怕,想不出对策,召集众将商议。

杨宽说:“吴人轻率,不是大王的对手。

何况孤军深入,军队疲惫,如同强弓射出的箭即将落地,再也难有作为。

希望直取成皋,会师伊、洛,平定带、襄,在此一举。

此事如同摧枯拉朽,大王还有什么怀疑?”元天穆赞同他的建议,于是率军前往成皋,命令杨宽、尔朱能担任后卫。

由于大家不同意,随即又返回石济。

杨宽在夜里迷失道路,误了约定期限。

众将都说:“杨宽从小就与北海王交好,今天不会再回来了。”元天穆答道:“杨宽不是那样去留轻率的人,他耽误了行程,一定有其他原因。

我可以为各位担保他。”话刚说完,巡逻骑兵报告杨宽到。

元天穆拍着大腿笑道:“我本来就知道他必定回来。”急忙出帐迎接,握着他的手说:“我正盼望着你呢!”当即赏给牛三十头、车五辆、丝织品十五车、羊三十头。

同元天穆到太行朝见孝庄帝,授散骑常侍、安东将军。

又担任都督,参与平定河内,围攻北中。

当时梁国将领陈庆之为元颢率军把守北门。

元天穆在包围圈外停住马,派杨宽到城下劝说陈庆之。

杨宽先自报姓名,然后同陈庆之交谈,晓以利害,劝他及早投降。

陈庆之不回答。

停了很久,才说:“您的兄长在此领兵,很想同您见面。”杨宽答道:“我兄既然屈服于大王的威严,沦为叛党,失去做臣子的道理,还有什么必要见面?刚才我先报姓名,难道不知道我哥哥在这里吗?只是由于讲信用就不必起疑,忠诚才是美德罢了。

我们兄弟之事,这里不用再说。

只希望将军考虑良策,自求多福。”元天穆听说这件事,对身边的人说:“杨宽与一般人大有不同,为什么如此不爱惜骨肉?”从此更加敬重他。

魏孝庄帝回到京师后,授他为中军将军、太府卿、华州大中正,封澄城县伯,食邑三百户。

尔朱荣被处死后,他的堂弟尔朱世隆等人率领部下烧毁城门,出城据守河桥,又回军进逼京师。

杨宽升任镇北将军、使持节、大都督,相机防卫京师。

尔朱世隆对杨宽说:“你难道忘了太宰的大恩?”杨宽答道:“太宰厚爱,待我以礼,但那是臣子之间的交情。

今天的事,是我侍奉君王应有的节操。”尔朱世隆向北逃跑,杨宽追到河内。

不久,尔朱兆攻陷洛阳,囚禁孝庄帝。

杨宽无法返回洛阳,只得从成皋投奔梁国。

到了建业,听说孝庄帝被害,杨宽守丧尽礼。

梁武帝认为他很有义气,待他十分优厚。

不久,以礼送他回朝。

抵达下邳时,尔朱仲远上奏恢复杨宽官职,留下他担任大行台吏部尚书。

孝武帝初年,改授散骑常侍、骠骑将军、给事黄门侍郎,监理佛经书事。

当时夏州守兵数千人占据兖州反叛,诏命杨宽兼任侍中,指挥各军讨平夏州。

中尉綦繧与杨宽有旧怨,诬告他有其他罪名,揭发杨宽。

孝武帝对近臣说:“杨宽清廉正直,我最清楚他无罪,只是不能杜绝法官的上奏。”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去办,随即得以洗去冤屈,获得释放。

又授黄门侍郎,兼任武卫将军。

孝武帝与齐神武不和,于是召募骑马勇士,大大扩充宿卫人数。

任命杨宽为阁内大都督,专门总领禁军。

跟随孝武帝入函谷关,兼任吏部尚书。

总计随从护驾之功,晋封华山郡公,食邑一千二百户。

大统元年(535),升任车骑大将军、太子太傅、仪同三司。

三年,出使蠕蠕,奉迎魏文悼后。

回来后,授侍中、都督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

五年,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东雍州诸军事、东雍州刺史。

十年,转任河州刺史。

十六年,兼任大丞相府司马。

朝廷议论,打算经营汉川,但梁国的宜丰侯萧循在南郑固守。

十七年,杨宽跟随大将军达奚武前去讨伐。

梁国武陵王萧纪派将领杨乾运率兵一万余人救援萧循,达奚武命令杨宽督率开府王杰、贺兰愿德等人中途截击。

军队到白马时,与杨乾运交战,将其打败,俘虏、杀死数千人。

回来以后,授南豳州刺史。

魏废帝初年,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将作大监,因罪免官。

魏恭帝二年(555),任廷尉卿。

世宗初年,授大将军,食邑增加一千二百户。

跟随贺兰祥讨伐吐谷浑,将其击败,另封宜阳县公,食邑一千户。

授小冢宰,转任御正中大夫。

武成二年(560),诏命杨宽与麟趾殿学士校定经籍。

杨宽为人通达机敏,有器量见识。

接连治理数州,以清平简切著称。

历任内阁要职,也有美名。

可是与柳庆不和,企图故意治柳庆的罪,时论因此对他颇有讽刺。

保定元年(561),授总管梁兴等十九州诸军事、梁州刺史。

当年在梁州去世。

追赠华、陕、虞、上、潞五州刺史。

谥号为“元”。

儿子杨纪承袭爵位。

大象末年,官至上仪同大将军、虞部下大夫。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六 刘颂 李重·房玄龄
  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脱脱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五·王称
  第十九回 报宿怨故王索命 讨乱党宦寺典兵·蔡东藩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陈邦瞻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四·张岱
  卷下·彭时
  卷六·凌雪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西汉年纪卷一·王益之
  卷十七·胡一桂
  左光斗传·张廷玉
  卷二百七十二·佚名
  职官一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五·彭定求

