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韦睿传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长安南山。宋武帝入关,征召他为太尉掾,他不去就任。伯父韦祖征,在宋末作光禄勋。父亲韦祖归,任宁远长史。

韦睿侍奉继母以孝闻名。伯父韦祖征屡次作郡太守,总是带上韦睿赴任,对待他像对待自己的儿子。当时韦睿的妻兄王忄登、姨弟杜恽在家乡都很有名望,祖征问韦睿说:“你自己认为比忄登、恽二人如何?”韦睿谦逊不敢回答。祖征说:“你的文章或许稍差点儿,学识应该说超过他们。然而要说为国效力,成就功业,那谁也比不上你。”表兄杜幼文任梁州刺史,邀请他一块去。梁州地方富饶,去那里作官的大多因为受贿栽跟头,韦睿虽然年轻,却以廉洁闻名。

宋永光初年,袁靑作雍州刺史,见到他认为他不寻常,召他作主簿。袁靑到州任后,与邓琬起兵反宋明帝,韦睿请求外出到义成郡任职,因此免于和袁靑一起遭祸。屡次升迁为齐兴太守、本州别驾、长水校尉、右军将军。到了齐朝末年多生变乱,想回故乡,就请求作上庸太守。

不久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起兵反齐东昏侯,屡次逼近建邺,人心惶恐。西部人士和韦睿商讨,韦睿说:“陈显达虽然是旧将,却不是成气候的人物,崔慧景很有经验,但懦弱不能作战。天下能成就大业的人,怕是出现在我们这里了。”于是派遣自己两个儿子与梁武帝联络。等萧衍起兵,文告传到,韦睿率领本郡人伐竹造筏,兼程赶来会合,共有人二千,马二百匹。武帝见到韦睿很高兴,抚着几案说:“前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的大事成功了。”军队打下郢州、鲁,平定加湖,韦睿出过很多主意,都被采纳。

大军从郢州出发,武帝考虑安排将领留守,却难找到人选,为难了很长时间,回头看到韦睿说:“丢弃好马而不骑,还急急忙忙到哪儿去找呢。”当天委任韦睿为江夏太守,管理郢州事务。当初,郢州城守卫抗拒梁武帝时,城中男女将近十万,闭门固守一年,染瘟疫死的有十之七八,都把尸体堆在床下,活着的人就睡在上面,每间屋里都堆满了死尸。韦睿着手清理抚恤,全都为他们安排处理停当,百姓们靠他得以安居。

武帝在受封梁王后,征召他为大理寺卿。武帝即帝位,改任廷尉,封为都梁子。天监二年(503),改封永昌县,再改任豫州刺史,兼任历陽太守。北魏派兵来讨伐,韦睿率领本州军队赶走了他们。

天监四年(505)北侵魏国,下诏派韦睿统率众军。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国小岘城,没能打下来。韦睿在魏军城防栅栏外巡视,城中忽然出来数百人在门外布阵,韦睿要攻击他们,诸将都说:“我们都是轻装前来,请回去穿上盔甲再战。”韦睿说:“魏军城中有两千多人,只要闭门坚守,就足以保住城池。现在无缘无故把人开出来,这一定是一些勇悍的人,如果能击败他们,这城就不攻自破了。”大家还是犹豫不定,韦睿指着他的节杖说:“朝廷授我这东西,不是拿来作装饰的,韦睿的法令,不可违犯。”于是挥兵出击,魏军战败,韦睿趁势加紧攻城,第二天夜里城就被攻克。遂即向合肥进军。

在此以前右军司马胡景略到合肥,但久攻不下。韦睿到后考察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陽’,就和这一样。”于是就在肥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战船相继开到。魏军开初分筑东西两个小城,夹合肥而立,韦睿先攻这二城。不久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杀到,众人害怕敌挡不住,请韦睿奏请增兵。韦睿说:“贼兵已到城下,才又去求救兵,怎么来得及,何况我们求救,他们也会增兵,‘军队致胜在于齐心协力’,这就是古人的道理。”于是和魏援军接战,战败了他们,军心稍加安定。

