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梁彦光传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

他的祖父梁茂,是西魏秦州、华州刺史。

他的父亲梁显,是北周荆州刺史。

彦光小时很聪慧,有很好的天赋。

他的父亲常对亲近的人说:“这孩子有风骨,将会使我的家族兴盛起来。”梁彦光七岁时,父亲染上重病,医生说吃五石散可以治好,当时到处都搞不到紫石英,彦光忧虑憔悴,不知该怎么办,偶然在园中看到一件东西,彦光不认识,感到很奇怪,就拿回了家,原来这就是紫石英。

亲戚朋友们都感到很惊异,认为这是上天被他的孝心所感动而赐予他的。

西魏大统末年,彦光到太学学习,略略涉猎经、史,循规蹈矩,自我约束,举止都有礼节。

初出仕当秘书郎时,年仅十七岁。

北周受魏禅让,任舍人上士。

武帝时,又升任小驭下大夫。

因母亲丧事离职,因过于哀伤,而身心憔悴。

不久,又奉命到职。

武帝见他哀伤过度,叹息好久,多次慰问并劝谕他。

后转任小内史下大夫。

建德中,任御正下大夫。

跟随武帝平定齐国,因有功而封开府、陽城县公,食邑一千户。

周宣帝即位,授他为华州刺史,又晋封为华陽郡公,增加食邑五百户,把陽城县公的封号转封给他的一个儿子。

不久,升为上大将军,又任御正上大夫。

不久又拜为柱国、青州刺史。

碰上宣帝驾崩,没有到任。

隋高祖文皇帝即位(581),让他担任岐州刺史,兼岐州宫督,增加食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计两千户。

在任后,很有政绩,粮食丰收,还出口到别的州郡。

开皇二年(582),高祖驾临岐州,很欣赏他的才能,于是下诏书奖励。

不久,又赐钱五万。

过了几年,转任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那里民风纯朴,他以清静无为来镇守那里,全州大受感化,上交的赋税连年最多,为天下第一。

到相州后,还按照在岐州的办法。

但邺都人口杂居,民风不纯,人很狡诈,给彦光作歌,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这个地方。

高祖听说后责备彦光,还因此免了他的职。

一年多以后,任命他为赵州刺史,彦光对高祖说:“我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说我是戴帽饣易。

我理当罢职,没抱做官的希望,不想皇上施恩,又起用我。

请求让我重新做相州刺史,改变以前的作法,希望能改变那里的民风以报答陛下厚恩。”高祖同意了,彦光又任相州刺史。

相州的豪强地痞听说彦光是自己请求来相州的,没有不嗤笑的。

彦光一上任,就公布有些人的罪状,像有神灵指引一样。

于是,豪强地痞全都偷偷地逃走了。

相州全境大为震惊。

当初,齐亡以后,有身份的人都迁入关内,只有玩杂耍的、小商贩和说唱艺人住在相州城廓,因此人情险恶,谣言四起,诉告官员,变化无常。

彦光想革除这些弊端,就用官俸,从肴殳山之东请来大学问家,每乡都设立学堂,非圣人先哲的书不得教授。

常在一季的末月召集他们,亲自进行考试。

有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聪明出众的,就升堂设宴招待,其余的都坐在廊下。

有喜欢诉讼、懒惰而学业无成的,就让他们坐在堂中,给以粗粝饭食。

到学习有成,就举行贡士的礼仪,又在郊外饯行,并资助他们财物。

于是人人都刻苦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有一个滏陽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不好好伺候双亲,被堂兄弟告到公堂。

彦光没有问罪,而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到孔子庙去观看。

这时庙里画像中画着有个叫韩伯瑜的,因母亲打他不痛,为母亲没有力气而悲伤,对着母亲悲泣的情形。

于是焦通感悟,既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彦光教训了一通就打发他走了。

后来焦通改正了错误,行为规矩,最终成为善士。

彦光用道德教化人民,都像这样。

官员和百姓都高兴,再也没有吵架告状的了。

过了几年,彦光死在任上,享年六十岁。

高祖追赠他为冀州、定州、青州、瀛州四州刺史,谥号“襄”。

彦光的儿子文谦继承了爵禄。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徐鼒
  一百二十五 曹寅奏请圣安并陈地方情形摺·佚名
  第四二八票光绪五年五月初十日一二二二○--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二 列传十二·纪昀
  卷九·傅恒
  卷十·汪越
  卷一百十五·司马迁
  ●原序·佚名
  顾琛传·李延寿
  王钦若传·脱脱
  黄佐传·张廷玉
  卷十·彭百川
  卷三百四十五·杨士奇
  齐欲伐魏·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关汉卿

    (李四上,云)自家李四。因鲁斋郎夺了我浑家,赶到郑州,告不的他,又回许州来。一双儿女,不知去向。那里也难住,我且往郑州,投奔我姐姐、姐夫去也。(下)(徕儿上,云)我是张孔目的孩儿金郎,妹子玉姐,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

