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六

学校志三

八旗官学下【谨案此卷专志助教教习选补之事】

顺治二年定酌取京省生员为八旗子弟伴读每名月给米二斛以资赡养三年之内果教习子弟有成国子监咨行吏部叙用

十二年覆准撤囘八旗教习生员令礼部会同国子监严加考试於监生中充补如在监仍能教习有成优加録用

十六年题准教习既改用监生今後考选教习令该监自行取用

十七年覆准考选教习止用恩拔副榜岁贡其准贡例监不准考取

康熙三年议准八旗教习将在监恩拔岁副贡生齐集?补

四年题准恩拔岁副俱停止补用教习应於官廕准例监生内未经考职者考试补用

六年五月御史傅感丁疏言教习冒滥请严遴选之法以後考取教习务将通晓经史原从文义考取出身者方许充补如将文理不通之人冒滥考取查出指名题参经礼部议覆应先尽恩拔岁副廕监生考取如无此项贡监生仍许将准例监生考取

是年九月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熙奏言将收满洲之真才必先以教导之实事

朝廷兴学作人既以乡会试收罗之国子监教养之而於八旗官学诸生复选满汉分旗教习储才育士之道可谓详且备矣近者钦奉

恩诏一时满汉官廕监生入国学者倍多於前又部议各旗满洲汉军与汉人一体乡会试业奉

谕旨则八旗廕监生应照汉官廕监之例从国子监应试其八旗官学生亦应照汉人考取应试矣查汉监生入监必分堂拨班先以月课继以季课教法甚备其八旗廕监生习满书者原有满官教训其习汉书者似应一体分派汉博士助教等官设立课程定期稽查必使各习一经兼及史监详为讲解俾令贯通务期成才以收实用至於八旗官学生定例每佐领各二人而考取録用之时少有学问优长者则汉教习监生误之也查教习一项向於恩拔岁副中考取近年恩拔岁副乏人而旁及於纳银准例经御史傅感丁条议部议以恩拔岁副无人仍用纳银准例此等当入监之时既不由於考取及充教习之日自难责其优通巳身学业尚当在质疑问难之时为人师范岂能有成德达材之益不过虚糜岁月觊博一官无怪乎徒存官学之名而生徒无勤学之实也窃念纳银准例既不堪用恩拔岁副人数又少何若於举人中愿就教习者与恩拔岁副相兼考充此皆屡经考试之人较之纳银准例自不相同且举人一项今既准其考授教授等官矣未有为汉生员师则有余为官学生师则不足者也至於考取教习之法则应查照顺治十五年以前之例礼部会同该监严加考选无止委之该监视为具文其八旗官学满书既有满司业助教等分旗稽查教习则习汉书者亦应派汉官不时亲到官学稽查诸生之学业与教习之勤惰庶教学各有责成在国学者既善其法在官学者复得其人将见英才蔚起於

朝廷储才育士之大典或少有禆也奉

旨国子监为作养人材之地教习宜选用文理优长之人复严加稽查督课乃得真才以後教习应作何考试选取及分派博士等官向官学稽查勤惰之处俱着一并定议具奏

寻礼部议八旗教习缺出举人内有情愿就旗下教习者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如无同乡在京印官即取该省藩司印结】投国子监与恩拔岁副官廕及例监一体考试遇缺出之日限五日内传集应考诸人弥封试卷封门出论题二策题一即日取定不许预取多人与文理荒疎者充数如该监徇情考取不公者查出题参议处其祭酒司业不时遣汉博士助教等官往官学稽查教习勤惰满学生既有满助教等管教不必交汉博士助教等官官学生除照常考试外一年一次严考将八旗分别等第送部其学生怠惰肄业甚劣者即开列该助教教习职名题参议处奉

旨依议

十二年覆准八旗教习先因停止恩拔岁副故将官廕准例充补今选拔副榜岁贡既经议复应仍照旧例令其考充教习其举人官?并准例监生俱应停其考用

雍正元年覆准八旗教习应将考取之新进士用一人考取之恩拔岁副贡生用一人如此分缺间补三年期满新进士即照例补用恩拔岁副贡生仍咨部以知县用挨年铨选至捐纳岁贡不准考充八旗教习

