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帝系一○

三元灯

三元观灯,本起于外方之说。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后开坊市门然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百戏。天子先幸寺观行香,遂御楼,或御东华门及东西角楼,饮从臣,四夷、蕃客各依本国歌舞列于楼下。东华左右掖门、东西角楼、城门、大道、大宫观寺院悉起山棚,张乐陈灯。皇城雉堞亦 设之。其夕,开旧城门达旦,纵士民观。后增至十七、十八夜。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阁楼观灯,赐从臣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雍熙五年上元节不观灯,躬耕籍田故也。后凡遇用兵及灾变、诸臣之丧,皆罢。真宗景德元年正月十四日,赐大食、三佛齐、蒲端诸国进奉使缗钱,令观灯宴饮。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诏天庆节听京城然灯一昼夜。六年四月十六日先天降圣节亦如之。天圣二年六月,罢降圣节然灯。政和三年正月,诏放灯五日。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诏:景龙门预为元夕之具,实欲观民风,察时态,黼饰太平,增光乐国,非徒以游豫为事。特赐公师宰执以下宴,及御制诗四韵赐太师蔡京。六年正月七日,御笔:「今岁闰余候晚,犹未春和,晷短气寒,于宴集无舒缓之乐。景灵宫朝献移十四日东宫,十五日西

宫,毕,诣上清储祥宫烧香。十六日诣醴泉观等处烧香。上元节移于正月十四日为始。」宣和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赐太师蔡京以下应两府赴睿谟殿宴,景龙门〔观〕灯。续有旨宣太傅王黼赴宴。七年正月十八日,宴辅臣,观灯。

上元灯

国朝之制,每岁正月十一日,车驾诣寺观祖宗神御殿朝谒,十四日始幸诸寺观焚香。是夕,还御正阳门楼观灯。应从驾官俟皇帝登楼座,通事舍人引宰臣已下分班横行,奏圣躬万福,再拜称万岁,就座,进酒如常仪。酒三行,皇帝降座,临轩观灯,宰臣已下分班侍座。观灯罢,再拜,退,皇帝降座,还内。宰臣、枢密以下、亲王以下、学士、知制(诏)[诰]、待制、统军、上将军、使相、节度使至刺史、三司副使、知开封府定例(起至)〔赴座〕。三师、三公、太子三师、三少、宾客、仆射、尚书丞郎、御史大夫、中丞、知杂御史、太常、宗正卿、常侍、给事、谏议、修起居注,临时取旨宣召赴座。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至四厢都指挥使准例不座。中元、下元观灯,御东华门楼,如上元仪。

太祖建隆二年正月上元,御明德门楼观灯。召宰相、枢密、宣徽、三司使、端明、翰林、枢密直学士、两省五品以上官、见任前任节度、观察使饮宴,江南、吴、越朝贡使与焉。楼前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张〕乐,两军陈百戏。四夷(潘)[蕃]客各以本国歌舞列于楼下,赐酒食以劳之。夜分而罢。东华左右掖门、东西角楼、大道、大宫观寺院悉设山棚,张乐,陈笼灯。其夕开旧城门达旦,皇城绕堞设灯 ,内庭 设灯擎。

三年正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上元夜然灯,罢内前排场戏乐。以昭献皇太后丧制

故也。四年亦然。干德二年,孝明皇后在殡,亦如此制。

干德三年正月上元节,御明德门楼观灯,召江南、两浙、泉州进奉使及孟昶降将悉预会。

五年正月十六日,诏以朝廷无事,年谷屡丰,上元观灯可更增十七、十八两夜。自后每至十六日,开封府以旧例奏请,皆诏更放两夜。

六年正月上元节,御明德楼观灯,移御东角楼、东华门楼,夜分而罢。

七年正月十四日,幸大相国寺焚香,还御东华门,召从臣观灯。先是,帝自左掖门出,乘逍遥辇,至明德门外灯山前驻辇,阅百戏,遂召从官升楼宴饮。是岁,始自左掖门出,由御桥至开封桥观坊市影戏,遂至相国寺。过酒户孙守彬楼,少驻辇,又至白樊楼观杂戏,遂御东华门。是年中元节,又幸开宝寺。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上元节,京城张灯。幸相国寺,御东华门楼,召近臣宴饮,夜分而罢。太宗朝,灯夕前,又尝幸太平兴国寺、建隆观、宝相院、启圣院。