  • 卷八十一·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八十一兵部主事陈焯撰黄 溍【字晋卿婺州义乌人母童氏梦大星坠怀而生溍溍成童能记经书迨长以文名四方中延佑二年进士授台州寜海丞迁两浙都转运盐使改诸暨州判官入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翰林

  • 卷三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脱脱

        范如圭 吴表臣 王居正 晏敦复 黄龟年 程瑀 张阐 洪拟 赵逵   范如圭,字伯达,建州建阳人。少从舅氏胡安国受《春秋》。登进士第,授左从事郎、武安军节度推官。始至,帅将斩人,如圭白其误,帅为已署不易也。如

  • 今献备遗卷十一·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周新周新字志新南海人也初名日新文皇帝尝独以新字呼之遂更名焉国初以贡入太学选授大理评事以刚直称永乐甲申拜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权贵皆畏之称之曰冷面寒铁公或以怖小儿曰冷面寒铁公来皆走匿擢云南按察

  • 第一四八移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五日一一三二三—五·佚名

    新竹知县方,对北右营游府翁,移知讯问站兵吴瑞启之情形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移覆事。案准贵府移开:「本年四月初四日,据城泛把总郑飞熊禀称:(云云照移叙至)须至移者」等由(注一),计移

  • 卷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四雍正元年二月上谕二十五道初二日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凡事当傚法祖宗成宪方爲尽善皇曾祖妣孝庄文皇后大事当发引时皇考亲自恭送皇祖妣孝惠章皇后大事发引之时皇考圣躬违和足疾甚重尚

  • 提要·张大亨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通训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通训六卷宋张大亨撰是书自序谓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考宋苏轼年谱轼本字和仲又苏洵族谱称为唐相苏頲之裔系出赵郡今所传轼题烟江叠嶂

  • 卷二·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二宋 蔡 卞 集解释天虹  雾  露  霜  冰虹雄曰虹雌曰霓旧说虹常防见鲜盛者雄少暗者雌者也一曰赤白色谓之虹青白色谓之霓故虹字从红省而说文解霓以爲屈虹青赤色或白色隂气也今俗谓

  • 答罗普悟问(五则)·太虚

    问一:自归依后即研究教理,尤与唯识之教契应。每日晨起静坐,调身、调息、调心者约三数年,近益勇于修证,于念佛、修密、参禅似均不大相应,于观照唯识及于四寻思、四如实智之观照确甚契应。惟友人多以念佛修密为可靠而相劝勉,余

  • 为沈阳事件告台湾朝鲜日本四千万佛教民众书·太虚

    ──二十年十月作──现代欧洲国家,走上帝国主义极端而被民族革命所反抗,走上资本主义极端而被共产革命所反抗,于是欧洲文明陷入于全体崩溃之末路。吾人方期以智悲兼充、福慧双隆、自他俱利、心色交融之佛法,为亚洲各民族

  • 卷十七·佚名

    △空性品第十八尔时尊者须菩提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乃能成就如是功德。又复世尊能善宣说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退转相。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何以故?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已能成就无边智故。须菩提白佛

  • 马丁·帕兹·凡尔纳

    太阳落山了,落在科迪勒拉雪山峰颠那边;但是,秘鲁的美好天空,透过近似透明的夜幕,还可见几缕散乱但稳定的光线,空气都浸润着弱光带来的清新,让人在这炎热的低纬度地区呼吸这清凉空气。这个时候,是人们可以过欧式生活的时间,可以

  • 富克锦舆地略·祁寯藻

    边疆地理著作。清祁巂藻纂。一卷。巂藻字春圃,号实甫,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以礼部尚书致仕, 著《䜱䜪亭集》。其父为清代著名地理历史学家祁韵士,故巂藻于舆地之学亦有著述,此志即其一。记富克

  • 五星占·佚名

    我国古代现存最古的一部天文学著作,大约作于公元前170年左右。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约八千馀字,原件没有标题,帛书的整理者根据其内容定名为《五星占》,并区分为九章:第一章,木

  •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佚名

    太上天尊述天地败而更成之小劫、中劫、大劫,又述昆仑山王四天下、日月旋照四天下及天上、诸天世界大洞、天地败成之灾、九幽地狱等世界,劝人服符济度。疑出自六朝。

  • 救伤秘旨·赵廷海

    赵廷海著。赵廷海,字兰亭,清朝道光、咸丰(公元1821~1861年)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收集了流传民间技击家跌打秘方编成该书,于咸丰2年(1852年)刊行。此书不分卷次,介绍拳击伤和骨折处理步骤及治疗方剂,载有“十二时气血

  • 五经蠡测·蒋悌生

    六卷。明蒋悌生(生卒年月不详)撰。悌生字仁叔,福宁州(今福建霞浦)人,洪武初举明经,任本州训导。此书乃作者为避元末战乱,潜遁蓝田深谷中修研经籍,时有所得,辄笔录而成。内容包括《周易》、《尚书》、《毛诗》、《春秋》。书

  • 优填王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法炬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此经有三译,与大乘日子王所问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七优陀延王会为同本异译。叙述优填王之后归依佛陀,证得须陀洹果,而王却因听信无比夫人谗言,欲以百箭射杀王后。然所射之箭均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