是年奏准於八旗蒙古护军领催骁骑校内有通晓经籍明白繙译熟练国语蒙古语者选为蒙古教习共十有六人与助教一同教习蒙古官学生四年奉

旨满助教一官有教训士子之责若只考字则虽年少不学但工缮写者皆可入选可传谕各部院衙门将满洲笔帖式内为人老成有行止者保举引见其应考繙译者仍照例考试

五年奏准繙译举人准其与八旗文举人副榜贡生一例考试取补助教

是年十月康亲王果郡王议覆国子监祭酒孙嘉

淦条奏官学生习汉字者每旗设教习贡生五人轮流更换功课难以稽查应令每教习名下各派定学生若干人日处其中专心训导则将来成否责有攸归查景山现有汉教习十二人每名一月关银二两米随钱粮每年夏秋衣服各一套二年皮衣服一套每日随用肉菜煤炭等项该衙门领给今八旗教习既不许其分班更换则应足其衣食除每日薪蔬难於支给不必比照景山外其每年银米等项俱应均照景山之例则衣食充裕而课读自勤矣至教习期满议叙国子监旧例皆用贡生三年期满咨部以知县候选伏思三年之内若不问其勤惰槩行咨部铨选恐有草率塞责希图侥幸之弊嗣後八旗教习入舘国子监堂官不时稽查如有懒惰者即斥退不准议叙其勤谨无过者三年期满照例咨部以知县候选如有善於训诱精勤不倦者再留教习三年俟六年期满咨部以知县即用如此则勤惰有分而善於诲诱者亦得久於其职矣奉

旨所议是依议

六年吏部议准蒙古助教缺出於理藩院修书处蒙古笔帖式并国子监闲散巴克什内拣选皆由理藩院国子监两衙门办理拟定正陪咨送吏部带领引

见补用

又议准蒙古教习缺出咨明理藩院挑取过监充补照例移咨原旗及护军统领衙门停止差使其应得钱粮仍於原处给领

十三年奉

上谕助教一官专司训迪必得老成谨慎之人方为有益嗣後年少者不准考试

是年吏部议定助教一官必年过三十者方准考试

乾隆八年奏准官学汉教习每人给印册二本该教习将三年内所教学生若干名并学业功课详细填注俟期满时一册交新教习收存照例填注一册呈送本监堂官察核慎重分别如有实心训课着有成效者列一等其训课勤谨稍获成效者列二等出具考语缮单引

见一等者可否用为知县并二等者或用知县或用教

职恭候

钦定仍归原班铨选其列一等者仍照原议令在学再行教习三年果实心实力始终如一再将教习成效叙入摺内再填考语引

见准以知县即用

十年奏准嗣後蒙古教习酌以五年期满由国子监详加考核实不能教导者斥令归旗当差如有为人明白实心训课者分别等第填注考语引

见其奉

旨记名者以应陞之护军骁骑校补用仍留在学行走由监行文该旗遇有员缺与在旗应陞人员分班间补

十一年奏准满洲助教员缺除举人及恩抜副岁贡生仍照旧考试外其现任笔帖式等止准举人及恩拔副岁贡生生员出身之笔帖式坐补至考试时於请繙译题一道之外再请汉文论题一道

钦点大臣严加考试如果清汉兼优方准録取引见充补教习

十五年奏准考试满助教准多取数人咨呈吏部一同引

见俟记名後遇有员缺挨次补用

十六年向来官学汉教习员缺由监臣将肄业之恩拔副优岁各生考取充补嗣後先期请

命大臣一二人至监会同监臣公同考取将试卷弥封

详阅

十七年奏准八旗世爵既经於两翼设立官学将现在官学肄业之世爵子弟咨囘各旗外所有八旗官学各增设之汉教习一人相应裁汰教射教习亦咨囘本旗【谨案增设世爵教习系雍正十三年侍郎鄂善所奏自乾隆十七年裁汰後至三十一年即以此八缺改设满教习每学一人】

又奏准教射教习既经咨囘则每学教射未有专员查蒙古教习每学现设二人蒙古学生止二十人内又有他处行走例不开缺者实在不过十数人无庸二人教习嗣後止以一人教习字话以一人教习骑射行文该旗遴选语音娴熟弓马可观者充补