四年正月上元节,不观灯,以将有事晋阳故也。

雍熙二年正月上元节,御丹凤楼观灯,楼前增设飞丸、走索、缘竿、掷剑之技。初夕,密雪骤降,帝顾近臣,命赋《观灯夜瑞雪满皇州》诗一章,以为娱乐。

四年正月上元节,不观灯。是月十四日,为皇侄女云阳公主发哀,在辍朝。

五年正月上元节,不观灯,是月十七日躬耕籍田故也。

端拱二年正月上元节,不观灯,时北面用兵故也。

淳化二年正月上元节,不观灯,以夏州用兵故也。

三年正月上元节,观灯,特召尚书左右丞、侍郎、给事中、谏议大夫预宴。时吏部尚书宋琪、左谏议大夫杨徽之皆年七十余,帝慰抚之,各赐 酒。

五年正月上元

节,御干元门楼观灯。时外国(藩)[蕃]夷酋长纵观楼下,诏赐以酒,又令太官置大胾,纵其饮。

至道元年正月上元节,观灯,召司空致仕李昉预宴。

至道二年正月上元节,不观灯,以十月祀南郊故也。

真宗咸平元年正月上元节,以谅阴罢张灯。二年亦然。

三年正月上元节,京城罢张灯,时车驾北巡驻大名故也。

四年正月上元节,始御干元门,召从臣观灯。

五年正月上元节,幸兴国寺、建隆观,回御干元楼观灯。初,太祖、太宗每灯夕,或幸佛寺道观焚香,还,始御楼。真宗以启圣设太宗神御,不欲为游幸之所,故用然灯前行朝谒之礼,至望夕乃幸佗寺,遂为定制。真宗朝所幸寺观又增上清宫、崇真资圣院。

景德元年正月十四日,赐大食、三佛齐、蒲端诸国进奉使缗钱,令观灯宴饮。二年,又赐交州、占城、大食国使缗钱。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诏:天庆节听京城然灯一昼夜,皇城四面诸城门不设灯山外,余并同上元例。

二年正月九日,诏:上元燃灯,所须之物并令官给,无假于民,委三司、开封府纠察。

二年正月上元节,京城张灯,帝不临观,以明德皇后丧制故也。三年亦然。

三年正月上元节,不观灯,赐药工缗钱、帛如例。以皇(娣)[姊]晋国大长公主发引在近也。

四年,又赐交州、甘州进奉使钱二万,皆令馆伴使臣引往观灯,馆设之。

五年正月十四日,以驸马都尉吴元扆葬,十五日始御干元楼观灯。

七年正

月上元节,不观灯,以十五日车驾发赴亳州也。

八年正月十四日,朝拜玉清昭应宫回,御干元楼观灯。自京师四宫观庆成之后,每岁正月以十四日诣会灵观,十五日诣玉清昭应宫朝,十五日或别诣景灵宫,十四日或别诣祥源观。

九年正月九日,诏皇城司:上元节须驾回登楼,始得放车马檐子入正阳门前、东西界门并山楼下观看。

天禧元年正月十五日,以宣读天书,十七日始御东华门观灯。

五年正月上元节,观灯。十四日,命臣僚朝拜玉清昭应宫、开宝寺、上清宫、祥源观、景灵宫、会灵观。其夕,帝乘步辇出东华门,御正阳门观灯。十三日,帝止诣启圣院,余皇太子行礼。前二日,又命内侍四人各领兵二百,分为皇城四面巡检。

干兴元年正月初一日,礼仪院言:「二月一日正阳门宣制,其楼前灯山已不排设。所有诸宫观,望依去年例,命皇太子至师傅臣行礼。」从之。十七日,御东华门观灯,皇后、皇太子从。

仁宗天圣元年正月上元节,以谅阴罢观灯。二年亦然。

二年六月十六日,诏罢先天降圣节然灯。

三年正月十四日,(诏)[诣]启圣院朝谒,又幸景灵、上清宫、大相国寺,还御正阳门,召从臣观灯。

四年正月,帝以朝谒不可与游幸同日,故用十一日朝谒,十四日始幸诸寺观,宴从臣,还,御楼观灯。仁宗朝皆然,而十四日或别诣会灵、祥源、建隆、万寿观,慈孝、景德、开宝、宝相、显圣、大清、显宁寺,福圣、大乘、戒坛院。