当初,肥水堤堰筑成后,韦睿派军官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卫它,魏军攻陷了这城,乘胜杀到韦睿堤下。军监潘灵..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又请求退走保住三义。韦睿发怒说:“军败将死,有进无退。”于是命令取来他的伞扇旗帜等仪仗,立在大堤下面,表示决无退却的打算。韦睿历来身体羸弱,每次作战从未骑过马,总是坐着小车督率军队。魏兵来破堤,韦睿亲自率军和他们争夺,魏军后退,于是韦睿在堤旁筑垒来守卫。又造战舰与合肥城墙一样高,四面进攻。城被攻破,俘虏万余人,所缴获的战利品,没有一点据为己有。起初,胡景略和前军赵祖悦一同参战而关系恶劣,相互陷害,景略发怒,狠咬自己的牙齿,以至把牙咬坏血流满嘴。韦睿认为将帅不和,将会招致祸患,亲自斟酒劝解景略说:“希望两将军不要再为个人争斗。”因此这次战役能够相安无事。

韦睿每天白天接应宾客和军务,夜里处理军事文书,三更就起身点灯直到天亮,尽心安抚他的部众,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够,因此投军的人争相到他这儿来。他所到之处,营房都井井有条,馆舍和防务工事也都标准规范。

合肥平定后,有诏让他班师,因为离魏军太近,怕被他们跟踪追击。韦睿令辎重都作前队,自己坐小车殿后,魏人慑于他的威名,只是远望着不敢逼近,军队得以完整无损地退回。从此就把豫州州治迁到合肥。

天监五年(506),魏中山王元英进攻北徐州,把北徐州刺史昌义之围困在钟离,魏军拥兵百万,驻扎迤逦四十多座城池。武帝派征北将军曹景宗抗击。景宗驻军邵陽洲,筑垒守卫,不敢前进。武帝发怒,下诏让韦睿来见,赐他龙环御刀,说:“诸将有不听命令的就斩了他。”韦睿出兵自合肥直接过陰陵大泽,碰上山涧峡谷,一概马上架桥渡过。众人都怕魏军势盛,多劝韦睿慢点儿前进,韦睿说:“钟离现在已经危急得挖洞居住,背着门板去打水了。驾着车急忙赶去,还怕来不及,何况缓进呢!”十天就赶到邵陽。当初,武帝告诫景宗说:“韦睿是你们家乡的人望,要好好尊重他。”景宗见到韦睿很恭敬。武帝听到后说:“二将和睦,军队一定打胜仗。”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壕,扎上鹿角,把河洲截断形成城防,快天亮时营寨就筑起了。元英大惊,用棍子敲着地说:“怎么这样神速呢!”景宗怕钟离城中因危急而恐惧,就召募军士言文达、洪骐马..等带敕令入城,让他们固守城防。军士们从河底潜水,才到达东城。城里守卫一天比一天艰苦,这时才知道有了援兵,于是人人勇气百倍。

魏将杨大眼率万余骑兵来战,杨大眼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韦睿把车辆串起来连结成阵,大眼会合骑兵包围。韦睿指挥强弩二千一齐发射,洞穿魏军铠甲,杀伤很多。一箭贯穿大眼右臂,丧胆而逃。第二天早上,元英亲自率兵来战,韦睿坐白木小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接战几次,元英很有点儿惧怕他的顽强。魏军夜里又来攻城,箭如雨下。韦睿的儿子韦黯请他下城去避箭,他不答应。军中惊乱,韦睿在城上厉声呵斥才安定下来。

魏人先前在邵陽洲两岸造了两座桥,树立围栅数百步,截断淮河通道。韦睿打造大舰,命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为水军。碰上淮水暴涨,韦睿立刻派他们出战,一时战舰齐发,全都逼近魏军营垒。梁军又用小船载草,灌上火油,放船来烧魏军桥梁。风急火猛,敢死之士拔除木栅,砍断桥梁,水流又急,转眼之间,桥栅全被破坏。道根等人都亲身搏斗厮杀,军士们奋勇作战,喊声震天动地,无人不是以一当百。魏军大败,元英脱身逃走。魏军投水逃命淹死的有十几万,被杀的也有这么多,其余脱甲叩头求为俘虏的也有几十万。韦睿派人通知昌义之,义之悲喜交加,顾不上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喊:“又活了!又活了!”武帝派中书郎周扌舍到淮河边劳军。韦睿把缴获的物资堆积在军门,周扌舍观看后,对韦睿说:“将军缴获的真和熊耳山一样高了啊!”韦睿因功晋爵为侯。

