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敬则传

朱敬则,字少连,是亳州永城人。他家祖辈均以孝义被世人称扬,从北周(557~581)到唐朝,三代旌表,地方上都赞美。朱敬则潇洒倜傥,很重节义,年轻时就以辞赋知名。他与其堂兄弟同住,财产不分。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别友好。咸亨年中(672),高宗听到朱敬则的美名就召见他,与他交谈,很看重他,将要提拔任用,但被中书舍人李敬玄所贬毁,只授了洹水县尉。

长寿年中,朱敬则长时任右补阙。因武则天临朝称帝,改唐为周,天下颇多流言异议,到长寿年便渐渐地宁静下来,为了绝灭告密罗织他人罪名这一类的情况,他上疏,讲了秦不知因时制宜之变所遭的祸;也讲汉高祖在天下平定后重诗书、定礼仪和因时而变的好处。然后请求改法制,立章程,让百姓安逸受到恩惠,去谗言者的巧言,挫奸险者的锋芒,根除罗织陷害之源,扫除朋党为奸,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武则天看了认为很好。

长安三年(703),朱敬则调任正谏大夫,代理宰相之职。当时,御史大夫魏元忠、凤阁舍人张说被张易之兄弟陷害,将要受到重刑,宰相们不敢直言,只有朱敬则抗疏申理说“:元忠、张说一向忠正,加在他们头上的罪无根据。如果这样处以重刑,岂不失天下之望?”这样二人得免死刑。四年,他以年老多病辞宰相职务,批准了,又调任冬官侍郎,依旧兼修国史。张易之、张昌宗曾经命画工画武三思和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监王绍宗等十八人肖像,号称为高士图,他们每拉朱敬则参与,朱都固辞不就。高洁守正达到如此境界。

神龙元年(705),朱敬则调出朝廷到郑州任刺史。不久告老还乡。第二年,因侍御史冉祖雍一向与朱敬则不和,便诬告说他与王同皎亲善,贬为卢州刺史。经数月,等继任者到来,他便还乡。还乡时,身边无淮南一物,只有乘马一匹,他的子侄都步行跟随归乡。朱敬则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救人急难,不求其报答。他与他的堂兄弟同居四十多年,财产不分彼此。他很能识才知人,凡是他品评的人,后来都如他所评论的。景云三年(712)五月,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朱敬则曾经搜集魏、晋以来群臣成败之事,著述了《十代兴亡论》。又以前代文士所论的废五等封爵的文章,又据秦之得失,认为还可折衷,又写了五等论来评封爵之事。当时的贤者认为他的意见很对。

朱敬则任宰相时,每以用人为先。桂州蛮叛,他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他荐魏知古;右史缺,他荐张思敬,武则天认为他知人识才。

睿宗即位,曾对侍臣说:“神龙年以来,李多祚、王同皎恢复原官,韦月将、燕钦融都有褒赠,不晓得现在还有什么人还含有冤曲的。”吏部尚书高幽求回答说“:原郑州刺史朱敬则,过去在武则天时任正谏大夫,主持政事,忠贞义烈,为天下人所推崇。神龙年时,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诬陷,贬授卢州刺史。长安年中,他曾对我说:‘相王一定会承运受命,我们应当尽节侍奉。’到韦庶人篡权干扰朝政,臣于是见危赴难,希望有今天的振兴,虽然是武则天造成,也与朱敬则先开启我的思想分不开。现在陛下龙兴宝位,凶党就戮,但朱敬则还含冤九泉。未蒙昭雪。”睿宗同意刘幽求的话,追赠朱敬则秘书监,谥号为元。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七 恩幸·李延寿
  卷一百五十八·志第一百十一·选举四等·脱脱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张廷玉
  卷五十四 漢紀四十六·司马光
  卷之七十三·佚名
  ◎经理与女工(双双捉将官里去)·李定夷
  一三六七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八○ 巡视南城监察御史胡翘元奏请停纂修提调等官自行保举誊录等事折·佚名
  卷十七·朱轼
  第一部分:晚清残影·喻血轮
  王敬弘传·沈约
  武帝本纪·沈约
  黄绂传·张廷玉
  王志传·张廷玉
  附卷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二 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上虞人】 从军行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劒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絶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

