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三

陶仰用、朱旻如、蒋武烈、廖应登列传

陶仰用

朱旻如

蒋武烈

廖应登

·陶仰用,云南人。骁勇善战;当大敌,坚不为动,军中呼为「铁篱笆」。

己丑正月,清军入衡州,督师何腾蛟七十万众溃散。时仰用官后军都督,将万人,为卫国公胡一青前营,退保洪桥;衡民闻警,倾城奔散。一青聚诸帅计曰:『衡,上潜邸汤沐邑;敌未至,詟虚声退,于伍法当诛,奈何』?仰用曰:『速往守之,犹可收后效也』!一青以百骑授仰用,先驰抵衡阳;仅蓐食顷,与左军都督阮白鬼选锋倍道行,夜袭衡山县破之,置守卫而还。自是滇兵大营益集,屯两路口,旌旗数十里相望;仰用独将八百骑,扼守草桥。当是时,腾蛟死长沙。阁部堵胤锡督「忠贞营」援江,不果行,逗留耒阳;闻滇兵锐,徒跣二百里吊腾蛟回鴈峰。仰用在草桥凡六旬;三月戊子,清郑亲王大队继进,衡山守御单弱,折而北,距草桥十里军焉。仰用伏四百骑于桥左右,戒曰:『勿遽击,俟吾酣而速出以应也』!清分数道以挠其师,仰用倚桥不为动;与数十骑夹三镖跳蕩出入,镖清十数骑落马。阵动,伏随起,钲鼓动地,尘沙蔽日;所部误识缟素为己军,清郑亲王麾盖龙节督战不休,仰用跃马入阵,一镖中郑亲王兜鍪,火光迸裂,人马闢易。仰用不知中清,挥军回;清亦止,不交仗。一青夜发数营助战,兵非素习,人各为营。四月己丑,清以劲骑蹑仰用;而驱他军间道渡河,遶仰师背。师中之助战者,先弃营溃去;而屯两路口者见溃兵,误以为草桥溃也,亦拔营起。胤锡藏渔舟中渡河,单骑走耒阳。仰用所部八百骑,或溃或降;止十三骑,蹀躞万马中。清疑伏兵不前,仰用左右冲突,不得出,与十三骑各发一镖当之,无不堕马者。镖尽,清矢环集如雨;仰用下马,抽刀步战,斩其部长三人。清军合围,十三骑没;仰用伏马腹间同驰十余里,复跳击清军,歼数十人,力尽死焉。清军脱其败甲,见其身中箭镞,拔之得昇许。

·朱旻如,广西人;崇祯初年武进士。佐宣国公焦琏,累官右军都督,守平乐。

庚寅十月己酉,北军驻全州,大队由兴安、灵川至桂林,以偏帅马蛟麟、图章京董英统兵三万由灌阳、恭城间道趋平乐。时琏督兵府江,艨艟千艘,倚城而阵;旻如以三千羸卒保城。清军游骑至江上,琏举兵不战,佯走;声言护驾苍梧,实偕妻孥辇玉帛下流而窜也。清兵获辎重,轻舟追之,不及而返;然迟回五日矣。旻如在城,益得从容缮守具。十一月壬子,清兵薄城下;城壖距江仅寻丈许,清设钓戟布梯,仰射城中。城中人发火砲,颇伤清兵,清兵不得登。翌日,攻如初,被伤如之。一降职方媚清帅者曰:『城三面临水,一面负山;山高峻,上多巨材,取为攻具,可立下』!清帅初疑之;适孔有德遣其腹心至趋战,与马、董二师联辔环城而观,见北门陡壁千仞、松槠蔽霄,一如职方言。乙卯昧爽,率步兵千人拥兵具傅城而上,斩守御七人,入城。董师夹数十骑遇旻如,巷战;众皆披靡,头颅塞巷。骑纵火焚民庐,旻如从火中击杀骑数百人。众骑追射,至一第宅,旻如挟弩矢、火药腾附鸱吻,举火器发无不中;董帅怒,詈声曰:『传北雁儿来』!三骑为火器所伤。董益怒,又传「戈旗北雁儿」来;矢注如雨,戈旗北雁儿又毙三人。董益怒,急兜马疾呼曰:『噶叭什来』!噶叭什,清骑之最精者;及至,又毙二人。会别军由宅后登屋,入卧内;妇女奔逸,遶堂走。旻如仗刀指画,众矢毕集,不得避;乃拔刀自刎死。清帅咸服,具衣冠葬焉。

