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崔涂诗鉴赏

生平简介

崔涂字礼山 ,江南人。文德进士。久在巴、蜀、 湘、鄂、秦、陇等地作客,多羁愁别恨之作,情调抑郁低沉。《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孤 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

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

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

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

孤飞自可疑。

崔涂诗鉴赏

这首诗题名《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诗眼”

就是一个“孤”字。一个“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

为了突出孤雁,首先要写出“离群”这个背景。

所以诗人一开头便说:“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陇一带作客,多天涯羁旅之思。此刻也许站在驿楼上,极目所望:只见天穹之下,几行鸿雁,展翅飞行,向北而去。渐渐地,群雁不见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盘旋。我们从“归塞”二字,可以看出雁群是在向北,且又是在春天;因为只有在春分以后,鸿雁才飞回塞外。这两句中,尤其要注意一个“行”字,一个“独”字 。有了“行”与“独”作对比 ,孤雁就突现出现了 。“念尔”二字,隐藏诗人同情之心。古 人作诗 ,往往托物寓志,讲究寄兴深微。“念尔”句 写得很妙,笔未到而气已吞,隐约地让一个“孤”字映照通体 ,统摄全局。“独何之”,则可见出诗人这 时正羁留客地,借孤雁以写离愁。

颔联“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是全篇的警策。第三句是说失群的原因,第四句是说失群之后仓皇的表现,既写出当时的自然环境,也刻画出孤雁的神情状态。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在寒塘。暮雨苍茫,一只孤雁在空中嘹嘹呖呖,呼唤伙伴。那声音是够凄厉的了。它经不住风雨的侵凌,再要前进,已感无力,面前恰有一个芦叶箫箫的池塘,想下来栖息,却又影单心恐,几度盘旋。那种欲下未下的举动,迟疑畏惧的心理,写得细腻入微。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孤凄的情感熔铸在孤雁身上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艺术结构 ,读来如此逼真动人。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 “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 ,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 妙入毫颠也。”(《诗境浅说》)。

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是承颔联而来,写孤雁穿云随月,振翅高飞,然而仍是只影无依,凄凉寂聊 。“渚云低”是说乌云逼近洲渚,对孤雁来 说,构成了一个压抑的、恐怖的氛围,孤雁就在那样惨澹的昏暗中飞翔 。这是多么令人担忧啊 !这时作者是在注视并期望着孤雁穿过乌云 ,脱离险境。“关 月”,指关塞上的月亮,这一句写想象中孤雁的行程,虽非目力所及,然而“望尽似犹见”,倾注了对孤雁自始至终的关心 。这两句中尤要注意一个“低”字, 一个“冷”字。月冷云低,衬托着形单影只,就突出了行程的艰险,心境的凄凉;而这都是紧紧地扣着一个“孤”字。唯其孤,才感到云低的可怕;唯其只有冷月相随,才显得孤寂凄凉。

诗篇的最后两句,写了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是说孤雁未必会遭暗箭,但孤飞总使人易生担虑。从语气上看,像是安慰之词——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实际上却是更加操心了。因为前面所写的怕下寒塘、惊呼失侣,都是惊魂未定的表现,直到此处才点明惊魂未定的原因,一句话,是写孤雁心有余悸,怕逢矰缴。诗直到最后一句“孤飞自可疑 ”,才正面拈出“孤”字 ,“诗眼”至此显豁通明 。诗人飘泊异乡,世路峻险, 此诗以孤雁自喻,表达了他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清人刘熙载说:“ 五言无闲字易,有余味难。” (《艺概·诗概》)崔涂这首《孤雁》,字字珠玑 ,无 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言律诗中的上品。

春 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崔涂诗鉴赏

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除夕有怀》)。《春夕》是他旅居湘鄂时所作。

诗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 ,岁月无情 。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更加感伤。“楚城”,泛指湘鄂一带。诗人把春光(“东风”)

拟人化了,依依为她送别。在此,不是春风送我回故乡,而是我在异乡送春归。这一“送”字表达了诗人凄楚的情怀。诗人面对着落红满地、柳絮漫天的残春景物,怎能不更加思念故乡?由送春而引发的思乡之情,笼盖全篇,以下句句写的是思乡衷曲。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这颈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上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结想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故乡。然而,这只不过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 ,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 醒来之后 ,蝴蝶还是蝴蝶 ,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 ,家园依旧远在万里之外 ,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何况此时又正当“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 ,月光如水; 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 :“子归 !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悲伤 ,真如李白诗句所谓“ 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 ,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 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楚、愁惨的气氛,令人触景伤情。读着这样的诗句 ,谁能不为异乡漂泊的诗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一联以景传情,下一联则直接诉说思乡之苦。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颔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是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这句中的一个“动”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而嗟叹的复杂的心理 ,逼真地表达出来了。“书动经年绝”暗示当 时社会动乱不安 。诗人愁家忧国到“ 华发春唯满镜生”。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唯独生出了白发满头。一个“唯”字,更加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如此深愁,将何以解脱?诗的最后两句更耐人寻味。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尾联是倒装,意思是说,故乡五湖美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假如我要回去,便能够回去。是我自己不回去呀!从暗用五湖典故看,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 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语,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做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徬徨的心理。

