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六、英法联军入京及和约

文宗咸丰六年,冬十月,英吉利军舰驶入广州攻城,陷之,旋引还。初,鸦片之局既终,中国政府许英人以五口通商。英人于道光二十六年来粤,请立约,总督耆英与其二年后践约,届期而徐广缙督两粤,叶名琛为巡抚。二十九年,英舰入粤河,申前约,广缙等拒不许入。时广州绅民私起团练,势张甚,广缙因密召诸乡团练十馀万,列两岸,呼声震天。英人惧,请更定广东通商专约。粤人请以严禁入城之语载入条件中,英人恐激民变,妨商务,遂签约。广缙等疏入告,朝旨大悦,封广缙子爵,名琛男爵。咸丰二年,广缙移督湖广,名琛坐迁总督,英香港总督巴冷复申前请,名琛峻拒之。六年,英政府以巴夏礼任广东领事,是年九月,有亚罗船自外海入省河,所载皆华人而诡张英旗。巡河武弁指为匪,登艇索犯,拔其旗,投甲板上,执水手十三人,械系省狱。巴夏礼大急,照会名探,谓约载不法华人,逃至香港,或英船潜匿者,华官得移取,不得擅拘,毁旗尤非礼。且华民在英舟为佣,实无罪,责归所获十三人。名探遣一微员,送十三人于领事馆。巴夏礼见所遣为微员,又不致词道歉,疑有意折辱之,遂不受。名探仍置十三人于狱,而绝不为备。于是,英舰攻陷黄浦炮台。名探诘衅由,巴夏礼请入城面议,不许,至是遂攻省城,陷之。以兵少,虽得广州,不能实行占领,不久复退,归军鉴。粤民见英军退,争起为暴动,纵火洋楼,凡美、法、英各商馆及十三家洋行,一切烧毁,英兵亦焚缘濠居民数十家以示报复。

七年,冬十二月,英法同盟军陷广州。先是,巴夏礼知法、美二国商馆被焚,喜曰:“二国必与我矣!”驰报▢请▢英国简伯爵额尔金,率兵轮八艘抵粤,分泊澳门、香港,遣使告俄、法、美各国合从之利,俄美不许,惟各简使求改订商约,法则以六年广西有戕杀彼国牧师事,求偿未得,遂与英联军,同贻名探书,约期会议偿款,美领事亦以毁屋失财,移文责偿。皆置不答。将军、巡抚、司道见事急,就商战守,亦怡然若无事,众固请,则大言过十五日必无事矣。盖名琛父志诜,好扶乩,名琛为建长春仙馆,祠吕洞宾、李太白二仙,一切军机进止,咸取决焉,“过十五日必无事者”乩语也

于是同盟军复贻名琛最后书(哀的美敦书)迫令于四十八小时引去至期不得复遂以十一月袭据海珠炮台进陷广州名琛匿左都统署同盟军劫得将军巡抚都统等大索名琛得之挟以登舟事闻褫名琛职以侍郎黄宗汉代之而名琛被虏至印度加尔各答越年馀病死时人恶其辱身辱国也为之语曰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八年夏四月英法联军陷大沽命大学士桂良等赴天津议款约成英法兵舰退出天津广州既陷英法欲乘胜迫中国政府改订条约俄美亦思乘闲增改通商约章于是四国连䑸北上驶向天津集白河口投书直督谭廷襄请转达首相朝命侍郎崇纶内阁学士乌尔棍泰往会廷襄议款英人谓其非相臣不足以当全权之任辞不见遂攻陷大沽炮台俄美二国居闲排解乃派大学士桂良户部尚书花沙纳赴天津会议又赏已革大学士耆英侍郎衔飭令赴津耆英往拜英使不见惧而还津帝震怒赐自尽桂良等至津英人出所订新例五十六条要以画押允行其中最重要者一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处又于长江一带许选择三口一洋人得带眷属在京师长行居住一议偿商亏军费各二百万两清款后交出粤城法人所定四十二条与英略同军费赔款则减英人之半约既定四国兵舰同时起碇出天津

九年夏五月英舰攻大沽炮台科尔沁王僧格林沁击走之先是八年四月联军之陷大沽炮台也帝命僧格林沁督兵驰赴天津僧格林沁目击和议之失败实由海疆重地先时无备之故愤然上疏劾督臣谭廷里议罪复大修守备至是各国舰队赴天津换约大吏遣人告以大沽口现在设防不便行走当改由北塘口进时英舰先至领兵者为额尔金之弟卜鲁士抗不遵行总督恒福再遣员往趣令改道英舰遽驶入大沽炮裂截港之铁练有小轮船十三艘䜿红旗挑战逼近炮台开炮轰击步队蚁附登岸僧格林沁遂开炮还击沈其数舰杀登岸兵数百领队官伤股而殒馀一艘驶出拦江沙外美舰后至使臣华若翰遵约改道行走朝廷特优答之

