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宇文孝伯传

宇文孝伯,字胡王,宇文深之子。他与周武帝宇文邕同一天出生,所以,周文帝宇文泰很喜欢他,将他养在自己家里。长大后,又与武帝一起上学。武成元年(559),朝廷封他为宗师上士,年仅十六岁。他性情沉稳正直,说话爽快,好直率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武帝即位,想将他安置在自己身边。当时,朝廷大权由宰相宇文护掌握,武帝无法决定,便托词说孝伯从小与自己一起学习经书,想在一起互相启发。因此,宇文护没有怀疑,孝伯得以进入朝廷,任右侍上士,常常陪武帝读书。他的父亲去世后,朝廷命他在守丧时继承父亲的爵位。武帝曾对他说:“你与我,就像卢绾与汉高祖啊!”赐给他镶有十三块玉环的金带。从此,他常常侍奉在武帝身边,出入于武帝的卧室,朝廷事务也都得以参与,他都竭心尽力,无所保留。对于时政的得失,外面的种种事情,他都讲给武帝听。武帝对他十分信任,当时无人可比。准备诛杀晋公宇文护时,武帝与卫王宇文直秘密商议,只有他和王轨、宇文神举等人参与。宇文护被诛杀,朝廷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又历任司会中大夫和左官正的职务。

  皇太子不具备美好的品德。孝伯对武帝说“:没有听说皇太子有很好的道德声誉,请认真挑选正派的人做他的老师和学友,以改变他的品质。不然,后悔也来不及。”武帝听后严肃地说“:你是举世公认的耿直正派,应该竭诚地对待太子。听你说话的意思,这是家风造成的。”孝伯连忙叩拜谢罪说:“不是我说起来难,是你接受起来不容易啊,深望陛下您三思。”武帝说:“正派的人谁能赶得上您呢?”于是,武帝命尉迟运为右官正,宇文孝伯为左官正、宗师中大夫。他又迁升为右宫伯。一次因侍坐武帝身边,武帝问他“:太子最近有长进吗?”他答道“:皇太子畏惧您的威严,没有什么过失。”王轨在宫内宴会上捋着武帝的胡须,叙说太子的过失。武帝停止喝酒,指责孝伯说“:你常对我说太子没有过失,现在王轨这样说,是你欺骗了我。”孝伯叩头,然后说“:我听说父子之间的感情,一般人很难说清楚。我知道陛下您不能割舍父子的情爱,便结舌闭口。”武帝理解他的意思,沉默许久才说:“我已将太子委托给你,你要勉为其难,认真教育。”

  周军大举东进,讨伐北齐,朝廷封他为内史下大夫,命他掌管留守京城的事务。大军归来,武帝对他说:“留守职责的重大,并不次于作战的功劳。”于是,加授他为大将军,晋封爵位为广陵郡公,并赐给他金银布帛和歌妓等,又命他为宗师。武帝每次外出,都令他留守京城。后来,武帝向北讨伐,到云阳宫时患病,赶快召孝伯赶赴临时的住所,武帝拉着他的手说:“我估计很难痊愈,因而把后事托给你。”当夜,封他为司卫上大夫,统率宿卫京城的兵马,命他赶快回京城镇守。

  宣帝即位,封孝伯为小冢宰。宣帝忌恨齐王宇文宪,想除掉他,便对孝伯说“:你如果能除掉他,我把他的官位授给你。”他连忙叩头,劝谏说:“齐王在宗室中关系亲近,功劳又高,是国家的栋梁。我如果遵从您的旨意,那么我对国家就不忠,陛下您也会成为不孝之子。”宣帝因而疏远他,便与于智、郑译等密谋这件事,命于智诬告齐王阴谋反叛,派孝伯将他召入宫中杀死。

  宣帝曾参与西征,在军中犯有过失,郑译当时也参与其事。军队归来后,孝伯和王轨把情况全部奏报给武帝。武帝恼怒,打了宣帝数十杖,除掉郑译的名籍。宣帝当皇帝后,追想起这件被打的事,问郑译:“我脚上被杖责的伤痕是谁干的事?”郑译答“:事情是由宇文孝伯和王轨告发引起的。”郑译又说王轨捋武帝胡须的事,宣帝便将王轨杀害。尉迟运心里害怕,私下里对孝伯说:“我们这些人一定不会免除灾祸,怎么办呢?”孝伯说“:现在堂上有年迈的母亲,地下有刚去世不久的武帝,为人臣又为人子,又能怎么办?况且我们以自身侍奉人君,本来就应为名节大义殉身,劝谏他又不听,怎么会逃脱一死?你如果为了一己的身家性命打算,应该远祸保身,离开朝廷。”于是,他们二人各行其志,尉迟运不久出任秦州总管。宣帝荒淫无度,一天比一天严重;诛戮大臣,毫无法度。孝伯多次劝谏,都无济于事,宣帝反而更加疏远和忌恨他。后来稽胡造反,宣帝命他为行军总管,与越王宇文盛一起将叛兵讨平。大军归来后,宣帝想杀掉他,便假借齐王宇文宪的事讥讽他,说:“你明明知道齐王想谋反,为什么不告发?”孝伯答道:“我知道齐王忠于朝廷,被群小们构陷诬害,横加罪名。我说了一定不被采用,所以不说。况且先帝嘱托我辅助陛下您,现在劝谏您又不听,我实在有负先帝重托。你因此加罪于我,是我甘心领受的。”宣帝听后满面惭愧,俯首不语,命在家中赐孝伯死罪,时年仅三十六岁。

  隋文帝代周立隋,即皇帝位,因孝伯和王轨忠贞而获罪被害,命将他们重新安葬,恢复他们的官爵。他曾对高颍说:“宇文孝伯实在是北周卓越的大臣。如果此人继续在朝执政,我们就没有下手的地方。”

