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

卷二十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午,敕大将军贝勒洞鄂断贼粮道。洞鄂奏:臣等已克平凉第一关厢,去城三里许对南山屯营,以炮攻城,欲向前薄城;沟深城险,难以下垒,故城不能速下。上谕:逆贼久踞平凉,皆因有粮可恃;若断其饷道,则贼自穷。平凉西北通固原要路,大将军贝勒等宜速断截以困毙之。
  庚申,命解左都御史多诺、侍郎勒布任,革候补侍郎觉罗阿范职。上谕大学士图海等:前遣多诺、勒布总理湖广大兵粮饷,节省浮冒、招集残黎,责任綦重。伊等宜仰副朕责成之意,实心料理,竣事而还;乃未着有成效,希图规避,奏请回京。顺承郡王勒尔锦等屡奏多诺等任极重大,不宜发回;前欲遣勒布往荆州,贝勒尚善亦奏粮饷重务,不宜发往:屡奏甚明。今乃忽称无事,伊等竟自回京,是何故也?阿范参赞简亲王军务,不思效力,托言有疾来京:俱属越例。着议政王、贝勒、大臣察议。议政王等议:革多诺左都御史、佐领及其世职,革勒布侍郎、佐领;勒尔锦、尚善等前后奏请舛错,事平议罪。阿范革候补侍郎及其世职,仍发江西军前充任。奏上,上命留多诺佐领及伊父世职,留勒布佐领;余悉如王等议。
  壬戌,敕荆、岳大将军等分兵夹攻长沙。上谕荆、岳大将军等曰:今大将军安亲王由江西进取长沙,尔等应发兵夹剿。前者荆州添设绿旗兵及鸟枪兵甚多,贝勒察尼又帅兵赴彝陵已数月矣,尚未奏捷。顺承郡王勒尔锦等或分见在荆州兵、或调地方可缓之兵,速发长沙。倘彝陵贼未能即破,察尼等应量留官兵于彝陵;遣余兵与荆州兵合,或由云溪驿、或由别路,酌量议定并量及安亲王将抵长沙之期,彼此关会,协力齐进,断贼粮道,夹攻长沙。贝勒尚善亦分遣官兵,与荆州彝陵兵同往。尚善等仍作攻取岳州之势,移兵逼之;如机有可取,即取岳州。尔等帅大兵驻荆、岳将及二载,粮费师老,曾未得尺寸之地;坐失事机,罪不胜数。今安亲王进攻长沙,若又不发兵夹剿,俾贼侦知荆、岳按兵不动,死守长沙要路,则尔等贻误之罪更大矣。其遣发之兵,谁可统率,着公议遣往;无分彼此,同心协济,务期有裨国事。
  授大将军安亲王岳乐进兵方略。岳乐奏:伪总兵张存遣使来言:闽逆军饷匮乏、军士逃亡,意恣削剥,百姓怨讟;存有兵八千人屯于顺昌,不听耿逆调遣。又伪总兵罗元生等统兵自守其地,邵武总兵彭世勋虽降逆而按兵不动:此皆耿逆之内患也。若大兵自江西进闽,伊等即为内应。但臣见赴长沙,克期进发;仰祈睿鉴详度,无失事机。疏闻,上谕:招徕逆贼、克取福建,令大将军简亲王、副将军希尔根、将军额楚、总督董卫国等相机以行。至于进攻长沙剿灭吴逆,惟王是赖。但恐逆贼觇知我兵进取长沙,固守袁、吉阻我兵行。至或扬言取道别路出其不意、或合兵前进、或兵分数道,在王必有定见;其悉心筹划万全,务速行之。
  癸酉,平南亲王尚可喜奏请大将军安亲王岳乐栘师入粤,上不允。可喜奏:逆贼刘进忠勾引郑锦入潮、祖泽清勾引马雄至高,粤东十郡竟失其四。今将军舒恕、总督金光祖复退回肇庆,事势危急,较昔为甚。闻安亲王由袁州进攻长沙,恐时当春水泛滥,且吴逆全力集常、澧,其守御必坚;请以公沃赫之兵仍驻袁州,令安亲王赴广东扑剿贼寇。上谕:吴三桂未灭,故诸贼得以猖狂;今安亲王进取湖南,则粤东之势自缓。若由粤东进兵,则道路迂迥,稽延时日;前以粤东危急,已命大将军简亲王发每佐领甲兵二人驰赴应援。此兵到日,平南亲王与将军舒恕等公同详议固守疆圉,剪除逆贼。又谕简亲王喇布曰:前以粤东告急,命尔发每佐领甲兵二人速援;乃至今尚未遣发,殊误事机!今再拨每佐领护军一人并前所发兵,或副都统额赫讷、或署副都统宗室巴尔堪令一人为将军统之,速赴广东;毋得仍前迟滞,致误军机。
  乙亥,诏责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勒尔锦等奏:臣等身在地方,目击逆贼情形;今若不速行渡江前进,必致饷匮师老,马力减损。细筹之,若得满兵每佐领十人,则战守俱足。今调集各路兵合在荆之兵,每佐领得四人有半;乞再发禁旅每佐领五人,便可渡江破贼。上责之曰:方吴三桂之初叛也,即命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等率精兵往讨。贼来甚速,其力必疲;勒尔锦等不乘此时击之,但顿兵荆州,故贼得以其暇据有湖南。
  厥后大兵齐集,又不克期渡江;贼于是得固守要害,犯我彝陵。揆厥所由,实由勒尔锦及参赞巴尔布、伊勒都齐、硕岱等耽延时日,不急讨贼;故逆贼滋蔓,耿精忠、孙延龄相继叛乱。前因欲渡江击贼,请发官兵,已添发满洲蒙古兵数千、绿旗兵一万,而究未得湖南尺寸地。今复请兵,岂果欲速灭贼寇!亦不过冀免逗留之罪耳。巴尔布、伊勒都齐、硕岱等着俱解参赞,留任效力赎罪。
  丁丑,命提督陈福速取固原。先是,上谕议政王等曰:秦省要区,叛贼王辅臣亟宜剿灭;其令提督陈福整顿标兵,或并力克取固原、或会同大将军贝勒洞鄂等进攻平凉,同副都统恰塔商酌以行。至是,福奏:固原有贼万余,若舍此竟趋平凉,恐固原贼出断我粮道。应俟贼势少衰,进逼固原,量留官兵围困其城;臣乃率兵赴平凉,方无后虑。上谕:陈福身在地方,熟悉情形;可如所请,速取固原,以遏贼势。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一十二·脱脱
  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脱脱
  卷二百七十四·列传第三十三·脱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郑氏史料续编卷四·佚名
  三二五 暂管江苏巡抚萨载奏续缴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佚名
  殷不害传·姚思廉
  萧颖达传·李延寿
  阳固传·李延寿
  高适传·刘昫
  温纯传·张廷玉
  第五讲·孙中山
  卷十九·佚名
  四十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八·阮阅

