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东莞伯何真

真,姓何氏,字邦佐,广东东莞人。至正乙未间,集兵保乡里,累官至荣禄大夫、江西福建行中书省右丞。洪武元年三月,以广东降,累官湖广左布政使。二十年七月,封东莞伯,赐铁券,食禄一千五百石。二十一年三月己卯卒,年六十有七。

至正十五年乙未,广州民王成、陈仲玉构乱,东莞人何真起兵讨平之。

真,东莞之员冈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中,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黄佐撰《何真传》)

公世居广之东莞。至公,始迁惠州。生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伟然有志。(宋濂撰《惠州何氏先祠碑》)

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太祖实录 何真本传》)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成筑寨自守,真使弟迪、骁将黄从简、高彬等顿兵围之,募人能缚成者钞十千。未几,成奴缚之以出,真释之,引坐笑谓曰:“公奈何养虎遗患?”成掩面惭谢曰:“始以为猫,孰知其虎。”奴求赏,真如数与之,使人具汤镬烹奴,驾转轮车,数人推之,使号于众曰:“四境毋如奴缚主以罹此刑也!”又使数人鸣钲,督奴妻炊火,奴一号则群应之曰:“四境有如奴缚主者,视此!”于是,人服其赏罚有章,以为光武待苍头子密不能及也,竞趋归之,行省上其功。(黄佐撰《传》)

至正十六年丙申,广东叛将黄常寇惠州,真率兵解惠州之围,逐黄常,复惠州,升广东道宣慰司元帅。

居一年,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贪暴肆虐,民不堪命。众慕真义,迎以守惠,遂解惠州之困。逐常,杀仲刚,并有循、惠二州。行省又上其功,授惠州判,寻迁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黄佐撰《传》)

群盗攻惠州,真率众走之,城赖以完,以功授惠州路判官,寻升同知,既而剿灭群盗,升广东宣慰司都元帅,守惠州。(《太祖实录 何真本传》)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南海盗邵宗愚陷广州,真与子弟率兵分四路攻之,宗愚败走,遂复广州。

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擢广东行省参知政事。其后置江西分省于广东,进江西行中书省左丞,阶资善大夫,分省治广。弟迪,以从真功,擢中奉大夫、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兼枢密院事。推恩封其二代,皆庐江郡公。未几,合江西、福建为一省,改拜资德大夫、江西福建行中书省左丞,仍治广州。(黄佐撰《传》、《碑》同)

至正二十五年乙巳九月,邵宗愚挟廉访副使广宁等叛围广,真御之。至十月,部将与贼通,绝粮道,真出避,城陷。

至正二十七年丁未五月,真率惠州部曲至,广民响应,复克之。宗愚退走,诱右丞铁里迷失以归。

戊午,制授真荣禄大夫,自左丞升右丞。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太祖实录 何真本传》)

真保有广南,或陈符瑞,劝为尉佗计者,即逮而戮之,以示无二心。(黄佐撰《传》)

自左丞升右丞,未拜而王师平江西,诏至渝公,公奉广东土地册籍以降。(《先祠碑》)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

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子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绥,逆者诛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黄佐撰《传》)

三月甲戌,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自元纲解纽,群雄并争,天下瓜分,未见定于一者,朕举兵濠梁,创业金陵,除残去暴,十有四年。迩者方遣将四征,所向克捷,抚有七闽,肃清齐鲁,广西之师,相继奏捷。大将军提兵北伐中原,指日可定。朕思昔豪杰之士,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绩拥兵据险,角立于群雄之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政此兴叹。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劳师旅,先命来降,其视窦、李奚让焉。今特驿召来庭,锡尔名爵,以旌有德。于戏!天厌纷纭,人思平治,尔之此举,实惟知时,坚乃初心,以懋厥绩。”(《太祖实录》)

壬辰,师至潮州,何真遣其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其印章并所部图籍。

四月辛丑,永忠至广东之东莞县,何真率其官属迎见。

闰七月辛酉,何真率其官属入朝,诏授真江西行省参政。

上谕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流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逄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占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太祖实录》)

