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晋荡公宇文护传

晋荡公宇文护字萨保,是太祖长兄邵惠公宇文颢的幼子。

他年幼时端庄正直,又有志向和气度,被德皇帝所特别喜爱,有别于他的各位兄长。

十一岁时,邵惠公去世,他随同父辈在葛荣军中。

葛荣失败以后,迁居晋阳。

太祖入关之时,宇文护因为年幼而未随从。

普泰初年,他从晋阳来到平凉,那时他十七岁。

当时太祖的儿子们都还年幼,就委托宇文护管理家务,他虽不施威,而将内外治理得森然有序。

太祖曾感叹道:“这个孩子的志向气度像我。”等到太祖出镇夏州,留下宇文护随侍贺拔岳。

贺拔岳被害后,太祖前往平凉,封宇文护为都督,随太祖征讨侯莫陈悦,将其击败。

后来因为迎接魏帝有功,被封为水池县伯,食邑五百户。

大统初年,加授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

又以参预定典乐之功,晋封公爵,食邑增至一千户。

曾随从太祖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大战河桥,每次均立下战功。

升为镇东将军、大都督。

大统八年(542),晋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在邙山战役中,宇文护率领先锋诸将被敌军包围,都督侯伏侯龙恩挺身抵御,才幸免于难。

当时,赵贵等军也已退却,太祖于是撤军。

宇文护因此而被免官,但很快又恢复原职。

十二年,加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中山公,食邑增加四百户。

十五年,出镇河东,升大将军。

与于谨征伐江陵,宇文护率领轻装骑兵为先锋,日夜赶路,又派裨将进攻梁国边境城镇,逐一占领,并活捉梁国巡逻侦察的骑兵,军队一直进逼江陵城下。

城中守军没有料到大军来得这样快,惊惶失措。

宇文护又派二千骑兵切断长江渡口,征集船只以待后援。

大军开到之后,包围了江陵,并将其攻占。

因为立功,他的儿子宇文会被封为江陵公。

当初,襄阳蛮族统帅向天保等万余人凭恃险要作乱。

大军回师时,宇文护率军将其荡平。

初次设置六官时,授小司空。

太祖西行巡视,到牵屯山的时候得了病,派人驾驿站车马传见宇文护。

宇文护到泾州见了太祖,而太祖已经病危。

太祖对宇文护说:“我病成这样,一定是无法治好了。

儿子们都还年幼,敌寇尚未平定,天下大事都托付给你了,希望你勉力从事,完成我的志愿。”宇文护泪流满面,接受了命令。

行至云阳,太祖驾崩。

宇文护秘而不宣,到长安才将丧事公布。

当时太祖嫡长子年纪尚幼,强敌在侧,人心不安。

宇文护治理内外大事,安抚文武百官,人心才逐渐安定下来。

从前,太祖常说“我得胡人之力”,当时人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到了这时候,人们才明白是指宇文护。

太祖安葬完毕,宇文护借口天命当有归属,派人婉言劝说魏帝,使魏帝让位。

孝闵帝登基后,授宇文护为大司马,封晋国公,食邑一万户。

赵贵、独孤信等人策划袭杀宇文护。

宇文护乘赵贵入朝之机将其捉拿,凡参与者一律处死。

升为大冢宰。

当时,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等人在太祖之时就是朝廷重臣,见宇文护执政,担心受到排挤,就秘密邀集宫伯乙弗凤、张光洛、贺拔提、元进等人为亲信,规劝皇帝道:“处死赵贵以来,宇文护的威望愈高,权力愈大,谋臣宿将争着依附于他,大小政事都由宇文护决断。

