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 谋篇 1

【原文】

为人凡谋有道①,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②。审得其情,乃立三仪③。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④,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⑤,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⑥。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其类一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⑦,斯盖其分也。

【注释】

①凡谋有道:要想谋划说服他人的策略。《易》:“君子以作事谋始。”孔颖达疏:“凡欲兴作其事,必须谋虑其始。”

②得其所因,以求其情:要调查对方的心理状态,就要掌握他的实情。因,依靠,凭借;情,实情,情形。

③三仪:本指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陶弘景注:“言审情之术,必立上智、中才、下愚。”

④参以立焉,以生奇:三仪互相渗透,就可策划出奇谋妙计。

⑤司南之车:即指南车。司南是一种利用磁石指南的仪器。

⑥同恶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假如二人有同样恶一习一而关系疏远,只能是一方受害。

⑦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墙倒屋塌在于有缝隙,树木毁坏在于有节疤。“墙”又作“缡”,指环绕住宅周围所建的土墙。墙有一点裂痕就有崩毁的可能,树则从节疤处开始腐败。一般人际一一交一一往也往往是从空隙处发生破裂。

【译文】

凡是筹划计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要掌握规律背后的依据,这样才能得到实情。通过研究审察实情,确立上、中、下三仪。所谓三仪,指上智、中才和下愚。三者互相参照,就能定出奇谋妙计。奇谋妙计能够通达易行,开始于古人的社会实践。郑人入山采玉时,都要携带指南车,这是为了不迷失方向。揣度才干、衡量能力和获知实情,这是做事的指南。所以,众人同心协力谋划事业,就会关系亲密,共同获得利益。想法一致的人共同做事,如果是部分受益,部分受损,就会关系疏远。有共同仇恨的事物就会相互亲近,因为他们都是受害者;有共同仇恨的事物而关系疏远,一定是其中一部分人受到了损害。所以,如果有共同利益就会相互亲近,如果其中一方受到损害就会相互疏远,这是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可以作为观察同心或异心的标准。所以,墙壁坍塌是因为缝隙的存在,树木毁坏是因为树木有节疤,因为缝隙和节疤都是它们的分界之处。

猜你喜欢
  国风·郑风·佚名
  景公梦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晏婴
  卷二·高诱
  提要·黄道周
  卷二十八·李明复
  卷三·顾栋高
  卷六十九·胡广
  卷十·王樵
  四十九  杂守·墨子
  卷二十二目录·乾隆
  第七 揣篇 1·王诩
  (九)·钱穆
  开元释教录卷第八·智升
  《联 语》·太虚
  卷九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邵伯雍·唐圭璋

      伯雍,绍兴时人。自号道山公子。   虞美人   赏梅月夜有怀   玉壶满插梅梢瘦。帘幕轻寒透。从今春恨满天涯。月下几枝疏影、透窗纱。   锦城咫尺如千里。乍别难成寐。孤眠半晌断人肠。夜静分明全似、那人香

  • 沈唐·唐圭璋

      唐字公述,韩琦之客。官大名府签判,后改辟签判渭州。   失调名   蝗虫三叠   不是这,下辈无礼,都缘是我,自家遭逢。   雨中花   有谁念我、如今霜鬓,远赴边堠。……身在碧云西畔,情随陇水东流。   霜叶飞  

  • 卷二百二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二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野谷诗集赵汝燧字明翁汴都人寜宗初登进士第授馆职开禧丁卯被劾去官嘉定中起为镇江筦分司筦旧用武目时更以文臣邑最之人汝燧预焉尝蓄东坡书少陵

  • 卷七百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孟宾于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天福九年登第还乡爲马氏从事後归南唐爲涂阳令坐系赦归後主起爲水部员外致仕初居吉州玉笥山自号羣玉峰叟有金鳌集二卷今存诗八首蟠溪怀古良哉吕尚父深隐始归

