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六十二

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朴实柳伯儒皆不第三人俱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诏厚给道里费遣舟送还

○以泗州隶临濠府

○命中书省凡所镇抚累战有功者不比试即升千户其百户以久次升千户者比试如例比试之法每二人为偶持枪角胜负胜者始得升擢

○丙戌诏改筑圜丘方丘坛圜丘坛二成上成面径四丈五尺高五尺二寸下成周围坛面皆广一丈六尺五寸高四尺九寸上下二成通径七丈八尺高一丈一寸坛址至内壝墙南北东西各九丈八尺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南十三丈九尺四寸北十一丈东西各十一丈七尺内壝墙高五尺外壝墙高三尺六寸方丘坛亦二成上成面径三丈九尺四寸高三尺九寸下成周围每面广一丈五尺五寸高三尺八寸上下二成通径七丈四寸高七尺七寸下成坛址至内壝墙南北东西各八丈九尺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南北东西各八丈二尺内壝墙高四尺三寸外壝墙高三尺三寸

○戊子武靖卫指挥同知卜纳剌率旧所部官属入朝贡马赐文绮三十匹官属亦各赐有差时故元宗王子任八隔巴亦从入朝  上命礼部日给廪饩马给刍豆以优礼之

○庚寅定孳牧所官秩司象从七品副从八品典牧大使正八品副使从八品

○癸巳广西卫指挥佥事左君弼等平溪洞蛮獠有功命赐君弼绮帛二十匹千户蔡天禄以下各赐有差

○命中书省臣曰山北口外东胜蔚朔武丰云应等州皆极边沙漠宜各设十百户统率十卒收抚边民无事则耕种有事则出战所储粮草就给本管不必再设有司重扰于民

○赐韩国公李善长等六国公延安侯唐胜宗等二十五侯及丞相左右丞参政等临濠山地六百五十八顷有奇

○丙申置濠梁后卫南阳卫二指挥使司

○丁酉罢司农司

○命工部置战袄给征蜀军士

○戊戌日中有黑子

○己亥命故元宗王子任八隔巴从卜纳剌西还赐文绮衣一袭

○中书省臣奏言高丽国郎将李英等因入朝贡多带物出境请加禁止诏勿禁

○庚子  上命皇太子观元史世祖时事告之曰世祖虽能立国而制度甚疏阔礼乐无闻故政事不及汉唐况能复古乎

○辛丑中书省臣言山东山西狭西等处岁办盐课请于本处贸易绵布以备军装庶省转运之劳从之

○壬寅皇第十一子椿生惠妃郭氏出也

○狭西延安府肤施县以旱闻诏免其田租二万八千二百余石

○改北平平滦府为永平府

○ 上以兵革之后中原民多流亡临濠地多闲弃有力者遂得兼并焉乃谕中书省臣曰古者井田之法计口而授故民无不授田之家今临濠之田连疆接壤耕者亦宜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癸卯吏部奏钦天监司历杨野俞钧职专司天非常选官之比宜令久任非奉特旨不得升调从之

○大同卫都指挥使耿忠请以山东山西盐课折收绵布白金赴大同易米以备军饷从之

○以太医院同知葛景先为太医院同知葛景先为太医院使

○乙巳定命妇封号一品二品为夫人三品淑人四品德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儒人公侯伯子男各随其夫之爵

○命湖广武昌等十府发民夫三万人舟八千艘运粮十四万石由襄阳转输汉中仍命所在卫所军士沿江护送

○中书右丞相魏国公徐达奏山后顺宁等州之民密迩虏境虽已招集来归未见安土乐生恐其久而离散已令都指挥使潘敬左传高显徒顺宁宜兴州沿边之民皆入北平州县屯戍仍以其旧部将校抚绥安集之计户万七千二百七十四九万三千八百七十八  上可其奏

○置怀远卫亲军指挥使司于临濠

○丁未诏凡大小武官亡没悉令嫡长子孙袭职有故则次嫡承袭无次嫡则庶长子孙无庶长子孙则弟侄应继者袭其职如无应继弟侄而有妻女家属者则以本官之俸月给之其应袭职者必袭以骑射之艺如年幼则优以半俸殁于王事者给全俸俟长袭职著为令

