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三、商鞅考(附:甘龙杜挚)

商鞅卫人,与吴起同邦土。其仕魏,事公叔痤,而痤又甚贤起。起之为治,大仿李克。鞅入秦相孝公,考其行事,则李克、吴起之遗教为多。史称鞅先说孝公以比德殷周,是鞅受儒业之明证也。其变法,令民什伍相收司连坐,此受之于李克之《纲经》也。(《通典》引吴起教战法,亦有“乡里相比,什伍相保”之文。)立木南门,此吴起偾表之故智也。(此《容齐随笔四》、《困学纪闻十》均言之。桓谭《新论》:“魏三月上祀,农官读法。”其法亦督农事,尽地力之意。其制殆亦始于李悝。则吴起、商鞅之立木偾表,其先亦师李氏读法之意也。今周官有读法之制,其书出当在后,盖亦三晋之士所为。)开阡陌封疆,此李克尽地力之教也。(参读朱子《开阡陌辨》。《鞅传》:商鞅变法,甘龙、杜挚争之。《孟子》论井田引龙子,谓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助有公田,乃井田旧制,贡则使民尽地力而税之,疑龙子即甘龙。又《秦策三》王稽、杜挚同伐赵,年世不相接,岂别一杜挚耶?今按《史》文本诸《商君书 更法篇》,而此篇多袭《赵策 武灵王胡服章》。《赵策》云,武灵王平昼闲居,而《商君书》讹为孝公平画,是其证。然则恐杜挚非有二人,而甘龙亦不必与商君同时。)迁议令者边城,此吴起令贵人实广虚之地之意也。《汉志?神农》二十篇,班注:“六国时诸子,疾时怠于农业,道耕农事,托之神农。”师古曰:“刘向《别录》云:疑李悝及商君所说。”今按重农政,李悝、吴起、商君一也。刘氏独不及吴起重法律,亦李悝、吴起、商君一也。桓谭《新论》称商君受李悝《法经》以相秦,亦不及吴起。《汉志》兵家有《李子》十篇,沈钦韩曰:“疑李悝。”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荀子《议兵篇》:“秦之卫鞅,世俗所谓善用兵者也。”是重兵事,又李悝、吴起、商鞅三人所同也。后人视起仅为一善用兵者,而独不及李克、商鞅。其误于《史记 孙吴列传》,以起与孙武、孙膑并列。不知兵家亦有《李子》、《公孙鞅》,当时从政者率主兵,乃时代使然,岂得徒以兵家目之。鞅之为政,宗室贵戚怨之,不获其死,亦类吴起,人尽夸道鞅政,顾不知皆受之于李、吴。人尽谓法家原于道德,顾不知实渊源于儒者。其守法奉公,即孔子正名复礼之精神,随时势而一转移耳。道家乃从其后而加之诽议,岂得谓其同条贯者耶?(汉初学术,非道德即刑名,而史公当武帝时,已尊儒。故升孔子为世家,而以老、庄、申、韩同传,自据当时立论。老子、韩非,同出战国晚世,思想自有相通处。至李、吴、商鞅,乃战国初期法家,不得与韩非并论。)

