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沙弥威仪

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

已受沙弥十戒。为贤者道人。次教之当用。渐积从小起。当知威仪施行。应当知和上几岁三师名字。当教识知初受戒时岁日月数。当知事和上有几事。亦当知随事阿阇梨有几事。亦当知给杨枝澡水有几事。亦当知授袈裟摄持钵有几事。亦当知捉锡杖持履有几事。与和上阿阇梨俱应请时。若至国王家时。若至迦夷罗越家时。若至婆罗门家时。若连坐饭时。若别坐饭时。若俱入城乞食时。若俱还至故处时。若日晚过止水边饭时。若共于树下饭时。若自先去往相待时。若合钵食时。转贸钵时。若其对饭时。若前后饭时。若饭已澡漱时。若澡钵去时。若当具知给众僧作直日时。有当知有几事。年满二十欲受戒时。习悉当知之。设为贤者。比丘所问不具对者。不应与具足戒。何以故。作沙弥乃不知沙弥所施行。沙门事大难作甚微妙。贤者沙弥卿且去。熟学当悉闻知。乃应授具足。所以卿不知沙弥事悉者。俱来谛知身善故。不知不伏意耳。而返欲返受具足戒。今授卿具足戒人。谓佛法易行沙门易作。不知佛道致深罪福运行法律交互。以是日中数相之。是故当先问。设其主具对能如法者。三师易得。师教沙弥有五事。一者当敬大沙门。二者不得唤大沙门字。三者大沙门说戒经不得盗听。四者不得求大比丘长短。五者大比丘误时不得转行说。是为威仪法当教行五事。一者不得于屏处骂大比丘。二者不得轻易大比丘于前戏笑。效其语言形相行步。三者见大比丘过。则当起住若读经。若饭时者作众事不应起。四者行与大比丘相逢。当止住下道避之。五者若调戏。若见大比丘。即当止谢言不及。是为施行所应尔。沙弥事和上有十事。一者当早起。二者欲入户当先三弹指。三者具杨枝澡水。四者当授袈裟却授履。五者扫地更益澡水。六者当辟扫拭床席。七者师出未还不得中舍户去。师还逆取袈裟内襞之。八者若有过。和上阿阇梨教诫之。不得还逆语。九者当低头受师语去。当思惟念行之。十者出户当还牵户闭之。是为事和上法。沙弥事阿阇梨有五事。一者视阿阇梨一切当如视我。二者不得调戏。三者设呵骂汝不得还语。四者若使出不净器不唾不得怒恶恚。五者暮宿当按摩之。是为事阿阇梨法也。沙弥事师当早起具杨枝澡水有六事。一者断折杨枝当随度。二者当破头。三者当澡使净。四者当易故宿水。五者当净澡罐。六者当满中水持入。不得使有声。是为给杨枝澡水法。授袈裟有四事。一者当徐徐一手捉下授之。二者当次视上下。三者当正住持师衣已。四者当上著肩上。是为袈裟法。亵袈裟有四事。一者当视上下。二者不得使著地。三者当著常处。四者覆上。是为亵袈裟法。

持钵有四事。一者当洗令净。二者拭令澡。三者带令坚。四者不得有声。是为持钵法。

持履有四事。一者先抖擞之。二者当视次比之。三者当澡手不得便持袈裟。四者师坐当取次比之。是为持履法。

持锡杖有四事。一者当取拭去生垢。二者当取不得著地使有声。三者师出户乃当授。四者师出还当逆取。若俱行若入众若礼佛当取持。是为持锡杖法。

俱应请连坐饭时有四事。一者若坐当离师六尺。二者视师大嚫竟乃授钵。三者不得先师食。四者食已当起取钵自近。是为连坐饭时法。

别坐饭时法有四事。一者当立住师边。二者教饭乃当坐去。三者头面著地作礼。四者去饭不得倨坐上戏。饭已竟当至师边住。师教还坐乃应坐。是为别坐饭时法。

入城乞食时有四事。一者当持师钵。二者当随不得以足蹈师影。三者于城外当取钵授师。四者入城欲别行当报师。是为行乞食法俱还至故处饭时有四事。一者当先徐徐开户出布坐具。二者澡师手已乃却自澡。三者授师钵却自叉手住。四者当预具澡豆手巾。是为还归饭时法。

