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范缜传

范缜字子真。父亲范氵蒙,作过奉朝请,死得早。范缜少年时孤苦贫困,侍奉母亲孝顺恭敬。二十岁以前,跟沛国刘王献学习,刘王献认为他与众不同,亲自为他行冠礼。在刘王献门下数年,总是草鞋布衣,步行于道路。刘王献门下有许多乘车跨马的贵族子弟,范缜处在他们中间,一点儿也不感到羞愧。长大以后,博通儒家经典,尤其精于《三礼》。性格诚信直爽,喜欢直言不讳大发宏论,不被士流朋友们接受,只有和表弟萧琛友善,萧琛也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但每每服气范缜的言简意深。范缜二十九岁时,头发就白花花的了,因此写了《伤暮诗》、《白发咏》自我咏叹。

在齐朝作官为尚书殿中郎。永明年间,和北魏和亲,选拔有才学之士作为外交使节,范缜和他的堂弟范云、萧琛、琅笽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奉命出使,都扬名于邻国。

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广招宾客,范缜也在其中。曾经陪从子良,子良精通并信奉佛教,而范缜则大力宣称无佛。子良问他:“你不相信因果,哪儿来的富贵贫贱?”范缜回答说:“人生好比树上一起开的花,随风飘落,自然有的拂着帘幕落在茵席上,有的穿越篱笆墙掉到粪坑里。坠落在茵席上的,就是殿下这样的人,掉进粪坑里的,就是下官这样的人。贵贱虽然差别很大,因果又在哪里呢?”子良不能说服他,然而对他很不赞同。范缜回去后推论他的道理,著成《神灭论》。认为:“神就是形,形就是神,形存则神存,形亡则神灭。形是神的物质实体,神是形的作用表现。那么形是指它的物质实体,神是指它的作用表现,只是角度不同,形和神,不能认为是不同的东西。神对于实体,好比锋利与刀的关系,形对于作用,好比刀与锋利的关系。说锋利并不是指刀,说刀也并不是指锋利,然而舍弃锋利便没有了刀,舍去刀也就没有了锋利。没有听说过刀没有了锋利还存在,那么怎么能使形亡失了而神仍存在呢!”此论一出,朝廷内和社会上都一片哗然。萧子良召集僧众和他辩论,却不能使他屈从。太原王琰写文章讽刺他说:“可悲啊!范先生,居然不知道他先祖的神灵在哪里。”想一下子封住范缜的嘴。范缜却回答说:“可叹啊!王先生,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哪儿,却不肯杀身去侍奉他们。”他的惊人之语都如同此类。萧子良叫王融对他说:“神灭之论不合道理,而先生仍要坚持它,恐怕会损伤名声教化。凭着先生的高才,何愁不能作到中书郎?却非要找别扭这样做,应该抛弃你的观点了。”范缜大笑道:“假使范缜要卖论求官,早已作到尚书令和仆射了,岂止是中书郎啊。”

后来作宜都太守。生性不信鬼神,当时夷陵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范缜下令让断了香火不准祭祀。后来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住在南州。

梁武帝来到这里,范缜穿着黑色丧服来迎接,梁武帝与范缜有同在萧子良西邸辈事的旧情,见到他很高兴。等到平定了建康城,委任范缜为晋安太守。范缜在郡内任上为政清廉简约,只享用自己的俸禄而已,不贪余财。后升任尚书左丞,等回京时,即使对自己的亲戚也没送任何东西,只是馈赠了前尚书令王亮。范缜在齐朝时,曾和王亮同在朝内作郎官,旧时关系很好。到此时王亮无官在家,范缜认为自己最早迎奉梁武帝,所以志在卿相之位,而所希望的未能满足,心里也很不高兴,所以私下与王亮结成亲密关系,以表达与时世的不合。最后因受王亮牵连被流放到广州。在南方几年后,被追回京城任中书郎、国子博士,后去世。有文集十五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 刘怀肃 孟怀玉 弟龙符 刘敬宣 檀祗·沈约
  宋本原跋·魏徵
  卷四十二·志第十二·历象志上·脱脱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赵尔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一·李心传
  卷第二百六十四·胡三省
  皇王大纪卷二十八·胡宏
  六九六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程景伊王杰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卷五十二·朱轼
  平定两金川方略巻一百三·阿桂
  绎史卷二十七·马骕
  战国策卷三·鲍彪
  ·会奏绅民捐资助赈附摺·丁曰健
  和帝本纪·萧子显
  卷一百九十七·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两军师隔江斗智·臧懋循

