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六十二

识余二

缀闻

顺德人黄章年近四旬为博士弟子六旬余试优补廪八十三嵗贡入太学康熈己夘北闱秋试年已百嵗大书百嵗观场四字于灯令其曾孙为之前导

顺治间翰林王熙工

国书后陞司业

世祖恐其荒废令与祭酒固尔嘉浑等皆以

国语问答

肄业生饶梦燕湖南人乾隆十年间假归适遇苗匪滋事梦燕率郷兵杀贼有功湖广总督叙功奏准加级

【谨案梦燕后以教习期满选授县令】

顺天郷试由监录送者有南皿北皿中皿字号第二名例取南皿中式名曰南元监中录科取列第一名最利于郷试故有监元之称

国子监东西二防之下为六堂即诸生讲习之所也雍正九年

赐给方家胡同官房一所题曰

钦赐学舍在监之南故名南学而以衙署称北学焉【谨案国子监门迳自西而东由集贤左门进署自】

【赐给南学后于前门照壁之左开便门以入南学尚未通车舆也乾隆二十三年重修国子监乃于照壁左右立栅栏门以通车舆又于集贤门左右墙间各立栅栏门自是从东直达署内不必由集贤左门进矣】

国子监两厢官试俱在

彞伦堂乾隆二十三年重修衙署遇郷试录科在南学率性堂考试

【谨案乾隆二十三年就南学考试三十二年重修】

【文庙彞伦堂正中安置】

【先师神牌及四配十哲率性堂安东庑修道堂安西庑诚心堂收贮庙库器物是年又遇郷试本监录科季考月课俱在崇志堂】

康熈初裁两坊衙门兼裁侍讲翰林编检必歴司业然后陞侍读故是时为司业者率数月迁去康熈十四年复设坊局于是修撰编检多陞中赞而司业与之较俸陞转矣

康熈间太学生周清原有诗名大学士冯溥见其雍试诸作目为奇才诗以赠之曰尊酒高斋话夕曛斗间佳气识龙文十年闭户迟游洛千里过都早不羣春草已看传白傅飞花定见诏韩君

九重侧席今方切振笔蓬山为尔欣后清原果以博学鸿词授翰林清原雍试诸作有太学白丁香诗句云月明有水皆为影风静无尘别递香一时传诵都下上达

宸聪比官翰林

召见

上犹诵其诗句奨之

王士祯以顺治庚子为江南同考官得昆山王朱玉后朱玉为博士有句云秋雨茂陵人独卧西风汾水鴈还来士祯时为祭酒题其后云茂陵秋雨潇潇夜爱尔哦诗四壁秋多少长安苦吟客痩羊博士擅风流

康熈己未遣太学生孙致弥往朝鲜采诗大抵律絶居十之九古诗歌行略见梗概而已致弥后登戊辰进士官翰林

文庙树木俱太常寺种植

伦堂甬路两旁树木则工部种植

大成殿月台甬路之东大柏树二十六西大柏树二十小柏树一共四十七株

大成门外东大柏树四十五小柏树三西大柏树三十五小柏树五共八十八株

崇圣祠甬路东大柏树三西大柏树三小柏树一大槐树一共八株

崇圣门外东大柏树二西大柏树一共三株土地祠柏树一椿树一桑树一共三株

伦堂月台甬路之东大槐树二小槐树三大柏树九小柏树二十四西古槐一植自元时小槐树三大柏树七小柏树三十九共八十八株敬一亭柏树三槐树四共七株

东厢槐树三紫藤一共四株

南学率性堂槐树二桑树一修道堂后院桑树一西院槐树二诚心堂槐树一桑树一正义堂槐树一公所槐树二共十一株

以上共二百五十九株

缀闻附

延祐二年三月芝生国学

大成殿五年七月芝生

大成殿【元史五行志】

至正二十年十月朔甘露降于国子监

大成殿前柏木【元史顺帝纪】

国子监日影到堂后梨树散学【金台集】

李时勉与陈敬宗同在翰林袁忠澈尝相之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袁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将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明太学志】

徐有贞初名珵年十三谒国子祭酒胡俨俨时自矜重称疾凭几见试珵诗即起循牀行大诧赏曰子自爱他日国器也【名卿绩纪】

国子博士徐桢卿神清体弱双瞳烛人着交诫感暮二赋凌躐曹魏长宿惊叹称为文雄【国寳新编】纳粟一涂人辄轻之在庠士下乃罗圭峯七试有司不录入赀北雍竟中解元会元人顾自立小试未足以定天下士也【涌幢小品】

学正魏龄潮州人初至尝侍祭酒李公时勉言曰昨听选部中见羣众相语但问某处地方好某地有出产不闻一人以施政教为言者皆若此天下安得治李闻其言甚善之谓予曰新学正有识能言诸人所不能言也魏后复姓李守官清白不受诸生贽礼果不负所知云【彭文宪笔记】丁夘冬湖广永济县进须知官在途梦开黄榜第一名彭时国子监生其人至京言于永济监生张本端本端访知予姓名异之数与朋辈言之已而果然【同上】

赵司成永号类庵京师人一日过鲁学士铎邸鲁公曰公何之司成曰忆今日为西涯先生诞辰将往夀焉鲁公曰吾当与公偕公以何为贽司成曰帕二方也鲁公曰吾贽亦应如之入启笥索帕无有踌躇良乆忆里中曾餽有枯鱼令家人取之家人报已食仅存其半鲁公度家无他物即载其半与赵俱往称祝西涯烹鱼沽酒以饮欢甚即事倡和而罢【贤奕】