还水边饭时有四事。一者当求净处。二者当求草作座。三者当取水澡师手乃却授钵。四者师教使饭当作礼却坐。是为水边饭时法。

止于树下饭时有四事。一者持钵著树枝取叶作座。二者取水还当澡师手。设不得水求取净草授师。三者还取师钵授师。四者当预具净草。净师钵已。却熟拭钵乃去。是为树下饭时法。

住于道中相待有三事。一者持钵著净地作礼如事说。二者当视日早晚。可自还归若道上。三者当取师钵并持随后去。是为道中相待法。

合钵食时有三事。一者若师钵中无酪酥浆。当自取所得钵授师。不受且当却住。二者徐取钵中半饭出著树叶上。三者却自取钵中半饭著师钵中却住。是为合钵食时法。

转贸钵时有三事。一者师钵中得善自取不如者便当授师。二者师欲贸钵当让不受。三者师坚呼贸钵当取一再食。便当拭钵还授师。是为贸钵时法。对饭时有三事。一者当授师钵乃却自饭。二者数视师所欲得即当起取与。三者食不得大疾。亦不得后已起。当复问欲得何等。师言持去乃当持去。是为对饭时法。

前后饭时有三事。一者持师钵具已当却至屏处住。听师呼声即当应之。二者当预取澡水著一边。三者师饭毕。当澡师手却住师教去饭。乃当作礼去饭。是为前后饭时法。

饭已澡漱有三事。一者澡漱已当先取师钵澡令清净已著树叶上。二者却自澡钵已。亦著树叶上。先取师钵以手摩令澡。内著囊中付师。三者还自取钵拭令燥。内著囊中带之止住。是为澡钵时法。

澡钵去时有三事。一者言我今欲过某许贤者某甲。二者头面著地作礼便去。三者独还去不得过余聚落中戏笑。直归故处读经。是为澡钵去时法。

沙弥入众有五事。一者当明学。二者当习诸事。三者当给众。四者当授大沙门物。五者欲受大戒时三师易得耳。

复有五事。一者当礼佛。二者当礼比丘僧。三者当问讯上座。四者当留上座处。五者不得诤坐处。

复有五事。一者不得于坐上遥相呼语笑。二者不得数起出。三者若众僧唤沙弥某甲即当起应四者当随众僧教令。五者若摩摩谛唤。有所作当还白师。是为入众法。

沙弥作直日有五事。一者当惜众僧物。二者不得当道作事。三者事未竟已不得中起舍去。四者若和上阿阇梨唤。不得便往。应当报摩摩谛。五者当随摩摩谛教令。不得违戾。是为作直日法。择菜有五事。一者当却根二者当齐头。三者不得使有青黄合。四者洗菜当三易水令净已。当三振去水。五者作事毕竟。当还扫除使净。

复有五事。一者不得私取众僧物。二者若有所欲取。当报摩摩谛。三者尽力作众僧事。四者当扫除食堂中。乃却布空案。五者当朝暮扫除舍后益水。

汲水有十事。一者手不净。不得便用汲水。当先澡手。二者不得大投罐井中使有声。三者当徐徐下罐。不得大挑击左右著使有声。四者不得使绳头还入井中。五者不得持履伏井栏上。六者不得持罐水入著釜中。七者不得持罐置地。八者当洗澡器令净。九者举水入当徐徐行。十者著屏处。不得妨人道中。

澡釜有五事。一者当先澡釜缘上。二者当洗釜里。三者当澡中腰腹。四者当澡里底。五者皆当三易水。

吹灶有五事一者不得。蹲吹火。二者不得燃生薪。三者不得倒吹湿薪。四者不得然腐薪。五者不得热汤浇火灭。

扫地有五事一者顺行。二者洒地不得有厚薄。三者不得污溅四壁。四者不得蹈湿上坏地。五者扫已即当自择草分弃之。

比丘僧饭食沙弥扫地有五事。一者却行。二者不得掉臂手。三者过六人止作一聚。四者悉扫遍为善。五者即当自手除持出弃之。

持水澡罐泻水。有五事。一者一手持上一手持下不得转易二者当近左面坚持直视前。三者当视人手浇下水。不得多亦不得少。正当投人手中。四者下水当去人手四寸。不得高不得下。当相视水多少。设水少不能足。一人当益不得住人手。五者已澡手还著袈裟。

持澡盘有五事。一者不得使盘有声。二者当两手坚持当倚右面。三者当随人手高下。不得左右顾视。四者澡盘中满当出弃之。不得浇人前地。五者已当过澡手还著袈裟。

手巾有五事。一者当右手持上左手持下一头授人。二者当去坐二尺。不得前倚人膝。三者当持巾不得随障人口。四者人拭未放巾。不得引去。已下竟当报主若著故处。五者已当澡手还著袈裟。