十年秋七月英法兵陷天津英兵自九年五月败退沿途测量旅顺威海等各要口而去至香港益募闽粤亡命操练不辍华洋商人知其必谋报复也恐兴师妨互市议输银二万两以偿英饷阻其再举英法使臣乃照会通商大臣何桂清言若事事遵八年原约当即罢兵桂清以闻帝谕之曰卜鲁士首先背约辄带兵船毁我海口防具前此损兵折将实由自取所有八年议和条款概作罢论如彼自知悔悟可于前议条约中择道光年曾有之事无碍大体者通融办理仍在上海定议不得率行北来再有兵船驶入拦江沙者必痛加攻剿毋贻后悔葢自僧格林沁前此大沽之捷朝野动色相告谓自此外人或就我范围可修正旧约也而不知英法已潜集船百艘将谋大举入犯僧格林沁经营防务即北塘一口已用帑百馀万两而朝旨命撤北塘之备退保大沽北塘绅士御史陈鸿翊密疏言非计不听编修湘人郭嵩焘时在幕府亦力争之僧格林沁狃于前胜亦不听嵩焘遂辞去至六月英将额尔金法将噶罗率舰队至合兵万有八千窥北塘弛防遂驶进内港僧格林沁麾军驰往扼之值潮退英法兵舰不能动恐为所袭诡悬白旗示欲和僧格林沁信之按兵不敢击无何潮长舰突出长驱抵新河以七百人登陆僧格林沁瞰其寡出劲骑驰之七百人伪退乘势蹴之七百人忽排列为一字阵人持火枪俟逼近骤发无不中者遂纷纷由马上顚陨三十精骑得脱者七人而已于是英法兵舰进攻大沽时帝倚重僧格林沁恐其有失特旨令退守又命大学士瑞麟统京旗九千防通州是月五日大沽遂陷提督乐善死之僧格林沁退次通州张家湾越七日英法兵进据天津 八月英法兵薄张家湾帝出奔热河英兵攻海淀克之纵火燔圆明园英法兵既据天津帝命侍郎文俊前粤海关监督恒祺赴津议约为英法所拒改令桂良往得英参赞巴夏礼照会要以增军费及开天津为商埠并各国酌带数十人入京换约桂良据以入告严旨拒绝英法遂大扰河西务是月朔进薄张家湾胜保红顶黄褂督战丛枪注射伤颊堕马师奔僧瑞二军亦退至京城外郑王端华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等拥帝奔热河恭王奕䜣留守仍督僧端二军守海淀帝之仓猝率后嫔出京也道路初无供帐途出密云食豆乳麦粥而已先是英法军至通州命怡王载垣往议款桂良穆荫皆在巴夏礼带十馀人入城载垣等宴之巴夏礼言今日之约须面见皇帝载垣答以候旨巴夏礼就榻佯睡不复语载垣遂暂退会有驰告额尔金将袭城者载垣密使僧格林沁设法擒巴夏礼解京拘于刑部狱及帝出走奕䜣桂良驻城外惟大学士周祖培尚书陈孚恩等会议城守城门昼闭英人声言攻城且索巴夏礼甚急胜保不可或请杀之众不敢决适有诏飞召南军曾国藩等入援派奕䜣为全权大臣而英人照会至限三日内交还巴夏礼令其退至天津再议不许又令退至通州亦不许反麾兵攻海淀禁兵不战自溃爰释巴夏礼巴夏礼出欲泄忿纵火燔圆明园管园大臣都统文丰及主事惠丰投福海死 九月英法和议成巴夏礼要奕䜣至军订约限以三日开安定门周祖培等开城延入巴夏礼带百馀人入城法使亦入俄因释放前此与巴夏礼同执之十馀人已监毙八九英人愤甚再扰海淀火三日夜不绝复声言攻禁城奕䜣乃再以和议请法使居闲排解先索恤款五十万两予之于是巴夏礼与额尔金各陈兵仗至礼部订约六十五条于八年原定外续增九条法亦续增十条更辟天津为商埠许两国派遣公使领事驻中国偿英国银一千二百万两法国银六百万两换约后廷臣合辞请帝回京不许明年七月崩于行在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毕沅
  卷一百二十七·毕沅
  卷六十七·毕沅
  东林列传卷三·陈鼎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奇女子传卷之一·吴震元
  第三○七详光绪十四年十月初八日一二一○二--四四·佚名
  四四四 谕王杰着充四库全书馆及三通馆副总裁·佚名
  金坛狱案·佚名
  卷六十五·班固
  第六章 哈佛大学·林语堂
  卷四十五·黄训
  卷十六·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昨夜入梦 一·胡也频

    昨夜入梦:的确是坠落繁华之域。只披着不堪蔽体的飘零单衣,蜷伏在凛冽的朔风里——颤栗。我见着象游蚁般的人们,——间有我的朋友还有我的亲戚;多谢他们都看我一眼,但,但却不和我认识!我依样在饥寒,悲号着

  • 天台集拾遗·李庚

    登天台葛【杨白云诵】髙髙山上山山中白云闲瀑布低头防青天举手扳石桥横海外风笛落人间不见红尘客时时鹤徃还灵溪老松歌卢士衡灵溪古观坛西角千尺鳞皴栋梁朴横出一枝戞楼阁直上一枝扫寥廓白石苍苔拥根脚月明风撼寒光