真出见永忠,仍以榜招降诸寨,诛邵宗愚等,余孽悉平。诏至,乘传入朝,贡献方物。赐文绮纱罗绫绢各百匹,银千两,将士各赐有差。侍膳内禁,赐宴中书。初赐诏谕,援例各进缴,真叩头乞赐,藏于家,为后世子孙荣。上可之,授真中奉大夫、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太祖实录 何真本传》,黄佐撰《传》同)

洪武三年庚戌三月,召何真还,迁山东行省参政。

洪武四年辛亥,命何真还广东,收集旧将士,还京,复任山东。

洪武五年壬子六月,复命何真往广收旧卒,还京。

壬子六月,参政何真收集广东所部旧卒三千五百六十人,发青州卫守御。(《太祖实录》)

洪武六年癸丑六月,拜何真子贵明威将军镇南卫指挥佥事,真侄润、弼、敬三人皆拜官,军校数十人皆授管军百户。

时真还广州招集旧所部兵士二万七百七十七人,并家属送京师还朝,故有是命。(《太祖实录 何真本传》)

洪武九年丙辰,何真致仕,朝朔望。

洪武十三年庚申,何真请以子贵参侍东宫,即除贵北城兵马指挥。

洪武十四年辛酉,命何真及其子贵同往云南规画粮饷,开拓道路,置立驿传,积粮草,以俟大军征进。及还,升山西右布政使。

洪武十六年癸亥,何真致仕。

是年,复命真及贵往广东收集土豪一万六百二十三人。(《太祖实录》)

洪武十七年甲子,复命何真往广东收集未至军士。

闰十月,致仕布政使何真复招集广东旧所部兵三千四百二十三人送京师。间多道亡者,请追捕之。上曰:“彼为民久矣,今复扰之,宜其然也。亡者勿问。”(《太祖实录》)

洪武十八年乙丑正月,起复山西左布政使致仕何真为浙江右布政使。

洪武十九年丙寅,何真朝京师,调湖广左布政使。

洪武二十年丁卯,复使何真致仕。

七月乙巳,封湖广左布政使致仕何真为东莞伯。

诰曰:“古云: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曩者元运将终,华夷鼎沸,擅声教而役生民,朝兴暮泯,接迹于世,终不能知时务而识天道,尚驱民以应锋镝,如此者岂一二人哉!尔何真率岭南诸州壮士,保境全民,邻敌不敢窥其际,岭南之民莫不于尔仰赖。洪武初,朕命将西征,所在虽有降者,非义旗临境则未附。尔真闻八闽负固,桂林驱民,海上群生,亦不量力。尔真独心悦诚服,罄岭南诸州,具表入朝,非识时务者乎!常在朕心,未及崇报。今特命尔为东莞伯,食禄一千五百石,使尔禄及世世,以报推诚之心。尚益加恭慎,以保禄位,延于永久,尔其敬哉!”(《太祖实录》)

赐铁券,食禄一千五百石,赐钞万贯,仍赐第京师,以其第六子宏为尚宝司丞。二十三年三月,升尚宝司少卿。(《太祖实录 何真本传》)

洪武二十一年戊辰三月已卯,东莞伯何真薨。

真莅官有德有威,施政发令,风行霆断,人莫敢犯,而一主于宽厚。尤好儒术,平居读书,缀文无虚时。为人丰伟,美须髯,吐音如钟。少时,有相者谓曰:“公才兼文武,霸王之器,惜生南方,微带火色,位不过封侯。”既贵显,先墓尝有紫气,人指为符瑞,辄斥绝之。及事高皇帝,夙夜畏威惟谨,高皇帝推心委任勿疑,故能以功名终。(黄佐撰《传》)

四月乙巳,命何真子荣袭父爵。

荣袭爵,诰曰:“当元之季,海内兵争,群雄割据,不可胜数。其间能识时务而审去就者几人哉?尔何荣父东莞伯何真,昔能辑众保有岭南,俟朕平定之秋,不劳师旅,即纳其土地,而全其民人,可谓深识时务者矣。朕嘉其诚,锡之封爵,近以高年令终,朕念不忘。今特命尔荣袭封东莞伯,尔其益励忠实,毋坠前业,永保禄位,以传后人。敬哉广(《太祖实录》)

