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方明传

谢方明,陈郡陽夏人,是尚书仆射谢景仁的叔祖的孙子。谢方明的祖父谢铁,官至永嘉太守。父亲谢冲,官至中书侍郎。谢冲家在会稽,因病辞官在家,被任为黄门侍郎,谢冲未应命。后,被孙恩杀死,被追封散骑常侍。

谢方明随同伯父吴兴太守谢邈在郡上,孙恩侵犯会稽,东边各郡都响应,吴兴百姓胡粲、郜骠攻破东迁县,谢方明劝谢邈躲避一下,谢邈不听从。起义部队一到,谢邈便被杀了。谢方明逃脱免除祸害。当初谢邈的舅表兄长乐人冯嗣之和北方学士冯翊、仇玄达,都到吴兴投奔谢邈。谢邈把他们安置在本郡学舍,招待很简略。二人都很怨愤,于是和孙恩私通。孙恩曾经冒充冯嗣之的随从人员,半夜到郡城中,看到谢邈手下人员不少,逃跑了,但并没有改变计划。孙恩本来打算在吴兴起义,这里没有成功,于是转到会稽。到郜骠等人进攻吴兴时,冯嗣之、仇玄达都参与其事。刘牢之、谢琰等讨伐孙恩,孙恩逃到海上,冯嗣之等不能一起逃走,于是便聚集一起。谢方明结聚谢邈的门生故吏一百多人,掩袭冯嗣之等,都抓住了,并将他们全部亲手杀死。

当时正当饥荒祸乱之后,喜礼和丧礼的仪式都被废弃不用。谢方明全家遇到祸乱,资产全部丧失,但经营安葬事务,竭尽全力,几月之间,安葬事情结束。而这些礼仪在平时候也不会多到哪去。不久以后,孙恩再次攻下会稽郡,谢琰被杀。孙恩通缉谢方明,很急迫。谢方明在上虞用车载着母亲和妹妹逃奔东陽,从黄..峤奔鄱陽,送母亲和妹妹回到首都,寄居在国子学校。其中的流落险阻,艰难万分。但谢方明的坚韧独立精神,丝毫不改。元兴元年(402),桓玄攻克京城,丹陽尹卞范之权倾当时,想把女儿嫁给谢方明,叫尚书吏部郎王腾说服开导他,谢方明最终没有顺从。桓玄听说此事,非常称赞他,马上任命他为著作佐郎,补任司徒王谧的主簿。

方明的堂兄谢景仁推荐方明为高祖的中兵主簿。谢方明碰到任何事都非常忠心卖力,无所不至。高祖对他说:“很惭愧,我没有给你什么财物赏赐,姑且和你共享豫章国的俸禄。”多次赏赐他,谢方明严肃而恭敬,善于自处,即使在暗室中,也未曾表现出懈惰的仪表。他没有什么特别技能,却天然表现出一副高雅的风度。他的堂兄谢混名重天下,谢方明也不过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过去拜谒一下而已。丹陽尹刘穆之权盖当时,朝廷民间人物都惟恐趋奉不及。而未和刘穆之相结交的只有谢混、谢方明、郗僧施、蔡廓四个人而已。刘穆之相当怨恨他们。谢方明、蔡廓后来拜访他,刘穆之高兴万分,对高祖说:“谢方明可说是名家的千里马,一任职便可当三公宰相,更不用说他还有其他本领。”