·蒋武烈,失名,云南人。弘光元年,御史陈荩奉旨募滇、黔兵,武烈与开国公赵印选、卫国公胡一青将锐卒五千由楚来。南都陷,左庶子杨廷麟、赣州总督李永茂起兵吉安,陈荩率师会焉。丙戌正月丙寅,与清军战螺子山下,斩高元爵,蒋与一青之功居多。

丁亥,上即位端州,晋武烈阶为前军都督府都督、挂殄卤将军印。戊子,督师何腾蛟决攻全州。全,楚咽喉地,清军以劲骑五千死守;战于飞鸾桥,我师中溃,腾蛟匿湘山寺。蒋独将百骑与角,道险仅容一骑;清军疑伏兵,不战,从他道入城。武烈亦将整军还;道遇一僧,疑谍者,将杀之,僧曰:『我见督师入湘山寺,故来言耳,非谍也』。武烈闻之,偕数骑遶寺索;腾蛟见之,曰:『军尽溃乎』?曰:『未也』。曰:『何知』?曰:『距前十里尘张蔽天,必我军也』!因并马驰。众见腾蛟与武烈至,益喜;遂下令食毕,士卒衔枚,一鼓抵城下,围数匝。清军自是糗粮不给,人马俱困;然时时出挠,诸军飘忽排蕩无休日。相持浃旬,乃于西关外夜掘一堑,上覆以草土,使羸卒坐女墙嫚骂,别匿壮士空室;武烈决计仰攻,陷堑中。于是解肘后将军印,亟脱靴,纳底中,复繫绦重结;与同众堕堑者约曰:『底死,毋洩我将军也』!众皆诺。比逮入城,武烈貌寝,又先弃甲冑、衣绵缕,操楚音以对;清军不疑,令饲马。蒋洁槽枥、视水草,昼夜不少怠。时外攻益急,城中人皇扰,武烈廉得其实。翌日,城守者倦寝,属武烈代;因乘间解靴,取印投女墙下,大呼曰:『我殄卤将军蒋某也!城中粮止三日,当急攻!我死报公等』。言未讫,左右曳去,寸脔而死。越六日,城下求遗骸不可得;具衣冠,葬于凤凰坪之南冈。赠祁阳伯,謚「武烈」。