        卷35_1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许敬宗   玄塞隔阴戎,朱光分昧谷。地游穷北际,云崖尽西陆。   星次绝轩台,风衢乖禹服。寰区无所外,天覆今咸育。   窜苗犹有孽,戮负自贻辜。疏网妖鲵漏,盘薮怪禽逋。   髯飞

  • 赌棋山庄词话卷十·谢章铤

    圭塘欸乃集 元许文忠有壬置园池于相州,与弟可行有孚、子元干桢、门客马明初熙分题唱和,有圭塘欸乃集,凡诗二百余篇,词八十余首。其填摸鱼儿调,皆用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为起句,各十阕。竹垞曾采一阕入词综

  • 卷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四五言律孟浩然精思馆山房【一作游精思观题观主山房出处无考】误入花源里【晋书刘实传误入卿内陶潜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縁溪行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得一山武平一诗烟松寒翠幄雪径绕花源】初

  • 诚信第十七·吴兢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

  • 卷一百五十 梁紀六·司马光

      起閼逢執徐(甲辰),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凡二年。   高祖武皇帝普通五年(甲辰,公元五二四年)   春,正月,辛丑,魏主祀南郊。   三月,魏以臨淮王彧都督北討諸軍事,討破六韓拔陵。   夏,四月,高平鎮民赫連恩等反,推敕勒酋長胡琛

  • 自序·蔡东藩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

  • 卷四十七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十七下 【戌辰】四年春正月以刘昌为泾原节度使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 【昌元谅皆帅卒力田数年军食充美泾陇稍安】质实【泾陇二州名泾注见汉光武建武元年安定陇注

  • 第四章 灭亡时代·佚名

    ○第八十九节 溥仪之兼祧方载湉之初立也,吏部主事吴可读以死建言,痛斥西太后不为载淳立嗣之非计。西太后虽心恶之,而屈于理之不当,乃宣旨,将来载湉生子,即承继载淳为嗣。及光绪二十四年,载湉以变法忤西太后,幽于西苑瀛台,其时

  • 杜杲传·李延寿

    杜杲字子晖,京兆杜陵人。祖父杜建,魏辅国将军,死赠蒙州刺史。父杜皎,仪同三司,官武都郡守。  杜杲学涉经史,有超世才干谋略。他的同族父辈杜攒,清明正直,有识鉴人才之能,十分器重杜杲,常说“:杜杲是我家的千里驹。”杜攒当时供

  • 卷七十四·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七十四恩赉【十三  赏赉一】【臣】等钦惟我皇上宠锡万方庆赏懋德皆本万年纯健之精神孚恩礼於羣下是以岁时赉予悉有恒经而逾格之施往往流於既溢所谓天子所予天子命之者义至重也考史策称觐

  • 卷第六十四·佚名

    宰相十四 进官加恩别使六蔡京进左银青光禄大夫依前左相制崇宁门下。位官宰司。总仪刑于百弼。功昭边圉。亶镇抚于四夷。若时帷幄之谋。克复河湟之境。不有褒典。曷彰显庸。敕告治廷。诞扬休命。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

  • 卷九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九十五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諡法上仁宗论夏竦不当諡文正司马光等臣等伏覩故赠太师中书令夏竦以旧在东宫特赐諡文正臣闻大戴礼曰諡者行之迹也行出於己名生於人所以劝善沮恶不可私也臣等叨预礼

  • 六年·佚名

    乙巳春正月1月1日○戊子朔,太白晝見。1月2日○己丑,太白晝見。○先是結城縣監李柙拜掌令。執義吳始壽、持平金錫胄論柙曾任憲職,不厭人望,且與掌令閔周冕,爲妻三寸叔姪,請還收新命,仍授前任。周冕引避,語多侵斥,始壽、錫胄與李

  • 卷一·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一     宋 程公说 撰年表一周天王内鲁外诸侯年表第一呜呼春秋之作圣人岂无防哉且其言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岂以书会盟侵伐齐晋为多欤列国不一而夫子约以鲁史鲁史纪

  • 卷二十四·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二十四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大雅 【生民之什】序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音义【嫄音原姜姓嫄名有邰氏之女帝喾元妃后稷母也】疏

  •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安慧菩薩造   宋譯經三藏光梵大師惟淨等奉詔譯   觀涅槃品第二十五   復次有人引前頌言.   若一切法空 無生亦無滅.無斷無所證 云何成涅槃。   釋曰.彼宗意者謂內外物體一切皆有.若不有者彼諸煩惱及名色

  • 江南经略·郑若曾

    兵书。明代郑若曾撰。全书共8卷。每卷又分二子卷,附图一百八十五幅,计十余万言。为作者在完成海防专著《筹海图编》后,为使“江海巨防相为表里”而续作的江防专著,为军事地理之作。其中有兵器总论、火器论、处置焰硝

  • 贤识录·陆釴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陆釴编。此书为抄摘他书中有关明洪武年间杂事的一部集子。材料来源以《余冬序录》(明何孟春撰)为主,此外还录自《野记》(明祝允明撰)、《客座新闻》(明沈周撰)、《草木子》 (明叶子奇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