不久,谢方明转任从事中郎,同时当左将军刘道怜的长史。高祖叫道怜把府中杂事都交谢方明决定。随同本府转任中军长史、不久又兼任晋陵太守,再当骠骑长史,南郡国相,对他的委任和当初一样。当年年终,江陵县的狱中犯人,无论罪行大小,谢方明都把他们放回家,叫他们过了正月初三再来。其中重罪的人有二十多名,谢方明的部下各吏无不怀疑而担心。当时晋陵郡送行前主簿弘季盛、徐寿之都随同到西方,复进谏说:“古人虽然也有这种事,也许是书中的夸大之辞。况且当今民心虚伪而刻薄,不能用古人大义来期待他们。”谢方明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一下子便把犯人给放了。犯人及其父兄都惊喜流泪,认为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期限一到,犯有重罪的有两人没有返回,方明不允许讨捕。原来其中一人喝醉了未能回来,到了第二天才来。另一个犯人十天还不回来,五官朱千期请见谢方明说要逮捕那个人,谢方明知道朱千期为的是犯人事,叫身边的人谢绝五官朱千期,叫他不需进去,犯人自然会返回。那个犯人在村中踯躅不想回去,乡人们责怪他,一起把他送回郡中监狱,最后没有一个逃跑的。远近的人听说此事,又感叹又佩服。恰遇他的母亲去世,方明于是辞了官职,服丧期满后,又当宋国的台府的尚书吏部郎。

宋高祖称帝,谢方明迁任侍中。永初三年(422)出外当丹陽尹,很有能干的名声。再转任会稽太守。江东地区人口繁盛,风俗刻薄,强欺弱,奸猾小吏到处都是。每次上面文书一下,下面便符令逼迫相继。又喜欢株连犯罪的人,一人犯罪,邻人也不放过,以至一村百姓放弃了生活生产,村庄惊动不安,狗叫声日夜不断。谢方明深知政治方法,不按文法办事,无论大事小事,只提纲挈领,大处着眼,小处忽略。州中的文书一到,他马上公布下去,缓和人民交租的期限,让他们能完成任务。郡县中的官吏不能轻易外出,贵族豪绅没有人敢犯规。除去株连法律,判决长期关押的犯人。前前后后的征讨,每次后勤兵力不够他都征发士族,庶族人士,事情完成以后,都叫他们回去。他的部属做了对不起百姓的事,谢方明便叫那人当小吏。官员不贤明、处事昏乱、人事弄得不好的,必然被禁锢,不得升迁。谢方明削减冗员,留下精干官吏,各人明确自己的职责。东边人民到今天还称赞他。他性格非常宽容,记住别人的优点,从未对别人有任何否定,代理前人的事务,不改变其中的方法,有必须更改的,必定以渐近的办法改过来,使无迹可查。元嘉三年(426),他在任上逝世,享年四十七岁。

猜你喜欢
  第五十回 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蔡东藩
  春明丛说·俞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佚名
  第三二三谕道光二十年五月初九日一二二○一--三·佚名
  卷五十一·佚名
  ·檄南路营剿捕石壁寮·丁曰健
  卷四十八 蜀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陈寿
  陈元康传·李百药
  元伟传·令狐德棻
  宋本传·宋濂
  卷一百二十五·杨士奇
  卷八十六·杨士奇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九·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668_1 【途中除夜】高蟾   南北浮萍迹,年华又暗催。残灯和腊尽,晓角带春来。   鬓欲渐侵雪,心仍未肯灰。金门旧知己,谁为脱尘埃。   卷668_2 【长门怨】高蟾   天上何劳万古春,君前谁是百年人。魂销尚

  • ◆曲全先生郑采·顾嗣立

    采字季亮,号曲全。幼丧二亲,而赋性狷介,州里不能容。兄东,时客授昆山,乃走就之。求四库书疾读,虽暑铄金,寒折胶,不越户限。未几下笔为文,皆循矩度,而不轻于毁誉。然刚毅忤物,晚寓苏之海虞,竟以坎壈终身焉。 出门膏吾车 去妇词 送

  • 第十一回 华堂客佩紫衣朱·陈端生

    第十一回华堂客佩紫衣朱诗曰:聘币星期六礼全,衣朱佩紫喜欢天。洞房花烛刘公子,准拟今宵会绛仙。话说管园人潘发,他一到黎明就起来打扫园中的。这日早晨,一见后门大开,铁锁抛于地下。不觉大惊失色,说一声不好,昨夜必然有贼子

  • 季子安·隋树森

    季子安,生平,里籍均不详。 套数 【中吕】粉蝶儿 题情 这些时意懒心慵,闷恹恹似痴如梦。想当初倚翠偎红,我风流,他俊雅,恩深情重。他生的剔透玲珑,语融和言谈出众。 【醉春风】他生的粉脸似秋莲,春纤如玉

