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欣泰传

张欣泰字义亨,不以武业自居,喜爱隶书,攻读诸子和史籍。十几岁的时候,曾经到吏部尚书褚彦回那里去,褚彦回问:“张郎的弓马有多少?”他回答说:“我生性怕马,无力张弓。”褚彦回感到他非常奇异。后来历任各个王府的佐官。

宋朝元徽年间(473~477),张兴世在家,拥有从雍州带回来的现钱三千万,苍梧王亲自带人前去抢劫,一夜几乎抢尽,张兴世忧惧病死。张欣泰的哥哥张欣华当时掌管安成郡,张欣泰把余财全部封存起来等待他。齐朝建元初年,他做尚书都官郎。武帝与张欣泰很早就关系很好。即位以后,就任命他为直阁将军。后来为武陵内史,因为赃物杀人被弹劾,受到宽大。仍然为直阁将军、步兵校尉,兼任羽林监。

张欣泰全面涉猎雅俗文化,交结的多是名流,值勤归来就戴鹿皮冠,僧衣锡杖,挟着素琴。有人把这告诉了武帝,武帝说:“将官家的儿子,怎么敢有这样的举止!”后来随御驾出去到新林,皇帝让张欣泰进行查访,张欣泰放下锡杖,在松树下饮酒作诗。制局监吕文度以此上奏武帝,武帝大怒,把他赶了出去。几天后气消了,又把他召来,对他说:“卿不喜欢武职,应当安排你一个清贵的职位。”任命为正员郎。出京任镇军中兵参军、南平内史。

巴东王萧子响杀死了手下的辅佐官员,皇上派遣中庶子胡谐之西讨,让张欣泰为副官。张欣泰对胡谐之说:“现在太岁星在西南,逆着太岁行军,是兵家很深的忌讳,如果先停军在夏口,向对方指明祸福,就可以不战而将他擒获。”胡谐之不听从,进驻江津,尹略等人被杀。事情平定,张欣泰调任随王萧子隆的镇西中兵,改为兼任河东内史。萧子隆对他深深地喜爱和重视,多次和他一起宴饮交谈,诚意的款待可以和谢罣排在一起。典签秘密启奏,武帝很恼怒,召他回京。他隔离开别人住在自家的巷子里,在南冈下面建了一所宅子,面对松山,张欣泰背着弓射野鸡,任情闲放,欣赏乐伎和各种艺人,有许多事情开心解闷。明帝即位,担任领军长史,调任咨议参军。他上书陈述应办的事情二十多条,其中一条说应该毁废塔寺,明帝都用优奖的诏书作了答复。

建武二年(495),魏军包围了钟离,张欣泰作为军中主将,跟随崔慧景前往救援。等魏军撤退,而邵陽洲上还有余下的兵士一万人,请求送马五百匹作代价给他们让出一条退路,崔慧景想断绝归路向他们进攻。张欣泰劝告崔慧景说:“归乡的军队不要阻截他们,古人对此就很畏惧,身在死地的兵士不可轻视。”崔慧景于是便听任他们通过。当时领军萧坦之也增援钟离,回去启奏明帝说:“邵陽洲有处于死地的贼军一万人,崔慧景、张欣泰把他们放走了,而不去攻取。”明帝因此对他们都不加奖赏。

建武四年,出京担任永陽太守。永元初年,回到京城。崔慧景包围了城市,张欣泰入城守备。事情平定后,任命为庐陵王安东司马。梁武帝起兵,东昏侯以张欣泰为雍州刺史。张欣泰和弟弟前始安内史张欣时密谋联合太子右率胡松、前南谯太守王灵秀、直阁将军萧鸿选、含德主帅苟励、直后刘灵运等,一同会合相约。皇帝派中书舍人冯元嗣监军去救郢郡,茹法珍、梅虫儿和太子右率李居士、制局监杨明泰等十几人相送到中兴堂。张欣泰等派人怀中藏着刀,在座位上杀了冯元嗣,人头落在了果盘中。又杀了杨明泰,剖开了他的肚子。梅虫儿伤了好几处,手指都掉下来了。李居士跳墙得以逃出,茹法珍也跑掉回到了台阁。王灵秀便往石头城去迎接建安王萧宝寅,率领文武官员数百人,喝令开道,到了杜姥宅。张欣泰刚听到事情发生时,驰马进宫,希望茹法珍等人在宫外,城内的处置,一定会全部委托给他,便可以进行废立。随后茹法珍得以返回,命令关上门拿上武器,不配给张欣泰军兵,萧鸿选在殿内也不敢发兵,城外的众人不久散去。不几日事情被发觉,张欣泰、胡松等人都被处死。

张欣泰少年时期,有人给他相面,说他会得到三公的职位,而年龄才三十岁。后来屋子上的瓦掉下来砸伤了额头,又去问那个相面的人,那人说:“不再是三公之相,年寿有了增加,也可以做个诸侯。”死的时候年龄三十六岁。