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沉郁。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景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 。 诗中没有直接说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 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六·彭定求
  陈晔·唐圭璋
  张表臣·唐圭璋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七·曾国藩
  康节先生伊川击壤集后序·邵雍
  茶山集目录·曾几
  卷九·吕本中
  巻五·黄大舆
  卷十六·佚名
  精华録巻七·王士祯
  卷三百八十五·曹学佺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素梅玉蟾·沈泰
  16.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施蜇存
  甲乙集卷第二·罗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六·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稾卷二十六 宋 陆游 撰 醉卧松下短歌 披鹿裘枕白石醉卧松隂当月夕寒藤夭矫学草书天风萧森入诗律忽然梦上百尺颠緑毛邂逅巢云仙相携大笑咸阳市俯仰尘世三千年 霜草 入冬已两旬泽国霜始霣可怜青

  • 卷三十七·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三十七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七 陆云【二】 赠郑曼季四首 谷风【五章】 谷风怀思也君子在野爱而不见故作是诗言其怀思之也 习习谷风扇此暮春玄泽坠润灵爽烟煴高山

  • 卷六十·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五正宗【上】太白宫中行乐词六首水緑南薫殿花红北阙楼莺歌闻太液鳯吹绕瀛州素女鸣珠佩天人弄防毬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

  • 夏竦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夏竦(985—1051)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景德四年(1007)中贤良方正科,授光禄丞,通判台州。仁宗朝,与王钦若、丁谓等交结,渐至参知认事。官至枢密使,封英国公。后出知河南府,延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年六

  • 列传第五十七 凉武昭王(子士业)·房玄龄

    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广曾祖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高祖雍,曾祖柔,仕晋并历位郡守。

  • 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张廷玉

        朱大典 张国维 张肯堂曾樱 朱继祚 余煌 王瑞栴 路振飞 何楷熊汝霖 钱肃乐 沈宸荃   朱大典,字延之,金华人。家世贫贱。大典始读书,为人豪迈。登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章丘知县。天启二年擢兵科给事中。中

  • 第七十二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蔡东藩

      却说匈奴西偏,有一乌孙国,向为匈奴役属。当时乌孙国王,叫作昆莫。昆莫父难兜靡,为月氐所杀,昆莫尚幼,由遗臣布就翖侯窃负而逃,途次往寻食物,把昆莫藏匿草间,狼为之乳,乌为之哺,布就知非凡人,乃抱奔匈奴。到了昆莫长成,匈奴已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二·徐乾学

    元纪十【起阏逄执徐正月尽彊圉协洽十二月凡四年】成宗钦明广孝皇帝大徳八年春正月己未以灾异故诏天下恤民隠省刑罚平阳太原免差税三年江南佃户私租太重以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仍弛山河泊之禁聴民采捕庚申以云南顺

  •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司马迁

    陈完者,陈厉公他【索隐】:他音徒何反。此系家以他为厉公,而左传厉公名跃,陈系家又有利公跃,利即厉也,是厉公名跃。盖他是厉公之兄,立未逾年,无谥。今此云“厉公他”,非也。他一名五父,故经云“蔡人杀陈他”,传又云“蔡人杀五父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 洪武十四年秋七月甲申朔,以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杨盘为左参政。 乙酉重定进贺表笺礼仪。凡天寿圣节、正旦、冬至,在外各衙门先期拜表称贺。至期前一日,文武官于本衙门内齐沐宿歇。至日,于

  • 佛学源流及其新运动·太虚

    一 佛学的发源二 佛学在印度的流行三 佛学在中国的流行四 现今佛教在世界上的三个中心五 余之佛学新运动 甲 人生的佛学 乙 科学的佛学 丙 实证的佛学 丁 世界的佛学  一、佛学的发源  佛学所

  • 卷第十五·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十五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十三世 洪州黄龙慧南禅师法嗣 蕲州开元琦禅师(凡三) 示众云。虚空无内外。事理有短长。顺则成菩提。逆则成烦恼。灯笼常瞌睡。露柱亦懊恼。大道在目前。

  • 卷四十七·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七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七世 福州安国弘瑫禅师(雪峰存嗣) 举国师碑文曰。得之於心。伊兰作栴檀之树。失之於旨。甘露乃蒺藜之园。谓僧曰。一语须具得失两意。汝作么生道。僧竖拳曰不可唤作拳头。师不肯

  • 第一章 佛陀调伏夜叉·佚名

    余佛之来岛,遗骨与菩提树之到来,为[法与律]之结集是诸师之所说,于岛教之流布,述王[毗阇耶]来岛之历史。卿等可听余。(一)卿等喜悦余之[故事],令心柔和意乐,多数含珍敬内容之历史当听。(二)踊跃、满足、欢喜、意悦,以殷勤信受无过失之吉

  • 曾胡治兵语录·蔡锷

    中国近代语录体兵书。蔡锷辑。191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石印本。1917年上海振武书局铅版印行。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今邵阳)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从事军事教育工作。1911年在云南发动反清起义,1915年又参

  • 上清灵宝大法·宁全真

    道教经籍汇集。一为宁全真传,王契真编,66卷,为东华派经典。一为金允中编,47卷,目录1卷,为天心派经典。东华派出自灵宝阁皂宗,天心派出自正一龙虎宗,都为符箓道派,重视斋醮祈禳。故两书都收集整理了上法、灵宝派流传下来的有关

  • 三皇内文遗秘·佚名

    三皇内文遗秘,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道士采集六朝时《三皇经》、《太上黄神越章》、《抱朴子内篇》等书改编而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卷首有紫微道人所撰序文。正文分上中下三章,分别为天地人

  • 礼记集说·卫湜

    一百六十卷。宋卫湜(生卒年不详)撰。湜字正叔、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历官武进令、朝散大夫、知袁州等。精于礼学,学者称为栎斋先生。是书始作于南宋开禧嘉定年间,宝庆二年(1226)成书并上表朝廷,九年后,即嘉熙末年复加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