  • 外集卷二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二十人事静夀赋【有序        明】朱应登夫古诗之有赋葢体物之辞也是故崧高蒸民之咏皆以赋称邃翁少傅公往在执政载轸羸老之疾屡上骸骨之疏比今获谢免家居筋肤外强神明内朗又其

  • 五帝第二十四·王肃

    季康子问于孔子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一岁三百六十日五行各主七十二日也化生长育一岁之功万物莫敢不成’其神谓之五帝。五帝五行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宝训卷之五·杨士奇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审刑罚 ○洪熙元年七月乙未北京刑部工曹主事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二·徐乾学

    宋纪四十二【起旃防大渊献正月尽柔兆困教六月凡一年有竒】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二年春正月壬寅徙江东转运司蒋堂为淮南转运司兼发运司事堂在淮南嵗荐部吏二百员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矣 以度支

  • 帝王经世图谱卷一·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图书卦章经纬表里图大衍揲蓍之图大易阖辟徃来之图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书曰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汉儒谓伏羲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锡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凡九畴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刘歆

  • 卷之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赵在礼传·薛居正

    赵在礼,字干臣,涿州人。曾祖父赵景裕,祖父赵士廉,都不曾入仕做官。父亲赵元德,担任过卢台军使。赵在礼最初事奉燕帅刘仁恭,担任小校,唐昭宗光化末年,刘仁恭派他儿子刘守文驱逐浮阳节度使卢彦威,占据了那座城池,提升赵在礼为军使

  • 卷八·熊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明志録卷八     明 熊过 撰成公名黑肱宣公子母穆姜在位一十八年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氷豫恒燠若之徵也三月作丘甲志重赋也周十六并为丘四丘为甸而成三甲令

  • 春秋经解原序·孙觉

    龙学孙公蚤从安定胡先生游在经社中最有声而尤深于春秋晚患诸儒之凿彼此佩劒蠧蚀我圣经乃摅其所自得为之传凡先儒之是者从之非者折衷之义例一定凡目昭然诚后学之指南也而传者葢寡余曩得之亲故间爱其论议之精审而文辞之

  • 卷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十九宋 朱子 撰学礼十五五学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匮【求位反一作遗】矣帝入北学上

  • 跋·智旭

    【纪事】蕅益道人五十五岁。尽遣学侣。单丁行脚。至歙浦。是为五月初三。越十日无事。举笔述谱。至二十五日。稿成。凡十三日。次于二十六日清出。至六月十一日完。凡十五日。愿以此功德。普施法界有情。同开妙解。深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三·澄观

    疏下云第四引证。初引普贤行品。如前教缘中辩疏。第六摄境唯心体等者。疏文分二。先总明。后然有下。开章别释。前中亦二。先正明。后引证。今初。前之五体皆心所变。心外无法如声是色。即心所现影。况依声上假立名等

  • 三弥底部论卷下·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如是所说。有人生阴处。舍五阴受中阴五阴。问曰。云何知有中阴。  曰。何所疑。答曰。有诸部说无中阴。何以故。道处不说故。  佛语舍利弗。地狱我知人往地狱。我亦知可往地狱道。我

  • 成唯识论 第九卷·护法

    成唯识论 第九卷护法等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颂曰23即依此三性  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  一切法无性24初即相无性  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  所执我法性25此诸法胜义

  • 易经通注·傅以渐

    九卷,清傅以渐、曹本荣等著。 此书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傅以渐、曹本荣等奉诏而作。于十五年(1658年)完成。顺治诏书称:“自魏王弼、唐孔颖达有注与正义,宋程颐有传、朱熹有《本义》出,学者宗之。明永乐间,命

  • 薛涛李冶诗集·佚名

    二卷。唐薛涛、李冶撰。薛涛,蜀中妓。李冶,乌程女道士。生卒年均不详。薛涛与元稹相唱和,李冶也曾与刘禹锡游,均为中唐人。《书录解题》载薛涛诗一卷,李冶诗一卷,至清皆不传。此本为后人钞撮而成。涛集中如《闻道边城

  • 大乘善见变化文殊师利问法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佛为文殊说大乘四谛。及三十七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