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穆传

李穆,字显庆,李贤的弟弟。从小聪明敏捷,有度量。西魏文帝入关,他便侍奉左右,深被文帝亲近和知遇。他小心谨慎,从不懈怠。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周文帝宇文泰从夏州率兵讨伐侯莫陈悦,陈悦的同党史归占据原州,仍替侯莫陈悦死守。宇文泰命侯莫陈崇进攻他。李穆这时先在原州城中,与兄长李贤、李远作为内应,抓住史归。因立功被授予都督。他因参与了迎接魏孝武帝的事情,被封为永平县子。他又带领乡兵,擒获窦泰,收复弘农,都立有战功。沙苑大捷,他建议说:“高欢今日已经被打得魂飞胆丧,请赶快追赶,可以将他活捉。”宇文泰没有采纳。根据前后建立的功劳,他被晋爵为公。

  邙山之役,宇文泰骑的马被流矢射中,受惊狂奔,他被摔在地上。敌兵追赶上来,他周围的人也都走散。李穆跳下马,用马鞭抽打宇文泰的脊背,口中大骂说“:你这个不振作的败兵,你的军曹在哪里?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敌兵见他被轻慢和侮辱,不怀疑他是大官,便放掉他走开。李穆把马交给宇文泰,和他一起逃跑。这一天如果没有李穆,宇文泰就会被敌人抓住。过了一会儿,两个人相对哭泣。从此,宇文泰对他的恩遇更加隆重,曾对左右的人说:“危难中救我的,就是这个人啊!”提拔他为武卫将军、仪同三司,晋封爵位为安武郡公。前后给他的赏赐,不可胜计。宇文泰感叹他的忠诚,说:“人最宝贵的只有生命,李穆却轻视自己的生命救我,爵位玉帛,都不足以报答他。”便特意赐给他铸在铁券上的诏书,饶恕他犯十种罪可以不死。朝廷晋封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邙山失败的那一次,李穆送给宇文泰的是一匹毛色青白间杂的马,以后宫中马厩中凡有这种颜色的马,宇文泰都赠给他。又赐给他儿子李淳的爵位为安乐郡公,他的一位姐姐为郡君,其他姐妹都为县君。他的兄弟子侄,以及够得上穿孝衣守丧的亲属和他的舅父,都给予很优厚的赏赐。

  后来,他跟从宇文泰解除玉壁的包围,被封为安定国中尉。又历任同州刺史、太仆卿。跟随于谨平定江陵,因立功,朝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长城县侯。不久,又晋位为大将军,赐姓拓跋氏。率军攻打曲沔的蛮族,将他们打败。不久,朝廷命他为原州刺史,封他的长子李淳为仪同三司,封李贤的儿子为平高郡守,李远的儿子为平高县令,并给予鼓吹的仪仗。他因一家叔侄三人都成为乡里的牧守,朝廷的恩遇过于隆重,坚辞不受,宇文泰不允许。后来他入京城任雍州刺史,兼小冢宰。周孝闵帝称帝,又封他的一个儿子为升迁县伯。他请求将爵位授给兄长李贤的儿子,朝廷同意了。

  他兄长李远的儿子李植因谋害宇文护被诛死,他也坐罪被免官除名。原先他知道李植不忠于皇室,劝李远除掉他,李远没有听取。李远临死前,哭着对他说“:显庆,我不听你的话,所以有今天。有什么办法呢?”他也因此免受诛杀,他的子弟也被免官。这时,李植的兄弟李基按律当被杀死。他请求用自己的儿子李淳、李怡等人代替李基去死,言词和道理十分酸楚恳切,听的人无不被感动,宇文护可怜他,便特意免去李基的死罪。

  明帝即位后,封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又恢复安武郡公的爵位,命他任直州刺史。武成时,他的子弟被免去官爵的全都恢复。他又迁任为大司空。天和二年(567),武帝晋封他为申国公,将旧爵授给他的一个儿子。建德元年(572),迁任太保,不久,出任为原州总管。建德四年,武帝东征,命他攻打轵关以及黄河以北各县,他都一一打破。后来因武帝有病撤兵,攻占的地方又弃而不守。建德六年,晋封为上柱国,任并州总管。这时,东部的北齐刚被平定,人们的情绪还浮动不安,他安详抚慰,百姓们都很怀念他。大象元年(579),朝廷给他增加食邑至九千户,迁任他为大左辅,总管的职务不变。大象二年,朝廷下诏加封他为太傅,仍担任总管。