      ●卷二十八·寄赠门下  唐矩平生狂于歌酒,不事羁检,凡为诗章,颇着意思。《听亮上人话旧诗》云:“岩房高处万缘休,往岁抛来忆旧游。叶落独归临海寺,风生几上看潮楼。  遥空去鸟乘烟没,曲岸征帆带雨收。今

  • 提要·陈廷敬

      臣等谨按御定词谱四十卷,康熙五十四年圣祖仁皇帝御定。  词萌于唐,而大盛于宋。然唐宋两代皆无词谱。盖当日之词,犹今日里巷之歌,人人解其音律,能自制腔,无须于谱。其或新声独造,为世所传,如《霓裳

  • 填词杂说·沈谦

    ○词承诗启曲承诗启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然诗曲又俱可入词,贵人自运。○各调作法小调要言短意长,忌尖弱。中调要骨肉停匀,忌平板。长调要操纵自如,忌粗率。能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厉语,尤见错综。

  • 第六回 传雁足新状元寄信·佚名

    诗曰:应时大比赶顺天身离庭帏近朝班只图扬名把亲显讵料婺星沉九泉话说相府有个丫环,名叫红梅,奉他姑娘之命,往书馆与状元送茶。来至门外,听的里边啼哭之声,用舌尖把窗棂纸来湿破,往里一看,是他姑爷在里边啼哭。抽身回到秀楼,玉

  • 第十二出 摧落·叶宪祖

    〔生小生同上生〕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谁言春景荣。起见叶上霜。〔小生〕鵰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割伤。〔生〕飞卿。吾辈在此应试。自分可登上第。不意今早发榜。三人都落人后。怎幺样好。榜

