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陆厥传

陆厥字韩卿,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好写文章。齐朝永明九年(491),诏令百官举荐士人,同郡的司徒左西曹掾顾詗之上表推荐陆厥,州中举他为秀才。

当时文章十分盛兴,吴兴的沈约、陈郡的谢緿、琅笽的王融因为气质相似而互相推举,汝南的周..善于识别声韵。沈约等人的文章都使用宫商乐调,安排平上去入四声,以此来制定韵律,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全异,两句之内,乐调不同,不可以增减。世人称它为“永明体”。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后面又论述这个问题,陆厥给沈约的信中说:

“范詹事的《自序》中说:‘字音区别宫商,识别清浊,特别能够适应轻重,渡过艰难。古今的文人大多不完全了解这一点,纵然有领会这一点的,也不一定是从根本上弄懂了。’尚书也说:‘自从灵均以来,这个秘密没有发现。有的暗中与事理相合,也不是由思考得来。张、蔡、曹、王,并没有先觉,潘、陆、颜、谢,离这些更远。’大概意旨是要‘宫商相变,高低穿插,如果前面有了浮声,则后面要有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然不同,两句之中,轻重完全两样’。辞藻很优美,道理也很对;但是观看历代的贤人们,似乎并非都不了解这一点,而说是‘这个秘密没有发现’,恐怕近于诬枉吧。按范氏说‘不是从根本上弄懂了’,尚书说‘不是由思考得来’,这则是揣摩情理不合乎五彩,摘录文句显示其音律。范氏又说‘偶尔有符合这一条件的’,尚书说‘有的暗中与这一道理相符合’。于是美妙的吟咏,有辞章韵调的,虽然有差错,但也有巧合。由此推论以往,可以大致不差。思考有契合和偏离,前代的贤人一样不可避免,文章有开朗和塞滞,所有的事情都有这种现象。曹子建因此而常受到人们的讥讽,陆士衡因此而遗憾于自己的文章。既然感到遗憾,便不是尽善尽美的作品。道理上可以毁谤,君子就抓住进行毁谤,便说合理为暗合,哪如指明它确是合理,而把那些毁谤者视为遗憾呢!

“自从魏文帝论文,很强调把文章的清浊作为重要标准,刘桢奏表,努力标榜体势的风貌。龃龉妥帖之谈,操末续巅之说,运用乐律指导声韵,好比五色相映生辉。如果这一秘密没被发现,这些理论是指什么而说的呢?我认为前代的英贤早已识破宫商,只是没有详细阐明,像今天的理论所论述的那样。至于掩藏缺陷,契合的少、违背的多,则是如临淄所说的那样:‘人们的著述,不可能没有毛病。’不是知道而不改正,认为不改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曹、陆又说的‘尽情多有后悔,不可用力强求’。现在称许他们有毛病有后悔的话,则必然自己知道没有后悔没有毛病的样式。引用他们不明了不符合的例子说他们是不懂,为什么独独抹杀他们的一些符合以及明了、可以证明他们懂得的事例呢?可以推测也是质朴和文雅因时而异,当今和古代爱好不同,他们重在情感事物,而较轻于章法文句。情物,是文章急切的追求,美丑尚且对半;章句,是思虑松缓的方面,所以相合的少、违背的多。事情兼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必定并非不懂是很明显的。《长门》、《上林》,几乎不是一家的辞赋,《洛神》、《池雁》,更是两种体式的作品。班孟坚纯正,《咏史》无亏于东都主人,张平子弘富,《羽猎》并没有虚飘缺陷。王粲《初征》,其他文章不能相比,杨..敏捷,《暑赋》很久没有献上。随心所欲,很少责怪,则一天办成也很紧张,深晦不明,尽量潜入,则七步完成也很松缓。一个人的思路,快慢相差甚远,一家的文章,好坏区别极大,为什么宫商律吕一定要求它完全一样呢?谈论的人可以说他们是没有穷尽它的奥妙,而不能说他们没有预先觉察到这一规律。”沈约答复说:

“宫商的乐声有五个,文字的差别有数万。以数万的繁多,配五声的约简,高下低昂,不是思力所能学会的,又不是只有这些。十个字的文句,颠倒相配,字不过十个,巧妙已经不能穷尽,何况比这更多的呢!从灵均以来,没有在心里留意过,当然无从得到它的大略。这样的奥妙,而圣人并不推尚,为什么呢?这大概是因为声韵曲折的巧妙,和意义没有多大关系,不是圣哲玄言所急于解决的,所以扬子云比喻为‘雕虫篆刻’,说是‘壮夫不为’。自古以来的文人难道不知道宫羽的差异、商徵的不同。虽然知道五音的区别,而其中的参差变动,所不明白的实在很多,所以我认为就是所谓‘这个秘密没有发现’。以此类推,则知道前代的文士,便没有悟出这一点。如果以文章的音韵,同于乐器的声曲,美恶妍丑,不能互相违背,譬如子野奏曲,怎么会忽然出现和缓失调的声音。以《洛神》对比陈思王其他的赋,好像是不同的人的作品,所以知道天机开启,则律吕自然协调,六情涩滞,则音律顿然乖谬。陆士衡虽说像锦绣一般灿烂,难道在江波中洗涤色彩,其中还有一片是卫文公的衣服。这样看来陆生所说的话,就又有没有完全包括的地方。韵与不韵,还有精粗,轮扁不能说清他的奥妙,老夫我也不能完全辩明这个问题。”沈约论述四声,有很精妙的诠释和辩解,而他写的几篇赋也往往与声韵不合。

当时有个人叫王斌,不知道是什么人,著有《四声论》在当时流行。王斌起初是个道人,广博地涉猎各种经书典籍,很有辩才,善于写文章,能宣唱开导而不修容仪。曾经穿着破旧的衣服在瓦官寺听云法师讲《成实论》,不再有坐的地方,只有僧正慧超那里还有空席,王斌就直接坐在了他的旁边。慧超十分不满,便骂道:“哪里来了这么个道人,像个莽撞乞丐一样唐突人。”于是命人把他赶出去。王斌笑着说:“既然有叙勋僧正,怎么就没有乞丐道人。”不因为他而移动。而对他进行质问辩难,他理辞清晰有力,四座都为之瞩目。后来他还俗了,以诗和音乐来自取快乐,人们都难以言说。

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反叛,陆厥的父亲陆闲被处死,陆厥牵连被囚禁在尚方狱中。不久有了赦免令,陆厥感动悲伤而死,年龄二十八岁。他的文集流行在世上。

当时有个会稽人虞炎以文学和沈约都为文惠太子所厚待,心意不同寻常,官至骁骑将军。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六十一·赵尔巽
  序·佚名
  建康实録卷十七·许嵩
  台湾割据志·川口长孺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绥冦纪略卷七·吴伟业
  ◎均是贼也·李定夷
  凡例·鄂尔泰
  学史卷四·邵宝
  八〇 风俗异同·周作人
  卷六·欧阳昱
  李穆传·李延寿
  张福良夫人·周诒春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五沈佺期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

  • 列传第七十一 文苑·李延寿

    温子升 荀济 祖鸿勋 李广 樊逊 荀士逊 王褒 庾信 颜之推 弟之仪 虞世基 柳 许善心 李文博 明克让 刘臻 诸葛颍 王贞 虞绰 王胄 庾自直 潘徽 常德志 尹式 刘善经 祖君彦 孔德绍 刘斌《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 卷一三九 齊紀五·司马光

      閼逢閹茂,一年(甲戌)。   高宗明皇帝建武元年(甲戌,公元四九四年)   春,正月,丁未,改元隆昌;大赦。   雍州刺史晉安王子懋,以主幼時艱,密為自全之計,令作部造仗;征南大將軍陳顯達屯襄陽,子懋欲脅取以為將。顯達密啟西昌侯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四·王祎