以臣下看来,宇文护将不会谨守臣子节操,他的私人势力恐怕要进一步扩大,希望陛下早作打算。”帝认为此话有理。

乙弗凤等人又说:“以先王那样的圣明之君,尚且委托李植、孙恒处理朝政,今日如果互相扶持,事情何愁不成?况且晋国公常说如今辅佐陛下,想效法周公之事。

臣听说周公代君王处理朝政七年,然后还政于成王。

如今陛下还能设想宇文护七年之后会像周公那样吗?恳切希望陛下不要再迟疑了。”帝更加相信。

帝多次率领武士在后园讲习擒拿动作。

宇文护暗中得到了消息,就派李植出任梁州刺史,孙恒出任潼州刺史,想遏止他们的计划。

但此后帝思念李植等人,每每想召他们回来。

宇文护劝说道:“天下最亲近的人,超不过兄弟。

如果兄弟之间自相矛盾,对其他人就更难以亲近了。

太祖以陛下年轻,临终时把后事托付给臣下。

臣下既然兼领家族与国家的重任,就竭诚辅佐陛下。

如果能使陛下亲理朝政,威震四海,则臣下虽死犹生。

只担心一旦将臣废除之后,小人得以逞其私欲,不仅不利于陛下,也担忧国家的危亡。

臣下勤勤恳恳、进逆耳之言的原因,就是只想着不辜负太祖的遗托,维护国运的长久。

没想到陛下不体察臣下的忠诚,忽然产生猜疑。

况且臣下既为天子兄长,又担任国家宰辅,还能有其他什么奢望吗?希望陛下明察臣心,不要被小人之言所迷惑。”说着就痛哭流涕,过了很久才停下来。

帝仍然对他有所猜忌。

乙弗凤等人更加恐惧,加紧密谋,准备约定日期召集各位公爵会宴,乘机抓住宇文护,将他杀掉。

张光洛把他们前前后后的密谋全部告诉宇文护,宇文护于是召见柱国贺兰祥、小司马尉迟纲等人,对他们讲了乙弗凤的阴谋。

贺兰祥等人都劝宇文护废黜皇帝。

当时尉迟纲统率禁兵,宇文护就派尉迟纲入宫,召见乙弗凤等人议事,等到他们出来时,便一个一个抓起来押送到宇文护府第。

宇文护乘机遣散宿营兵,派贺兰祥逼迫皇帝退位,把皇帝幽禁在他从前的府邸里。

于是召集全部公卿,宇文护哭着对大家说:“先王出身平民,三十多年来亲临战阵励精图治,可惜寇贼未平,忽然去世。

我是太祖的女至子,亲受遗命。

由于略阳公是太祖正室的嫡子,所以我和各位奉立他为皇帝,灭魏兴周,为四海之君主。

他从登基以来,荒淫而无节制,亲近小人,猜忌骨肉,想把大臣名将一一杀掉。

倘若这种计谋得逞,国家必定灭亡。

我死了以后,有何面目去见先王?今日宁肯对不起略阳公,也不敢对不起国家。

宁都公年轻而有德操,仁慈孝悌,为天下人所仰慕。

今天想废去昏君,奉立明主,各位意见如何?”群臣都说:“这是您的家事,听从您的安排。”于是在门外处斩乙弗凤等人,还处死了李植、孙恒等人。

不久,把孝闵帝也杀了。

宇文护到岐州恭迎世宗,让他当了皇帝。

第二年,宇文护被任命为太师,赏赐辂车、冕服。

儿子宇文至被封为崇业郡公。

改雍州刺史为牧,让宇文护担任,并赏赐他钟磬类乐器。

武成元年(559),宇文护上表请求把朝政大权还给皇帝,帝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军国大事仍然委托给宇文护。