十八年奏准蒙古助教现在兼用蒙古进士其满洲进士出身之现任笔帖式一体准其考试又奏准满洲蒙古助教所司各异蒙古助教无满洲人员充补今考试满洲助教其蒙古人员无庸收考

三十一年奏准每旗裁去汉教习一缺添设满教习一缺专训繙译照考试觉罗满洲教习之例由国子监请

旨考试用繙译题一道其应给公费衣服等项即以裁去汉缺之项给与其有原食钱粮及现任食俸者毋庸重给

三十二年奉

上谕嗣後现任

陵寝笔帖式不准考试助教俟年满囘京後准其考试

附国子监现行则例

一八旗官学每学额设满洲助教二员满洲教习一人汉教习四人掌教满洲汉军学生蒙古助教一员蒙古教习一人掌教蒙古学生弓箭教习一人掌教合学学生骑射凡有关于学务者皆助教所职掌

一国子监先期行文八旗将满洲蒙古汉军文进

士文举人恩拔副岁贡生文生员繙译进士举人繙译生员及废员造具旗分佐领年貌履历清册咨送到监行文各部院咨取笔帖式清册与此同一满汉教习缺出需人由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将前项人员年逾三十岁者咨送国子监奏请考试一满洲教习有原食钱粮及现任食俸之笔帖式充补者已食有粮俸毋庸给与教习银米其原未食俸及钱粮者照汉教习例给发

一满洲教习三年期满由国子监查明平日勤惰及成就学生名数分别等第出具切实考语带领引

见後咨明吏部办理及各旗查照

一满洲教习报满核计三年中成就学生在四名以上者准其报满不及四名者不准报满

一教习考取後而乡会试中式者仍准充补已补而乡会试中式者亦不开缺

一教习丁忧病故应给賙助银两与肄业诸生同一八旗教习照

景山教习例每年夏季应领纱袍褂各一件纬缨凉?一顶秋季应领縀绵袍褂各一件二年应领皮衣一套靴帽各一副由国子监咨明工部照例给发

一八旗官学所有存贮书籍该助教查明新旧年月卷页造册用堂印敬谨收贮随时督率皂役晒晾以防蠧蚀如有缺烂呈堂领补至教习及学生领读之时该助教随时检发登记簿册限日缴还遇有离任事故查明有无损失照册交代

以上八旗官学

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六

猜你喜欢
  提要·芮长恤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卷八·夏仁虎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一 列传一百三十一·纪昀
  温峤传·房玄龄
  李涓传·脱脱
  脱烈海牙传·宋濂
  梁芳传·张廷玉
  樊山政书自序·樊增祥
  卷四十七·佚名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卷一·孔毓圻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谢蘅窗·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二十五 管讷 素堂 湘水之涘衡山之阳有美一人於焉构堂维榱维桷匪雕匪斵不尚其华乃欲其朴堂之翼翼人之谆谆匪谋自适爰以养亲于时兴止于时甘旨朝夕弗违惟亲

  • 弹指词·顾贞观

    临江仙曾是上清携手处,迢遥笙鹤遗音。水如环佩月如襟。幔亭人杳,归路已难寻。莫倚君身仙骨在,晓霜明镜骎骎。碧天云海约投簪。旧欢新别,回首两沉吟。生查子欹枕背屏山,镜掩灯明灭。香穗弱难扶,一寸金蚕啮。抱影欲成眠,翠被寒

  • 卷一五七 梁紀十三·司马光

      起旃蒙單閼(乙卯),盡強圉大荒落(丁巳),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大同元年(乙卯,公元五三五年)   春,正月,戊申朔,大赦,改元。   是日,魏文帝卽位於城西,大赦,改元大統,追尊父京兆王為文景皇帝,妣楊氏為皇后。   魏渭州刺史可朱

  • 读礼通考卷五十·徐乾学

    丧仪节十三小祥仪礼士虞礼记期而小祥【注小祥祭名祥吉也檀弓云归祥肉 疏自祔以后至十三月小祥故三期而小祥引檀弓者证小祥是祭故有肉也】曰荐此常事【注祝辞之异者言常者期而祭礼也 疏一期天气变易孝子思之而祭是其

  • 一三五八 军机处为卽行汇缴《御制乐善堂全集》原本事致各省布政使札文·佚名

    一三五八 军机处为卽行汇缴《御制乐善堂全集》原本事致各省布政使札文乾隆五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办理军机处为通饬事。恭查《御制乐善堂全集》,【真按:本书标不知何故在书名号下每爱用逗号或句号断句,常使文义不贯也!】于