猜你喜欢
  卷五十四·志第六·历三·宋濂
  卷之五十四·佚名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六十九·佚名
  中兴小纪卷三十九·熊克
  第二二一告示光绪七年八月初八日一一五○六--二·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三·裴骃
  蠕蠕传·魏收
  权德舆传·欧阳修
  卷四十六、英法联军入京及和约·黄鸿寿
  第五节 选 举(上)·吕思勉
  明代的奴隶和奴变·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02 ·佚名

    释文珦 归来 归来岩下养衰形,日日眠云听瀑声。 但爱一閒堪佚老,翻思万卷是劳生。 人嫌草座麻衣陋,自守芝翁木客盟。 没齿如斯吾事足,更无他事可关情。 释文珦 归来 世变今如此,吾心复背时。

  • 第七回 杖策相从片言悟主 坚冰待涉一德格天·蔡东藩

      却说王宪拥兵入宫,官吏已皆逃散,只有一班妇女,无从趋避,统是缩做一堆,抖得杀鸡相似。宪见妇女们多有姿色,免不得惹起氵㸒心,当令众兵出外驻扎,只说是妇女无辜,不宜侵犯,但发出库藏金帛,分犒众兵。大众得了犒赏,却也应令趋出,

  • 读礼通考卷九十一·徐乾学

    葬考十山陵四宋僖祖钦陵东都事畧建隆元年三月壬戌有司上皇髙祖文安府君諡曰文献皇帝庙号僖祖皇髙祖妣崔氏諡曰文懿皇后陵曰钦陵顺祖康陵东都事畧建隆元年三月有司上皇曽祖中丞府君諡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皇曽祖妣桑氏諡

  • 卷之六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十五卷宋(二)·缪荃孙

    神宗熙宁元年四月,吴中复知江宁府。时属部邮兵苦巡辖者苛刻,辄共拘缚鞭之,乃狱具其不应死,中复以便宜戮其首,余悉配流,奏著于令。是岁,徐绶知扬州。二年五月癸未,钱公辅知江宁府。六月,薛向除江、淮等路发运使。九月丙子,淮南行

  • 张其·陶菊隐

    桂人张其,前清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湖南,署芷江县。县多盗贼,诉案如鳞,张年少,求治甚急,穷二月之力搜捕过半,余党深衔之。会某处告警,张自率步快,攀峤涉水以往,中伏,步快鸟兽散,张受缚,被殴鳞伤,盗以棒塞其臀,呼啸而去。步快复集,闻声

  • 卷之五十三  謇齋瑣綴錄一(明)尹直 撰·邓士龙

    (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一 經筵禮儀 視牲本末 翰林故事 ○經筵禮儀 令上御經筵,肇於嗣極之初,是為天順八年甲申之八月二日

  • 卷第十三·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三〈起天平十年正月、盡十二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璽國押開豊櫻彦天皇〈聖武天皇〉十年春正月庚午朔。天皇御中宮。宴侍臣。饗五位已上於朝

  • 第七篇 箴言 第八十章 理想国·林语堂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语译理想的国家是这样的:国土很小,百姓不多

  • 群经补义卷五·江永

    婺源江永撰杂説周礼外史掌逹书名于四方郑注古曰名今曰字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方不及百名书于防注云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然则字者名之变犹人有名而周人冠而字之又易以字也其称书名为字盖始于秦始皇当时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

  • 卷三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二五帝旧唐书礼仪志武德贞观之制神祗大享之外毎歳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帝宓羲配勾芒歳星三辰七宿从祀立夏祀赤帝于南郊帝神农氏配

  • (六)告子篇·钱穆

    生之谓性章。 朱子曰:“告子不知理之为性,乃即人之身而指其能知觉运动者以当之,所谓生者是也。其以食色为言,盖犹生之云尔。生之谓气,生之理谓性。知觉正是气之虚灵处,与形器渣滓正作对。近世佛氏说,如何是佛,见性成佛。如何

  • 第五章 奉行, 印赠《玉历宝钞》之善报·佚名

      第一节 求乙堂集记载  一, 五子登科  大兴县黄芳洲先生,在回阳县当教谕,与夫人都喜好行善。  先生在任官时,曾捐钱出刊:《金刚经》、《太上感应篇》、《阴鹭文》各经文数十部。  夫人也印赠《玉历》一千本,广

  • 事类赋·吴淑

    初名《一字题赋》。类书。北宋吴淑编撰。三十卷。淑字正仪,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仕南唐,为内使,入宋后官至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与修《太平御览》、《广记》、《文苑英华》等。著有《字义》、《江淮异人录》、《秘图闲谈

  • 安岳集·冯山

    宋代诗文别集。冯山著。其诗文集全名为《安岳冯公太师文集》,原为30卷。南宋嘉定年间,周锐把冯山及其子冯澥的文集合刊为一书,卷首有刘光祖《太师左丞合集序》和何惠固《二冯先生文集序》。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两淮盐政

  • 禁扁·王士点

    宫苑志。元王士点撰。五卷。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早年弃举业,有志著述,官礼部侍郎。著有《秘书监志》。此书于至顺四年(1333)成书,约五万八千字。卷首有欧阳、虞集二序。全书共十五篇,一百一十六目。详载历代宫殿

  •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汪克宽

    三十卷。元汪克宽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

  • 舍卫国王十梦经·佚名

    全一卷。东晋昙无兰译。又称国王不犁先尼十梦经、国王不黎先泥十梦经、十梦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册。系增一阿含大爱道般涅槃分品第九经之异译单行经。另有二异译本,即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及舍卫国王十梦经。不梨先泥,为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