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缅传

缅国为西南夷,不知何人种。其地接近大理,离成都不远,但不知其整个面积有多大。缅有城郭屋庐可住,有象马、舟筏可乘。其奏表有用金叶写的,也有用纸、槟榔叶写的,需翻译以后,才能看懂。

世祖至元八年(1271),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遣乞..脱因等出使缅国,欲说服缅国国王归附元朝。四月,据都元帅府给朝廷的报告,乞..脱因导引缅国使臣价博来朝。

至元十年(1273)二月,世祖遣勘马剌失里、乞..脱因等出使缅国,诏书说:“前者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派乞..脱因导引缅国使价博到京师,且言过去至我国,只见臣下,未见国王。又欲瞻仰我国的佛祖骨灰。朕怜悯你们远道来朝,故亲自接见你国使者,并使瞻仰佛祖骨灰。后来,经过进一步的交谈,乃知缅王有归顺我朝之意。你国虽远,我朝仍一视同仁。今再遣勘马剌失里及礼部郎中国信使乞..脱因、工部郎中国信副使小云失告尔缅王,如真能称臣纳贡,派子弟或贵近臣僚来朝,以表明我国没有把你们当作外人,两国永结和好,长期幸福。王若用兵,就不知谁会高兴。请缅王三思。”

至元十二年(1275)四月,建宁路安抚使贺天爵听得金齿族首领阿郭宣称:“乞..脱因之使缅,是阿郭已故父亲阿必所提示的。早在至元九年(1272)三月,缅王恨阿必,乃率兵数万来侵,虏阿必而去。我金齿不得已乃献缅重金,缅始释阿必。我金齿人深知,缅中部落之人犹群狗耳。过去缅国曾遣阿的八等九人来,是为了窥视我国之动静的。今白衣族首领是阿郭的亲戚,和缅国为邻,曾称进入缅国有三条路:一由天部马,一由骠甸,一由阿郭地界,都可会合于缅国之江头城。又阿郭有亲戚阿提犯,在缅国领有城郊外五甸之地,控制居民万户,欲归附元朝。阿郭愿先招阿提犯来降并要他们将来作为征缅的向导。”云南省也说:“缅王无降心,使臣去后便没有再回来,必须征讨之。”六月,枢密院将云南省的意思奏请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说:“姑且缓办。”十一月,云南省始报告说:“差人探听我国使者去缅的消息,遇蒲贼阻道。今蒲人多已降,去缅之道已通,遣金齿千额总管阿禾再探,得知国使已安抵缅国了。”

至元十四年(1277)三月,缅人埋怨阿禾归附元朝,攻阿禾之地,并欲在腾越、永昌之间立寨。时大理路蒙古千户忽都、大理路总管信苴日、总把千户脱罗脱孩奉命讨伐永昌以西的腾越、蒲、骠、阿昌、金齿等的未降部族,驻军南甸。阿禾告急,忽都等昼夜驰援,在一河边遇缅军。时缅军有众四五万,象八百只,马近万匹,而忽都等军队只七百人。缅人出阵时,先是马队,再是象队,再次才是步兵队。象身被甲,背负战楼,楼的两旁挟大竹筒,筒内置短枪数十,乘象者可取以击刺。忽都下令说:“敌众我寡,当先冲河北之军。”乃与信苴日、脱罗脱孩各率一队,与缅军交战良久,缅军败走,攻破十七寨,追至窄山口,转战三十余里,缅军及象马自相践踏而死者满三巨沟。缅军被俘者甚多,元军有以一帽或毡衣换一俘虏为奴隶的。逃脱的缅军又多为阿禾、阿昌所追杀。故归者无几。

十月,云南省遣云南诸路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率蒙古、爨、..、摩些之军共三千八百四十余人征缅国,至江头,踏平缅首领细安立寨之地,招降所部各族人户共三万五千二百户。因天热才班师。

至元十七年(1280)二月,纳速剌丁等上书世祖说:“缅国地势尽在我眼中。以前奉旨,重庆诸郡平定后,再征讨缅国。今四川已定,请增兵讨缅。”帝征求丞相脱里夺海的意见。脱里夺海说“:皇上初命派遣合剌章及四川与阿里海牙手下士卒六万人征缅,今纳速剌丁只要求发万人而已。”帝说“:是这样。”便下令加强战备,准备选将出师。五月,皇上诏云南行省调四川军万人,令药剌海率领,与以前所遣将同征缅国。至元十九年二月,又诏思、播、叙诸郡及亦奚不薛诸族动员士卒征缅。

