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54.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唐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

唐玄宗越来越觉得张九龄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了张九龄的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

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

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倒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

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

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样来的)。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从兴旺转向衰败,“开元之治”的繁荣景象消失,接着出现的就是“天宝之乱”(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八十四·脱脱
  卷一百六·志第五十九·礼九等·脱脱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张廷玉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二·乾隆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八十·徐乾学
  读礼通考卷十三·徐乾学
  卷五十三·宋·蒋一葵
  卷四·戴冠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第四章 阶级·吕思勉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二·刘时举
  卷之六十·祁韵士
  赵汝谈传·脱脱
  杨简传·脱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子功·唐圭璋

      水调歌头   绾纤钓台下,敛衽谒严陵。石矶封藓,一笑挟策独先登。山献修蛾几抹,江绕青罗千顷,今古富春声。行有二三子,心迹喜双清。   吊羊裘,追往躅,尚仪型。丹青洒落三反,谁动紫垣星。重袖调元大手,归傲纶巾一线,志不在

  • 吴镇·隋树森

    吴镇(一二八O——一三五四),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善画,为元四大画家之一。每画山水竹石,辄题诗其上,时人号为三绝。又师事毗陵柳天骥,得其性命之学,深通易理,尝垂帘卖卜,隐居武塘。

  • 卷103 ·佚名

    葛绍体 和水心先生寄越帅汪焕章得雨韵 步虚影里云環举,精诚上对东皇语。 蓬莱拂槛多飞云,西风吹作人间雨。 田家谁不知公勤,千里欢声公亦闻。 早禾登场晚禾实,公庭如水清无尘。 葛绍体 和袁抱瓮

  • 卷二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一 沈佺期【字云卿内黄人】 有所思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美人旷延伫万里浮云思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緑滋坐看长夏晩秋月照罗帏 临

  • 卷五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三祯祥嘉瑞赋          【魏】刘 邵乾坤交泰嘉瑞降灵皓雉呈其洁质素威效其仁形白兎扬其翰耀黄龙跃其神精章光烈之焞燿显休征之有成昔圣王之降瑞或卓尔而弗经犹着美于篇籍贻

  • 卷十八·佚名

    五月十七日(癸未),琅玕奏言:前准李侍尧札会,奏拨浙省米石,业于杭州等府属酌拨仓谷,碾米十万石,运赴闽省。兹又采买米六万石,俟小暑节后,风顺派员分起押送,由乍浦赴泉州、厦门二处交收。奏入。上命军机大臣传谕李侍尧、琅玕曰:前因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绎史卷一百三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杨朱墨翟之言【上 墨者并附】列子杨朱南之沛老耼西游扵秦邀扵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舎进涫漱巾栉脱履戸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

  • 卷三十九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第二十九·范晔

    (刘平、赵孝、淳于恭、江革、刘般、周磐、赵咨)◆刘平传,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做了郡吏,守..丘长,政教大行。后来每属县有盗贼,就派刘平去守卫,他所到之处都得到治理,从此一郡都称赞他的能耐。更

  • 斛斯椿传·李延寿

    斛斯椿,字法寿,广牧富昌人。他的先祖为莫弗大人。父亲斛斯足,又名斛斯敦,孝明帝时任左牧令。当时,黄河以西盗贼猖獗,牧民受到骚扰,斛斯椿便携带全家投奔..朱荣。因作战有功,被任为中散大夫,任外兵事。他性情乖巧,很得..朱荣的欢

  • 裴聎传·欧阳修

    裴贎,原是河东闻喜人。年轻时学习刻苦,善写隶书。因门第而入官。元和初年,逐步升迁至左补阙。那时两河用兵,宪宗任用宦人为馆驿使,检验稽查进出之人。有个叫曹进玉的,倚仗皇帝的恩宠十分倨傲。有使者过往,甚至加以打骂,宰相李

  • 文彦博传·脱脱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本姓敬,因避晋高祖石敬塘和宋翼祖的名讳而改姓文。少年时他和张..、高若讷跟颍昌史火召学习,史火召的母亲觉得文彦博不同寻常,跟人说,文彦博有贵人气质。对他十分宽厚。文彦博考中进士后,为

  • 卷五十三·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五十三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出镇上陆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制杜黄裳河中节度平章事制武元衡西川节度平章事制李夷简淮南节度平章事制裴度河东节度平章

  • 卷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十二典礼二【銮仪二】十八日黎明设大驾卤簿於太和殿前皇上陞殿受朝贺羣臣行礼讫随设行幸仪仗乘甸漆明轿幸畅春园臣民重瞻天仗填溢道左銮仪之制凡皇上陞殿则设大驾卤簿路辇及象列两阙前笓头

  • 卷四·刘玉汝

    <经部,诗类,诗缵绪>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四      元 刘玉汝 撰 鄘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兴无取义惟

  • 卷一·佚名

    △降魔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池边。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舍诸重檐。逮得己利。尽诸有结。皆得正知。心善解脱。及大菩萨一万人俱。其名曰持须弥顶童真。水智童

  •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德清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佑釲闻之灵峰素华法师矣。释之於十方三世。无不彻也。此界此时。则始于释迦。继于迦叶阿难等也。其在震旦。则远公造法性论。罗什叹其能知佛理。北齐慧文大师。读龙树中论。悟圆顿心宗。二

  • 卷第二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界成就品第四 【论】今释此品略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