  •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五·柯劭忞

      王恽 逊志 高呜 王思廉荆玩恒 马绍 阎复 王倚 高克恭 夹谷之奇 臧梦解 燕公楠 白恪 李衎 张伯淳   王恽,字仲谋,卫辉汲县人。父天铎,金户部主事,着《易学集说》,为名儒。   恽好学,善属文。史天泽将兵过卫,一见接

  • ○夺嫡妖乱志七则·许指严

    康熙帝既立胤禛为太子,以为天下无事,娱情内典,藉自颐养,不日且内禅。而诸子众多,俱以胤礽长厚,无奇才异能,坐跻大宝,心不甘服,咸思帝制自为。其间权力最盛、党羽广布者,则推胤禛、胤禵、胤礻我、胤禟.胤禛即世宗,有异禀,膂力过人,

  • 成淹传·李延寿

    成淹,字季父,上谷居庸人。喜好文学,有气慨。在南宋任员外郎,兼领军主,曾领军救援过东阳、历城。皇兴年间,向慕容白曜投降。到京城,被北魏朝廷授予著作佐郎的职务。这年,献文帝想在十一月去漠北巡视,朝臣以气候十分寒冷劝阻,不被

  • 李石传·脱脱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是贞懿皇后的弟弟。他的先世在辽国做官,官高至宰相。高祖仙寿,曾经帮助辽国君主的舅舅脱险,因此辽国皇帝赐给仙寿辽阳以及汤池土地上千顷,还赏赐了相称的其他物品,常把他当李舅看待。李石的父亲雏讹之,曾任

  • 谭襄敏奏议巻二·谭纶

    明 谭纶 撰恭谢天恩防【嘉靖四十二年九月朔日题】兵部题奉圣防天地宗庙垂祐八闽底宁各官协谋戮力擒斩倭防数多功委可嘉谭纶陞右副都御史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钦遵备咨赍捧钦赏银币到臣谨焚香望阙叩头祗领谢恩讫伏以

  • 卷11·陈邦瞻

    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吴越王钱俶遣使来贺即位,自是岁朝贡。开宝七年冬十月,伐江南,诏加吴越王俶为升州东南行营招抚制置使。先是,俶遣判官黄夷简入贡,帝谓之曰:“汝归语元帅,江南倔僵不朝,我将讨之,元帅当助我,无惑人言云:‘皮之不存

  • 第37章·老子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2)。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3)。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4)。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5)。【题解】此章主旨,可与三十二章互相发明。老子的“道

  • 原道训·刘安

    【原文】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之而弥于四海,施之无穷而无所朝夕;舒之幎于六合,卷之不盈于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弱而能强

  • 卷第四 文章 名实 涉务·颜之推

    文章第九夫文章者,原出五经〔一〕:诏命策檄〔二〕,生于书者也;序述论议〔三〕,生于易者也;歌咏赋颂〔四〕,生于诗者也;祭祀哀诔〔五〕,生于礼者也;书奏箴铭〔六〕,生于春秋者也。朝廷宪章〔七〕,军旅誓诰〔八〕,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念常

    佛祖历代通载目录  第一卷目录  第二卷 七佛偈 彰所知论器世界品 日轮 月轮 诸星宿 妙高山三十三天 情世界总有六种 人祖大梵 三末多王及诸王种 器世界坏(并赞)  第三卷 盘古王 天皇 地皇 人皇 

  • 看军人尚有军纪否·太虚

    上海各报载:淞沪警备司令顷接最高当局自牯岭来电称:凡军人之非法占领敌产房屋,统限于九月底前出清。该电中并令上海区海陆空军及后勤司令部等,自动澈查报告,知有隐匿等情,以军法从事;其主管长官则连带惩处。这个最高当局电令

  • 第八年海潮音之新希望·太虚

    佛所说法,普为有情,在人言人,普为人类,不是为少数学人作娱乐品者,亦不是离开人类以弄玄虚者,故佛法之意思,即海潮音之意思也。海潮音、本社尝释为“人海思潮之觉音”。海是深广无际之意,须普周于人世;潮是应时而发之意,即是时代

  • 卷第二十二·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佛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皆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复以神力,不离于此菩提树下及须弥顶、夜摩天宫,而往诣于兜率陀天一切妙宝所庄严

  • 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一卷·佚名

    宋长干寺沙门释法显集出说法章大德尼僧听。冬时一月过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在。老死至近。佛法欲灭。第二教戒章诸大德。为得道故。一心勤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善道法。第

  • 诗集传·朱熹

    《诗经》研究著作。二十卷,后并为八卷。南宋朱熹注。淳熙四年(1177年)成书。本书八卷,其中《国风》三卷,《雅》四卷,《大雅》、《小雅》各二卷,周、鲁、商三《颂》为一卷。末附《诗序辨》一卷。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

  • 十二门论·龙树

    梵名Dva^das/amukha -s/a^stra 。全一卷。龙树着,鸠摩罗什(344~ 413)于弘始十一年(409)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为三论宗重要依据之经典。本书立十二门以发挥大乘空观,为中论之纲要书。十二门为: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