至元二十年十一月,元军伐缅,克之。先是诏宗王相吾答儿、右丞太卜、参知政事也罕的斤带兵征缅。二十年九月,自中庆发兵。十月进至南甸,太卜由罗必甸进军。十一月,相吾答儿命也罕的斤沿阿昔江到达镇西阿禾江。造船二百艘,顺流而下至江头城。截断缅人水路。相吾答儿又自带一军从骠甸直抵缅国,与太卜会师。然后命诸将分头出击,破江头城,杀万余人。另令都元帅袁世安以兵守其地,遣使持地图向皇帝报捷。

至元二十二年(1285)十一月,缅王遣盐井大官阿必立相至太公城,欲来投诚,并乞求上报朝廷,请降旨许其悔过,然后准备派大官到京师。元朝乃遣镇西平缅宣抚司达鲁花赤兼招讨使怯烈出使缅国。

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月,以秃满带为都元帅,招讨使张万为副都元帅、也先铁木儿为招讨司达鲁花赤、千户张成为招讨使,给虎符,造战船,带兵六千征缅。云南王以行省右丞爱鲁征收金齿、察罕迭吉连地,拨军一千人,自中庆府出发,至永昌府,与征缅省官会合。再经阿昔甸,差兵五百人,护送招缅使怯烈至太公城。至元二十四年正月,怯烈至忙乃甸。时缅王为庶子不速速古里所囚,缅王之嫡子三人亦遇害,云南王所命之官阿难答亦被害。二月,怯烈自忙乃甸登舟,留护送自己的五百元兵于忙乃甸。既而云南王与诸王进征,至蒲甘,损失士卒七千余,始征服缅国,并规定缅定期向元朝贡。

大德元年(1297)二月,元成宗诏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为缅王,赐银印;并封其子信合八的为缅国世子,赐虎符,因为缅王曾派其子奉表入朝,表示愿岁纳贡品银二千五百两,帛千匹,驯象二十只,粮万石。

大德三年三月,缅王又派其世子奉表入朝,自称其属民为金齿掠夺,破坏严重,以致不能如期交纳金币。元帝悯之,只命间岁贡象,并赐衣遣还。大德四年四月,遣使贡白象。

五月,缅王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为其弟阿散哥也所杀,其子窟麻剌哥撒八逃到京师。朝廷令忙完秃鲁迷失率军征讨阿散哥也,阿散哥也与八百媳妇国通好,势甚嚣张。忙完秃鲁迷失请增兵,朝廷又命薛超兀而带兵一万二千人前往征讨,并令诸王阔阔节制之。六月,诏立窟麻剌哥撒八为王,赐以银印。秋七月,阿散哥也之弟者苏等来京师,奉方物入朝。八月,缅国阿散吉牙等兄弟来京师,自言杀主之罪,乃罢征缅之兵。

大德五年九月,元成宗处死云南参知政事高庆、宣抚使察罕不花,因为二人随从薛超兀而围缅两个月后,在缅城柴尽粮绝,势将出降之际,接受缅人重贿,托辞炎暑瘴疫,擅自引兵还云南,故杀之。十月,缅遣使入贡。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沈约
  第六十九回 讨王琳屡次交兵 谏高洋连番受责·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九·徐乾学
  卷四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卷之六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西征随笔·汪景祺
  第七二乙谕光绪九年十月十日一一二一一-七·佚名
  御制历代纪事年表序·佚名
  绎史卷五十五·马骕
  第九章 清代史家之成就·金毓黻
  卷一百九十四·杨士奇
  结论·孙中山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龚端·唐圭璋

      端字德庄,新昌(今江西宜丰)人。乾隆新昌县志卷十四有传。传称端为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官自户曹至立朝,末尝随世俯仰;钦宗靖康元年(1126),除将作监,旋“为河东路奉使参议官,未几,京畿解严,端忧恚成疾,请老,不允,及闻两宫北狩

  • 许棐·唐圭璋

      棐字忱父,海盐人。自号梅屋。嘉熙中,隐居秦溪。淳祐九年(1249)卒。有献丑集、梅屋诗馀。   三台春曲   昨夜微风细雨,   今朝薄霁轻寒。   檐外一声啼鸟,   报知花柳平安。   又   春是人间过客,   花随

  • 南村诗集巻三·陶宗仪

    明 陶宗仪 撰晓起豆苗引蔓上疏篱桐树吹花落钓矶老我田园闲处好故人书札近来稀挂巾萝薜看云起沐发沧浪待日晞只怪平生诗癖在形骸消瘦不胜衣题王筠庵水邨山居二首埀杨旧种成篱落小径初开近石矼夜雨渔舟添个个晴沙鸥鸟