  • 附录·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玄英集附録传玄英先生新定人也姓方氏名干字雄飞父曰肃举进士章恊律八元美其诗以其子妻之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先生为诗高坚峻拔其秀也仙蘂於常花其鸣也灵鼍於衆响咸通乾符广明中和间为律诗江之南未有及者先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一正统十四年九月癸未 上在迤北郕王即 皇帝位尊 上为太上皇帝诏天下曰朕以 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师比因虏寇犯边 大兄皇帝恐祸连 宗社不得已亲征敕眇躬率百官居守不幸 车驾误陷虏廷我 圣母皇太后

  • 卷三十一·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一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八 魏臣 荀彧【子恽 孙?霬】 荀攸 贾诩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汉朗陵相淑之孙司空爽之犹子济南相

  • 卷一·佚名

    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二月甲戌(初九日),命奉命大将军和硕康亲王杰淑等会议征剿海寇机宜。海寇郑锦者,其祖芝龙,本福建泉州人,明末入海为盗,既就抚,居泉州之安平镇,渔掠海舶利。顺治二年,明□唐王朱聿钊僭号于福州,封芝龙为侯。三年

  • 后周纪四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显德三年(丙辰、956)·司马光

    后周纪四后周世宗显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1]三月,甲午朔,上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太祖皇帝乘皮船入寿春壕中,城上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牙将馆陶张琼遽以身蔽之,矢中琼髀,死而复苏

  • 卷十六 大学三·黎靖德

      ◎传一章释明明德   问"克明德"。曰:"德之明与不明,只在人之克与不克耳。克,只是真个会明其明德。"〔节〕   问明德、明命。曰:"便是天之所命谓性者。人皆有此明德,但为物欲之所昏蔽,故暗塞尔。"〔〈螢,中"虫改田"〉

  • 伯牙琴自序·邓牧

    予集诗文若干,名伯牙琴。伯牙虽善琴者,锺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知琴难也。今世无知音,余独鼓而不已,亦愚哉!然伯牙破琴絶弦,以子期死耳,余未尝遇子期,恶知其死不死也?故复存此

  • 甚深品第五十八·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阿惟越致菩萨大功德具足。不可称量功德具足。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阿惟越致有大功德不可得称量功德具足。所以者何。以得无碍无限之慧。非诸罗汉辟支佛所能及故。阿惟越致住是慧中便受神通。亦非诸天世

  •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梁扶南国三藏僧伽婆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皆悉住于不退转地,久已供养无量诸佛,于诸佛所深种善根,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陀罗尼,获乐说辩才,成就智慧,具足功德,以自在

  • 卷第三十三(学声闻道诸国太子部下)·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三十三(学声闻道诸国太子部下)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均邻儒悟世非常得罗汉道一&middot;帝须出家得罗汉道二&middot;祇陀舍五戒行十善请佛闻法得初道果三&middot;鸠那罗太子失肉眼得慧眼四&middo

  • 卷第十五·费长房

    历代三宝记卷第十五上开皇三宝录表臣房言。臣闻有功于国史录其勋。有政于民碑传其德。况如来大圣化洽无穷而不垂美。百王流芳千载者也。臣窃寻览。自汉魏已来代有翻译。而录目星散经多失源。世罕缀修时致间绝。缘此佛

  • 卷第八·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八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坦禅师。温州牛氏子。业打银。因淬砺瓶器有省。即出家参琅琊觉公。机语顿契。天衣怀住兴教。师为第一座。及天衣受他请。欲闻州乞师继住。

  • 文艺论ABC·夏丏尊

    民国18年ABC丛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夏丏尊。分18章。重点论述文艺的本质、鉴赏、创作等文学基本问题

  • 持世经·佚名

    四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作《法印经》。收在《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持世菩萨所问︰‘云何菩萨能知诸法实相,亦善分别诸法相?云何得念力转身成就不断念,乃至得无上菩提?’佛随问开示,答下列法门︰五阴、十八性、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