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屈突通传

屈突通,其祖先是昌黎徒何人,后来徙居长安。隋时任职为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他复核陇西郡牧场簿籍,查出隐报的马二万多匹,文帝发怒,逮捕太仆卿慕容悉达及监牧官员一千五百人,将全数处决。屈突通说“:人命至重,死不复生。

陛下以至仁化育四海,怎能因畜产之故,一天杀戮一千五百人呢?”文帝怒目喝斥,屈突通叩头进言说:“臣愿舍身就死,以代替众人死罪。”文帝醒悟说“:我办事不明,竟至于此。现在可免悉达等人死罪,以旌表你的善言。”于是全都减刑论处。其后升任左武卫将军。为官正直奉公,遇有犯法者,虽亲朋好友无所纵舍。

其弟屈突盖任长安县令,也以方正严整而知名。时人为此编出谚语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隋炀帝即位时,派他持诏征召汉王杨谅。从前,文帝与杨谅约定,若用玺书召还,验视敕字帝加一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征返回。到这时,发诏书而无验证,杨谅觉察情况有变,盘问屈突通,通回答无所屈服,最终得以返归长安。大业年间,与宇文述一道共破杨玄感,因军功迁任左骁卫将军。秦陇一带盗贼起事之后,授职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县人刘迦论造反,聚众十多万人占据雕阴郡。

屈突通调发关中兵马进击。驻军安定县之后,起初不与贼寇交战,军中认为他胆怯。屈突通扬言撤军,而暗地潜入上郡。

贼寇没有察觉,进兵南犯,距屈突通七十里扎营,分兵巡略其地。屈突通趁其不备,夜选精兵袭破其众,斩刘迦论等首级万余,筑起京观于上郡南山,俘获老弱数万人而还。其后隋政日益紊乱,盗贼多有,士无斗志,诸将往往覆军败亡。屈突通所向必定持重而行,虽不大胜,也未战败过。炀帝南巡江都,派他镇守长安。

高祖起兵后,代王派遣屈突通防守河东。高祖数战不克,留兵围城,于是渡过黄河,攻破其部将桑显和于饮马泉。

屈突通大惧,便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防守河东,打算从武关前往蓝田以援救长安。到潼关时,受刘文静兵马阻拦,相持一月有余。屈突通命令桑显和夜袭刘文静,天明大战,显和纵兵连破两座营垒,仅剩文静一座营垒独存,且兵马数次入垒,短兵相接,文静又被流矢所伤,唐军即将败亡,但桑显和因军士疲惫,传令做饭会食,刘文静因而趁机分兵以充实另外两座营垒。时逢游军数百骑自南山返还,袭击其背后,三座营垒之兵大声呼叫,奋力出击,桑显和兵马溃败而逃,尽数虏获其众。屈突通势急,有人劝他归降,他说:“我受国家厚恩,历事二帝,怎可逃难?只能以死报答了!”常抚摸自己的脖子说:“看来只好为国家受人一刀了!”他训勉士卒必定流泪感叹,所以虽处穷途末路,而部下仍然受他影响而不叛离。高祖派他的家僮往召,他立即下令斩决。不久得知京师平定,家属全都陷没,便留桑显和镇守潼关,率领兵马前往洛阳。既行之后,桑显和前来归降。