《史记 鞅传》:“鞅初事魏相公叔痤,痤卒,惠王弗能用,鞅遂入秦。”考惠王九年,公叔痤为将,败韩赵于浍。是年即为秦所虏,吕氏《大事记》谓秦虏痤复归之,而终于相位,则在明年,为秦孝公元。《秦本纪》鞅入秦见孝公在元年,孝公三年,鞅说孝公变法。六年,拜左庶长。《秦策》:“孝公行商君法十八年,疾且不起。”自七年至二十四年,孝公卒,适十八年。盖自七年以后,商君始见信任也。十年为大良造,《本传》称行之十年,于是以鞅为大良造者误。又《本传》称商君相秦十年,然《本纪》《列传》《年表》记鞅在秦爵位升迁甚备,独无为相事。《年表》孝公二十二年封大良造商鞅。《水经 浊漳水注》在惠成王三十年,较《年表》前一年。史公据《秦纪》言鞅事宜不误,或魏史用夏正,尚在今年之末,而秦用周历,已改岁,则在明年之端也。又《浊漳水注》:衡水北迁邬县故城东,《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商,即此是也。故王莽改曰秦聚也。今按《史记集解》,徐广曰,弘农商县。《索隐》谓于商,二县名。《正义》:于商在邓州内乡县东七里,古于邑。商洛县在商州东八十九里,本商邑。是谓于商与商乃两地。今按:《史记》他处皆言商于,不言于商。则封于商,乃专指商洛,不兼于言。考秦在当时,尚未得河西也,更不得远封商君达于漳卫之城。且《史记》明称封之于商十五邑,赵良亦谓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此证郦说之不足信。惟不知《纪年》说究何自。或邬即指于商之于,合言之,则曰于商,或商于,单言之,亦可曰商,或曰于,即邬。要之不在衡漳附近,则断可定也。)则商君至封列侯,仍为大良造,非别有为相一级也。其后惠文王五年,《本纪》、《年表》均书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魏人因献阴晋。疑其时秦之大良造即当相职,非别有相位一级也。至惠文王十年,张仪相,秦官始有相称。以后例前,故称商鞅为秦相耳。又按:赵良之说商君曰:“相秦以百姓为事,而大筑冀阙”,筑冀阙在鞅为大良造后二年,知为大良造即为秦相矣。然自此下至孝公卒尚十五年,则《史》所称相秦十年者,亦复非也。《本传》又云:“筑冀阙宫庭于咸阳,自雍徙都之。后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今按:赵良说商鞅,“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赵良说后五月孝公卒。今姑定赵良之说在孝公卒前一年,其前八年为孝公之十六年,适当秦迁都行新法后四年。则公子虔之劓,断在是年。然《本传》又云:“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于是太子犯法,鞅曰: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鞅为左庶长在孝公六年,其时尚位微,何能遽刑及太子之傅?且孝公是年不过二十七岁,太子尚幼,不能犯法。鞅亦何不称太子幼弱,而云君嗣不可刑,知太子非幼弱矣。然则刑公子虔自在十六年,而史公误为在前,遂称公子虔复犯约耳。二十二年,封于商,二十四年,见诛。(《盐铁论 非鞅第七》谓商君入秦期年而相之,亦误。)今姑定商君入秦年三十,则其生年应与孟子相先后。其寿殆过五十,而未及六十也。(《吕氏春秋 无义篇》:“公孙鞅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庇不受。”是鞅败时其母尚在,知鞅非高寿。

《汉书 艺文志》法家《商君》二十九篇,兵权谋家《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传二十六篇,亡其二,实二十四篇。然全书开首《更法》第一,称孝公平画,即已举孝公之谥,其书非出鞅手,明明甚显,其他如《弱民篇》袭《荀子》,《靳令篇》同《韩非》,《错法》有乌获,乃秦武王时人。知其书之成颇晚。而《徕民篇》云:“今三晋之不胜秦四世矣。自魏襄以来,小大之战,三晋之所亡于秦者不可胜数。若此而不服,秦能取其地,不能夺其民也。夫秦之所患者,兴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则敌得休息,此王所不能两成也。故三世战胜而天下不服。今以故秦事敌,而使新民作本兵,虽百宿于外,境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强两成之效也。”又曰:“周军之胜,华军之胜,长平之胜,秦之所亡民者几何?”此其文明出长平战后,而所以为秦谋者至精。其意欲乘屡胜之锋,而使战败者不得休息,故有徕三晋民使耕于内,而秦民专战于外之画。若在孝公变法时,方务开阡陌,尽地力,内力之未充。其出而战也,亦窥机抵隙,因便乘势,非能亟战而操必胜之权也。(参读《考辨》第九十五。)无论秦之声威未震,关东之民不肯襁负而至。即至矣,亦祇以扰秦而亡之,欲求国内一日之安,将不可得,又何论于亡三晋而一天下哉?史公序商鞅变法条理悉备,其一民于耕战则有之矣,徕三晋民耕于内,而驱秦民战于外,史公无此说也。后世言商鞅变法者,往往以开阡陌与徕民并称,失之远矣。(商鞅徕民,其说始于杜佑,盖本之《商君书》。)

猜你喜欢
  卷九十九·志第六十六·柯劭忞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七·乾隆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三十八·佚名
  ●上篇卷一·陈洪谟
  第五九名单(堂谕)光绪十年六月廿六日一一二○七-二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纪昀
  一一九八 军机大臣奏将发下全书内《文子》之错误发交改正并将校对记过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杜大珪
  小 引·许寿裳
  李知孝传·脱脱
  许奕传·脱脱
  唐括安礼传·脱脱
  卷五十九·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关汉卿