帝性格聪慧,有识见胆量,宇文护很害怕他。

有一个叫李安的人,当初以厨艺得宠于宇文护,被提升为膳部下大夫。

到这时候,宇文护悄悄命令李安,乘向皇帝进食之机在食物中下了毒药,于是帝卧病而死。

宇文护奉立高祖为帝,百官各统领己职,听命于宇文护。

从太祖为丞相起,设立左右十二军,由丞相府统管。

太祖去世后,左右十二军都受宇文护节制,凡是军队的征调,没有宇文护的手令就不能行动。

宇文护在自己的府邸屯兵防卫,比皇宫防范得还要严密。

无论大事小事,宇文护都是先行决断再上报皇帝。

保定元年(561),任命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五府受天官统领。

有人为了迎合宇文护的心意,便说周公德高望重,鲁国建立文王之庙,宇文护的功劳可比美周公,应当沿用鲁国之礼。

于是诏令在同州晋国公府邸建立德皇帝别庙,让宇文护祭祀。

第三年,下诏说:“大冢宰晋国公助我完成帝业,安养天下百姓,功勋无比。

从今以后,诏诰及官方文书一律不准直称他的名字。”宇文护上表,一再谦让。

当初,太祖创业之时,就与突厥通婚和好,企图与突厥结成犄角之势,共同对付高氏。

这一年,派柱国杨忠联合突厥向东讨伐,攻破齐国长城,打到并州才撤军。

约定后年再度举兵,南北呼应。

齐主十分害怕。

起初,宇文护的母亲阎姬、皇帝四姑以及诸位皇戚家属都陷没在齐国,一直被囚禁着。

宇文护当上宰相以后,常常派使者去打探消息,一直没有音讯。

到这时候,齐主允许放还她们,并请求和好。

第四年,皇姑先回来。

齐主因为宇文护担当要职,就留下他的母亲,为以后作打算。

齐主派人为阎姬写信给宇文护,信中说:天地隔阻,母子分离,三十余年不知存亡,思念的痛苦实在难以忍受。

联想到你的悲痛惦念的心情,真不知道如何生活。

回忆我十九岁嫁到你家,今年已经八十岁了。

既遭丧乱之痛,又尝险阻之苦。

一直盼望你们长大成人,能够过上一天安乐的生活。

怎料到罪恶深重,生离死别。

我一共生你们三男三女,今日看不到一个。

说到这里,悲伤难言。

幸赖皇帝恩典抚恤,晚年生活还算安定,又有你杨氏姑和你叔母纥干、你嫂刘新妇等住在一起,心情还相当安适。

只是耳朵有点毛病,必须高声说话才能听见。

幸而行动饮食方面还没有多少毛病。

如今大齐圣德远扬,特降大恩,允许放我回到你那里,又允许先通音讯。

多年的积郁悲思,豁然扫除。

这真是大仁大德,拿什么报答呢?我与你分别之时,你年纪还小,家里以前的事,你恐怕不太清楚。

昔年我在武川镇生下你们兄弟,大的属鼠,次的属兔,你属蛇。

鲜于修礼起兵之时,我们全家老少先住在博陵郡,想往左人城去。

走到唐河以北,被定州官军打败,你的祖父和你的二叔当时都阵亡了。

你的叔母贺拔和她的儿子元宝、另一叔母纥干和她的儿子菩提,加上我和你一共六人,都被捉到定州城里。

不久,把我和你送给元宝掌。

贺拔、纥干也各自分散。

元宝掌见我说:“我认识你的祖父,长相差不多。”当时元宝掌的兵营在唐城内。

停了三天,元宝掌把抢来的男女六七十人全部押送京城,我和你也同被押送。

到了定州城南,夜里住在同乡人姬库根家中,蠕蠕族奴仆望见鲜于修礼的营火,对我说:“我现在就跑回本部军队去报信。”他跑到鲜于修礼的营地,报告了我们的下落。

第二天早晨日出时,你叔率兵截击,我和你们才得以回到营地。

那时候你十二岁,和我一块儿乘马,随军队转移,你不记得这事的由来吧!此后,我和你住在受阳。

当时元宝、菩提和你姑的儿子贺兰盛洛,连你共四个同学。

老师姓成,为人严厉凶暴,你们四个人想谋害他。

我和你的叔母们听说了这件事,各人抓住自己的儿子打了一顿。

只有贺兰盛洛没有母亲,独个儿没挨打。

后来尔朱天柱去世,贺拔阿斗泥在关西,派人来迎接家小。

当时你叔也派奴仆来富迎接你和盛洛等人。

你当时穿着红色绫袍、银饰衣带,盛洛穿着紫色的染花丝织长袍,黄绫里子,一块乘骡而去。

盛洛比你小,你们三人都叫我“阿摩敦”。

这样的事情,你应当记得很清楚。

现在又寄去你小时候所穿的彩色丝袍面一件,希望你仔细看看,就会知道我悲伤地熬过了多少年。

幸逢大齐的恩德,怜我年迈,允许你我母子相见。

连禽兽草木,也都要母子相依。

我有何罪?与你分离。

如今又有何福,还有希望见到你。

说到这里,悲喜交集,犹如人死而复生。

世间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求得,而母子分居两国,在哪里见过?倘若你尊贵如王公,豪富过山海,而八十岁老母却飘零于千里之外,朝不虑夕,不得见上一面,无法共处一天,冷时穿不上你给的衣服,饿时吃不上你供的茶饭,你虽然富贵无比,光照人间,又有什么用?对我又有什么好处?今日以前,你不能供养我,过去的事情就算了。

