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空性品第十八

尔时尊者须菩提复白佛言:希有世尊,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乃能成就如是功德。又复世尊能善宣说诸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退转相。佛告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何以故?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已能成就无边智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彼不退转菩萨摩诃萨兢伽沙等不退转相。是即显示诸菩萨摩诃萨甚深胜相。甚深相者即般若波罗蜜多相。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是如是,甚深相者即般若波罗蜜多相。般若波罗蜜多相者即是空义无相无愿无生无作无性无染涅槃寂静等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甚深相者,但是空义乃至涅槃寂静等义。非一切法义耶。佛言须菩提,一切法义亦即甚深相。何以故?色甚深受想行识甚深。云何名为色甚深。如如甚深故色甚深。云何名为受想行识甚深。如如甚深故受想行识甚深。须菩提,若无色是为色甚深。若无受想行识是为受想行识甚深。须菩提言:希有世尊,能以微妙方便。障色显示涅槃。障受想行识显示涅槃。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如般若波罗蜜多住如是祝如般若波罗蜜多教如是学。如般若波罗蜜多行如是行。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一日中如是思惟如是观察。如是修习如是相应。是菩萨摩诃萨一日所有功德。不可思议不可称量。

须菩提,譬如世间有多欲人欲觉亦多。而於一时与端正女人共为期会。是时女人以馀缘故障碍失期。须菩提,於汝意云何。彼多欲人当於是时为与何法相应。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人但与欲觉邪思而共相应。彼作是念。我於何时当得此女而为集会。快哉相与嬉戏娱乐。佛言须菩提,於汝意云何。彼人於一日中所起欲念而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言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一日中如是思惟如是观察。如是修习如是相应者,能舍若干劫数轮回苦恼。复得远离诸退转失。毕竟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一日中思惟修习般若波罗蜜多不离是念。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是菩萨一日所有最胜功德。过馀菩萨於兢伽沙数劫中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普於一切广行布施所有功德。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於兢伽沙数劫中远离般若波罗蜜多。布施供养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缘觉菩萨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如菩萨能一日中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思惟修习如所说行。此所获福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於兢伽沙数劫中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於须陀洹乃至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布施供养已,又复修持戒行具足。不如菩萨能一日中随顺般若波罗蜜多行。如理作意思惟修习宣说是法。此所获福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於兢伽沙数劫中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於须陀洹乃至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布施持戒已,复能修习忍辱精进禅定等法。不如菩萨能一日中随顺般若波罗蜜多行法施众生。此所获福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於兢伽沙数劫中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於须陀洹乃至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如是法已,又复修习三十七菩提分法。不如菩萨能一日中随顺般若波罗蜜多行。以是法施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所获福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又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一日中随顺般若波罗蜜多行。以是法施功德如般若波罗蜜多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所获福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又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一日中随顺般若波罗蜜多行。以是法施功德如般若波罗蜜多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复能如所说行修习相应。是菩萨所获福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又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能一日中随顺般若波罗蜜多行。以是法施功德如般若波罗蜜多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所说行修习相应已,复能护持般若波罗蜜多。不暂远离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所获福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起作法是相分别。云何世尊,作如是说得福多耶。佛言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而自了知诸起作法是相分别。虚妄不实空无所有。於是法中无所分别。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了一切法求不可得。随其菩萨了一切法求不可得故。即不离般若波罗蜜多。随其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多故。是即无量无数。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量与无数有何差别。佛言须菩提,无量者过诸分量。无数者不可数荆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因缘。色无量受想行识亦无量。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色无量受想行识亦无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量者何义。佛言须菩提,无量者是空义无相义无愿义。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量者但是空无相无愿义。非一切法义耶。佛言须菩提,於意云何。汝岂不闻佛说一切法空耶。须菩提白佛言:如是世尊,佛说一切法空。佛言须菩提,空即是无量。是故此中一切法义。无所分别离诸所作。须菩提,如是说者是佛所说,何以故?若如是说即是无量。无量即无数。无数即空。空即无相。无相即无愿。无愿即无生。无生即无灭。无灭即无作。无作即无知。无知即无性。无性即无染。无染即涅槃寂静。如是法门是即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说,如是说者是即一切法无所说,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彼一切法皆不可说。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法无说。何以故?一切法空性不可以言说。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不可说义有增减不。佛言:不也须菩提,不可说义无增无减。须菩提白佛言:若不可说义无增无减者,即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禅定波罗蜜多。智慧波罗蜜多。亦无增无减。世尊,若诸波罗蜜多无增无减者,云何菩萨摩诃萨以是无增无减诸波罗蜜多法。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圆满诸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即不能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诸波罗蜜多义无所增减。何以故?须菩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行布施波罗蜜多而不作念。我行布施波罗蜜多有所增减。作是念。彼布施波罗蜜多但以名字所分别故。而不见彼施相可得。菩萨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回向故名为真实回向复次须菩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行净戒波罗蜜多而不作念。我行净戒波罗蜜多有所增减。作是念。彼净戒波罗蜜多。但以名字所分别故。而不见彼戒相可得。菩萨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回向故名为真实回向。

