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宇文导传

宇文导字菩萨,是太祖长兄宇文颢的次子。

从少年时就雄杰豪迈,仁义慈惠,太祖很喜欢他。

最初同叔父们一同在葛荣军中,葛荣失败,迁居晋阳。

太祖随贺拔岳入函谷关时,宇文导随从西去,常常参与作战。

太祖讨伐侯莫陈悦,任命宇文导为都督,镇守原州。

侯莫陈悦兵败,出旧关向北逃跑,宇文导率骑兵追击,到牵屯山追上侯莫陈悦,将其杀死,把他的首级传示京师。

以功劳封为饶阳县侯,食邑五百户,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衔。

魏文帝登基,以拥立皇帝有功,晋封公爵,食邑增加五百户,被任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大统三年(537),太祖东征,宇文导入朝宿卫,任领军将军、大都督。

齐神武渡过黄河,侵犯冯翊,太祖从弘农领军入函谷关,宇文导督率左右禁兵与太祖在沙苑会师,同齐神武交战,大败齐神武。

升任仪同三司。

次年,魏文帝东征,留下宇文导为华州刺史。

赵青雀、于伏德、慕容思庆等人叛乱时,宇文导从华州率领部属进攻,活捉于伏德,杀死慕容思庆。

屯兵渭桥,与太祖会师。

事情平定后,晋爵章武郡公,食邑增至二千户。

不久,加侍中、开府、骠骑大将军、太子少保等衔。

高仲密以北豫州来降,太祖率领诸将辅佐魏皇太子东征,又任命宇文导为大都督和华、东雍二州诸军事,代理华州刺史。

宇文导训练军队,善于防守。

等到大军失利,东魏军追击到稠桑,得知关中已有防备,才退兵而去。

当时侯景举黄河以南前来归附,派使者请求援兵,朝廷议论准备答应,于是征调宇文导任陇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诸军事、秦州刺史。

齐氏称帝后,太祖征集关中军队讨伐,魏文帝派齐王元廓镇守陇右,调宇文导回朝。

授大将军、大都督、三雍二华等二十三州诸军事,屯兵咸阳。

大军回来后,仍返回秦州。

宇文导为人宽厚明达,善于安抚驾驭部下,凡被他接待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遇事谨慎尽心,常常担心能力不够。

太祖每次出征,宇文导总是留守,深为官员百姓拥护,朝廷也因此而器重他。

魏恭帝元年(554)十二月,在上圭阝去世,享年四十四岁。

魏帝派侍中、渔阳王元绳监理丧事。

追赠原任官职,加尚书令、秦州刺史,谥号为“孝”。

朝廷议论,认为宇文导安抚西部蛮族,威望很高,又广施恩惠,想让他永远镇守陇山以西,以表彰他的功德,就把他安葬在上圭阝城西的无疆原。

汉族和蛮族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沿途设祭,原野上一片哭号之声,都说:“我君舍弃我们吗?”老幼相继,背土成坟,高五十余尺,周长八十余步。

经官府劝阻,百姓才流泪告别而去。

百姓竟对他如此感激。

天和五年(570),又追赠太师、柱国、豳国公。

宇文导有五个儿子:宇文广、宇文亮、宇文翼、宇文椿、宇文众。

宇文亮、宇文椿后来都承袭杞国公封爵。

猜你喜欢
  卷二百·列传第九十七·柯劭忞
  卷四 内篇四·章学诚
  读礼通考卷三十七·徐乾学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四·佚名
  杨伯丑传·李延寿
  闗中奏议巻九·杨一清
  续幸存录·夏允彝
  齐纪三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490)·司马光
  汉纪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寿三年(丁酉、157)·司马光
  卷三十三·赵汝愚
  卷五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许庭·唐圭璋

      庭字伯扬,濠梁(今安徽凤阳)人。   临江仙   柳   不见昭阳宫内柳,黄金齐捻轻柔。东君昨夜到皇州。王阶金井,无处不风流。   怅望翠华春欲暮,六宫都锁春愁。暖风吹动绣帘钩。飞花委地,时转玉香球。   又   不

  • ◆沧江散人徐舫(沧江散人集)·顾嗣立

    舫字方舟,睦之桐庐人。幼有侠气,好驰马试剑,兼善攻球踘之戏。稍长,幡然悔,即从师受章句,治进士业,为文烂然成章。已而又悔曰:曷习古歌诗以吟咏性情,庶几少遂其愿耳!先是睦多诗人,世号「睦州诗派」,舫悉取而讽咏之,积之既久,圆熟璀璨

  • 卷一百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二·忠义三·宋濂

        ◎忠义三   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畏吾儿氏,驸马都尉、中书丞相、封高昌王雪雪的斤之孙,驸马都尉、江浙行省丞相、封荆南王朵尔的斤之子也。倜傥好学,晓音律。初用父荫,同知信州路事,又移建德路。会徽寇犯遂