洪武二十五年壬申,命何荣往陈州、颍州二卫简阅军马。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二月,东莞伯何荣坐与凉国公蓝玉谋反,伏诛。

十一月,东莞叛寇何迪伏诛。

迪,东莞伯真之弟也。真次子宏以罪诛,迪自疑祸及,遂聚众作乱。南海卫以兵捕之,迪伏众阻杀官军三百余人,遁入海岛,广东都指挥使司勒兵追击,败之,擒迪械送京师,诛之。(《太祖实录》)

何荣招云:荣广东惠州府归善县人,洪武二十五年九月钦差往山西抽丁,本家置酒,与何贵、何宏弟闲话,弟何贵说:“大哥想李太师、延安侯众人,为交结胡丞相,都结果了。我每老官人在时,也曾去交结。如今胡党不绝,只怕不饶我这一家儿。”荣说:“我心里也常为这事烦恼,又没躲避处,由他,看久后何如?”次日,起程前去,不期弟何贵在家,怕前事发露,又与龙虎卫指挥法古私通蓝玉谋逆,伏诛了当。又招云:二十六年二月十八日,东平侯韩勋到镇朔卫,在荣下处吃酒。酒间,密说:“前日宣宁侯使人来说,凉国公收拾四川人马,与陈义指挥等商议摆布,要下京来做一手,著我这里听候接应。如今全宁、会宁、宣宁、怀远等侯、刘真都督比先都是胡党,已商量接应他,你心里如何?”荣回说:“我先父亦曾交结胡丞相,因见延安侯众人废了,我与弟何贵常常烦恼,久后不知何如?既官人每都从了时,我也和你每做。”酒毕,各散在家,一向与本官潜谋听候。不期奸党败露,今蒙提问罪犯。

何荣弟镇南卫指挥何贵招云:二十六年正月,蒙古左卫指挥法古对贵说:“前日茅都督过江潜对法古说凉国公见上只管病缠,要谋大事,你可收拾听候。你有一千军在我卫里,那里头目我都引去见于,再教我同潘指挥来对你说。”贵说:“上位关防大,如何下手?”法古回说:“上位只关防得各门上,如今我卫里虎刺指挥常随凉国公出征,他是厮杀好汉。”贵即听允。次日,到凉国公直房拜见。至晚,有本卫百户朱成到贵家说:“常教官人来带刀讨分晓,今早的言语谨慎著。”

何荣弟尚宝司少卿何宏招云:(详见詹徽内)凉国公奸党败露,被马黑黑指出,提问罪犯。(已上俱《逆臣录》)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张廷玉
  读礼通考卷三十一·徐乾学
  ●卷一·陈康祺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第三十六章 平甘援陕·冯玉祥
  宇文士及传·欧阳修
  宋子贞传·宋濂
  刘铉传·张廷玉
  李文忠传·张廷玉
  卷二十二·佚名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九十·佚名
  ●卷之三·吕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三第三段下汉惠帝,相曹参,七年垂拱。(惠帝名盈,高帝太子。相国萧何卒,帝以曹参为相国,参举事无所变更,一遵何约束,日夜饮醇酒。参子窋,为中大夫,帝怪参不治事,使窋私问之,参怒,笞窋,曰:天下事,非

  • 耻辱的门·刘半农

    “……生命中挣扎得最痛苦的一秒钟, 现在已安然的过去了! 过一刻——正恰恰是这一刻—— 我已决定出门卖娼了! 自然的颜色, 从此可以捐除了; 榴火般红的脂, 粉壁般白的粉, 从此做了我谋生的工具了。 这亦许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一卷 物产一·缪荃孙