复次须菩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行忍辱波罗蜜多而不作念。我行忍辱波罗蜜多有所增减。作是念。彼忍辱波罗蜜多但以名字所分别故。而不见彼忍相可得。菩萨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回向故名为真实回向。

复次须菩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行精进波罗蜜多而不作念。我行精进波罗蜜多有所增减。作是念。彼精进波罗蜜多但以名字所分别故。而不见彼有相可得。菩萨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回向故名为真实回向。

复次须菩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能行禅定波罗蜜多而不作念。我行禅定波罗蜜多有所增减。作是念。彼禅定波罗蜜多但以名字所分别故。而不见彼定相可得。菩萨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回向故名为真实回向。

复次须菩提,具善巧方便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而不作念。是法有所增减。作是念。彼般若波罗蜜多但以名字所分别故。而不见彼可修可行。菩萨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相回向故名为真实回向。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何义。佛言须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如如义。如如者无所增无所减菩萨摩诃萨於是法中应如实祝如理作意修习相应。是菩萨即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增减。须菩提是故当知。不可说义无增无减。乃至一切法亦无增无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知如是相如是作意如是修行。即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甚深义品第十九之一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前心得耶为後心得耶。世尊,若前心得者,彼前心後心而各不俱。若後心得者,後心前心亦各不俱。云何菩萨摩诃萨而能增长诸善根耶。佛言须菩提,於汝意云何。譬如世间燃以灯炷。为前焰燃为後焰燃。须菩提言:不也世尊,非前焰燃亦不离前焰。非後焰燃亦不离後焰。佛言须菩提,於汝意云何。是炷实燃不。须菩提言:是炷实燃。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义亦然。菩萨非前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前心。非後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後心。又非此心得非异心得亦非无得。於中亦复不坏善根。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摩诃萨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前心得亦不离前心。非後心得亦不离後心。又非此心得非异心得亦非无得不坏善根。是缘生法微妙甚深最上甚深。