授履有五事。一者当先抖擞去中所有。二者当从上座起。三者当随澡钵后示主令自识。四者不得持左著右。皆当下竟沙弥。五者已竟当还澡手还著袈裟。

沙弥钵有七事。一者钵中有余饭。不得便取弃之。二者欲弃饭当著净地。三者当用澡豆若草叶。四者澡钵不得于净地当人道中。五者澡钵当使下有榰。六者当更益净水。水不远弃污溅人地。七者欲倒弃钵中水。当去地四寸不得高下。

拭钵有五事。一者当澡手拭使燥。二者当持净手巾著膝上。三者当拭里使燥。即当持净巾并覆著囊中著常处。

行会饭时教沙弥持钵有五事。一者不得置地。二者不得累使有声。三者倩下著地。四者人未授钵。不得持钵置案上。五者不得从人后授钵。当正从前。亦不得众中。视师饭已。当起取钵还坐。

沙弥为师持书行答谢人有七事。一者当直往。二者当直还。三者当识师所语。亦当识人报语。四者不得妾有所过。五者若有所借。不得止留宿。六者不得调譺。七者行出当有法则。

沙弥给众僧使未竟。不得妄入。大沙门户有三事得入。一者和上阿阇梨暂使往。二者若倩有所取。三者自往问经应得入。

欲入户有七事。一者当三弹指乃得入。二者不得当人道作。三者不得妄说他事。四者当叉手如法说。五者教倨不得交脚。六者不得调譺。七者不得障人先欲出。当还向牵户。

独使沙弥远出行当教上头有三事。一者彼人问卿和上名何等。便报言和上字某甲。二者复问言卿和上作沙门几岁。便报言若干岁。三者复问卿和上何许人。便报言某郡县人。设复问阿阇梨名何等。便报言字某甲。复问卿阿阇梨年几何。便报言年若干。复问阿阇梨是何许人。便报言某郡国人。若复问贤者何许人。便报言某郡县人。复问贤者名何等。便报言字某甲。复问卿作沙弥已来几何时。便报言已若干岁若干日月若干时节。是为知和上阿阇梨。亦自知时字岁日月数。

入浴室有五事一者当低头入。二者当避上座处。三者上座读经不得狂语。四者不得以水更相洗。五者不得持水浇火灭。

复有五事。一者不得调譺。二者不得破中瓫瓮。三者用水不得大费。四者不得浊中澡豆麻油。五者自出去不得止浣衣。

至舍后有十事。一者欲大小便即当行。二者行不得左右视。三者至当三弹指。四者不得迫促中人使出。五者已至复当三弹指。六者不得大咽。七者不得低头视阴。八者不得弄上灰土。九者不得持水浇壁。十者已当还澡手未澡不得持物。复有五事一者不得正唾前壁。二者不得左右顾视。三者不得持草画地。四者不得持火炷画地及壁。五者不得久固。上已当疾下去。设逢人不得为作礼。下道避之。

沙弥十数。一者一切众生皆因饮食而存。二者二谛。三者三受。四者四谛。五者五阴。六者六入。七者七觉分。八者八圣道。九者九众生居。十者十一切入。是名十数。

沙弥。一者发心离俗。怀[佩-一]佩道故。二者毁其形好。应法服故。三者永割亲爱。无滴莫故。四者委弃身命。遵崇道故。五者志求大乘。为度人故。

敬白四坐大德众僧。沙弥某甲。合有尔许人等。稽首和南。盖闻道。太阳垂晕。则仓生蒙朗。真尊演教有怀开悟。崇和时众照阳圣化。洪法之遵博晕像运。皆僧集堂布萨说戒。戒能灭恶。为万善之基。因生妙行解脱之本。沙弥闻之踊跃欢喜。意欲布施。为无财宝。且持杨枝五百净筹一千。仰奉清众。表心单诚。除癊去秽。幸烦德僧。慈纳咒愿。

沙弥威仪

猜你喜欢
  四、胡子无须·慧开
  卷二十六·佚名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佚名
  卷十四·佚名
  从无我唯心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太虚
  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卷一百七十·佚名
  卷三百七十八·佚名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七卷·安慧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六·自融
  终南山天龙会集缁门世谱·佚名
  第三 富那迦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千山剩人可和尚塔铭·函可
  卷三十四·佚名
  卷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打围·梁辰鱼

    【北醉太平】〔净丑领旦贴扮宫女众扮将校上合〕长刀大弓。坐拥江东。车如流水马如龙。看江山在望中。一团箫管香风送。千羣旌斾祥云捧。苏台高处锦重重。管今宵宿上宫。〔丑〕伯嚭参见。〔净〕太宰少礼。〔旦贴〕内