刘文静派遣窦琮、段志玄率精骑追击,在稠桑相遇,屈突通结阵抵御。窦琮放其子屈突寿往谕使降,屈突通大叫道:“从前和你是父子,今天却是仇敌!”命令左右射击。桑显和大呼其众说:“京师陷没,各位家属都在关西,为何要往东行呢?”部下全都放下兵器不战。屈突通知道逃脱不了,便下马朝东南方向叩头两次,并哭着说:“臣力尽兵败,对得起陛下。”于是被擒获并送往长安。高祖宽慰他说:“怎么相见得这么晚?”他哭着说:“屈突通不能殉人臣之节,故至此地步,成为本朝的羞辱。”高祖说“:忠臣啊!”放了他,并授职兵部尚书,封为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随同平定薛仁杲,当时缴获的珍宝器物堆积如山,诸将都争先恐后拿取其物,惟有屈突通一无所取。高祖闻知,说“:清正以奉国,真是名不虚传。”特别赐予金银六百两、缎一千匹。不久担任陕东道左仆射,随同征讨王世充。当时屈突通有两个儿子在洛阳,高祖说:“现在把东征之事交付你,两个儿子怎么办?”屈突通说:“臣已老了,本不能承担重任。但从前陛下释放俘虏,加以恩礼,使臣再生,当时口与心都发誓,要以身许国。今日之行,愿为先驱,两儿如果遇害,本是其命如此,我不会以私情妨碍公义。”高祖感叹道:“守义之士,竟至如此!”到大军围攻洛阳时,窦建德援兵将至,太宗分拨部下的一半交付屈突通,命他与齐王李元吉一道围攻洛阳。王世充被平定,屈突通战功为第一,不久就任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守东都。几年后,招还任刑部尚书。他自认为不熟悉法律条文,一再推辞,于是改任工部尚书。李建成事变过后,重任检校行台仆射,驰赴洛阳镇守。贞观初年,行台撤销,任职洛州都督,晋爵左光禄大夫。第二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赠官尚书左仆射,谥号为忠。后来下诏配飨太宗庙廷。永徽年间,再赠司空官爵。

二子屈突寿、屈突诠。屈突寿承袭爵位。太宗临幸洛阳,想念屈突通忠节,故任命其少子屈突诠为果毅都尉,赐予粮食丝帛以抚恤其家,后来官至瀛州刺史。诠子屈突仲翔,神龙年间,也任职为瀛州刺史。

起初,桂州都督李弘节也以清廉谨慎知名。去世后,其家出卖珍珠。太宗怀疑李弘节实为贪官,想追坐推举者罪过。魏征说“:陛下错了!当今号称清白至死不变者,惟有屈突通与张道源。屈突通二子应调前来,共骑一马,张道源之子不能谋生。审查其清者不予抚恤,怀疑其贪者加罪于所举之人,这也是好善而不笃厚啊!”太宗说“:我没想这一点。”

于是置之不问。由于这个缘故,屈突通的清廉更为知名。

猜你喜欢
  本纪第十 肃宗·刘昫
  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二十九·脱脱
  卷三百七十五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要继续对张应星的会客日记上的人·雍正
  第二十七回 得良将北方靖寇 信贪臣南服丧师·蔡东藩
  建康实録卷十九·许嵩
  自序·陈寅恪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五十三·佚名
  三八三 户部为知照全书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卷八·杨大雅
  长沙景王刘道怜传·沈约
  嗣曹王李皋传·欧阳修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三·佚名
  黄日升·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869_1 【嘲苏世长】李渊   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   卷869_2 【戏题画】李旦   唤出眼,何用苦深藏。缩却鼻,何畏不闻香。   卷869_3 【嘲萧瑀射】欧阳询   急风吹缓箭,弱

  • 文及翁·唐圭璋

      及翁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人,移居吴兴。登宝祐元年(1253)进士第。景定间言公田事,有名朝野。咸淳四年(1268),以国子司业、礼部郎官,兼学士院权直,秘书少监。同年十一月,直华文阁知袁州。德祐元年(1275),自试堂书礼部侍

  • 朱涣·唐圭璋

      涣字行父,号约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淳熙年间。登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官大理寺丞,衡州守。寿八十馀卒。   百岁令   寿丁大监   濂溪先生曰:莲,花之君子者也。我判府都运大监,则人之君子者也。以君子之生值君

  • 第五十出 重圆·洪昇

    【双调引子·谒金门】〔净扮道士上〕情一片,幻出人天姻眷。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  贫道杨通幽,前出元神在于蓬莱。蒙玉妃面嘱,中秋之夕引上皇到月宫相会。上皇原是孔升真人,今夜八月十五数合飞升。此时黄昏

  • 梁山泊李逵负荆·臧懋循

    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元)康进之撰●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杏花庄王林告状 正名 梁山泊李逵负荆第一折〔冲末扮宋江同外扮吴学究凈扮鲁智深领