    (老旦扮夫人引梅香上,诗云)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日。生女不生男,门户凭谁立?老身姓温,夫主姓刘,早年辞世。别无儿男,止生得一个女儿,小字倩英。年长一十八岁,未曾许聘他人。夫主在日,教孩儿读书,老身如今待教他写字扶琴,只是无个好明

  •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李白与元丹在方城寺谈玄作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灭除昬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朗悟前後际始知金仙妙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清

  • 游洞庭湖·张说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 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 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 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 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 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 列传第二十一 王杰 王勇 宇文虬 宇文盛 弟丘 耿豪 高琳·令狐德棻

    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高祖万国,魏伏波将军、燕州刺史。父巢,龙骧将军、榆中镇将。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射,有膂力。魏孝武初,起家子都督。后从西迁,赐爵都昌县子。太祖奇其才,擢授扬烈将军、羽林监,寻加都督。

  • 卷二百一十八·表第九·脱脱

        宗室世系四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二十一礼部仪制清吏司朝会二凡大朝之礼元日长至次日万夀圣节皆豫月由部疏请御殿受贺得旨先期戒百执事至日五鼓銮仪使率官校至太和殿前陈法驾卤簿乐部率和声署陈乐悬仪制司郎中奉在京王公百

  • 卷七十六军装三·冯煦

    巡防各营枪械凡通省巡防步马水师各营,枪械式样不等,光绪三十四年,练防各军改编巡防队,所有步队十七营均改用新式枪枝,并酌留旧式枪枝备寻常巡查之用。至各炮台枪械,亦改配一律。惟马队、水师各营,仍照旧制。兹将各营改配枪械

  • 卷二·陆九渊

    卷二与王顺伯大抵学术有说有实,......昔之有是说者,本于有是实,后之求是实者,亦必由是说。故凡学者之欲求其实,则必先习其说。既习之,又有得有不得。有得其实者,有徒得其说而不得其实者。说之中又有浅深,有精粗,有偏全,有纯驳,

  • 泰而不骄·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读解】 在《颜渊》篇里,司马牛问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不惧。”不忧不惧就能做到泰然自若,心

  • 卷二百四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十九刑部尚书秦?田撰凶礼四荒礼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薄征【注郑司农云薄征轻租税也】【高氏愈曰散利发已藏之公帑薄征减未输之民租宋制诸州嵗歉凡赋租未入入

  • 高僧傳卷第一·慧皎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譯經上攝摩騰一竺法蘭二安清三支樓迦讖四曇柯迦羅五康僧會六維祇難七竺曇摩羅剎八帛遠九帛尸梨密十僧伽跋澄十一曇摩難提十二僧伽提婆十三竺佛念十四曇摩耶舍十五   攝摩騰。本中

  • 生命之研究·太虚

      宇宙间形形色色,变化万千,要其指归,无非有生命与无生命两种现象而已耳。观夫山木之欣欣向荣,江水之滔滔东下,就其表面论之,固似有长大变化之能力存乎其中。然吾不以水木为有生命现象,吾之所谓为有完全生命现象者,厥为人类

  • 卷第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七如是已辩不相应行前言生相生所生时。非离所余因缘和合。此中何法。说为因缘。且因六种何等为六。颂曰。能作及俱有  同类与相应遍行并异熟

  • 棠阴比事·桂万荣

    中国古代的一部案例汇编。宋代桂万荣编。1211年刊行,以后一再重刊,受到各朝统治阶级的重视。本书是在和凝、和㠓编撰的《疑狱集》和郑克编的《折狱龟鉴》两书的基础上选编出一部分,并从正史、野史、名人笔记中选出一些案

  • 河东记·薛渔思

    传奇小说集。唐薛渔思撰。三卷。原书已佚, 《郡斋读书志》入子部小说家,曰: “亦记谲怪事。序云:续牛僧孺之书。”《太平广记》录有佚文,《绀珠集》、《说郛》本均残,不全。《河东记》就其总体来说,尚未脱尽谲异怪诞

  • 风暴·杨朔

    短篇小说。杨朔著。

  • 西滢闲话·陈西滢

    中国现代作家陈西滢的散文集。其中的篇目首先发表在《现代评论》上,后于1927年成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内收文74篇。在集中作者对于20年代中国社会的众方面进行了批判和评价。内容上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批评类,包

  • 幻师颰陀神咒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幻师颰陀,为救比丘被咬于毒蛇,娆于鬼神,劫于贼,而说陀罗尼。一名佛说玄师所说神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