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文传

尚文字周卿,祖籍祁州深泽,后迁居保定。文幼时聪敏,胸怀奇志。张文谦为河东宣抚使,由参政王椅的推荐,征召尚文为掌书记官。不久西夏行中书省又征用他。至元六年(1269),开始订立朝中礼仪,经太保刘秉忠向世祖推荐,诏令尚文与其他儒生,采唐《开元礼》及近代礼仪之可行于当世者,斟酌损益,凡文武仪仗及各品官员的服饰,均由尚文裁定。七年春二月,朝廷的礼节仪式制定后,百官演习一番,世祖观后大喜,成为定制。是年十一月,设立侍仪司,升尚文为右直侍仪使,后转为司农都事。

至元十七年,出任辉州地方官。怀孟民马氏和宋氏均被诬告有杀人罪,但多年不能判决,提刑使命尚文审理此两案。尚文进行仔细调查,弄清是狱吏狱卒罗织罪名,于是将受冤者释放。十九年晋升为户部郎中,奏请废除怀、卫竹税提举司,人民皆称赞不已。

二十二年(1285)任尚文为御史台都事。行台御史秘密上书,说皇上年事已高,最好让位给皇太子。太子闻知非常畏惧,中书省和御史台将该奏章密封,不上报皇帝。答即古阿散等知道后,将内外各衙官吏逮捕审问,并大肆搜索全国被隐瞒不上交的钱粮,实际上是想借端揭发有关要让位给皇太子的事,下令把御史台的全部档案都封存起来。尚文把他所保存的那份秘密奏章不肯交出,答即古报告了世祖,世祖命宗正薛彻干去索取。尚文感到事情危急,当即告诉御史大夫说“:这是想上害太子,下陷大臣,流毒天下之民,其阴谋十分奸诈。且答即古是阿合马的余党,贪赃枉法,罪恶累累,应先发制人,揭破其阴谋。”后来答即古因受贿赂被揭发,与其党一同以贪赃罪判处死刑,这是尚文上述意见之实现。尚文升为大司农丞,又先后转任少卿、吏部侍郎、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元三十一年召回京师任刑部尚书。

元贞初年(1295),拜为中台侍御史。当时行台御史及浙西宪司弹劾江浙行省平章违法事十七条,朝廷派遣尚文去调查,虽证据确凿而违法者不服。尚文上报皇帝。皇帝成宗命省台大臣讨论。朝臣们都袒护江浙行省平章,说他是勋臣的子孙,所犯罪过很轻,应该原谅。尚文力争,指出平章罪恶昭彰,如果不依法定罪判刑,则有失臣子的职责,过失非轻。在朝廷上反复争辩。最后成宗以平章、御史各施杖刑遣还了事。

元贞二年,尚文上书建议:“太平之世,赦免罪犯次数不宜多;不是紧急需要的劳役,应该停止。”成宗采纳这些意见,授他为河北河南肃政廉访使。大德元年(1297),黄河在蒲口决堤,朝廷令尚文巡视灾区并提出治水救灾良策。尚文奏陈道:

“黄河万里西来,其水流势急汹涌,至孟津以下,两岸地平土松,故常改变原来夏禹治水时的故道,故千百年来为中国之患。自古治理黄河,办法得当则费力少,水患少,办法不当则费力多,水患多,这是不能改变的定论。今自陈留到睢州,东西一百余里,南岸旧河口十一个,已淤塞者二处,干涸者六处,通流者三处,其河岸高于河面六七尺,或四五尺。北岸旧堤,河水比田高三四尺,或者相平。南岸高于北岸约八九尺,北岸之堤怎能不坏,河水怎能不北流?

“蒲口今决堤一千余步,河水迅速东流,沿黄河旧日支渠行二百里,到达归德横堤之下,再流入主河道。如果强行堵塞,则上决下溃,徒劳无功。为今之计,河北郡县顺着水流走向,远筑长堤以防止河水泛滥;归德、徐州、邳州,人民要回避河水冲决,听他们自便安排。受水灾之家,最好在黄河以南的退滩地内,分给他们农田作为永业。将来其他决口的地方,也这样安排。如真能这样,也是救荒良策。蒲口决口不堵也罢。”

朝廷采纳了尚文的意见。当时河朔各郡县和朝廷委派到山东的官员,均主张堵塞蒲口决口“,不塞则河北桑田尽为鱼鳖之区,还是塞住决口的好”。成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年,蒲口堤又决口。这样塞堤防水的劳役年年都有。其后,正如尚文所预言的,河水北入黄河故道。

大德三年,尚文调往山东任宪使,历任行省参知政事行御史台中丞。七年又召回,拜为资善大夫、中书左丞。浙西闹饥荒,仓库储粮不足,文募民以粮买官,用这些粮食来赈济饥民。山东欠收,盗贼兴起,尚文拿出官钞八百五十余万贯来安抚贫民。文奏请朝廷选派十道使者巡视天下,访问民间疾苦。又奏请取缔南方的白云宗,其僧人与百姓一样纳税服役。西域商人奉珍珠售与皇室,其价六十万锭。省臣平章对尚文说“:这就是‘押忽大珠’,值六十万并不算贵。”在座朝臣传观欣赏。尚文问此珠有何用,平章说“:含于口中不觉渴,熨面可使双目有光。”尚文说“:若一人含之得使千万人口不渴,那就是真正宝贝;若该宝只对一人有用,则其作用就微不足道了。我认为真正的宝是米粟,一天不食则饥,三天不吃就会生病,七天不吃就死。有粟米则百姓安,无则天下乱,以功用比较,米粟的价值岂不是高于珠宝?”平章还要求他再仔细看看,尚文不为他所动。尚文年六十九岁时,因病告老归乡。大德十年(1306),召他回朝拜为昭文馆大学士、中书右丞、商议中书省事。但辞不奉召。