  • 读礼通考卷三十·徐乾学

    丧服一干学案丧服者所以饰哀也三日而不生则不生矣圣人以鸡斯徒跣哭泣擗踊之节为不足以致吾哀也于是制为一斩四缉疏布丝锡疑之衰左缝右缝条属外毕绳缨布缨澡缨之冠苴麻牡麻澡麻左本右本之绖麻葛散垂樛垂之带桐竹下本之

  • 第三回 博浪沙始皇遇刺 下邳桥张良受书·黄士衡

    话说秦始皇当征服六国时,每灭一国,必囚杀君主,毁除宗庙社稷。又搜括妃嫔子女,宝器珍玩,一齐运入秦宫受用。当时六国人民见此情状,思念旧君,往往泣下。尽有忠臣志士,愤心切齿,痛恨始皇,欲报国仇,未得机会。中有韩国人姓张名良,字子

  • 光绪十六年·佚名

    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密陈日本近日情形片(十一月二十一日)再,密陈者:窃查日本一国,面面阻海,地形险固,长约五千余里。南与浙江对峙,北与吉林近连;实为中国外海一大屏障。人民

  •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安徽巡抚臣朱珪跪奏,为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应行抽改之处,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内钦奉上谕:各

  • 三三 军机大臣奏检出《永乐大典》目录及全书各十本呈进片·佚名

    三三 军机大臣奏检出《永乐大典》目录及全书各十本呈进片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十日臣等查《永乐大典》原书共一万一千余本,今现序(存)九千余本,丛杂失次,一时难以遍查。今谨将目录六十本内检出首套十本,及全书内首套东、冬字

  • 澄斋日记 宣统二年庚戌·恽毓鼎

    庚戌宣统二年正月初一日晴。国恤,罢朝贺。自通籍以来,年年入贺。正旦晨起无事,兹为第一遭也。恭诣先师神位行礼,祖先前行礼。出城至三兄处,二世父母神像前行礼。归寓午祀,举家食扁食(北方谓之饺子)。午后唯至北城长亲两处拜年

  • 米芾传·脱脱

    米芾字元章,吴人。因其母亲侍奉过宣仁后藩邸旧恩,补为氵含光尉,先后任雍丘知县、涟水知军、太常博士、无为知军等官,后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米芾呈上儿子米友仁所做《楚山清晓图》,被擢外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去世的时

  • 法言義疏五·汪荣宝

      修身卷第三〔注〕求己以反本,守母以存子,此其大要。〔疏〕修,世德堂本作「脩」,下並同。 注「守母以存子」。按:老子云:「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注〕無敵於天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二·佚名

    宋 滕珙 撰荒政类上【南庸赈济】推广御笔减税决狱二事是年庚子先生知南康军会诏帅守恤民隠决滞狱以销旱灾先生因即二事申奏此章专论勤恤民隠当以寛税赋为先决遣滞囚当以阅实轻重早赐断遣为急伏覩夲路安抚使司牒备奉

  • 卷十七·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七安溪 李光坡 撰雜記上第二十疏曰鄭云雜記者以其雜記諸侯以下至士之喪事諸侯行而死於館則其復如於其國如於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註曰館主國所致舍復招魂復魄也如於其國主國館賓予使

  • 晋献公之丧(1)·戴圣

    ——非礼不听是君子【原文】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2)。且曰:“寡人闻之(3):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4),丧亦不可久也(5),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6)!”以告舅犯(7)。舅犯曰

  • 番大悲神咒·佚名

    捺么啰得捺(二合)得啰(二合)牙(引)牙[打-丁+柰]么阿[口*栗]牙(二合)哑斡卢鸡帝说啰(引)牙布提萨咄(引)牙么曷(引)萨咄(引)牙么曷(引)葛(引)噜祢葛(引)牙怛爹塔唵萨[口*栗]斡(二合)板塔捺妻达纳葛啰(引)牙萨[口*栗]斡(

  •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佚名

    唐天竺三藏输波迦罗奉 制译律分品第一尔时执金刚菩萨大药叉将。威力难思。光超千日。一心而住。于大会中。有一童子。名曰苏婆呼。大悲淳厚。即从座起。虔诚顶礼执金刚足已曲躬合掌白言。大威尊者。我今抱疑日久。欲

  • 鲁春秋·查继佐

    一卷。清查继佐(1601—1676)撰。继佐字伊璜,一字敬修,号舆斋、东山钓史,浙江海宁人。人称东山先生、朴园先生。崇祯举人。工文史,擅书画。曾任鲁王政府兵部职方主事。明亡后从事编撰明史。因庄廷“明史案”发生,牵连

  • 妙法莲华经纶贯·智旭

    妙法莲华经者。诸佛究竟之极谈也。原夫释迦牟尼如来。实成佛道以来。已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为度众生。无有休息。数数示生。数数示灭。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其成熟。已经成熟者。令得解脱。所有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