  • 卷二百·列传第九十七·柯劭忞

      阿沙不花 亦纳脱脱(铁木儿塔识 达识 帖睦迩 伯撒里)   阿沙不花,康里氏。初,太祖亲征康里而有其地。阿沙不花祖母苫灭古麻里氏,有孤子二:曰曲律,曰牙牙,皆幼,置褚中,负以橐驼来朝。时太祖已崩,乃以二子觐于太宗,曰:“此康里

  • 卷之二百三十·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冬十月癸酉朔○甲戌享太庙○乙亥大理寺奏四川民以输粮违期及移易者坐法当诛 上曰四川水陆险峻输挽良难故有失期彼移易者或两取便利求无逋欠可矣岂得遽论以死甚失爱民之心其悉宥之仍给道里费遣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万历十年十二月乙酉朔 上遣医视大学士申时行疾○升大理寺左少卿刘良弼为太仆寺卿○起原任狭西提学副使王世懋补江西提学副使升刑部员外郎金应炤为山东佥事○朝鲜国陪臣孙轼等以庆贺及进贡赐宴赏如例○丙戌 上遣中使

  • 一四一 军机大臣奏仍将戎英发遣乌鲁木齐种地以示惩儆片·佚名

    一四一 军机大臣奏仍将戎英发遣乌鲁木齐种地以示惩儆片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前发下山西按察使黄检在戎〔英〕家内起出各书,臣等逐加阅看,内《一贯新书》一本,《素位书》二本,系剿袭性理陈腐之谈。又时文三本,草稿一

  • 四七 生病后·周作人

    我到了南京才得一个月,却不料就生起重病来。这一天是八月二十一日正逢礼拜,患了近似时症的病,当初昏不知人,样子十分沉重。学堂里的医官照例是不高明的,所以医药毫无效验,朋友们劝去住医院,那时这只有外国教会所开的医院,穷学

  • 卷三·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三      明 黄佐 撰荐举圣祖之靖元乱也干戈未定即大召四方名儒随所在馆谷之使各以其所知荐戊戍十二月辟儒士范祖干叶仪命为谘议己亥正月克婺州分置中书省召儒士许元胡翰十余人皆会食省中

  • 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九十五人物志七十五大臣传六十一【汉军正黄旗二 金世德 耿昭忠 李林隆 李辉祖 杨琳田文镜 李绳武 杨魁】金世德金世德辽东铁领卫人隶正黄

  • ●温氏母训·温璜

    穷秀才谴责下人,至鞭扑而极矣。暂行知警,常用则翫,教儿子亦然。 贫人不肯祭祀,不通庆吊,斯贫而不可返者矣。祭祀絶,是与祖宗不相往来;庆吊絶,是与亲友不相往来。名曰&ldquo;独夫&rdquo;,天人不佑。 凡无子而寡者,断宜依向嫡侄为

  •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敬类论程子言敬之説答李子能【亢宗】此段谓涵养须是持敬程先生説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若只于此用力自然此心常存众理自着日用应接各有条理矣近思録前三四卷専説此事近修定大学解亦説得此次第分明近思録

  • 春秋传卷八·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庄公中【丙庄王十申二年】九年【齐桓公小白元年晋缗二十卫惠十五蔡哀十郑厉十六子仪九曹庄十七陈宣八靖十九宋闵七秦武十三楚文五】春齐人杀无知【杀无知者雍廪也而曰齐人者讨贼之辞也弑君之贼人人之所

  •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三世尊,云何以眼界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庆喜。眼界眼界性空。何以故?以眼界性空与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

  •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佚名

    (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附梁录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八万四千波罗蜜门。诸三昧门陀罗尼门者不。佛告喜王。今此会中有菩萨大士。得是三昧。亦能入八万

  • 沧溟集·李攀龙

    明代诗文别集。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著。初刻于隆庆间。凡30卷,其中诗14卷,文16卷。附录志传表诔之文为1卷。集前有隆庆六年(1572)张佳胤序,末有张履道后序。以后多次翻刻,有万历三年(1575)胡来贡刻本,万历二十八年(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