    品 名 一谷之品,曰麦,曰稻,曰菽。麦之类,曰小麦,曰麦,即大麦也。曰莜麦。稻之类,曰籼,曰糯,曰晚籼。籼之属,有早白籼、观音籼、银条籼、六月籼、芦秆籼等类。糯之属,有羊脂糯、麻斤糯、雀不知虎皮糯、猪鬓糯、光头糯等类。晚籼

  • 通志卷七十四·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灾祥略第一序 天 日 月 星 地【山附】水 旱 火 风灾祥序仲尼既没先儒驾以妖妄之说而欺后世后世相承罔敢失坠者有两种学一种妄学务以欺人一种妖学务以欺天凡说春秋者皆

  • 五○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查无《永乐大典》佚本及访得马裕袁枚家书籍折·佚名

    五○ 两江总督高晋等奏查无《永乐大典》佚本及访得马裕袁枚家书籍折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十五日臣高晋、臣萨载谨奏,为遵旨采访遗书,奏请圣鉴事。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初五日,接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

  • 卷一百十三·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十三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南越尉佗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王【正义都广州南海县】尉

  • 七十四、集会结社·包天笑

      这个时候,上海有一个“江苏教育总会”,在江苏全省的教育上是很有势力的。虽然那时是在前清末纪,政治腐败,可是一班革新人士,以为欲改革政治与社会,非兴教育不可。况且江苏省内,上海、南京、苏州、无锡,以及各府

  • 卷六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理宗时牟子才为史舘捡阅官上奏曰臣蜀之鄙人也起身虀盐世忝科第顷岁纂修会要寓局成都猥以非才充员末属今四朝大典鈆

  • 卷一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九歌颂四十九【举贡诸臣四】万寿诗【五言律四首】贡         生【臣】韩御李阊阖排仙仗千官祝至尊莺呼调舜乐虎拜献尧樽南极红云绕西池青鸟翻共球来万国淑气满乾坤【其一】盛

  • 黄敬业·周诒春

    黄敬业 字亮文。年三十三岁。生于广东新寗。兄尚文。业商于香港。已婚。女一。初肄业香港某私立学校。皇仁书院。天津北洋医学堂。香港工业学校。民国元年。自费游美。入塔夫脱医学校。习医科。民国五年。得医学博士

  • 春秋释例卷十·杜预

    经传长厯第四十六之一【案此篇见永乐大典其篇目亦存】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传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礼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庄二十五年夏【云云】六月辛未朔日

  • 孟子通卷五·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五       元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熊氏曰四章皆言滕事末章辩墨道因许行之学附记】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世子太子也孟子道性善言必称荛舜道言也性者人所禀于

  • 卷十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十七宋 魏了翁 撰僖公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一】书楚人如齐人例书征伐先主兵二十七年注传言至兵故正义曰此年传云楚子及诸侯围宋则是楚子亲自来也十二月公会诸侯盟于宋公为楚子在宋而往会

  •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四(之上)(论本第九十四至九十六)·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九十四大文第三。解触为缘等。先颂列十门。一触缘。二见圆满。三实。四解。五不爱乐。六法住智。七精进。八生处等中有二复次也。长行释中。初解触缘大意。因触生受既现可得。何须妄计自作苦乐及他作

  • 卷第十四·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四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总章元年。追僧道会于百福殿定夺化胡经真伪。百官临证。僧法明者预选入。方三教首座议论纷纭。明察其非是。即排众出曰。老子化胡成佛之际。为作华言化之耶。

  • 金有陀罗尼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篱[竺-二+冉]。与药叉□□□金刚手俱。尔时天百施往世尊所。到已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已。天帝百施白佛言。世尊。我入战阵而斗战时。以阿修罗幻惑咒术药力堕于负处□已不。唯然愿世尊。慈

  • 念佛三昧宝王论·飞锡

    凡三卷。唐代僧飞锡撰。书成于天宝元年(742)。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飞锡以念佛三昧为诸禅三昧中之宝王,遂倡导万善同归、三世通修之念佛。内分三大门,即:念未来佛、念现在佛、通念三世无不是佛等,其次再细分为二十门,如: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