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五十四

洪武三年秋七月丁亥朔续修元史成计五十有三卷纪十志五表二列传三十六凡前书未备者悉补完之通二百一十二卷翰林院学士宋濂率诸儒以进诏刊行之人赐白金二十两文绮帛各二授儒士张宣等官惟赵埙朱右朱廉乞还田里从之

○是日大风

○戊子  上谓皇太子曰天子之子与公卿士庶人之子不同公卿士庶人之子系一家之盛衰天子之子系天下之安危尔承主器之重将有天下之责也公卿士庶人不能修身齐家取败止于一身一家若天子不能正身修德其败岂但一身一家之比将宗庙社稷有所不保天下生灵皆受其殃可不惧哉可不戒哉

○礼部尚书崔亮奏定皇太子以下及群臣赐坐上坐墩之制参酌宋典各为等差其制皇太子以青为质绣蟠螭云花为饰亲王亦如之宰相及一品以赤为质饰止云花二品以下蒲墩无饰凡大朝会锡宴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上殿者赐坐墩其朝退燕闲及行幸之处则中书省大都督府官二品以上台官三品以上及勋旧之臣文学之官赐坐者仍加绒罽绣褥命其如式制之

○辛卯命编置直隶应天等十八府州及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每岁农隙其夫赴京供役岁率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以佃人充夫其田户出米一石资其费用非佃人而计亩出夫者其资费则每田一亩出米二升五合百亩出米二石五斗

○诏中书省开平王常遇春所食正禄及优给一千六百石并与之

○诏建诸王府工部尚书张允言诸王宫城宜各因其国择地请秦用狭西台治晋用太原新城  燕用元旧内殿楚用武昌灵竹寺基齐用青州益都县治潭用潭州玄玅观基靖江用独秀峰前上可其奏命以明年次第营之

○以古北口山外云州兴州隶北平府

○壬辰置水军等二十四卫每卫船五十艘军士三百五十人缮理遇征调则益兵操之

○诏于午门外择空地立亭建碑刻国家政事可为定式及凡政令之善者著以为法

○乙未礼部尚书崔亮奏每月朔望祭旗纛礼烦而渎非所以示诚敬请止于当祭之月祭于旗纛庙从之

○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坐失朝降为编修

○宝源局火

○丙申以太常卿魏观为翰林侍读学士唐肃为翰林应奉

○以应天府同知兰以权为知府

○故元参政脱火赤等自忙忽滩来归诏赐冠服置忙忽军民千户所隶绥德卫以脱火赤为副千户仍赐袭衣靴袜银椀诸物及其从人衣服有差

○诏定各行省行都督府官与按察司官会见位次凡诸道按察司官与行省及行都督府官公会按察使副使佥事俱坐于参政佥都督之下省郎中府经历之上按察司经历坐于省员外之下府都事之上按察司知事坐于省府都事之下其各卫指挥司官与按察司官各府州官皆依品从

○丁酉享太庙

○以礼部主事黄肃为本部侍郎

○御史台奏明州府亏盐凡五千四百引宜令官吏偿之  上曰彼固有罪然必欲其偿盐则不惟殃及小民而在官之弊寖生矣命悉免之

○监察御史王铉言太平府官吏建公廨稽缓多舍于外请以违制论  上曰力未足耳姑容之令趣完时定制天下省府州县官皆建公廨以居太平府未就故铉言之

○置军储仓时在京卫多积粮以钜万计而廪庾少无以受之乃命户部设军储仓二十所各置官司其事自一至第二十依次以数名之

○己亥以殿中侍御史寻适为广西按察使监察御史王子启胡子祺为佥事  上谕之曰广西地控诸蛮民未熟化况兵戈凋瘵之余未遂生业恐有司不能抚恤又从而蠹害之兹特命尔等往司风宪须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如有奸贪强暴虐良善者尔等就逮其人鞠问审决然后以闻若俟闻而后决道里辽远往复不无淹滞适等皆顿首受命  上又曰凡为治者无责近效若官守职民安业尔等但安静以抚之