  • 金渊集卷六·仇远

    (元)仇逺 撰○五言絶句小斋四花艾纳护春香横枝偃霜月絶怜玉妃面化作铁汉骨右梅翠翘玉搔头湘妃赴蓬岛如何谱骚人不收此香草右水仙晶晶雪前黄矫矫霜下杰秋香宁可衰相与全晚节右菊别作一家春故畹已禾黍黄香从何来谁为东风

  • 卷一百四十 齊紀六·司马光

      起旃蒙大淵獻(乙亥),盡柔兆困敦(丙子),凡二年。   高宗明皇帝建武二年(乙亥,公元四九五年)   春,正月,壬申,遣鎮南將軍王廣之督司州、右衞將軍蕭坦之督徐州、尚書右僕射沈文季督豫州諸軍以拒魏。   癸酉,魏詔:「淮北之人

  • 读礼通考卷七十八·徐乾学

    丧仪节四十一国忌唐六典凡国忌日两京定大观寺各二散斋诸道士女道士及僧尼皆集于斋所京文武五品已上与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以退若外州亦各定一观一寺以散斋州县官行香应设斋者盖八十有一州焉【谓四辅五府六雄十望曹濮

  • 和帝本纪·萧子显

    和帝萧宝融,字智伯,是高宗第八个儿子。建武元年(494),被封为随郡王,食邑二千户。建武三年(496),任冠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永元元年(499),改封为南康王,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秦北秦七州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永元二年(

  • 唐纪四十一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中之下大历九年(甲寅、774)·司马光

    唐纪四十一 唐代宗大历九年(甲寅,公元774年) [1]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于京师。 [1]春季,正月壬寅(初三),田神功在京师去世。 [2]澧朗镇遏使杨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诏听入朝。猷遂溯汉江而上,复州、郢州皆闭城自守,山南东

  • 祠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药道佛之事   祭祀    郊祀一斋戒凡斋戒前二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闻致斋三日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官斋戒 【 不饮酒又不食韭薤蒜不问病不吊丧不听乐不

  •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陆世仪

    治平类[学校]古者有大学之法所以教人为大学之道后世但有大学之道无所谓大学之法故成就人才较难何谓大学之法诗书礼乐是也诗书虽多残阙然经先儒补缀发明之功犹十得五六至礼乐则竟冺焉亡矣非有大圣人起彻天彻地大大制作

  • 春秋大全序论·胡广

    胡氏传序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汪氏曰晋董狐齐太史楚倚相之类朱子曰薛士龙谓鲁隐初僭史殊不知周官所谓外史掌四方之志便是四方诸侯皆有史诸侯若无史外史何所稽考而为史如古人生子则闾史书之且二十五家为闾闾尚有

  • 春秋书法钩元卷三·石光霁

    明 石光霁 撰书従王伐一【蔡人衞人陈人从王伐郑】【胡氏】王夺郑伯政怒其不朝以诸侯伐焉非天讨也故不称天【桓公弑君而自立宋督弑君而得政天下大恶人理所不容也则遣使来聘而莫之讨郑伯不朝则贬其爵可也何为愤怒自将

  • ·致其良知··王守仁

    此信为阳明先生与聂文蔚的第二封论学书信。 此书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写于广西,为王阳明的绝笔书信。【原文】得书,见近来所学之骤进,喜慰不可言。谛视数过,其间虽亦有一二未莹彻处,却是致良知之功尚未纯熟,到纯熟时自无此

  • 龙虎还丹诀·佚名

    《龙虎还丹诀》是唐代炼丹术的重要著作。唐代金陵子撰。金陵子的真实姓名不详。据陈国符考证,成书于武后垂拱二年(687)至玄宗开元末年间。《崇文总目》最早著录,《通志·艺文略》云4卷。明代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

  • 子夜·茅盾

    长篇小说。茅盾著。1933年5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为背景,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有关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命运的真实描写,

  • 占察善恶业报经行法·智旭

    地藏忏法著作。夫诸佛菩萨愍念群迷。不啻如母忆子。故种种方便。教出苦轮。而众生不了业报因缘。罔知断恶修善。净信日微。五浊增盛。由此剧苦机感。倍关无缘慈应。爰有当机。名坚净信。咨请世尊。曲垂悲救。佛乃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