天启四年八月署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蔡毅中监丞金维基博士门洞开邓光舒王裕心助教张翰南徐伯征姚士儒孙士裕董天允学正王永兴蒋绍煃学录聂翔杜士基典簿万民憼典籍陈烈公疏劾魏忠贤上不问毅中既与珰忤四疏请告亦不许【明史纪事本末】

天启七年五月监生陆万龄等请建魏忠贤祠于国学之旁谓孔子作春秋而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夘而忠贤诛东林许之八月信王即皇帝位国子司业朱之俊劾监生陆万龄等请祠魏忠贤国学宜罪命下狱【同上】

上虞倪公元璐为祭酒时与温体仁忤将请告恵安郑仰田者善拆字遇于官人席上初未通名倪取骰子中以绯饰四者予卜郑曰京官四品而掌印者惟祭酒耳公其祭酒倪公耶公颔之复曰公必与当事者忤姓名中带骨字者其人也骰子骨所成而四面棱角不能刓圆故知不合也又曰公意欲图归乎必得请矣骰体方类口四亦类口乃回字也后果然【字触】

钦定国子监志卷六十二

猜你喜欢
  本纪第九 玄宗下·刘昫
  卷三十六·兵卫志下·五京乡丁·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五·杨仲良
  提要·吴仁杰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八·夏仁虎
  今献备遗卷八·项笃寿
  第五十卷清咸丰、同治·缪荃孙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下·袁枢
  元文都传·李延寿
  郭登传·张廷玉
  ●卷二外篇·何孟春
  方域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长江集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长江集十卷唐贾岛撰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名无本後返初服举进士不第坐谤责授长江主簿终於普州司仓参军岛之谪也唐书本传谓在文宗时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九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七·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春正月。庚辰朔。上避痘南苑。免朝贺。  ○癸未。谕内三院。朕惟纪一朝之得失。爰有史书。考百代之是非。厥惟通鉴。顾笔削互异。论断相衡。卷帙虽纷。得中尚寡。保以昭垂永久。号称完书。

  • 第二六○申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一一六一○--四一·佚名

    新竹知县张,将接收前任征存隘租银事,申报巡抚、藩、道及府同知衔、本任德化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为申报事。本年十一月初九,准前署县方令移开:案照敝县征存光绪十二、十三年隘租银元,除奉拨各款外,尚存

  • 顾荣传·房玄龄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县人,为江南显族。祖父顾雍,在吴时任丞相。父顾穆,官宜都太守。顾荣精明开朗,弱冠之年便出仕为官,在孙吴朝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国灭亡后,和陆机、陆云兄弟一同到洛陽,当时人称之为“三俊”。援例拜

  • 宋世景传(附宋季儒传)·魏收

    宋世景,广平人,河南尹宋翻的第三个弟弟。少小即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侍奉父母很是孝顺。世景与弟弟宋道..闭门读书,广泛涉猎,各种书都读,尤其精于经书大义。同族兄宋弁十分器重他。他被州中推举为秀才,对策登第,朝廷拜授他为国子

  • 御制幸鲁盛典序·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幸鲁盛典序朕惟自古帝王声敎翔洽风俗茂美莫不由于崇儒重道典学右文用能发诗书之润泽宣道德之阃奥推厥渊源皆本洙泗以故追崇之典厯代相仍或躬诣阙里脩谒奠之仪洁志肃容尽诚备物其间礼数随世损益至于希

  • 卷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三吏部二官制国初官制具载於诸司职掌至洪武末渐加更定革除年间多所变易永乐初悉复其旧暨建两京各衙门官职并置繁简随宜其後亦或因事损益而纲维体统一遵旧制今具列於後其所损益者各附本条之下南京

  • 忏悔——自新·梁漱溟

    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对待自己。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办法,对于一切事情也就没有办法。我们都是活人,不做乡村工作也得生活;但是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顺顺当当,就不容易。假如此人是资质很平庸的,他自己内

  • 万善先资集卷三·周梦颜

      辨惑篇  释生物养人之疑(凡六辨)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淩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

  • 11.说定品·佛音

    一 食厌想的修习今在无色之后,再来解释前面所提示的“一想”的食厌想的修习。(食厌想的语义)这里的“食”是取来的意思。有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的四种。然而这四种中,是谁取来什么?即(一)段食

  • 娇红记·孟称舜

    全称《节义鸳鸯冢娇红记》。明代传奇。《笠阁批评旧戏目》著录。据作者《娇红记题词》,本剧作于崇祯十一年(1638)仲夏。事本北宋宣和间实事(见《花朝生笔记》),元有郑梅洞小说《娇红传》。戏据此敷衍而成。2卷50出,演

  • 余冬序录·何孟春

    明何孟春撰。六卷。成书于嘉靖七年(1528)。孟春,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本书记述内容广泛,涉及明朝以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及民族、宗教诸方面。对科举、学校问题亦有收录。诸如卷五记教

  • 唐大诏令集·宋敏求

    北宋宋敏求编。共130卷,为唐代各朝诏令的总集,系作者根据其父宋绶所纂辑之稿整理而成。体例上共分为帝王、妃嫔、追谥、册谥文、哀册文、皇太子、诸王、公主、郡县主、大臣、典礼、政事、蕃夷等13门类。每一门类下又

  •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佚名

    凡二卷。译者不详。约译于北凉(397~439)。又称优婆夷净行经、净行经、净行品。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为毗舍佉之母而说优婆夷之净行。共分三品:(一)修行品,列举优婆夷应修学之十法及应远离之五十八法。(二)修学品,举示

  • 大轮金刚总持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失译。

  • 阿育王刻文·佚名

    又称阿育王法敕。指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敕令于磨崖、石柱等所刻之教法诰文。刻文年代约为西元前二五○年。所用文字是接近梵文与巴利文的一种方言。今发现者计有大磨崖、小磨崖各七所、石柱十根、石窟刻铭及石板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