○遣使祭历代帝王陵寝  上谕中书省臣曰天下都邑咸有三皇庙前代帝王大臣皆不亲祭徒委之医药之流且令郡县通祀岂不亵渎至于尧舜禹皆圣人有功于天下后世又不立庙朕不知其何说也宜令礼部会诸儒详考以闻于是礼部同翰林院太常司官考前代圣帝贤王自唐以来皆祭于陵寝唐玄宗常立三皇五帝庙于京师至元成宗时乃立三皇庙于府州县春秋通祀而以医药主之甚非礼也  上曰三皇继天立极以开万世教化之源而汨于医师其可乎自今命天下郡县毋得亵祀止命有司祭于陵寝礼部覆议三皇五帝三王汉以下创业之英主守成之贤君岁时俱宜一体祭于陵寝  上曰古先圣帝贤王以及历代帝王曾主中原安人民者皆春秋祭祀偏方之君虽贤不祭主中原而昏愚者亦不祭于是礼部复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州祀伏羲高宗孟津县祀汉光武洛阳县祀汉明帝章帝郑州祀周世宗巩县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荣河祀汤在山东者二须成县祀唐尧曲阜县祀少昊在北平者三内黄县祀中宗滑州祀颛顼高辛在湖广者二酃县祀神农宁远县祀虞舜在浙江者二会稽县祀夏禹宋孝宗在狭西者十五中部县祀黄帝咸阳县祀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汉高帝文帝景帝兴平县祀汉武帝长安县祀汉宣帝三原县祀唐高祖醴泉县祀唐太宗蒲城县祀唐宪宗泾阳县祀唐宣宗岁祭用仲春仲秋朔器用笾豆各八登一铏一簠簋各一俎一爵三尊三篚一牲用太牢制可之于是遣使诣各陵致祭复命陵寝所在禁民无得樵采置牌刻祭之日月牲帛之数于其上俾所在有司守之以为常式

○戊申赣州民有止宿逃囚者初不知其囚刑部逮问坐之罪  上曰刑者圣人设防于天下耳深文重法仁者不为故凡断狱贵得其情缘情而论罪则刑当而民服彼既不知其为囚而止宿之者人情之常也何为罪之如所议行路之人将无止宿矣遂命释之给道里费遣归

○庚戌吏部言天下有司官员到任未久贤否未明今后历任三年考核称职无私过者然后给诰从之

○癸丑中书省臣奏举百官起居之礼及进膳用乐  上弗许

○是月故元院判刘原利副枢张时用平章郭伯通等既降闻四大王聚众岢岚山中欲攻太原乃谋相应为乱伯通潜入城中为内应原利等率众从外起军士林旺等觉其谋密以告指挥桑桂桂领兵捕伯通复收原利等斩之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 太平興國六年(辛巳,981)·李焘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一、曾静等人各处行走,纠·雍正
  第八十一回 朝日生嫌酿成交涉 中法开衅大起战争·蔡东藩
  卷七·沈德符
  郑成功世系表·陈匪石
  提要·罗泌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五·佚名
  一二五九 掌湖广道监察御史祝德麟奏请准详校三分全书各员携归私宅校勘折·佚名
  卷一 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陈寿
  冯熙传·李延寿
  卷二百五十六·杨士奇
  卷之十四  奉天靖難記四(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卷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磐·唐圭璋

      磐字叔安,号梅崖。样末为嵊令。有梅崖集,不传。   绮罗香   渔浦有感   浦月窥檐,松泉漱枕,屏里吴山何处。暗粉疏红,依旧为谁匀注。都负了、燕约莺期,更闲却、柳烟花雨。纵十分、春到邮亭,赋怀应是断肠句。   青

  • 第十九章 游戏传书·屠隆

    〔丑扮半天游戏神绣袄上〕小子生来伶俐。性情有些狡狯。轻松舌似丝绵。细滑身如油腻。少年场裏驰名。歌舞行中得意。惯能射覆藏钩。又会折白道字。讴歌让我祖师。蹴踘尊我把势。也只对景逢场。不用阴谋设计。金银到手不

  • 汤舜民·隋树森

    汤舜民,名式,号菊庄,浙江象山县人,一说宁波人。曾补本县吏,而非其志,后落魄江湖之间。与杨景贤、贾仲明等交友甚厚,天性滑稽。明成祖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年间, 恩赍常及。所作杂剧《风月瑞仙亭》、《