天监七年(508),改任左卫将军,不久任安西长史、南郡太守。这时赶上司州刺史马仙王卑从北边回师,被魏人追击,三关人心惶恐。朝廷下诏命韦睿率领众军增援。韦睿到安陆,把城墙增高到两丈多,又开掘大沟,建起高高的敌楼。众人都笑他胆小,韦睿说:“不对,作将军应该有胆小的时候。”此时,元英又追击仙王卑,要雪邵陽战败之耻,听说韦睿到了才退兵,武帝也下诏罢兵。

天监十三年(514),作丹陽尹,因公事被免职。十四年,作雍州刺史。起初,韦睿在家乡起兵,有个叫陰双光的客人哭着劝阻他。韦睿还乡作刺史,双光在路边迎接。韦睿笑着对他说:“要是听了你的话,我恐怕要在路上要饭了。”赏给他十头耕牛。韦睿对旧友从不吝惜,士大夫七十岁以上的,多授予假板县令之职,家乡人对他十分感怀。

天监十五年(516),上表请求辞官,朝廷下诏不准以示优待。又征召他入京封为护军。赐给鼓吹一部,到宫廷内值班。韦睿在朝廷内待人恭谨,甚至从未和别人怒目对视过,武帝也很尊敬他。韦睿生性慈爱,抚养哥哥的遗孤比自己的儿子还经心,历次作官所得的赏赐,都分送给亲朋故友,家无余财。后来作护军,在家闲居无事,仰慕汉代石建、陆贾的为人,于是把他们的像画在墙上供自己观赏。当时虽已年老,有空闲了还教儿孙们读书。三儿子韦棱尤其通晓经史,当世人都称赞他的博闻。韦睿经常坐着让韦棱讲说书中内容,韦睿有时对书中的发现与解说,韦棱也赶不上。武帝当时醉心于佛教,天下人也都感染上这种风习。韦睿自以为信守恬淡寡欲,又位居大臣,不愿与世人随波逐流,所以行为大致如前。

普通元年(520),改任侍中、车骑将军,还未任命,死在家里,享年七十九岁。死前留下话让薄葬,用平时穿的衣服装殓。武帝当天亲临吊唁,哭得很悲痛,追赠他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为“严”。

韦睿常有稀世的风度,待人以仁爱恩惠为本,到哪儿任职必定有政绩。带兵仁爱,士兵的营帐没搭好,他就不去睡觉,井灶没有挖成,他也不肯自己先吃饭。穿戴像个儒生,即使是临阵交锋,也经常穿宽松的官服乘车而行,手执竹如意来指挥进退。他和裴邃同为梁代名将,别人谁也比不上。

当初,邵陽之战,昌义之很感激韦睿,请曹景宗一起和韦睿聚会,并出钱二十万让大家赌着玩。景宗掷子得“雉”赢采,韦睿慢掷也得一个“卢”的赢采,可他立即取一子翻过来,这叫违反规则,于是变成了“塞”这个输采。这次打胜仗以后,景宗与各将帅争先入朝报捷,只有韦睿跟在后面,他不爱争强好胜大都像这样,当时人特别因此而称赞他。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二十三·赵尔巽
  卷七十五 志五十·赵尔巽
  东林列传卷三·陈鼎
  ●崇祯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三百六·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九·佚名
  卷一百二十一·司马迁
  一三六 西山养病·周作人
  ●卷十四·钱谦益
  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第三十六·班固
  韦思谦传·刘昫
  卢洪春传·张廷玉
  卷八十一·佚名
  目录·徐自明
  第一章 明清之际·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一道家杂类四言古洗药池         【晋】葛 洪洞隂泠泠风佩清清仙居永劫花木长荣五言古读道书作        【宋】朱 子岩居秉贞操所慕在元虚清夜眠斋宇终朝