○礼部尚书崔亮等言在外文武官凡遇正旦冬至庆贺行礼以本处指挥司官为班首如指挥司止有副使佥事守御者职皆四品而按察使知府皆三品其秩虽高而指挥副使佥事统制军民守镇一方合居左按察使知府居右仍以武官为班首如千户守御其品秩在知府同知之下宜以知府同知为班首如无知府同知则以千户为班首其府通判及知州与千户品秩等者则以千户居左为班首从之

○定功臣守墓人户各以封爵官品之差等给之其合用石碑石兽之类亦命有司俱依品秩成造

○诏定朔望升殿百官朝参仪礼部尚书崔亮奏凡朔望  上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公服于丹墀东西对立俟引班引合班北面立再拜班首诣前同百官鞠躬唱某官臣某起居赞礼唱圣躬万福班首平身复位同百官皆再拜引班引百官分班仍对立省府台部官诸衙门有事奏者由西阶升殿奏事毕降自西阶引班引百官以次出如无事奏则侍仪由西阶升殿跪奏知之俟侍仪降阶引班导百官出凡具公服朝参者毋举手行私揖礼其朝觐进表笺及谢恩皆公服如面除而不及具服即时谢恩者勿拘凡入午门毋相跪拜拱揖入朝官坐立毋越其等毋谈笑諠哗指画窥望行则容止端庄步武相连立则拱手正身毋輙穿越如有故出班既退从原立班末入本位凡近侍御前毋咳嗽吐唾如有旧患齁喘一时病发者许即退班或一时眩晕及感疾不能侍立者许同列官掖出凡侍班奏事依旧仪含鸡舌香如赐坐即坐不许推让既坐之后或被顾问最先一次起立奏对毕即坐若复有所问不必更起同列侍坐或被顾问一人奏对余皆静听毋搀言剿说如各有所见俟其人言毕方许前陈凡诸儒官于御前奏事或进呈文字恐有口气体气须退立二三步毋輙近御案凡立须于东西隅不得直前其入朝或锡宴俱不得素服制可

○夜五鼓有星大如盂青白色起自东北云中徐徐东北行光明照地约长四丈余散作碎星没于云中

○辛丑享太庙

○革察言司

○壬寅赐文武官朝服公服先是命省部官会弘文馆学士刘基等参考历代制度为之至是成始给赐

○甲辰明昇遣使以香楠木来献诏赐昇与其国相戴寿知院向大亨及来使文绮纱罗有差

○礼部尚书崔亮言礼所以辨上下防奢僣也今丧葬之礼自公侯卿大夫至于士庶各有等第然其间仪制上得以兼下下不可以僣上力虽有余不许过度力不及者称家有无不拘常例从之

○乙巳以太常寺少卿陈昧为太常卿任以忠为少卿杜环为司丞

○赐吏部尚书吴琳致仕琳黄州人甲辰夏召为国子监博士迁浙江按察佥事转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同知入为起居注吏部尚书至是  上悯其老令致仕还乡里

○河南府奏田间生斑犹虫食麻豆命有司捕之

○以福建行省参政蔡哲为御史台侍御史

○命户部增故元威顺王妻子及三大王力只哈帖木儿家属脱火思公主等月给粮米

○庚戌降礼部侍郎黄肃为工部郎中寻复以为工部侍郎

○命户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定期许自首由是应天府首籍者得户六百二十三命军发卫所民归有司匠隶工部

○辛亥自癸巳至是日不雨

○壬子  上谕中书省臣曰北方已定将班师马数繁多刍草宜预备于是定议应天宁国等六府地近京师者各输束草每重租田一顷十六束轻租田倍之池州安庆十六府地远者输锉草重租一顷八包轻租倍之

○命平章胡廷美往河南开封等府招集故元王保保所部亡散士卒凡占籍在洪武元年者听为民二年以后者收入兵伍

○以江仲海为礼部侍郎张亨为兵部侍郎刘崧为职方郎中

○甲寅以翰林应奉陶凯为礼部尚书凯字中立台之临安人博学善属文仕元为教官国初荐入朝与修元史选教皇太子书授翰林应奉至是擢为尚书

○礼官奏自今遣官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诸神春用惊蛰后三日秋用秋分后三日献官及陪祀执事官皆前期斋戒三日至日清晨  上服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中严升御座以待祭毕献官回奏角羊严还宫从之