    【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永定元年 后梁中宗皇帝大定三年周孝明皇帝宇文毓元年    齐文宣皇帝天保八年】春正月辛丑魏周公觉自称天王废其主为宋公柱国宇文防为大司马【以吕祖谦标目修】二月庚午梁萧勃及前郢州刺史欧

  • 名山藏卷之五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一)◆臣林记(洪武臣一)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李文忠沐英廖永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合传张德胜桑世杰胡大海耿再成合传赵德胜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徐达大将军达者姓徐世田夫也至

  • 卷之八十一·佚名

    洪武六年夏四月壬申朔享太庙○太仆寺丞梁野仙帖木儿言黄河迤北宁夏所辖境内及四川西南至船城东北至塔滩相去八百里土田膏沃舟楫通行宜命重将镇之俾招集流亡务农屯田什一取税兼行中盐之法可使军民足食从之○甲戌以工部

  • 卷之五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九六 拾遗庚·周作人

    遇狼的故事 从前以不知为知的写些关于文艺的文章,总集起来名曰“谈龙”,其关于别的问题的则称为“谈虎”,并出一本对人的批评,书名已经拟好为“真谈虎集”,可是想到这种妄耗精神乃是昏愚的事,遂尔中止了。民国三十三年(一九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四·佚名

    宋 滕珙 撰性情类论性情体用之义答方賔王此段谓仁义礼智性也体也恻隠羞恶辞逊是非情也用也仁义礼智性也体也恻隠羞恶辞逊是非情也用也统性情该体用者心也今曰流动发生之端即所谓生之性又曰万事之理莫不具于流动发生

  • 文明正统纪·胡兰成

    如今是西洋人的历史已经走尽头了,世界惟有我们中国人来领导才又开创得新时代。今年花发去年枝,我们就要查查西洋人的与我们的出身根底,看看人类的文明是怎样的起头,怎样的在历史上的雨露风日里花谢又花开过来的。这话要从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中一·良贲

        青龙寺翻经讲论沙门良贲奉 诏述  观如来品第二明观照般若。  从此第二明观照中文分为二。且初第一波斯匿王问。  经。波斯匿王白佛言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智云何照。  解曰。举前法性以问智也。

  •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香醉山五髻乾闼婆王宫。彼有种种鼓乐弦歌出微妙音。  尔时世尊处大殿中。与诸菩萨摩诃萨众俱。复有诸大圣众皆来集会。所谓有学无

  • 卷第五十七·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十七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上答前五十句问十地行相竟。下五十一门答前因果圆满五十一句问。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佚名

    箫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现相教取五者,眼现相为初,或眼现相,或手现相,或脚现相,或遥头现相,或动身现相,如是种种现相教偷,犯不犯如前所说。教取此物而得此物,俱犯重。教取此物而得彼物,教者小罪,取者犯重。教语此人者,有众多比

  • 吾汶稿·王炎午

    宋文别集。10卷。王炎午著。凡散文9卷,附录1卷。《四库全书总目》谓“炎午大节不亏,而文章不甚著名”。但集中《生祭文丞相》和《望祭文丞相》两文,为世人所推重。文天祥被元军俘去后,作者写《生祭文丞相》,勉励其为

  •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佚名

    不题撰人。经中称玄武,盖撰于唐末五代。标题及篇首七言诗称真武,盖后人篡改。本书鲜见其他传本。内容为紫微大帝述真武神通、问世、事迹、天符妙用及报应等。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梵文Mahā-prajňāpāramitāsūtra) “般若波罗蜜多”(Prajňāpāramitā),意为“通过智慧到彼岸”。略称《大般若经》、《般若经》。佛经名。为佛教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从显庆五年(660年)到龙朔三年(663年)

  • 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说十六大阿罗汉名,并眷属数目住处,及明末法之中,于三宝所种善根者,三会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