  隋文帝杨坚任北周的宰相,尉迟迥举兵反叛,派人来劝李穆响应。李穆关押来使,把尉迟迥策反的书信送给杨坚。他的儿子李士荣认为他掌握着天下精兵,暗中劝他响应。他不听从,说“:北周朝廷德政衰败,愚笨的和聪明的都看得很清楚,天意就是这样,我们怎么能违背天意呢?”他便派人去拜谒杨坚,并送上天子用的十三环金带,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时,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任朔州刺史,被抓获送到京城。尉迟迥命自己委任的行台韩长乐攻陷潞州,俘获刺史赵威,命当地人郭子胜为刺史。李穆派兵讨伐,抓住了郭子胜。杨坚嘉奖他,认为他的功劳如同打破邺城一样,立下了第一大功,三次加封官爵,允许他分授给李荣和李才两个儿子,以及李贤的儿子李孝轨。李荣和李才都任仪同大将军,李孝轨晋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另外,又封他的儿子李雄为密国公。他秘密上表劝杨坚称帝。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即皇帝位,下诏对李穆说:“公旧有大德,且又父子多人同心助我,敬悉您上表的大旨,便于这月十三日膺承天命。”不久,李穆来朝拜,文帝走下座位迎接他。封他为太师,并规定他上朝时不报自己的姓名,封给他真安县食邑三千户。他的子孙虽然还在襁褓中,也都封为仪同。一门之中持朝笏的有一百多人,其尊贵兴旺当时无与伦比。他上表请求辞政养老,文帝下诏说:“你年事已高,精力衰减,现在命令有司,免去你每天上朝集会。如有重大事务,需要我们共同商议,我另派侍臣,到你的家里征询意见。”

  这时,太史奏请迁都,文帝认为即位不久,很是为难。李穆便上表极力陈说迁都的好处。文帝一直嫌旧都地面狭小,宫内常闹鬼怪。苏威曾劝他迁移,他没有采纳。看到太史的奏疏,他的心思开始动摇。这时看到李穆的表章,说:“天道英明,已有感应。太师为众人仰望,也持这种意见,可以迁都了。”便听从了李穆的建议。

  过了一年多,文帝又下诏说:“李穆从今以后,如果有了罪过,只要不是谋逆造反,虽然应该死一百次,也不追问。”开皇六年(586),李穆去世,时年七十七岁,遗言是以不能陪同文帝到泰山封禅为最大的遗憾。朝廷派黄门侍郎监护他的丧事,追赠他为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号为明。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六 蠕蠕 匈奴宇文莫槐 徒何段就六眷 高车·李延寿
  列传第八十七·刘昫
  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欧阳修
  汉本纪第十·欧阳修
  卷二百八 治平三年(丙午,1066)·李焘
  卷四 宣帝·王夫之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十七·宇文懋昭
  卷二十五·高士奇
  第五章 光绪二十六年·冯玉祥
  辛雄传·魏收
  孔·李延寿
  燕王德昭传·脱脱
  卷一百八十一·佚名
  进表·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乔吉

    (净扮王正上。丑扮马求上)(净云)自家王府尹的孩儿,叫做王正。这个马推官的孩儿。叫做马求。一月前我父亲领一个门馆先生,姓韩字飞卿,在家。我今年十五岁也。则我六岁上读书,到如今九岁光阴,念了一本《百家姓》,颠倒烂熟的。

  •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十四·张岱

    史可法列传史可法,字道邻;北锦衣籍,河南祥符人。崇祯戊辰进士,授西安府推官;昇户部主事,以筹饷着声。昇池太道,堵截流贼有功。后巡抚都御史张国维奏添庐庆巡抚,即以可法为之;往来控扼,流贼不敢长驱。丁艰,归里。辛巳,起服。时淮抚

  • 卷四十七·杨士奇

    永乐三年冬十月癸亥朔○享 太庙△升金吾右卫指挥同知赵辛为本卫指挥使指挥佥事高王武全羽林前卫指挥佥事刘忠杨翔官成金吾左卫千户赵信杜刚刘原赵胜王敬刘聚李得张刚方全杨璟姚成刘亨王兴王信崔义俱为本卫指挥同知金