  • 二五七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戈源请将誊录计字议叙应毋庸议折·佚名

    二五七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戈源请将誊录计字议叙应毋庸议折乾隆四十年四月十五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山西道监察御史戈源条奏,请将在馆誊录计字议叙不拘年限一折,乾隆四十年四月初二日奉旨:四库全书处

  • 南唐书卷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南唐书卷一        宋 陆游 撰烈祖本纪第一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名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姓李氏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元孙恪生超早卒超生志仕为徐州判司卒官因家焉志生荣荣性谨厚喜从浮屠逰多

  • 马周传·刘昫

    马周别名宾王,清河茌平县人。他幼年失去父母,家境贫寒而爱学习,尤其精通《诗经》、《左传》,因放荡不羁而不被乡亲尊重。高祖武德年间,任博州助教,天天喝酒,不把教学当回事。博州刺史达奚恕多次批评他,马周便扬长而去,到曹州、

  • 卷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十九典礼五【养老二】二十六日癸卯命二十七日赐八旗老人宴於畅春园正门前复谕户部等衙门会议恩赏从优具奏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户部等衙门遵旨会

  • 平书订卷一 分民第一·李塨

    平书曰:民不合则离,不分则乱。分之合之,政教行焉。民之良有五:一曰士[取才为吏曰士,无今生员书办之分],二曰农,三曰军[塨有议在后],四曰商,五曰工[有议在后]。其贱有二,曰役[在官隶胥、应募徒役],曰仆[人之家奴]。士食于官,农军授之田,商工食

  •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六·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昭公四【敬王三年晋顷九年】二十有五年春叔孙婼如宋夏叔诣防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此为王室而防不书讥其无勤王之实也案左传防于黄父命诸侯输粟于周期以明年纳王卒

  • 序·傅逊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序史之体不一而编年其正也三代以前邈矣罕睹焉唯左氏发夫子笔削之防而着传司马君实奉英宗命而脩通鉴上下二千余年盖灏乎无不苞矣司马子长离腐刑之惨发其忿毒而为本纪世家列传等言似重乎其人袁

  • 华严经传记卷第三·法藏

    京兆崇福寺僧沙门法藏集讲解下&middot;唐并州武德寺释慧觉&middot;唐越州静林寺释法敏&middot;唐襄州神足寺释慧眺&middot;唐蒲州普齐寺释道英&middot;唐襄州寒陵寺释道昂&middot;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灵辨&middot;唐终南

  • 斌雅禪師語錄卷上·斌雅

    侍者海岳記錄順治丁酉十月十五日,湖廣鄖陽府鎮臺穆公、協鎮呂公,暨南陽兩郡紳衿緇素,從風穴請師住浙川縣岝峉山法海寺,於戊戍四月八日開堂。佛殿。「雲門棒,丹霞劈,鋸解秤錘血滴滴,者樣忤逆種草,會須向前合十。」遂展拜。法座

  • 法书要录·张彦远

    书学论著汇编。唐张彦远编。十卷。辑录东汉至唐代元和年间各代的书法理论著作及著名法书著录等。收录较广,采辑较精,保存不少书法史料,对研究书法有重要参考价值。收载东汉至唐元和 (806—820)时各家书法理论文字及著

  • 经络全书·沈子禄

    经络类著作。前编明沈子禄撰,后编徐师鲁撰,清尤乘重辑。二卷。子禄字承之。曾撰《经脉分野》(即此书前编)。师鲁吴江(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奉命册封周藩,阅岁历转左给事中。儒而兼医。得子禄书稿,为之订正续编并作

  • 波外乐章·乔曾劬

    民国词人乔大壮被喻为"词坛飞将",其词受生平遭际及性情气质影响颇大。早期所作,以深婉密丽、闲雅多致的风格为主;中年以后,国事飘摇、家庭多故,词作多幽咽吞吐、沉郁蕴藉之音。而因其孤高狷介、至情至性的精神气质,其词

  • 牧令书·徐栋

    行政管理著述。有关地方官员的治政要点及法律规范的汇编。牧令,即与民众有直接关系的官员。首出于清代道光年间。辑者徐楝,道光二十一年(1841),由工部主事调任陕西兴安知府、西安知府。他在其任上,为总结地方官的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