·廖应登,皖将也;而死义于桐,不知其自始。

先是,乙亥献贼以兵犯桐,倚长梯且进;总兵潘可大与民兵守力,尝缒壮士焚其梯,矢石擂砲交下。贼又架屋,被以湿絮,作木牛行地;人处其下穴城,则以钓镰得其絮,滚油注屋上,当之糜烂,因纵火焚木牛。贼或中夜高呼「某门已破」,令守者心乱;或撤某门围赚亡,可乘间入。城上屹不动。尔时贼犹未习砲,或投以西瓜砲曰:『与尔宝』。贼笑拾之,则火发,伤数十人;后见投,辄远走。凡三日三夜,桐不破,解去。丙子冬,复至,则躏四乡矣。时皖初设兵,兵使者为史可法;旋开府,令故皖参将廖应登以所部协守桐,于是桐复完。贼移围皖,可法守皖严,不得入。贼八大王、老回回、革里眼、一丈青等数十部回复蹂躏;庚辰,乃尽扰庐、皖之间。监军杨卓然以为可讲,奉督臣熊文灿命,单骑入贼营要盟;贼意休,姑与之。明年五月,败盟;而养马湖、田坂、阴棚数十里居民山水诸寨,尽被焚劫。九月,复攻桐;八大王驻杏花村、老回回驻鲁硔,分兵四略,旦暮绕城。盖皖兵之营桐者三矣,檄楚、凤兵,阅六月无至者;然桐竟倚皖,应登之力居多。壬午,抚军郑二阳去,贼伪为赴试间入,破庐州及六安诸邑,势更烈。至是,攻桐,法益密。献忠踞邑高山,督乡民为运土石累壕起;往往破坟墓,戴棺行以防火砲。列左右门,令运者鱼贯入,鼓吹以乐之。亦或戴棺穴城,献忠盔蟒视穴,城上暗砲不及献忠头颅咫,以是警攻稍顿。时可法自皖巡庐,应登以议事从数十骑突围走,庐贼无敢近者;既谒可法还,贼伺于隘得应登,胁应登以桐降,应登许诺。至城大呼,以手在心,复作拳曰:『汝等早出,八爷大兵至,悔矣』!其意示无他,愿坚守,乘贼八大王未至,速以兵出,登可复还。而守者谓开门堕贼计,不应。八大王果至,复令登胁城上,为传语「土已平、穴已穿,早降免屠」!登耳语所从骑杜甲,使反之;杜至城下,疾呼曰:『土不得平,穴不得穿;城上谨备守,救兵至矣』!贼怒,杀登,并杀杜;而城中于穿处营月城已完,终不得入。九月,贼退雁翎庄,大书「一统齐天」逆联,掠江干脯酒上寿,且复围城。城中望贼纷扰,延山西走;则正北尘起蔽天,黄得功以铁骑至,贼畏不敢逆也。掩杀贼千计,夺回男女、牛马、器械、金帛无算,桐幸免。时桐令张田中,觅登尸而葬之。

石匮书曰:古之为将者,功成则黄金写像,身败则马革裹尸;故凡成败利钝、填沟丧元,皆为将者意中之事。李光弼上阵,藏刀靴鞯,良有以也。四将军皆号善战,时数不偶,一败涂地,皆由人谋不臧;乃以委之天数,如曰「天亡我楚,非战之罪也」!是岂四将军之本意哉!吾为之掩卷三歎!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二·传第七十九·柯劭忞
  卷五百八 列传二百九十五·赵尔巽
  卷三·庞元英
  读礼通考卷一百·徐乾学
  白门新柳补记·薛时雨
  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皇王大纪卷三十·胡宏
  第三五五禀道光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一二二○三--一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十五 器服略四·纪昀
  通志卷三十·郑樵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二·阿桂
  卷八·傅恒
  《金史》简介·脱脱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沈刚孙·唐圭璋

      刚孙,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宝庆元年(1225)昌国县令。二年(1226),致仕。   酹江月   我来访古。把尘襟、都付一声鸣橹。笑把瑶觞波浩荡,却忆长鲸吞吐。坐挹高风,骨清毛冷,不作嚣尘语。客星何在,谩留遗像江渚。   试问泽

  • 卷119 ·佚名

    洪咨夔 病目 日过学不力,年催名未芳。 心期虽皦皦,目视已茫茫。 灯叠青红晕,书纷黑白行。 蒲团深瞑坐,禅味觉偏长。 洪咨夔 病起独步 病将春到眼慵开,只为梅花猛一来。 何处琵琶推却手,举头

  • 卷一百七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四年夏四月癸亥朔享 太庙 命皇太子行礼 夜有星如碗大青白色有光出平星西南行至云中○丁卯 敕甘肃总兵官都督费瓛严边备○戊辰○制长阳远安兴山巴东靖江五王仪仗○庚午○贵州左布政司蒋庭瓒奏思州思南二府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六十景泰五年六月辛巳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户部奏南京横海卫仓灾经该监守官攒军斗俱已执问其盘量过堪中米请不拘例放作官军俸粮亏折并不堪者移文南京刑部于经该监守官攒军斗名下追陪从之○山东济南青

