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 园的最后
百草园的事情说来很长,但是按下去说,它的历史实在是相当的短的。宁寿堂的匾额改为德寿堂,显然为了避清道光的讳,这已是十九世纪的事,即使说新台门的成立提早在嘉庆时代,也还是十八世纪末年而已。至于园的作用时间更是短了,以前以后仍是一个荒园或菜园,只有在中间这几年发挥了百草园的作用,如《朝华夕拾》中所说的,大概至多不过七八年,即自癸巳至庚子之间。鸣蝉与黄蜂,蟋蟀与斑蝥,何首乌与覆盆子,它们可能长久存在,但是如没有人和它们发生联系,那么这也是徒然的,只是应时自生自灭罢了。
新台门于民国八年如《朝华夕拾》上所说卖给了朱文公的子孙了,可是那园却早已半身不遂,也可以说被阴间小鬼锯作两爿,简直不成样子了。朱家最初住在东邻,后来逐渐向外发展,收买了王广思堂的北部,在咸欢河沿开门,接着也归并了百草园贴邻的孙家房屋。民国二三年顷,仁房的人公议出卖园地,作价一千元,让与朱家,乃于园中央筑上一堵高墙,东半部拿去不打紧,剩下的西半部也成了一长条,显得狭小,虽然种菜还是可以。东边本来有孙家的高墙,但那边大概是住宅,严密也还当然,幸而园地宽大,西边梁家交界只是泥墙,既低而又多倾圮,西南一片淡竹林映影过来,仿佛是在一个园里的样子,所以并不觉得怎么,如今碉堡似的砖墙直逼到园中心来,这园至少也总是死掉了一半了。在北伐军入北京以前,大家来往过金鳌玉 桥,看见桥上靠南那一堵大墙,非常感觉不愉快,事情大小不一样,但是感觉却是很有点相像的。北海桥上的墙现今早已拆除,百草园中间的墙大概也是拆了吧,即使别的方面不能恢复原状,这一点却是必要的,因为在《朝华夕拾》上,在我这文章上所说的都是整个的百草园,中间是没有什么间隔的。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司马迁 列传第四十八 李萧卢韦赵和·欧阳修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二·杨仲良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三·徐乾学 阅史郄视卷二·李塨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吕思勉 ◎异想天开之掘金谈·李定夷 三一九 贵州巡抚裴宗锡奏缴违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趋庭随笔·徐一士 刘炫传·李延寿 吴处厚传·脱脱 卷二百五·杨士奇 卷一百三十二·雍正 食货六·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