○丙辰赐崇礼侯买的里八剌母妃以下镀金银首饰凡六十副副九事纱罗布衣服凡六十袭袭七事

○山东自五月至是月不雨

○青州蝗

○明昇将吴友仁寇兴元守将金兴旺出兵击却之明日友仁复来攻兴旺与战面中流矢拔矢复战斩首数百级时城中守兵才三千友仁兵三万兴旺以力寡歛兵入城遣使间道走宝鸡取援兵友仁乃围城决濠填堑攻益急兴旺婴城拒守发巨礟擂石敌兵多死伤者时大将军徐达在西安得报即率师还屯益门镇先令傅友德领兵三千径趋黑龙江夜袭木槽关攻斗山砦下令军中人持十炬燃于山上友仁军见列炬起大惊乘夜遁去

○以中书省右丞杨宪为左丞寻以罪伏诛宪字希武赐名毕太原阳曲人少从父宦寓江南丙申岁  上克金陵宪上谒  上与语悦之令居幕府宪羙资仪通经史有才辨尝使苏州张士诚还称旨除博士厅咨议擢江南行省都事时军国多事征调日发文书常委积宪裁决明敏人称其能然为人深刻意忌有不足于已者輙以计中伤之久之出为浙东行省郎中复往谕方国珍于四明还升按察使迁中书省参议又出为江西行省参政召入为司农卿未几参政中书省寻改河南行省参政洪武二年调山西是年召为中书省右丞至是迁左丞宪在  上左右既久熟于典故而市权要宠轾视同列人莫敢与抗  上未即位时尝上书颂功德因劝行督责之政以求亲幸  上曰是欲使我失人心也不听宪与张昶同在中书忌昶才出己右欲构害之时东南尚未定元都号令犹行于西北昶尝闲暇与宪言吾故元臣也勉留于此意不能忘故君而吾妻子又皆在北方存亡不可知宪因钩摘其言谓昶谋叛且出昶手书讦之昶遂坐诛宪自是益无所惮专恣日盛下视僚辈以为莫己及又喜人佞己徇利者多出其门下宪为司农卿时浙西初平宪以其民富实欲厚歛以资国因留其赋亩加为二亩倍征其税民不堪其苦皆怨之  上初不之知有陈敦礼者扬州人善滑稽号宪加赋为楦田其自山西入中书也欲尽变易省中事凡旧吏一切罢去更用己所亲信阴欲持权乃创为一统山河花押示僚吏以观其从违附己者即不次超擢否者逐去之人莫角□羊其意一日翰林编修陈桱入谒宪以押字示之桱即贺曰押字大贵所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者也宪大喜后数日即奏除桱为翰林待制其专恣不法多类此既又剌求丞相汪广洋阴事令侍御史刘炳鄯某等劾奏之广洋因免官还乡里宪犹不以为慊使炳奏徙之海南  上不从又教炳诬奏刑部侍郎左安善入人罪  上始觉其诬下炳狱炳不能隐尽吐其实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奸状及诸阴事  上大怒令群臣按问宪辞伏遂与炳等皆伏诛

○上阅内藏慨然谓臣下曰此皆民力所供蓄积为天下之用吾何敢私苟奢侈妄费取一己之娱殚耳目之乐是以天下之积为一已之奉也今天下已平国家无事封赏之外正宜俭约以省浮费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九 周舍 徐勉·姚思廉
  卷二百二十七·列传第一百十五·张廷玉
  曾军篇第二·王闿运
  第八编 梁启超、孟森、吕思勉讲清史·王国维
  卷之一千九十·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野鸡大王之贞节坊·吴虞公
  第五十五册 天命八年六月·佚名
  绎史卷二十四之一·马骕
  卷五·司马迁
  卷四 鲁语上·左丘明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周行逢传·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佚名
  卷首之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提纲·陆采