今日以后,我的残年就全指望你了。

上有天,下有地,天地之间又有鬼神,你不要认为天地鬼神皆属渺茫,而可以做亏心之事。

如今天气炎热,而你的杨氏姑姑竟得以先行放还。

关河隔阻,音讯多年断绝,倘若写信依照惯例,我担心你会不太相信,因此直写其事,还写上我的姓名。

你应当明白这层道理,不要感到奇怪。

宇文护十分孝顺,得到母亲来信后,悲伤难以自制,左右随从也不忍心目睹他的伤痛。

宇文护回信说:天下大乱,遭遇灾祸,为儿离开慈母已有三十五年。

为人子者,从小即知母亲养育之大恩,谁像我这样不孝,慈母竟陷于网罗之中。

如今儿身为公侯,慈母沦为奴婢,热时不见慈母之热否,冷时不见慈母之冷否,穿衣时不知慈母有无衣服,进食时不知慈母之饥饱,茫茫如置天地之外,无处寻觅音讯。

日夜哭号,乃至泣血,自忖怀此大恸而终此一生,倘若灵魂不死,只希望在九泉之下奉见慈母。

谁料齐国弛禁,传来佳音,摩敦、四姑均许放还。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灵魂犹如飞去,叩拜天地,惊喜之情实难自制。

四姑承蒙礼送,已经平安入境,于本月十八日在河东得以拜见。

远远望见四姑的容貌神色,儿肝肠欲断。

只是分离多年,存亡未知,刚一见面,不忍心说那些伤心话,只称道齐国宽宏大量,心中不胜感激。

四姑说同摩敦虽被囚禁在宫中,但常常受到优待,如今回到邺城,更是承蒙特大的恩遇。

儿拜读母亲的来信,道尽悲酸痛苦,细说家中往事。

尚未读完,心中已如刀割。

母亲信中所言之事,儿一件也不敢忘记。

摩敦年事已高,兼以忧劳悲苦,儿以为日常小事多已忘记,谁知母亲来信所述,条理分明,心中又悲又喜。

家乡当初破败之时,我已经十几岁,还能记得邻里旧事;何况家门遭祸,亲戚流离,您前前后后对我的教诲,如刻入肌骨,牢记在心。

承蒙惠寄为儿别时所留下之锦袍里,年月虽久,我还能清楚地认出来,抱着它悲痛而泣。

至于拜见慈颜,于我犹如临死之念,心情无法表达。

齐国没有立即放还阎姬,再次命令她写信给儿子,要宇文护复信。

书信往返多次,而阎姬竟仍不获放还。

朝中商议,认为齐国不讲信用,命有关方面发去文书,责备齐国。

文书尚未送出,而母亲放归。

举朝上下欢庆喜悦,下令大赦天下。

宇文护与母亲分别多年,骤然相见,凡供给、侍奉母亲的,都铺排得极为豪华。

每逢春夏秋冬的节日和伏日、腊日,高祖都要亲自率领亲戚们向阎姬行家人之礼,敬酒祝寿。

阎姬的荣华富贵无与伦比,自古以来从没有听说过。

这一年,突厥又率军来赴约会。

宇文护鉴于齐国才送还母亲,不想立即对它用兵,又担心对蕃邦不讲信用,以后边境上将有祸患。

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请求东征。

九月,诏令宇文护率领大军伐齐。

于是征调二十四军、京城左右的兵户以及秦、陇、巴蜀等地的军队,还有各蕃国的兵力,总计二十万人。

十月,帝在皇宫授给宇文护斧钺。

大军出发,到了潼关,宇文护派柱国尉迟迥率精兵十万担任先锋,大将军权景宣率华山以南之兵出击豫州,少师杨珉从轵关出兵。

宇文护将各营相连,缓缓推进,重兵驻扎在弘农。

尉迟迥围攻洛阳。

柱国齐国公宇文宪、郑国公达奚武等人在邙山扎营。

宇文护本来就没有军事才能,这次东征又不是出自本心,所以出兵虽久,却没有什么战果。

宇文护原曾下令挖断河阳道路,以阻止齐国援军,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洛阳,使齐国内外隔绝。