  • 第三十八卷 仕绩 二 九·缪荃孙

    扬 州 府 五 清(上)王永吉王永吉,字修之,高邮人。明天启五年进士,授福建大田县。累迁户部郎,以才望备兵通州。州多大侠亡命,凭内珰为不法,永吉严治不少贷。崇祯末,巡抚东省,寻迁蓟辽总督。清兵定燕,召永吉,授大理卿,升

  • 第五十五册 天命八年六月·佚名

    第五十五册 天命八年六月十五日,汗降书青苔峪,岫岩之汉人曰:“青苔峪乡之魏英科首告同谋叛人,赏银五十两及蟒缎衣服、大凉帽,升为备御。郑则猷继之出首,赏银三十两及蟒缎衣服,升为千总。各地之人如有类此谋叛而首告者,

  • 通志卷八十上·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三晋安平献王孚【子邕 邕弟义阳成王望 望子河间平王洪 洪子威 洪弟随穆王整 整弟竟陵王楙 望弟太原成王辅 辅弟翼 翼弟下邳献王晃 晃弟太原烈王瓌 瓌弟髙阳

  • 姚天福传·宋濂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姚居实,因避兵难而迁全家于雁门。天福幼读《春秋》,明了君臣大义。长大任怀仁县丞。至元五年(1268),朝廷设立御史台,以天福为架阁管勾,不久即拜为监察御史。天福常在朝廷上当面弹劾权臣,世祖嘉奖他的

  • 卷十八 周官第二十二·孔颖达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黜殷在周公东征时,灭淮夷在成王即政后,事相因,故连言之。还归在丰,作《周官》。成王虽作洛邑,犹还西周。周官言周家设官分职用人之法。[疏]“成王”至“周官”○正义曰:成王于周公摄政之时既黜殷命,及其即

  • 卷八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宗庙制度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元年六月己夘追諡皇高祖曰宣简公皇曾祖曰懿王皇祖曰景皇帝庙号太祖皇考曰元皇帝庙号世祖礼乐志书曰七世之

  • 卷七·吴廷华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章句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七同知吴廷华撰大射仪第七【诸侯将祭与羣臣射以观其德其比于礼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曰大者重其事不言礼言仪者以威仪惟此为极盛也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大射之燕

  • 提要·宗喀巴

    宗喀巴大师造论能海上师集集此菩提道次第心论之意思一、为自诵习。思惟记忆,成就正念故。二、为怖畏广论大文难通达者,作桥船以通达广论故。三、为学习广论以后,能得摄持要点,正入修行故。四、初未进入大般若宗道之人,于短

  • 答华东基督教教育代表团问(五则)·太虚

    问一:中国佛教的趋势如何?  答一:佛教徒众可分二项来说:一、居家佛教徒,即在家信仰佛教的男人女人是。二、出家佛教徒,即男人女人出家的,所谓和尚、尼姑是。在家佛徒,近来也有团体的组织,如上海及各地的佛教居士林、净业社、

  • 卷第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二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四王子。与诸人众渐渐前行。至雪山下弶伽河侧。近劫比罗仙人所住之处。时四王子与诸人众。各剪茅草以为屋舍。依此而住。尔时众人共相采捕以自养活。时

  • 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佚名

    经名:太上说转轮五道宿命因缘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代。假托太上老君为左玄真人等说宿命因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说各种报应,劝人广种福田。

  • 东林本末·吴应箕

    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年维崧太史家”。但该

  • 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给孤独园,为阿难说二咒,是但对扬阿难而说,非有别缘。

  • 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湛然

    凡十卷。唐代湛然(711~782)述。又称摩诃止观弘决搜要记、摩诃止观搜要记、止观辅行搜要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因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一书之内容过于广泛,故本书撷取其要点,并将该书中之误字加以订正,且将其文义不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