佛告尊者须菩提言:於汝意云何。若心灭已是心更生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若心生已是灭相不。须菩提言:是灭相。佛言须菩提,彼灭相法而可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是心有法可生可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心无法可生亦无法可灭。佛言须菩提,即心生法及心灭法是二可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一切法自性而可灭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如如所住汝亦如是住耶。须菩提言:如如所住亦如是祝佛言须菩提,若如如所住亦如是住者即是常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於汝意云何。真如甚深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真如即是心耶。心即是真如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异真如是心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汝於真如有所见耶。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者是甚深行不。须菩提言:若如是行是无处所行。何以故?菩萨不行一切行如是行。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当於何处行。须菩提言:当於第一义中行。佛言须菩提,於汝意云何。菩萨摩诃萨若於第一义中行是菩萨相行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佛言须菩提,於汝意云何。菩萨坏诸相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菩萨不坏诸相。佛言须菩提,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得不坏诸相。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我修菩萨行而断诸相者,当知是菩萨未能具足诸佛法分。若菩萨摩诃萨有善巧方便心不住相。虽了是诸相。菩萨过诸相而不取无相。是为菩萨不坏诸相。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尊者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於其梦中修三解脱门。所谓空无相无愿。以是善根能增益般若波罗蜜多不。须菩提言:尊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即有般若波罗蜜多相。是故於其梦中亦可增益。又舍利子,若昼日增益梦中亦增益。何以故?佛说昼夜梦中等无异故。舍利子言:若有男子女人於其梦中作善恶业。是人当有善恶报不。须菩提言:如佛所说,一切法如梦即不应有报。若复是人於梦觉已有分别想生。彼善恶报而亦应有。舍利子,若人梦中造杀生业。是人当得杀生罪不。舍利子言须菩提,是人从梦觉已有分别想生。作如是言:我於梦中所杀是快。当知是人随梦所杀亦得杀罪。舍利子言:尊者须菩提,如佛所说乃至一切法不应分别。若起分别即有想生。想从分别生罪从想心现。须菩提言:尊者舍利子,若彼一切分别断故即心如虚空。是故当知有缘则有业有缘则思生。无缘则无业无缘思不生。若心行於见闻觉知法中。有心取垢有心取净。即有因缘起业非无因缘。有因缘思生非无因缘。舍利子言尊者须菩提。如佛所说一切法离诸所缘。云何今说有因缘思生非无因缘耶。须菩提言:佛所说者离所作相故。说有因缘思生非无因缘。舍利子,诸缘法离相是相亦离。如是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等。因缘诸法皆悉离相。是故佛说一切法离诸所缘。

舍利子言尊者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於其梦中而行布施。以是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回向不。须菩提言尊者舍利子,今慈氏菩萨在此会中。如来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知如是义证如是法。汝今以如是义而自请问。是时尊者舍利子即白慈氏菩萨言:如我所问须菩提法。彼尊者作是言:慈氏菩萨知如是义。遣我伸问唯愿菩萨为我宣说。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告尊者须菩提言:彼舍利子所问。如汝所言我知是义。我今不知以何法答。须菩提,不可以慈氏名字而答。不可以色空答。不可以受想行识空答。须菩提,彼色受想行识空中悉无所答。须菩提,我不见有能答法及能答者,亦不见有所答法及所答者,乃至所用答法皆不可见。乃至一切法皆无所见。法无见故而无所答。亦无法可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尔时尊者舍利子白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如菩萨所说证是法耶。慈氏菩萨言:舍利子,我不证是法。我於诸法中不见有法而可得证。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亦非语言分别思惟可得。於是义中毕竟无得。是故舍利子,一切法无性法自性如是。

猜你喜欢
  俱舍论记 第二十卷·普光
  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第四品·佚名
  卷三百七十六·佚名
  大乘中观释论 第三卷·安慧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佚名
  内政部今颇注重宗教·太虚
  卷六·佚名
  佛法金汤编卷第四·岱宗心泰
  义净译·佚名
  分别身行大慧空品第十一·佚名
  佛学与医学·太虚
  卷之六下·佚名
  兜率不磷坚禅师语录卷上·宗坚
  由上海至西贡一瞥·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折·马致远

    (毛延寿上,诗云)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财,死后那管人唾骂。某毛延寿,领着大汉皇帝圣旨,遍行天下,刷选室女,已选够九十九名。各家尽肯馈送,所得金银却也不少。昨日来到成都秭归县,选得一人,乃是王长者之女

  • ●莊嶽委談下·胡应麟

    (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雜編之屬·少室山房筆叢正集卷二十六)世所盛行宋元調曲咸以昉於唐末然實陳隋始之葢齊梁月露之體矜華角麗固已兆端至陳隋二主竝富才情俱湎聲色所為長短歌行率宋人詞中

  •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九卢纶过司空曙村居南北与山邻蓬庵庇一身繁霜疑有雪枯草似无人遂性在【一作有】耕稼所交唯贱贫何言张掾傲每重德璋亲题念济寺晕上人院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放鹤