而将领们以为齐军一定不敢来援,只在河阳路上派出巡逻兵。

当时连日天阴大雾,齐国骑兵向前直冲,围攻洛阳的军队迅速溃散。

只有尉迟迥率数十骑抵抗,齐国公宇文宪又督率邙山诸将抵抗,全军才得以返回。

权景宣已经攻占豫州,随即因洛阳解围,也领军撤退。

杨珉在轵关阵亡。

宇文护于是率军撤回。

由于无功,宇文护与诸将叩首请罪,帝没有责怪他们。

天和二年(567),宇文护之母去世,随即下诏,令宇文护出来处理政事。

四年,宇文护巡视北部边境城镇,到灵州返回。

宇文护性情宽和,然而不识大局。

他依仗有功,久处要职。

他所委任的人,没有称职的。

他的儿子们也都个个贪婪,放纵部下,仗恃着宇文护的声威权势,没有不败坏政事、残害百姓的。

他们欺上蒙下,毫无顾忌。

高祖由于宇文护狂暴傲慢,秘密地与卫王宇文直策划对付宇文护的办法。

七年三月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回来。

帝驾临文安殿,见过宇文护后,领他进入含仁殿拜见皇太后。

从前,帝在宫禁中见到宇文护,常行家人之礼。

宇文护拜谒皇太后时,皇太后一定赐他坐下,帝站在一边侍候。

宇文护将入含仁殿时,帝对他说:“太后年事已高,很爱喝酒。

不是亲近的人,有时就不准拜见。

时喜时怒,脾气有点反常。

过去虽然劝告过多次,但她听不进去。

今天既然是兄长拜见,希望您再劝劝太后。”帝乘机从怀中拿出《酒诰》交给宇文护,帝对他说:“拿这个来规劝太后。”宇文护入殿之后,按照皇帝所言,向太后朗读《酒诰》。

还未等读完,帝用玉笏从后面打他,宇文护倒在地上。

帝又令太监何泉拿御刀砍他。

何泉害怕,砍下去后没有伤着宇文护。

当时卫王宇文直预先藏在室内,于是冲出来斩了宇文护。

当初,帝想设法对付宇文护,王轨、宇文神举、宇文孝伯曾参与策划。

这一天,王轨等人都在外地,更是没有一个人知道。

杀了宇文护以后,帝召见宫伯长孙览等人,告诉他们这件事,立即下令逮捕宇文护之子柱国谭国公宇文会、大将军莒国公宇文至、崇业公宇文静、正平公宇文乾嘉,以及宇文乾基、宇文乾光、宇文乾蔚、宇文乾祖、宇文乾威等人,并逮捕柱国侯伏侯龙恩、龙恩之弟大将军万寿、大将军刘勇、中外府司录尹公正、袁杰、膳部下大夫李安等人,在殿中杀掉。

齐王宇文宪对皇帝说:“李安出身奴隶,只掌管庖厨之事,既然不参与政事,也就不致于死罪。”高祖说:“你不知道啊,世宗驾崩,就是李安干的!”宇文护长子宇文训任蒲州刺史。

当天夜里,派柱国、越国公宇文盛乘驿车前往蒲州,征调宇文训赶赴京师,到同州时赐他自尽。

宇文护长史代郡人叱罗协、司录弘农人冯迁以及宇文护所亲近信任的官员,一概免职。

宇文护之子昌城公宇文深出使突厥,派开府宇文德带着用印章封记的文书,前去将宇文深杀掉。

建德三年(574),下诏恢复宇文护及其诸子原来封爵,追封宇文护为“荡”,并将宇文护重新埋葬。

猜你喜欢
  列传第九十六·刘昫
  列传第七十三·刘昫
  卷十二 光宗·王夫之
  第二卷 署廨·缪荃孙
  一二一○ 寄谕八阿哥永璇等将武英殿所刻《三史国语解》赶紧刊刻完竣·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七中·袁枢
  卷七十八·班固
  九四 园的最后·周作人
  八、中落时代·包天笑
  谢方明传·沈约
  虞世基传·李延寿
  七三、商鞅考(附:甘龙杜挚)·钱穆
  方域九·徐松
  卷六十二·陆宗楷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赠行·李渔

    〖风马儿前〗(小生上)已助才人缔好缘,筹去路,尚茫然。我莫渔翁救起谭生夫妇,又替他完了婚姻,这桩好事,也是做得周到的了。只是一件,山中虽好,不是久住之乡,还要替他想个去路。我看此人姿态秀美,气度轩昂,料不是个寻常人物。昨日在

  • 第四折·史樟

    (末上,云)小圣太白金星是也。今有大罗仙,丹鼎已成,朝元有日。我今还为李府尹,问他索要家下人口房屋,看他说甚么?早来到也。试叫门者。(叫云)开门来,开门来。(生上,云)谁叫?(做相见科,末云)庄先生,还我家私房屋人口来。(生云)你