猜你喜欢
  第五十三回 挟妓纵欢歌楼被泽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蔡东藩
  ○倚翠偎红·许指严
  卷一百二十四·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二十·佚名
  绎史卷九十八·马骕
  张辉瓒·陶菊隐
  卷四 梦华琐簿·杨懋建
  承晖传·脱脱
  卷三十二·阿桂
  附录·王之春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学术·吕思勉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九·高晋
  154.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五代诗话卷一·郑方坤

      兖州府知府郑方坤撰  国主 宗室  梁太祖  宋元词曲有出于唐者如清平调水调歌柘枝菩萨蛮八声甘州杨栁枝词是也朱温归鎭昭宗以诗饯之温进杨栁枝词五首今虽不传其词彼时度曲多是七言絶也以全忠之凶悍而能为歌

  • 楹联散话·梁章钜

    《浪迹丛谈》中散见联话焦山初到邗上,知好即欲招游焦山。忆官苏藩时,以开坝催漕诸役,盖无岁不登金、焦。又于乙未年曾偕逢儿、暎儿信宿焦山松寥阁,备领山中胜事,辄为神往。或言焦山古名樵山,因汉处士焦光隐此,故名。罗茗香曰

  • 第一折·秦简夫

    (冲末孤上,云)满腹文章七步才,绮罗衫袖拂香埃。今生坐享清平福,不是读书那得来?小官姓范名逵,官拜学士之职。方今圣人在位,拔擢英才。因为山间林下,多有怀材抱德之人,不肯进取功名;今着小官五路采访,但有才德、文学、孝廉、仁义

  •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臧懋循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杂剧(元)王晔撰●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七星官增寿延彭祖 正名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楔子〔老旦扮卜儿上诗云

  • 巻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遗响卷三      元 胡布 撰七言古诗张子画梅诗【为季充先生赋】清河之子铁石肠寒玉为操冰为裳湘帘风静小窻夜月澹梨云飞梦长梦中彷佛孤山下西湖处士知我者弱水茫茫玉笛寒翠禽声起秋千架碎冰

  • 崔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崔涂字礼山 ,江南人。文德进士。久在巴、蜀、 湘、鄂、秦、陇等地作客,多羁愁别恨之作,情调抑郁低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孤 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 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 关月冷相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秋七月己未朔芜湖县进士韦许为迪功郎以其献书籍也庚申直宝文阁知桂州许中令再任曹成之犯广西也中尝率兵与岳飞会诏录其功进职二等至是又任之中进职在六月丁巳辛酉御笔福建州县盗贼焚劫之家悉捐其

  • 卷二百四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九年冬十二月庚寅朔 上视牲南郊○辛卯制文喜王和顺王仪仗○丙申置叙州府筠连县三岔口高县江口珙县洞门铺三巡检司○丁酉腊日赐文武群臣宴○夜金星犯垒壁阵西第五星○壬寅交阯布政司言粮储不敷宜以淮浙官盐

  • 卷之六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国史记卷第十九。·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一九卷高句丽本纪七零零零零高句丽本纪第七。[&文咨王{文咨明王}][安藏王][安原王][阳

  • 袁义传·张廷玉

    袁义,庐江人,本姓张,是德胜的族弟。最初为双刀赵的总管,镇守安庆,在沙子港打败赵同佥、丁普郎。左君弼招抚他,未从。德胜战死,才来归附太祖,任命为帐前亲军元帅,赐给姓名。多次从征讨伐,累功升为兴武卫指挥佥事。跟从大将军北征

  • 提要·杨一清

    (臣)等谨案闗中奏议十八巻明杨一清撰一清字应宁安宁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襄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皆其生平章疏之文分为六类巻一巻二曰马政类巻三曰茶马类则以副都御史督理陜西马政时所上巻四巻五巻六曰巡抚

  • 第十 谋篇 1·王诩

    【原文】为人凡谋有道①,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②。审得其情,乃立三仪③。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④,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⑤,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 (十一)颜渊篇·钱穆

    颜渊问仁章。 朱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而仁义礼智之性具于其心。仁虽专主于爱,而实为心体之全德。礼则专主于敬,而实为天理之节文也。人有是身,则耳目口体之间不能无私欲之累,以违于礼而害夫仁。人而不仁,则其一身莫适为

  • 《心經》讀·欧阳竟无

    此文從《舍利子般若》抉出,旨要唯是表第一義諦,更無其余。如《十二門論》,抉《中論》十二義,示空三昧,入涅 門,旨要唯是一空義也。又如咒之有心中心。十六分六百卷如咒,《心經》寥寥幾句如咒心。故不讀六百卷,不足以讀寥寥幾

  • 卷七十五·佚名

    △初分无生品第二十之二舍利子,布施波罗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舍利子,四静虑是已生法。我不欲令生。何以故?以自性空故。

  • 卷第二十二·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二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之七 大般若经之余六 第二分。缘起品第一。佛住鹫峰山,与五千苾刍,五百苾刍尼等俱。并如初分中说。 欢喜品第二。佛知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六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六卷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空品第四之三亦如月上童女所问经云。尔时月上童女见诸人等欲来亲近。即时住虚空中高一多罗树。为诸人等说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