  • 五言卷四·洪迈

      五言  题李道士所居       岑参  五粒松花酒双溪道士家唯求缩脚地乡路莫教赊  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慿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忆长安曲  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

  • 东都事略卷六十五·王称

    列传四十八  贾昌朝字子明真定人也曽祖纬为史官官至给事中五代史有传天禧元年昌朝献文章于朝召试除晋陵簿国子监説书时孙奭判监一见许以公辅景祐元年初置崇政殿説书以授昌朝而天章阁侍讲亦自昌朝始在经筵善称説仁宗

  •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二·张岱

    倪元璐列传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天启壬戌进士,馆选庶吉士。元璐初第时,权珰窃柄,群奸肆行;元璐独屹然孤立。丁卯,典试江右,命题深刺时事,几陷不测。先帝龙飞,昇翰林院侍讲,有「请毁三朝要典」及「辨东林」三疏,天下传

  • 卷二·王世贞

    ○文臣加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高帝时,李韩公善长为太师,而徐魏公达为太傅,常开平遇春赠太保。已后绝不轻授,其重惜之意可知。仁宗始加张英公为太师。嗣后武臣得之不以为异。嘉靖禄,杨少师廷和一品十二年,又以辞伯爵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八 列传二百九十八·纪昀

    列传元 【五十二】○元五十二柰曼台 多尔济 多尔济巴勒阿噜图 孥都尔噶伯勒齐尔布哈太平特穆尔达实 达实 特穆尔柰曼台多尔济多尔济巴勒阿噜图弩都尔噶伯勒齐尔布哈太平特穆尔达实达实特穆尔△柰曼台柰曼台穆呼哩

  • 六、交通与都市·陶元珍

    交通之要件有三:一曰交通通路,二曰交通工具,三曰交通动力。三国时交通通路之新辟,有足述者,即运渠之兴治是也。三国时所兴治之运渠,有睢阳渠, 魏志武帝纪建安七年:「遂至浚仪,治睢阳渠。」 淇水新道, 魏志武帝纪建安九年:「春正

  • 晋纪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383)·司马光

    晋纪二十七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癸未,公元383年) [1]春,正月,秦吕光发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为向导。 [1]春季,正月,前秦吕光发兵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作为向导。 [2]三月,丁巳,大赦。 [2]三月,丁巳(二十八

  • 卷五十(昭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夏,晋侯使士鞅来聘。(晋顷公即位,通嗣君。○顷音倾。)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自外至,故曰入。披其邑,故曰叛。南里,宋城内里名。○披,普彼反。)[疏]注“自外”至“里名”。

  • 卷二十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十八宋 吕祖谦 撰周颂苏氏曰周颂皆有所施于礼乐葢因礼而作颂非如风雅有徒作而不用者也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李氏曰周公之营洛邑见于召诰洛诰按召诰曰周公乃

  • 竹书孔子诗论·孔子

    [先秦] 孔子   【第一简】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言。」【第二简】时也,文王受命矣。颂,旁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申而寻,其思深而远。至矣!大雅,盛德也,多言【第三简】也,多言难而怨悱者

  • 卷十五·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五复次善现,汝观何义言:即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即集灭道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异苦圣谛非菩萨摩诃萨。异集灭道圣谛非菩萨摩诃萨。非苦圣谛中有菩萨摩诃萨。非集灭道圣谛中有菩萨摩诃萨。非菩萨摩诃

  • 卷七十八·道世

    △瞋恚部第十二(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四蛇躁动,三毒奔驰;六贼相侵,百忧总萃。或宿重相嫌,伺求长短;素怀结忿,专加相害。了无仁义,顿失慈悲。杀法杀缘,教死赞死。或复潜行毒药,密遣祝邪。遂使含毒腑脏,鸩裂甘心。令其衔悲长夜,抱

  • 供养品第三十四·佚名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拘翼。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般若波罗蜜。书持经卷受学讽诵念习守行者,若复能尽力供养。名花捣香泽香杂香缯采花盖所有幢幡。所得功德不可计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限。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如是,何以故?诸如来无

  • 佛说圣曜母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拏迦嚩帝大城。尔时有无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太阴太阳罗睺计都。如是等二十七曜恭

  • 平斋词·洪咨夔

    洪咨夔撰。《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佳趣堂书目》、《孝慈堂书目》、《宋六十名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毛斧季校本(毛氏以孙抄本校,陆敕先又以一抄本校)、《四库全书》本、俱作《平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