  • 长恨歌原文·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

  • 孙冯翼集本《世本》·佚名

    2.1《作篇》 巫咸作筮,倕作钟,无句作磬,女娲作笙簧。 容成作历,大挠作甲子。 箫、舜所造。 逢蒙作射。 杼作甲。 垂作铫,垂作耨。 黄帝作冕旒。 苍颉作书,苍颉作文字,沮诵、苍颉作书。 帝女仪狄作酒醪变五味,杜康作酒,少康作秫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四·佚名

    伯禽用天子礼乐【高郢】隐公摄位【六一】桓公郑伯以璧假许田【东坡】取郜大鼎于宋【东坡】曹刿言长勺之战【栁州】僖公禘于太庙用致夫人【东坡】五石六鹢【六一】鲁颂【郑獬】用天子礼乐髙郢曰周公居摄七年致政而殁成

  • 张通古传·脱脱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通古读书过目不忘,他综合所有的经史,善于撰写文辞。辽国天庆二年(1112),通古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正遭逢父亲之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应召任职,通古恳切推辞不接受,因此而隐遁离去,隐居在兴平。

  • 钱德洪传·张廷玉

    钱德洪,名宽,字德洪,后改字洪甫,号绪山,余姚人。王守仁自辞尚书职归还故里,德洪同数十人去拜门下求学。其后,四方学子相继而至。嘉靖五年(1526)赴京会试,但未参加廷试便回家了。七年冬,同王畿赴京参加廷试,闻守仁逝世,便奔丧至贵

  • ●皇朝通典卷二·佚名

    食貨二 ○食貨二 田制二 △田制二 官莊 ·田制【官莊】 國初以近京各州縣無主荒田及前明皇親駙馬貴戚大臣內監歿於寇亂無主荒田並百姓帶地投充之田設立莊屯自王以下及官員兵丁皆授以土田俾世為恒產嗣後生齒日繁凡盛京

  • 第三节 人 口·吕思勉

    版籍之法,唐代为详。《旧书·职官志·户部》云: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通鉴》:开元十六年(728年),是岁,制户籍三岁一定,分为九等。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户籍在府、州、县属户曹、司户,见《新书·百官志

  • 第十二章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国民政府的成立·吕思勉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组织中华革命党,这话在第四章中已经说过了。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党的本部移于上海。八年十月十日,改称中国国民党。此时在国内还未明白组党。到十二年一月,才发表宣言,宣布党纲和总章,这一

  • 传第七章·王夫之

    一程子谓“忿懥、恐惧、好乐、忧患,非是要无此数者,只是不以此动其心”,乃探本立论,以显实学,非若后人之逐句求义而不知通。 不动其心,元不在不动上做工夫。孟子曰:“不动心有道。”若无道,如何得不动?其

  •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范立本

    子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尚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徐神翁曰:“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平生作

  • 第十章 勤职业·佚名

    人情逸则思淫。劳则思善。本属老生常谈。但少年子弟。耽酒色。好淫乐而无度者。非必其本不肖也。多由无业以消日。懒惰放肆。宴安鸩毒。遂走入荒淫一路。故欲戒邪淫。必先勤职业。一心专理正务。习久遂乐此不疲。邪念

  • 阿毗昙五法行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苦法黠可苦法黠。习法黠可习法黠。尽法黠可尽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谓形体万物皆当衰老死亡。是为苦。痴人谓可常保持。是为乐黠。可知是为苦。便不复向生死。是为苦法黠。可。

  • 祖庭事苑序·睦庵善卿

    天下之尊尚佛氏者。以其言出乎耳目之表。理存於六合之外。信而思之於一言之下。顿证不失而灼见本性。成佛无疑。是故学者虽游心於语言文字而不泥文字。盖所以为道也。其道由迦叶。至达摩方传于震旦。后达摩五百年而生

  • 韩擒虎话本·佚名

    唐代话本。作者不详。原无题。据其体制及篇末“画本既终,并无抄略”之语,“画”或为“话”之讹,且演述隋代名将韩擒虎平陈故事,《敦煌变文集》遂拟此名。写会昌时(按,年代有误,然据此可知为晚唐后作品)灭佛,随州(今属湖北)之

  • 西征日录·杨一清

    明杨一清(1454—1530)著。杨一清字应宁,云南安定人,少年随父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市)。成化间进士,历任陕西督学、陕西巡抚。正德初,受命为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在任期间,建议朝廷拨出大量款项修整边墙、碉堡,增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