  • 卷首一·佚名

    ·御制文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平伊犁、定回部、收金川,是三事皆关大政,各有专文勒太学;诛王伦、翦苏四十三、洗田五,是三事虽属武功,然以内地,怀惭弗芗其说。至于今之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则有不得不详纪颠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六月辛丑朔陕西督抚官魏谦吉等以畨夷犯甘肃劾奏分守西寍参将张世俊固原游击叶承光不能御防原任甘肃总兵官孙朝被论听勘例当候代乃輙自离任宜并治罪 上以秋防期迫宥世俊等令戴罪杀贼朝下巡按御史逮问○壬

  • 卷之九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附录·佚名

    平吴录一卷(戸部尙书王际华家藏本)不着撰人名氏末有袁褧跋称此书相传为吴文定公所撰案吴寛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人成化壬辰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尙书谥文定明史载入文苑传则所谓吴文定者乃寛也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

  • 州军总音释【凡州军三十八】·陆游

    升【都金陵府以宣之当涂广信并置芜湖铜陵繁昌来属及当涂为雄远军复以池之青阳来属与旧领上元江寜句容溧水溧阳为十县也】扬【东都江都府改江阳为广陵以海陵兴化属奉以天长置军寻改曰建武军改杨子曰永贞以其白沙鎭为迎

  • 卷三十三·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三陈天下安危疏【万历二十五年】  吕 坤臣窃见元旦以来天气昏黄日光黯淡占者以为乱徵今天下之势乱象已形而乱势未动天下之人乱心已萌而乱人

  • 孟子纂笺卷五·詹道传

    元詹道传 撰滕文公上凡五章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世子太子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恶人与尧舜初无少异但众人汩【音骨】于私欲而失之尧舜则无私欲之蔽而能充其

  • 卷五·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五宋 蔡 卞 集解释木桃  桐  木 李  樗【缺】 茑榛  柳  杜  唐棣 栲  柞棘  椐  栵  檿  柘  柽条  杨  椅  枢  榆  檀【缺】桃桃先百果而华故

  • 辨二諦三性·欧阳竟无

    大乘有兩輪︰曰二諦,曰三性。二諦以說法,《中論》"諸佛以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是也。三性以立教,《密嚴》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此即是諸佛最後之教理是也。說法無二道,其極曰一真法界;立教視機感,其極曰

  • 诏圣第五十八·桓宽

    【题解】&ldquo;诏圣&rdquo;目录原误作&ldquo;诸圣&rdquo;,今据本篇改正。诏,告。&ldquo;诏圣&rdquo;,就是告以所谓圣人之道的意思。本篇继续就&ldquo;礼治&rdquo;和&ldquo;法治&rdquo;的问题进行辩论。文学美化&ldquo;

  • 卷第五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八世青原禋禅师法嗣吉州青原净居正庵宗广禅师僧问。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且道在什麽处。师

  • 东谷赘言·敖英

    《东谷赘言》二卷,(明)敖英所撰。是书为著者于致仕后退居乡里所作。其最早由仁和沉淮刊刻于(明)嘉靖己酉年(二十八年)。书中所载多为先儒事迹及其语录,间或诗文评论、当朝史事。其行文採取问答的方式,既叙且议,阐释了儒者

  • 名香谱·叶廷珪

    香料专著。南宋叶廷珪著。1卷。记蝉蚕香等52种。每种先标名,而后叙其异名、产地、形状、性能、传入及合成时期。如“百濯香,孙亮为四姬合四炁香。衣香百濯不落,因名。”又如“月支香,月支国进,如卵。烧之辟疫百里,九

  • 洪恩灵济真君事实·佚名

    不题撰人。书中有永乐十五年《御制灵济宫碑》等,大都与《徐仙真录》同,述二真君仙迹,当撰于明。本书鲜见其他传本。洪恩灵济真君即五代时人徐知证、徐知谔。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佚名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致电清廷, 提

  • 佛说盂兰盆经·佚名

    梵名Ullambana -su^tra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记述佛陀之大弟子目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乃问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

  • 石雨禅师法檀·石雨明方

    二十卷。又作《石雨法檀》。明代石雨明方撰,远门净柱编。收录明方由杭州府佛日寺始,经六府十三处道场,计十五会之语录、普说、示众、机缘、颂古、赞、法语、诗偈、序、记、铭、跋、疏、书问、佛事、祭文、杂著、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