  • 卷十六·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 唐百家诗选卷十六 宋 王安石 编 许浑三十二首【大中末为郢州刺史】 凌歊台【在当涂县西宋高祖筑】 宋祖高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百年便作

  • 卷八·姚合

    钦定四库全书姚少监诗集卷八唐 姚合 撰游览宴集五十首过张邯郸庄客行长似病烦热束四肢到君读书堂忽若逢良医堂前水交流堂下树交枝两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与子还往熟坐卧恣所宜时时相献酬文字当酒巵野饭具藜藿永日亦

  • 雍正上谕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业?·雍正

      【原文】  问曾静:你书内云“五六年之内,四时寒暑易序,五谷耕作少成,恒雨恒,荆、襄、岳、常等郡,连年洪水,吴、楚、蜀、粤,到处旱涝时闻”等语。皇上嗣位以来,阴阳和顺,风雨时调,五谷丰收,人民乐业。各省之内,间有数州县旱

  •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九 县考·周作人

    县考是件小事,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讲的,这在清朝还举行科举的时代,每年在各县都有一次,并不是希罕的事情。但是它的意义却很是重大。这是知识阶级,那时候称作士人或读书人的,出身唯一的正路,很容易而又极其艰难的道路。这有如彩

  • 卷十六 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第十六·陈寿

    (任峻传、苏则传、杜畿传、郑浑传、仓慈传)任峻传,任峻字伯达,河南郡中牟县人。汉朝末,四方騷乱,关东地区都受到震动,中牟县令杨原忧愁恐惧,打算弃官逃走,任峻劝他说:“董卓带头叛乱,天下人没有不怨恨的。然而却没有人倡议讨伐他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四】田赋之制雍正十三年皇上即位之初谕曰各直省开辟荒地以广种作以资食用俾无旷土游民原系良法美意然必该督抚董率所属官吏实力奉行毫无粉饰俾地方实有垦辟之田民间实受耕耰之利

  • 论语通释·焦循

    《论语通释》(之释“一贯忠恕”“异端”“仁”“圣”“大”“学”)自周、秦、漢、魏以來,未有不師孔子之人。雖農工商賈、廝養隸卒,,未有不讀《論語》者。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六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六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初释禅境中先释来意。长病等者。准诸部阿含。总有五法退罗汉果。一长病。二远行。三谏诤。四营事。五多读诵。尚能退果况复退禅。文虽在小意则通大。如四三昧人有此

  • 卷第二十七·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二十七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青原下第九世 潭州延寿惠轮禅师法嗣 庐山归宗道诠禅师(凡二) 僧问。承闻和尚。亲见延寿来。是否。师云。山前麦熟也未。 僧问。九峰山中。还有佛法也无。师云

  • 目录·野竹福慧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目录第一卷上堂住云南大理府宾川州鸡足山石钟禅寺第二卷上堂住云南大理府宾川州鸡足山石钟禅寺第三卷上堂再住云南府嵩山禅寺第四卷法语(附小佛事)第五卷书问第六卷历代祖图真赞(附诸祖赞)第七

  • 舆地广记·欧阳忞

    区域志。北宋欧阳忞撰。三十八卷,附札记二卷。欧阳忞,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无此人,此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忞,欧阳修从孙,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从序所见,作者为考辨古代州郡之演变沿革而作,成书于政和(1111

  • 玉壶野史·文莹

    宋代笔记。10卷。释文莹编著。文莹熙宁中曾作《湘山野录》,此书则继其后成于元丰元年(1078)。自序称其收集宋初至熙宁间文集200余家,近数千卷、因取其中神道碑、墓志、行状、实录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说之类,“聚为一家

  • 翰林记·黄佐

    二十卷。明黄佐撰。黄佐 (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广东香山 (今中山) 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初由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广西学政、南京国子监祭酒,累迁少詹事。学宗程朱,然不以聚徒讲学为名,故所论述,多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