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禁耕第五

【题解】

本篇讨论禁止耕者营盐铁之利的问题。大夫主张禁止,文学则主张开放。

大夫曰:家人有宝器(1),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2),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异时盐铁未笼(3),布衣有朐邴(4),朐邴人、吴王,皆盐铁初议也(5)。君有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6),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7)。夫不蚤绝其源而忧其末(8),若决吕梁(9),沛然(10),其所伤必多矣。太公曰:“一家害百家,百家害诸侯,诸侯害天下,王法禁之(11)。”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12),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注释】

(1)“家人”就是下文“民人”的意思。《史记·季布传·索隐》:“家人,谓居家之人也。”《汉书·惠帝纪》注:“家人,言庶人之家。”又《栾布传》注:“家人,言编户之人也。”《通鉴》六注:“家人,犹今所谓齐民也。”“家人”是战国、秦、汉人常用语。

(2)权利:本书习常用语,就是权势、利益的意思。这里引申为财富。

(3)异时:过去。笼:收归国有的意思。

(4)布衣:庶人,平民。泛指不当官和没有功名的人。朐:即宛朐,春秋时曹国地名,在今山东省荷泽县。朐邴:即曹邴氏,以经营冶铁成为富商。因为他是朐地人,故又称朐邴。

(5)此句是文中自注式插入语。

(6)“乏”原作“小”,今据《通典》十引改。这是由于“乏”本作“■”,因而缺笔画误而成“小”。

(7)逆节:叛逆的行径。

(8)蚤:同“早”。

(9)吕梁:吕梁山。一说吕梁在彭城吕县(今江苏省铜山县),石生水中,禹决而通之,故曰吕梁。见《吕氏春秋·爱类篇》及《淮南子·本经篇》。又一说在离石县西。见《庄子·达生篇·释文》引司马彪注及《水经·河水注》。两说不同,未知孰是。

(10)沛然:水势湍急的样子。

(11)太公:姜子牙,殷末周初人。本姓姜,因其先人封于吕,后以吕为姓,又叫姜尚,号太公望,周文王师。相传著有兵书《六韬》六卷。引文当是《六韬》中语。

(12)强御:强暴,豪强。

【译文】

大夫说:老百姓有宝贵的东西,尚且要收藏在匣子里,更何况是国君的山海之宝呢?有财富的地方,必然是在深山大海里,不是强横的有特殊势力的人,是不能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的。过去,盐铁没有官营时,平民中有朐地的邴氏,诸侯中有吴王刘濞,这都是议论盐铁官营时最初的话题。吴王刘濞垄断了富饶的自然资源,通过减轻赋税、救济穷困小民的手段,收买人心,以提高个人的威望。个人威望提高了,叛逆朝廷之心就产生了。不及早杜绝它的根源,考虑其后果,就好像掘开吕梁山,让黄河水奔腾泛滥,所带来的危害必然很多了。姜太公说:“一家不择手段地追求私利,就会伤害百家的利益;百家不择手段地追求私利,就会损害诸侯的利益;诸侯不择手段追求私利,就会危害国家的利益;这是王法所禁止的。”现在你们把盐铁的权利下放给豪民,废除盐铁官营政策去资助凶暴强横的人,顺从他们的贪心,各种邪恶的人聚集到一起,以豪家之门为中心,结成党羽,这样,豪强日益不能制服,搞兼并的人作奸犯科的形势,就会发展成为现实了。

文学曰:民人藏于家,诸侯藏于国,天子藏于海内。故民人以垣墙为藏闭,天子以四海为匣匮。天子适诸侯,升至阼阶,诸侯纳管键,执策而听命,示莫为主也。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远浮利,务民之义,义礼立则民化上。若是,虽汤、武生存于世,无所容其虑。工商之事,欧冶之任,何奸之能成?三桓专鲁,六卿分晋,不以盐铁。故权利深者,不在山海,在朝廷;一家害百家,在萧墙,而不在朐邴也。