九年正月上元节,御正阳门观灯,

高丽使预焉。

明道二年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以籍田礼近也。

景佑三年正月十八日,罢张灯。时直集贤院王尧臣言,是日追复皇后郭氏出葬,请辍张灯故也。

四年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以庄惠皇太后在殡故也。

宝元元年正月上元节,罢观灯,以荆王元俨妻晋国夫人张氏卒也。

庆历三年正月上元节,罢观灯,以鄂王薨故也。

四年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仍停作乐,以燕王丧未成服故也。

皇佑二年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以岁饥也。

五年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以岭南用兵也。

至和元年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以温成皇后在殡也。

嘉佑元年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以帝不康故也。

四年正月上元节,以京城积雪,罢张灯,纵士庶游观,仍不禁夜。

七年正月上元节,御宣德门观灯。酒行,帝顾从臣曰:「此因岁时与万姓同乐尔,非朕独肆游观也。」前此,谏官以去年水灾,乞罢观灯,故特此宣谕。

英宗治平元年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以在谅阴故也。二年亦然。

三年正月十四日,幸集禧观、景灵宫、建隆观、宝相院,宴从臣,回,御宣德门楼观灯。

四年神宗已即位,未改元。正月上元节,罢张灯,以在谅闇故也。熙宁元年、二年亦然。

神宗熙宁三年正月十三日,诏罢上元观灯,以楚国公主丧故也。

熙宁四年正月十四日,幸集禧观,宴从臣于斋殿,次幸大相国寺,还,御宣德门楼观灯。七年,又幸中太一宫。

元丰二年正月十五日,诏:上

元节车驾登门及行幸燕所,并令枢密副都承旨张诚一提举几察。

三年上元节,罢张灯,以慈圣光献皇后在殡故也。

四年上元节,罢观灯,以明州观察使宗悌卒,辍朝临奠故也。

七年上元节,罢观灯,以鲁国大长公主在殡故也。

八年上元节,罢观灯,以上不豫故也。先是中书省言:「上元节欲景灵宫、万寿观神御殿排设张乐,开诸宫观寺院五日,然灯作乐,及不禁夜,不御宣德门,诸乐艺人赐物依旧给。」从之。

哲宗元佑元年、二年谅闇。三年正月十四日,以阴雪,罢上元节游幸。

四年正月十四日,御宣德门,召从臣观灯。

绍圣元年、二年,宣仁圣烈皇后丧。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崇宁元年谅闇。

崇宁五年正月十一日,以彗星现于西方,大赦天下,避正殿,减常膳,元夕不御楼。

大观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诏:「来岁上元节,以〔大〕行皇后园陵礼毕,所有御楼观灯可罢,唯幸宫观烧香,为民祈福。斋殿不作乐,止宣臣僚坐,赐茶。开宫观寺院,不禁夜,放庶士烧香,许民间点照点照:疑有误。。」

政和三年正月十一日,诏放灯五日,自二十一日为始。先是以秦兖国大长公主之丧,降旨更不观灯。太宰、兼门下侍郎何执中奏:「祖宗朝曾展观灯日数,而近年因雪亦曾展日。欲乞特展放灯日,以尽众庶欢欣傒望之意。」乃有是诏。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一○ 三元灯 中元灯

中元灯

宋太祖建隆三年七月四日,诏禁诸州中元张灯。六年七月中元节,诏京城张灯三夜。其夕,帝御东华门楼,召

近臣宴饮,夜分而罢。正门不设灯山,余如上元之制。自是遂以为例。开宝四年七月中元节,京城张灯,车驾不出临观。五年中元节亦然。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三年七月中元节,诏有司于淮海国王府前设灯棚,陈妓乐女舞。是时钱俶始来朝故也。四年中元节,犹在师行,罢张灯。六年七月中元节,不观灯。端拱二年七月中元节,不观灯,以彗星见故也。淳化元年,中元、下元张灯。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一○ 三元灯 下元灯

下元灯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十八日,诏开封府:下元日依中元例张灯三夜。雍熙二年十月下元节,张灯,赐近臣宴于枢密使王显第。夜分,命中使以御制诗一章赐之。三年下元亦然。其后每灯夕,皆命中书、枢密分往大寺观焚香讫,就寺中赐会。四年十月下元节,不观灯,时十五日以干明节大宴,故罢之。端拱元年下元,亦以十日大宴罢观灯。端拱二年十月下元,不观灯,以旱故也。淳化元年六月三日,诏罢中元、下元张灯,遂为故事,自此始也。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诏天庆节听京城燃灯一昼夜,皇城四面诸城门不设灯山外,余并同上元例。

帝系 宋会要辑稿 帝系一一 守 法 内降再任以不应法而止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三 元法僧 元树 元愿达 王神念 杨华 羊侃子鹍 羊鸦仁·姚思廉
  列传第二 后妃下·李延寿
  ●卷一·杨循吉
  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诡说遇天神 筑离宫微行探春色·蔡东藩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六·张岱
  第二十九回 御医·德龄
  宋史全文卷十四·佚名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三)·杨士奇
  卷之一百六十五终·佚名
  ◎知事闹新房·李定夷
   五、论幽默·林语堂
  齐王杨·魏徵
  耶律虎古传·脱脱
  卷二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362_1 【送工部张侍郎入蕃吊祭(时张兼修史)】刘禹锡   月窟宾诸夏,云官降九天。饰终邻好重,锡命礼容全。   水咽犹登陇,沙鸣稍极边。路因乘驿近,志为饮冰坚。   毳帐差池见,乌旗摇曳前。归来赐金石,荣耀自编