  • 卷461 ·佚名

    叶茵 友人见借放翁绝笔 放翁今已矣,犹有未刊诗。 阅稿无三豕,还书欠一鸱。 听儿弦诵罢,留客笑谈时。 发越吟边思,心香答所知。 叶茵 友人自淮至 别子若为久,於心终不忘。 一枰评旧雨,两鬓对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五·佚名

    万历三十年八月庚寅朔户部尚书赵世卿言蓟州等镇管粮郎中胥从化称本部年例后期营路兵马两月粮银未关本月十六日各军汹汹即欲鼓噪幸抚院多方安慰稍稍暂止及今如何接济尚可遏乱未萌万一延缓蠢动之众必见谓绐已而疑之前谋

  • 卷之一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 艺术传一·纪昀

    艺术传唐五代○唐(臣)等谨按艺术一门唐以后诸史多作技传今从郑志改归画一闲有擅长制器名著考工虽执艺甚微而匠心独造未容偏没亦依 史例登之至释老之徒旧史或并归方技或别立门目今亦并从删并以省支赘焉李淳风 甄权【许

  • ●牧鑑卷之七·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應事三(四)◆應事三(四)刑罰三之六(共三十六條)財用三之七(共十八條)市價三之八(共十四條)祠祀三之九(共十九條)防禦三之十(共二十七條)○刑罰三之六(共三十六條)噬嗑大象曰電雷噬嗑先生以明罰勑法豐大象

  • 待轩诗记自序·张次仲

    予向径行己志不好人谀作书未尝倩乞序引天性然也读易之余间尝读诗为笺注私记所得其大意载总论中序尤可不作或则疑焉因思曩时放废制义取古来诗文反复吟咏以舒其抑郁无聊之志穷原于四始究其义蕴因以授之孙讱适延友人沈子

  • 卷二·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二吴江陈启源撰召南【正风】鹊巢鹊巢之鸠鸤鸠也毛云秸鞠尔雅同注云今之布谷郑言其有均壹之德故诗以喻夫人埤雅申之言均是母道壹是妻道义尤允矣永叔独为异说谓别有拙鸟处鹊空巢今谓之鸠至所谓

  • 外篇·天地第十二·庄子

    [题解]《天地》以篇首二字名篇。本篇与《天道》、《天运》为一组,主旨在发挥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篇幅较长,内容也较庞杂。表述方式有议论、有对话、有寓言故事,丰富多彩,层出不穷,又能大体围绕中心。一般

  •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一·佚名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大众中。天人围绕。瞻仰尊颜。目不暂舍。时诸大众。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归命一切智  三界第一尊  敷演微妙音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十四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十七对几缘  对自他有八唯对他有九  八何义内外八门受相摄  九位十五门现在未来修  此章愿具说有执受大种。与有执受大

  • 断袖篇·佚名

    《断袖篇》一书为清人吴下阿蒙所编。全书共载故事五十一则,其中四十则引自明冯梦龙《情 史·情外类》,九则引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中国丛书综录》将其列入小说家类。 吴下阿蒙,何许人也?历来是个谜。

  • 石林诗话·叶梦得

    诗话。 南宋叶梦得(1077—1148)撰。三卷。梦得有《石林燕语》已著录。此编未论及南渡后诗人,成书当在靖康(1126)之前。作者字石林,因以名书。分上、中、下三卷。杂记唐宋诗坛人事,品评诗作,间有议论。论诗推重杜甫、

  • 分别布施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为中阿含瞿昙弥经之别译。

  • 佛三身赞·佚名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又作三身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乃为对佛之法、报、化等三身赞叹之偈文,并说明佛之三身。三身各有一偈,每偈各以七字八行而成,复加回向偈,亦为七字八行。

  • 斌雅禅师语录·斌雅

    清鉴说,海岳记录。二卷。卷前有序。卷上收住浙川县山/乍山/各山法海寺语录、住临潼交口龙华寺语录、住渭南灵台寺语录、住西安封村寺语录、住宁夏海宝禅寺语录,卷下收汉中西乡洪崖寺语录、住山西阳城开明寺语录、偈颂,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