【注释】

海内:四海之内,犹言天下。

适:到,去。

阼阶: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宾主相见,宾立于西阶,主人立在东阶。但天子到诸侯国站在东阶上,表示天子是那里的主人。

管键:开闭城门的钥匙。

策:书有自己姓名官职的简策。

浮利:浮末之利,指工商之利,对农为本务而言。

三桓: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裔,故称三桓。专鲁:掌握鲁国政权。

六卿:指春秋时,晋大夫范氏、中行氏、智氏及韩、赵、魏三家,世为晋卿,故称六卿。

【译文】

文学说:百姓的财物藏在家里,诸侯的财物藏在封国里,天子把财物藏在四海之内。所以百姓把院墙作为藏财物的遮蔽,天子把四海作为收藏东西的箱柜。天子到诸侯那里,登上大堂前东面的台阶,诸侯交出开闭国门的钥匙,手捧写着姓名、官职的简策,站在旁边听候命令,表示不敢以主人自居。所以,天子并不积蓄聚敛财富,而是把财富分藏在人民手中;不追求工商之利,而是注重用礼义去教导百姓。建立了礼义,百姓就会接受上面的教化。如果这样,就是商汤王、周武王现在还活着的话,也用不着有什么忧虑。搞工商业,干欧冶子那样的事,怎么能形成奸党呢?三桓掌握鲁国的政权,六卿分掌晋国大权,并不是因为盐铁官营才产生的。所以,最有权势财富的,不在深山湖海之中,而在朝廷;一家伤害百家,在朝廷内部,而不在朐地邴氏那样的人。

大夫曰:山海有禁,而民不倾,贵贱有平,而民不疑。县官设衡立准,人从所欲,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欺。今罢去之,则豪民擅其用而专其利,决市闾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是以养强抑弱而藏于跖也。强养弱抑,则齐民消;若众秽之盛而害五谷。一家害百家,不在朐邴,如何也?

【注释】

设衡立准:设立量具,规定公平标准。

《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五尺,古人以身高七尺为成人,五尺则指儿童而言。西汉的五尺,相当现在的三尺五寸。

闾巷:里弄,胡同。这里指豪民住的地方。

跖:《庄子》有《盗跖》篇,寓言。言跖为柳下惠之弟,其实,跖是虚构的人物。秽,田中杂草。

【译文】

大夫说:禁止人民自由开发利用山海的资源,人民就没有互相倾轧的机会;物价涨跌但有平价制度加以限制,人民就不会对价格产生怀疑。国家规定平准法,人人都能满足欲望,即使让儿童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不会受到欺骗。现在你们要废除盐铁官营和平准政策,就会使豪强富商霸占山海的财富,独得商业的利益。他们在家中遥控市场,决定行市、物价的高低全凭他们的一句话。贵贱没有标准,他们坐收其利而变成为豪强,这是助长了豪强势力,抑制了弱小力量,把财物藏在强盗手里。如果纵容强的,压制弱的,那么百姓间的平等就消失了;这就好比田中杂草茂盛而损害五谷生长一样。一家伤害百家,不是由于朐地邴氏那样的豪强,又是谁呢?

文学曰:山海者,财用之宝路也(1)。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2)。死士用则仇雠灭(3),仇雠灭则田野辟(4),田野辟而五谷熟。宝路开则百姓赡而民用给,民用给则国富。国富而教之以礼,则行道有让,而工商不相豫(5),人怀敦朴以自相接而莫相利(6)。夫秦、楚、燕、齐,土力不同(7),刚柔异势,巨小之用,居句之宜(8),党殊俗异(9),各有所便。县官笼而一之,则铁器失其宜,而农夫失其便。器用不便,则农夫罢于野而草莱不辟。草莱不辟,则民困乏。故盐冶之处,大傲皆依山川(10),近铁炭,其势咸远而作剧。郡中卒践更者多不勘(11),责取庸代(12)。县邑或以户口赋铁,而贱其平准。良家以道次发僦运盐铁(13),烦费(14),百姓病苦之。愚窃见一官之伤千里,未睹其在朐邴也。