  • 卷之九十一·佚名

    成化七年五月癸酉朔湖广都指挥同知黄贵有疾不任事命其子鉴代其原职荆州左卫指挥使○甲戌升云南按察司副使滕佐为四川按察使南京刑部员外郎范纯为佥事○南京通政司右参议方汉以忧去任○乙亥开设四川潼川州乐至县医学○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二·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甲申朔吏部言本部效劳各役滥冒已极乞设法裁革从之○乙酉予赠原任户部尚书陈蕖太子少保蕖应城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户部尚书材名夙负被议可原故仍加以赠秩○礼部因天鸣示警言天之视听在民今民憔悴极

  • 清代学人列传四·佚名

    ○王闿运王闿运(1832--1916),字壬秋,一字壬父,湖南湘潭人。幼颖慧,三岁识字。十九补诸生,有文名。与李篁仙等结"兰林词社",号"湘五子"。治经通训故章句,二十余即有志著述;作《仪礼演》十三篇。咸丰丁巳,举本省乡试。以贫就食四方

  • 卷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八宋 吕中 撰仁宗皇帝天圣 九年明道 二年景佑 四年寳元 二年康定 元年庆厯 八年皇佑 五年至和 二年嘉佑 八年即帝位 御经筵干兴元年二月即皇帝位,皇太后同听政。三月定视朝及讲读日,只日视事

  • 第一章 当时之诸部族·冯承钧

    他首先利用札只剌、克烈两部的力量,将蒙古诸部统一;然后藉故征服克烈、乃蛮等部,畏吾儿、哈剌鲁两部畏威不战而降;由是南下,一面侵入西夏,一面利用汪古部作向导,侵入金国,同时又因为乃蛮王子夺据西辽帝位,又进兵西方,拓地至花剌

  • 卷十二 王刘张李彭卢列传第二·范晔

    (王昌 刘永 张步 彭宠 卢芳)◆王昌传王昌一名王郎,赵国邯郸人。本来是个占卜、看相的人,对天文历数有些研究,常以为河北有天子气。这时赵缪王的儿子刘林喜爱术数,任侠行义于赵魏间,与豪强不法之徒多有相通,而王昌与之相亲善。

  •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史乗考误四枝山野记云永乐刘行业端父子领乡荐会试下第道遇漂水一女子未没号救刘命援之登舟附载以归道中皎然不涅迨家妇迎问曰买妾乎刘告之故女叩头言本士族今举室塟鱼腹矣感君子再生恩请执婢役以报刘曰

  • 秘书志卷第七·王士点

      司属   司天监司天之隶秘省,因古制也。国初西域人能历象,亦置司天监,皆在秘府,虽或合或离,而事务之 授,讵容不次诸简末。至元十年闰六月十八日,太保传,奉圣旨:回回汉儿两个司天台,都交秘书监管者。台官六员三员,见掌在台

  • 叔向问齐德衰子若何晏子对以进不失忠退不失行第十八·晏婴

    叔向问晏子曰:“齐国之德衰矣,今子何若?”晏子对曰:“婴闻事明君者,竭心力以没其身,行不逮则退,不以诬持禄。事惰君者,优游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不以谀持危。且婴闻君子之事君也,进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五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五卷 (四依品第八)释以四果拟菩萨 位释三乘十地 出瞿师罗经魔变作佛事释 正法余八十年前三十年事 释四依人修因久 近辩信不信相四依品第八案。僧亮曰。此品答云何得广大问也。广上依经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义净

    并序沙门义净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并那烂陀寺图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其间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逝。莫不咸思圣迹罄五体而归礼。俱怀旋踵报四恩

  • [第十品]根双论·佚名

    [第一]施设分三七九二十二根者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总说分三八〇眼是眼根耶?眼根是

  • 卷一·净挺

    学佛考训卷一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梵述周书异纪首谶金人竺国高僧共传碧眼聿寻康会之班为征华梵之合。辍耕录云京师栴檀像颇着灵异故老相传其像四体无所倚着人君有道则至其国学士程钜夫瑞像殿碑亦云佛

  • 虎丘茶经注补·陈鉴

    清代茶书,1卷,陈鑑撰。鑑字子明,广东人,清初顺治乙未(十二年,1655)移居苏州。《檀几丛书》中收有其《操觚十六观》、《江南鱼鲜品》及此书。余未详。全书约3600余字,按陆羽《茶经》分为十目,将与虎丘茶事有关的《茶经

  • 五蕴观·澄观

    佛教著述。唐澄观述。一卷。主要联系五蕴讲“人空观”和“法空观”。以回答“凡夫之人欲求解脱,当云何修”的问题。认为明了五蕴组合成的“人”只是“假名”,叫“人空观”;明了五蕴各自本身没有“自性”,均由诸缘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