  • 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欧阳修

    河南道,盖古豫、兖、青、徐之域,汉河南、弘农、颍川、汝南、陈留、沛、泰山、济阴、济南、东莱、齐、山阳、东海、琅邪、北海、千乘、东郡,及梁、楚、鲁、东平、城阳、淮阳、菑川、高密、泗水等国,暨平原、渤海、九江之境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五·杨仲良

      哲宗皇帝   刘安世居谏职   元祐三年二月乙未,宣德郎、正字刘安世为右正言。司马光既殁,太皇太后问吕公著:『光门下士素所厚善、可任台谏者,孰当先用?』公著以安世对,遂擢任之。   四月甲申,右正言刘安世进对,太皇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丘隅意见·乔世宁

    自注疏成,而汉注废矣;自大全成,而宋注又废矣。故类书者僻方初学之便,无闳览慎思之益也。 今字学不讲,点画失据,朝廷诰制独用中书字体,古法帖遂尽弃不行。《洪武正韵》又止用于章奏,而生徒未尝遵守,学官无所驳正,甚非所以广同文

  • 资治通鉴考异卷二十四·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唐纪十六干苻三年七月宋威击王仙芝破之【实録去年十二月宋威自青州与副使曹全晸进军击王仙芝仙芝败走按仙芝若以去年十二月败走中间半年岂能静处葢实因威除招讨使连言之其实仙芝败在此月不在十二月也】

  •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十二下·袁枢

    宋 袁枢 撰郭威篡汉【刘旻据河东附】后汉高祖干祐元年帝自魏王承训卒悲痛过甚春正月甲子始不豫 丁丑帝大渐召苏逢吉杨邠史肇郭威入受顾命曰承祐幼弱后事托在卿辈是日帝殂二月辛巳朔立皇子左卫大将军大内都防检承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四上·袁枢

    宋 袁枢 撰伾文用事唐德宗贞元十九年 初翰林待诏王伾善书山隂王叔文善碁俱出入东宫娱侍太子伾杭州人也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闲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宫市事太子曰寡人方欲极言之众

  • 宣帝纪·房玄龄

    宣皇帝名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人。先祖是帝高陽的儿子重和黎,重和黎当时是掌火的官,他的子孙在唐尧、虞舜、夏、商几个朝代都是任这个官职。到了周代,以掌火的官做司马。周宣王时,任司马官职的程伯休父,因平定徐方有功,便

  • 万象春传·张廷玉

    万象春,字仁甫,无锡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选为庶吉士,授职工科给事中。皇上生了女儿,下诏让户部、光禄寺各进献银子十万两。万象春极力劝谏,皇上不接受。万象春几次调职后任礼科都给事中。郑贵妃极得宠幸,而皇上沉湎于饮酒

  • 卷四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四十六礼略宾礼【臣】等谨按郑樵通志宾礼一门惟列三恪二王後一条序山阳陈留零陵介国酅公之事规制庳陋不足垂为典礼我朝列圣加礼胜代至隆极渥超轶前古雍正元

  • 第九章 6·辜鸿铭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辜讲有一个国家的部长问孔子的学生(子贡),说:“

  • 难四·韩非

    一卫孙文子聘于鲁,公登亦登。叔孙穆子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也。今子不后寡君一等,寡君未知所过也。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悛容。穆子退而告人曰:“孙子必亡。亡臣而不后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或曰:天子失道

  • 卷一百一十一·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九庆喜当知。以佛十力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以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

  • 卷第四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通品第二十八 初来意。为答第二会中十通问故。以二品明业用广大。前定此通。义次第故。

  • 卷第一·祖琇

    隆兴释教编年通论卷第一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东汉 永平七年。显宗孝明帝一夕梦金人。身长丈六。项佩日轮。飞空而至。光明照於殿庭。旦问群臣。时大学闻人傅毅进曰。昔周昭王时。西域有圣人出世。名曰佛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