【注释】

(1)“宝”下原无“路”字,今据张敦仁说校补。宝路:宝贵的源泉。

(2)二“死士”字,原作“死生”,今据张敦仁说校改。死士:敢死之士。这里指重要的工具,如铁制农具。

(3)仇雠:仇敌。这里指杂草。

(4)辟:开辟,开垦。

(5)豫:欺诈。

(6)“以”下原有“自”字,《通典》十引无,今据删订。

(7)“土力”原作“士力”,今据华氏活字本、张之象本、沈延铨本改正。

(8)“句”原作“局”,今据《通典》十引改正。居句:就是曲直的意思。

(9)党:古代五百家为一党。党殊俗易,意为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

(10)“傲”、“校”音近可通。“大校”,即下文之“大抵”,大都、大凡的意思。

(11)卒践更:汉代的徭役制度,成年男子每人每年在郡里服役一个月,一月一换,叫卒更;雇人代役,每月二千钱,叫践更。勘:同“堪”。不勘,不能忍受。

(12)庸:通“佣”,用钱雇人。

(13)良家:汉人对陇西等六郡中少数民族的特定称呼。《汉书·地理志》:“汉兴,六郡良家子弟选给羽林期门。”所谓六郡,就是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道次:即县次,汉代民族地区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发僦(ji)):出钱雇用车子和劳力。

(14)“烦费”下原有“邑或以户”四字,今据卢文弨说删。

【译文】

文学说:深山大海,是财物的宝贵源泉。用铁铸造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农民使用农具,就能消灭农田中的杂草,消灭了杂草,就能开垦土地,土地开垦了,就能五谷丰收。山、海被开发利用就使老百姓的吃用得到满足,百姓供给充足,国家就会富裕。国家富裕后再用礼义来教导百姓,人们在路上行走就会相互谦让,做工经商的也不会互相欺骗,人人怀着敦厚朴实的感情相处,而没有人互相争利。秦国、楚国、燕国、齐国,土地的生产能力不同,土质的硬软程度不一,因此农具的大小曲直,也要随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而有所不同。现在朝廷硬要把农具统一,就不能使农具适应各地的情况,农民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农具使用不方便,农民耕作时就疲惫不堪,不能除掉杂草。杂草不除,庄稼不长,人们生活就会贫困。煮盐冶铁的地方,大都靠着深山大川,靠近铁矿、木炭(森林),地势远僻,作业艰苦。郡县中服役的人,大多不能忍受那种劳苦,责令用钱雇人代役。郡县铁官有的按户征收生铁,而且还压低收购价格。六郡“良家”,又按照地区的远近,出钱雇用车子和劳力代为转运盐铁,既麻烦,又费钱,弄得百姓非常痛苦。我们只看见一个官吏伤害千里百姓的事情,没有看到像你说的伤害百家的朐邴。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一 聘礼第八·郑玄
  指瑞篇第五十一·王充
  本政 第九·王符
  卷三·李世民
  大学衍义卷三十九·真德秀
  存学编卷二·颜元
  第一章 导言·林语堂
  卷二·马骕
  周礼疑义举要卷三·江永
  贵直论第三 原乱·吕不韦
  卷五百九十四·佚名
  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自融
  佛说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佚名
  佛说木槵子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数日,上午。地点 北海公园。人物 余志芳 宋玉娥 齐凌云 陶月明 卫大嫂〔幕启:游人还不多。三个姑娘携手而来,且行且唱。(合唱)三个青年齐歌唱,一块儿开辟新战场!过两天,妇女商店就要开幕,我们一块儿去干,一块

  • 三集卷四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十二古今体一百十五首【甲申八】赋得坦坦荡荡延楼临城墙可见山田及闾阎况皇祖御额悬於正中敬赋五言用诏千禩履卦幽人吉箕畴王道崇四言标合撰万古示深衷识矣其君子廓然惟大公对时八节序应物