  • 丁卯诗集卷下·许浑

    唐 许浑 撰近体诗五言律诗一百九十四首赠萧链师【并序】錬师贞元初自梨园选为内妓善舞柘枝宫中莫有伦比者宠锡甚厚及驾幸奉天以病不获随辇遂失所止洎复宫阙上颇怀其义【一作艺】求之浃日得于人间后闻神仙之事谓长生

  • 卷二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翰林院检讨朱尊编曽 棨【八首】棨字子啓吉安永丰人永乐甲申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歴侍讲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詹事府少詹事卒赠礼部左侍郎諡襄敏有巢睫集【杨东里云子啓迅笔千言不费思索

  • 卷十四·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十四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名家【下之二】韦应物【白乐天云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贵之 李肇国史补

  • 第六十六回 趋大梁德宗奔命 战贝州朱滔败还·蔡东藩

      却说李怀光见了陆贽,力陈三害,第一害是得克京城,吐蕃纵兵大掠;第二害是吐蕃建功,必求厚赏,京城已遭寇掠,国库如洗,何从筹给;第三害是吐蕃兵至,必先观望,我军胜,彼来分功,我军败,彼且生变,戎狄多诈,不宜轻信。这三大害处,好似语语

  •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四·陈邦瞻

    史弥逺废立宁宗庆元四年八月京镗等以帝未有嗣请择宗室子育之诏育太祖后燕懿王徳昭九世孙与愿于宫中年六岁矣寻以为福州观察使赐名曮封卫国公开禧元年五月乙亥诏立卫国公曮为皇子进封荣王二年五月诏以宗室子均为沂靖惠

  • 卷之六十二·佚名

    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朴实柳伯儒皆不第三人

  •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八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二月壬午。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龚照瑗、电悉。即着该大臣传旨慰唁。以示邦交。现月  ○直隶总督王文韶奏、提督聂士成遵议挑留淮军三十营。营制悉照旧章。训练改用西法。延聘教员。以资训练

  • ·试院谕诸生(六条)·丁曰健

    一要保身:读书上进,将来为国家出力,须要精神。若谓年力方强,任意游荡,习为佻达,即学问优良,场中精神不到,必犯规被黜。一要敦行:家道素殷者,切勿内听妇言、外交损友,以致兄弟不和,贻父母忧。贫苦者须守分安命,果能孝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六·允禄

    雍正六年正月二十日防军防领郎坤因奉防着廷臣各保举一人折内引用诸葛亮误用马谡等语具奏奉上谕朕因知人之难始令诸臣每人只保一人今必以胜于诸葛亮者始行保举则胜于诸葛亮者郎坤必自知之诸葛亮所用之人盈百累千而乃因

  • 卷一百八·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茶法上太宗乞罢榷山行放法  张 洎臣伏奉中书宣谕圣意令访闻茶法其榷山通商各有何利害者臣才识鄙陋预闻天旨退就衡泌惶悚实深谨略具榷山放法利害仰对大问惟圣明

  • 用人之妙·孔子

    【原文】 子言卫灵公①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③不丧?”孔子曰:“仲叔圉④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6)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①卫灵公:卫国国君,卫献公的孙子,名元,在位42年。②康子:即季康子,鲁国的权势人物

  • 读易考原·萧汉中

    元萧汉中撰。一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凡三篇,一论分卦,一论合卦,一论卦序。其中虽未攻驳《序卦传》,亦不用《序卦传》之说。书中大旨,以邵雍所传《六十四卦圆图》之《乾》、《坤》、《坎》、《离》居四正方,为上经之主卦

  • 龙虎中丹诀·佚名

    龙虎中丹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代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言内丹功诀。内载颂诗六首(龙虎作用颂、胎阳颂、胎室颂、胎神颂、胎灵颂、胎化颂),咒诀三首(真火咒、真水咒、行火咒),卦式三

  • 新唐书·欧阳修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25卷,系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写。记事时间大体与《旧唐书》相似。北宋时,仁宗以《旧唐书》“记述失序,使兴败成坏之迹,晦而不章”,先诏王尧臣,张方平等对《旧唐书》进行个别修改,但久而未就

  • 涅槃论·佚名

    大般涅槃经论之略名。一卷,婆薮盘豆菩萨造,元魏达磨菩提译。译经中迦叶菩萨所问之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