  • 陈无咎·唐圭璋

      无咎号龙坛居士。   失调名   一年一度春来,何时是了。花落花开浑是梦,只解把人引调。可怜浮世,等闲过日,却不识,绿水青山,四时都好。   遇笔题诗,逢人饮酒,世间万事,看尽多多少少。怎得似、羽扇纶巾,云屏烟障,几曾受

  • 歴代诗话卷二十九·吴景旭

      戊集上之下  汉魏六朝  西北有浮云  皎然曰魏文帝有吞东南之意军至扬子江口见洪涛汹涌叹曰此天地之所以限南北也遂赋诗而还检魏文集且无此诗不知史臣凭何编録  呉旦生曰钟仲伟言西北有浮云十余首美瞻可翫

  • 友古词 全文·蔡伸

      一剪梅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嫋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一剪梅  高宴华堂夜向阑。急管飞霜,羯鼓声乾

  • 志第二十四 百官一·范晔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将军汉之初兴,承继大乱,兵不及戢,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至景帝,感吴楚之难,始抑损诸侯王。及至武帝,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世祖中兴,务从节约,并官省职,费减亿计,所以补复残缺,及身未改,而四海

  • 卷一百五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一 ∷起强圉协洽正月,尽屠维作噩十二月,凡三年。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   春,正月,丙午,真州运司乞展限收换铜钱,帝曰:“久相玩习,不成号令矣。

  • 第六十九回 伪独立屈映光弄巧 卖旧友蔡乃煌受刑·蔡东藩

      却说徐勤仆倒地上,那弹子向身上擦过,险些儿击入腰膂,他却装着死尸,僵卧不动,但闻外面枪声四起,闹成一片,顿时呼喝声,哀号声,乱做一团糟。徐勤开眼偷觑,从烟尘缭乱中,仔细认明,觉身旁已无一人,他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当下爬将起

  • ◎民政四·徐天麟

    ○徙豪族高帝罢平城,使娄敬往结和亲,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夕可至,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与,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强族,一日有变

  • 第四十六回 说韩信武蒯进策 划鸿沟楚汉议和·黄士衡

    话说张良同韩信使者到了齐国,道达汉王之意,辞别回去。韩信受领王印,择定吉日,即了齐王之位,心中十分满足。正在调集军队,预备攻楚。一日,忽报项王遣使者武涉到来,韩信命其入见。武涉见了韩信,说道:“项王闻足下为了齐王,甚是喜悦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三五○ 江西巡抚海成奏办理发还拣存书籍情形折·佚名

    三五○ 江西巡抚海成奏办理发还拣存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江西巡抚臣海成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照臣于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一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四十一年九月二十日奉上谕:据杨景素奏

  • 卷十九 魏书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陈寿

    (曹彰传、曹植传)任城威王曹彰传,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从小就善于射箭、驾车,臂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不怕危险困难。几次跟随曹操征伐,志向慷慨昂扬。曹操曾经批评他说:“你不向往读书学习圣贤之道,却好骑马击剑,这都是只能对

  • 卷三·戴震

      問:荀子之所謂性,亦孟子之所謂住;孟子知性之全體,其餘皆不知性之全體,故惟孟子與孔子合。然指為性者,實古今所同謂之性。至告子所謂性,朱子謂一似荀子言性惡,一似揚子言善惡混,一似釋氏言作用是性。今以荀揚不與釋氏同,則告

  • 昭公·昭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楚子诱戎蛮子杀之。夏,公至自晋。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九月,大雩。季孙意如如晋。冬十月,葬晋昭公。【传】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晋,晋人止公。不书,讳之也。齐侯伐徐。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

  • 觉社丛书出版之宣言·太虚

    人间何世?非亚、美、欧洲诸强国,皆已卷入战祸,各出其全力以苦相抵抗之世乎?民国何日?非南北争斗,北与北争,南与南斗,愈争愈狭,愈斗愈烈,惟一派团体为旗帜,惟个人权利为标准之日乎?铁弹纷射,火焰横飞,赤血成海,白骨参天;加之以水旱之灾

  • 卷第五·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地诸大愿海。有解脱

  •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印光

    问:“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一而二,二而一?”答:“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

  •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佚名

    太上玄司灭罪紫府消灾法忏,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唐宋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内载一百五十位天尊名号。世人上香祝启三清上圣等众神,至心归命一百五十位天尊及四大真人,躬身忏谢,祈求诸神「校罪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