  • 卷三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三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四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大司马抗之子也少有奇才领父兵为牙门将吴亡入洛太传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着作郎出补吴王郎中令入为尚书郎赵王伦辅政引为参军太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辛巳朔壬午诏革去谊□□渐涧蕰谊滓封爵发高墙禁锢谊□□渐等临潼王府奉国中尉以同谋行劫杀人部覆狭西巡抚崔应麟奏也○乙酉他笼哈古等族番人恼秀等一百五十名进献方物马匹各进收赏给伴送如例○丙戌巡

  • 十九 曹寅奏请圣安并报江南大获摺·佚名

    康熙四十年九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郎中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臣寅伏闻圣驾巡方,远涉鹿塞鸡林,身系包衣奴役,不能随奉宸游,少效犬马之力。今闻皇上回銮,谨具摺恭请圣安。 今年江南各省皆大获丰登,民安物阜,一并奏闻。伏乞睿鉴。

  • 第三八禀光绪六年三月十一日一一二○五-八·佚名

    一皂头役陈有,禀举挑夫首(公号梁惠祥)台下一皂头役陈有等叩首叩禀,为经蒙准充,妥议公号,取具认充、保结,禀缴备查事。缘因役等举充李梁、林惠、陈祥三人,轮流充办挑夫首;蒙批:照议出示,给发谕戳,准充等因。兹

  • 第二十卷 清咸丰·缪荃孙

    督 抚 两江总督陆建瀛 咸丰二年十二月四日。命驰赴上游防守,颁钦差大臣关防。三年正月十九日奏总兵恩长阵亡,退保江宁,二十七日革职逮问。祥 厚 三年正月二十七日,以江宁将军兼署,二月十一日江宁失守,死之。杨文定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秦并天下史记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年十三歳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荣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

  • 卷88·陈邦瞻

    宁宗庆元四年八月,京镗等以帝未有嗣,请择宗室子育之。诏育太祖后燕懿王德昭九世孙与愿于宫中,年六岁矣。寻以为福州观察使,赐名曮,封卫国公。开禧元年五月乙亥,诏立卫国公曮为皇子,进封荣王。二年五月,诏以宗室子均为沂靖惠王

  • 子张篇·孔子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

  • 論語全解卷一·陈祥道

    學而第一 

  • 孟子通卷十三·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十三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尽心章句上凡四十六章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性则心之所具之理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人有是心莫非全体

  • 第七章 13·辜鸿铭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辜讲当孔子周游到某一个国家,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弹奏一曲古老的音乐(当时中国认为是最古老的音乐) 。因此他三个月放弃所有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这首曲子上,甚至完

  • 书义断法卷四·陈悦道

    元 陈悦道 撰周书防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合万物而并育者天地之至徳统万民而首出者圣人之至诚此理一分殊之説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万物之所以生成孰有外于天地者故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佚名

        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天子八十万。色天子七十万。遍净天子六十那术。梵天一亿。皆随佛

  • 卷第二·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二  翻经三藏沙门义净撰  ·十衣食所须·十一著衣法式·十二尼衣丧制·十三结净地法·十四五众安居·十五随意成规·十六匙筋合否·十七知时

  • 苕溪渔隐丛话·胡仔

    南宋胡仔编。10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84年版。该书是在《诗话总龟》影响下编辑的,两者是姊妹篇,集中了北宋以前诗话的精华。在编排体例上,以人为纲连类而及,对一些琐闻轶句采取分类附录办法,眉目清楚。凡属大家,均出其名,以年

  • 江苏省通志稿度支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度支志。江南通志有食货志,近今方志有财政志,今拟立度支志。自晋南迁,储蓄粮馈,苏为根本。盐法大兴,淮之运行及六七省,莫之与京。其后关榷亦复日盛,雷氏创厘,东南之平,其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