武宗、仁宗时,多次请他去垂问国事,赐宴及金帛等物,并自光禄大夫晋阶银青荣禄大夫,仍为中书左丞,但他仍乞求返归田里。延..六年(1319),拜太子詹事,遣使去敦请三次才赴任。仁宗予以特殊优厚礼节待他,命他全力教育太子。泰定三年(1326),以中书平章政事辞官,次年卒于家,年九十二岁。

猜你喜欢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六·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八·司马光
  五一八 寄谕各省巡抚务须实力查办违碍书籍·佚名
  卷之七十四·祁韵士
  ●吴郡二科志叙·阎起山
  卷二十三·傅恒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范晔
  谢贞传·姚思廉
  翟守素传·脱脱
  卷九·鄂尔泰
  卷二百十八·佚名
  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十九骆宾王棹歌行写月涂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揺芰日衣麝入荷风叶密舟难荡莲踈浦易空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秋【一作愁】帐灯华【一作光】翠倡楼粉色红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海曲书情薄游倦千里

  • 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张说

    江上春来早可观,巧将春物妒余寒。 水苔共绕留乌石,花鸟争开斗鸭栏。 佩胜芳辰日渐暖,然灯美夜月初圆。 意随北雁云飞去,直待南州蕙草残。

  •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冬十月。乙卯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外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祭

  • 第三九一谕同治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二二一一--六·佚名

    淡水分府陈,对族长陈宗器给发谕戳特授台湾澎湖分府、调署北路淡水分府陈为给发谕戳,以资奉公事。案据后垄街生员陈绍熙等禀称:「缘熙等族内五方杂处,贤愚不一,叨蒙前宪额设族长一名,颇洽人望。不料前族

  • 一三五三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查勘文溯阁书籍完竣折·佚名

    一三五三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陆锡熊奏查勘文溯阁书籍完竣折真按:文溯阁四库全书详校完毕乾隆五十五年七月十二日臣陆锡熊跪奏,为查勘盛京书籍完竣,奏请圣鉴事。窃臣奉旨同臣郑际唐、刘权之、翁方纲、【真按:翁方纲与文溯阁

  • 史记集解卷七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

  • 七八 翻译小说下·周作人

    初次出马成功,就到手了两百块钱,这是很不小的一个数目,似乎可以买到好些外国书了。在钱还没有寄来之前,先向蔡谷清通融了一百元,去到丸善书店买了一部英译屠介涅夫选集,共有十五本,每本里有两三张玻璃板插画,价钱才只六十先令

  • 仆散端传·脱脱

    仆散端本名七斤,中都路火鲁虎必剌猛安人。事奉父母孝顺,被选拔充任护卫,授职太子仆正、滕王府长史、宿直将军、邳州刺史、尚厩局副使、右卫将军。章宗即位,转任左卫。章宗去隆庆宫接受群臣朝见,护卫花狗拦截车驾呈上自己的

  • 奥鲁赤传·宋濂

    奥鲁赤,札剌台人。曾祖名豁火察,祖父朔鲁罕,均为太祖效力有功。父忒木台,随太宗征杭里部、西夏,因有功,特命他主管行省政务,并统领兀鲁、忙兀、亦怯烈、弘吉剌、札剌儿五部兵马。平河南有功,赐户二千。曾驻兵太原、平阳、河南

  • 程氏经説卷二·佚名

    书解孔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又曰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以二典之言简邃如此其上可知所谓大道虽性与天道之说固圣人所不可得而去也如言隂阳四时七政五行之道亦必

  • 卷八·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提纲卷八     宋 陈则通 撰盟会门内大夫及外大夫盟会例文二年公孙敖会晋士縠于垂陇 八年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 十有一年夏叔仲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宣十有五年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娄成二年六

  • 九守第五十五·管仲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听之术,曰:勿望而距,勿望而许。许之则失守,距之则闭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五·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五摄事分中契经事行择摄第一之一如是已说摄异门。云何摄事。谓由三处应知摄事。一者素呾缆事。二者毗奈耶事。三者摩呾理迦事云何素呾缆事。谓由二十四处略摄一切契经。一者别解脱

  • 菩萨善戒经 第六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六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来。供养如来凡有十种。一者供养色身。二者供养塔。三者现见供养。四者不现见供养。五者自供养。六者他供养七者利益

  • 安雅堂集·陈旅

    元代诗文别集。13卷。陈旅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题《陈众仲文集》。《安雅堂集》的主要版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传本比较少见。本集卷首有元至正九年(1349)张翥序,至正十一

  • 洪范口义·胡瑗

    二卷。宋胡瑗讲授,瑗门人编录。《洪范》系《尚书》重要篇目,旧传为商末箕子所作,近人或疑出自战国时人之手。周武王灭商后,向箕子询问治国方略,箕子依据《洛书》,详细阐述了五行、五事、八政、五祀、皇极、三德、稽疑、庶征

  • 管子余义·章太炎

    《管子余义》是章太炎《管子》考释札记的选编。他吸收前辈学者的成果,或证成前人观点,或作新的发明。在训诂方法上秉承乾嘉传统,又有自己的特色。还对《管子》的句读校勘、篇章文法以及章句义理有所探讨。但它在训释

  • 旧杂譬喻经·佚名

    二卷,吴康僧会译。集种种之譬喻者。对于后汉译而曰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