    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元)无名氏撰●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两军师隔江斗智 正名 刘玄德巧合良缘第一折〔冲末扮周瑜领卒子上诗

  • 卷三百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四 贝琼 杂诗 祖龙帝六合不暇谈黄虞且复求神仙入海窥方壶置酒阜乡亭超然忘故都空留赤玉舄安期今有无 又

  • 甲乙集卷第九·罗隐

    馀 杭罗隠昭谏诗送顾云下第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舎衣裳弊潮打村田活计贫百歳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村桥村桥酒斾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须知庄叟恶牺牛心

  • 卷之十四 粤纪(续)·计六奇

      堵胤锡始末  堵公讳胤锡,字锡君,更字仲缄,号牧游;宜兴人。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十二月初八日酉时,母陶氏诞生公于武进之夹山村。父维尝,号冲宇;邑庠生。公六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十二岁,依岳丈陈娱济家。二十岁,七月游于无锡,依四

  • 卷二十六·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六 【起庚午元文宗至顺元年尽壬辰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凡二十三年 【庚午】文宗皇帝至顺元年春二月立明宗子伊埓哲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弘治十四年二月庚辰朔吏兵二部各议覆吏科都给事中王洧等所陈节财裕民事请将先后传升官员查奏裁革不允○工科给事中张文言四事一谓兵部尚书马文升居位不职乞暂出之于边以观其成功或无意于行则令以礼致仕别举才望老成如

  • 卷之四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范君石 译注【说明】这是专记日者的类传。所谓日者,即古时占候卜筮的人。《墨子·贵义》说:“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

  • 卷二十三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三上 朱批黄炳奏摺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护理山东巡抚印务按察使【臣】黄炳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一介庸愚蒙 先帝豢养深恩不次

  • ●十、经学复盛时代·皮锡瑞

    经学自两汉后,越千余年,至国朝而复盛。两汉经学所以盛者,由其上能尊崇经学、稽古右文故也。国朝稽古右文,超轶前代。康熙五十四年,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乾降二十年,御纂《周易述义》十卷;康熙六十五年,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 人品·魏裔介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林和靖]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和靖]君子所贵,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程伊川]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宋潜溪]取与是一大节,其义不可不明。[薛

  • 首楞严经玄义卷上(并序)·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玄义卷上(并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撰述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大佛顶者。卽心自性之理体也。随缘不变。融四科而惟是本真。不变随缘。妙七大而各周法界。喻冰水之始终。惟是湿性

  • 卷第七·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六西方尊者以十七门分别此四如彼颂言。意趣依因所缘果  等流异熟及胜利行相二缘慧界定  寻等根心退为后问暖有何意趣

  •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一·雍正

    魔忍曰。佛不云乎。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大迦叶。夫涅盘妙心。即吾人本具之广大心体也。正法眼藏。即双明双暗。同死同生之金刚眼也。心即眼。眼即心。实相而无相者也。如国之印玺然

  • 星学大成·万民英

    古代星命术书。明万民英撰。三十卷。分门别类编取旧时星学家言:其一曰星曜图列;其二曰观星节要、官度主用十二位论;其三曰诸家限例、琴堂虚实;其四曰耶律秘诀;其五至其七曰仙城望斗、三辰通载;其八曰总龟紫府珍藏星经

  •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佚名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旨在超度地狱饿鬼及众生亡魂。据称天尊怜悯地狱饿鬼、畜生等遭受痛苦,不得超生,乃对大慈大悲真人宣说颂文二首、偈文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智旭

    佛典注疏。明智旭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的注释书。据书末跋语,撰于清顺治四年(1647)。书分两段。先依智“五重玄义”法总述经义,即释名、辨体、明宗、明力用、教相,指出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以实

  • 不增不减经·佚名

    全一卷。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元魏菩提流支译。其梵名若依宝性论所引用者,应为 Anu^natva^pu^rn!atva-nirdes/a-parivarta,梵本、藏译无本经,其中心部分的三分之一,则被宝性论所引。由其梵名推之,此经原系大部经典之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