    【圣无忧】〔副末上〕人世欢娱少。眼前光景流星。靑春不乐空头白。老大损风情。喜遇心闲意美。更逢日丽花明。主人情重须沉醉。莫放酒杯停。【南歌子】淸新乐府唱堪听。遏云行。凤鸾鸣。宫怨闺愁。就裏诉分明

  • 卷六十六·徐世昌

    刘统勋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诸城人。雍正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赠太傅,谥文正。有《刘文正公集》。登上方寺塔铅黄眯目两旬余,梵宇临高快意初。一带河流来苍莽,四天楼阁敞晴虚。登场禾黍

  • 卷三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盛唐七 高适【字逹夫渤海人】 铜雀妓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塞上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

  •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司马迁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贝

  •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尽 弟陵兄晋道子专权·蔡东藩

      却说王建入帐,请魏王珪尽杀燕军,略谓燕恃强盛,来侵我国,今幸得大捷,俘获甚众,理应悉数诛戮,免留后患,奈何反纵使还国,仍增寇焰云云。珪尚以为疑,顾语诸将道:“我若果从建言,恐南人从此仇视,不愿向化,我方欲吊民伐罪,怎可行得?”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正统元年十二月壬戌朔诏免直隶淮安府户口盐钞以比岁灾伤故也○先是都督蒋贵部领在京官军二千五百人赴甘肃人给以马及鞍鞍不及造以操军所乘借之至是行在工部请市材民间造鞍以偿 上令内府给价与操军使自办毋扰于民○癸

  • 卷之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十八 列传二百五十八·纪昀

    列传元 【十二】○元十二嶭塔喇海高诺尔王义王玉【枕】赵迪邸顺【琮】王善【庆 端】杜丰舒穆噜拜达勒贾塔尔珲鄂屯世英田雄张巴图张荣 赵天锡【贲亨】嶭塔喇海高诺尔王义王玉赵迪邸顺王善杜丰舒穆噜拜达勒贾塔尔珲鄂

  • 金佗稡编卷二十七·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二十七宋 岳珂 撰天定録中经进百韵诗臣一介孱庸滥饕世禄每念沉寃未雪直笔久汚一意纂修五年勤瘁比干宸览误简渊衷万死尚寛九殒莫报今因追感先臣飞事辄赋百韵诗一篇缮写躬诣天庭投进伏望圣慈特

  • 第九章 西征之役(中)·冯承钧

    是年11月,班师渡阿母河,进至撒麻耳干,召回教教师使说明教义;成吉思汗皆是之,惟不以赴默伽巡礼一事为然;以为全世界皆为上帝居宅,任在何地祈祷皆得达于帝所,不必拘拘一地也。摩诃末死后,其三子从海道至曼乞失剌黑,从者七十骑,复自

  • 第六节 交 通·吕思勉

    隋、唐两代,交通之业,远迈前朝者,莫如运河,其功实成于隋世。则以南北久分,骤见统一,而南方之富庶,又远非分裂以前比也。炀帝开通济渠,已见第二章第四节。自此已前,文帝已开山阳渎。《隋书·高祖纪》:开皇七年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

  • 卷六·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六宋 钱时 撰太甲上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太甲三篇始末此序数语提尽太甲之先未有败度败礼等事既立之后病证方出故孔子序书特曰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若未立而已

  • 卷三十三·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三性理五心性情【定性 情意 志气志意 思虑附】程子曰自性之有形者谓之心自性之有动者谓之情问喜怒出于性否曰固是才有生识便有性有性便有情无性安得有情 问

  • 卷一·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象头山中。与大刍众七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诸有所作悉已成办。释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妙心俱得解脱。诸心自在到胜彼岸。善入法界建立

  • 答姚陶馥问(十一则)·太虚

    问一:宗门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达磨祖师指楞伽四卷可以印心,是何意旨?  答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即此亦是不立文字之文字。宋译楞伽谓宗通说通,唐译楞伽谓自觉圣智及随机说法。此自其宗通之自觉圣智边言之,即是不立文字之

  • 宗镜录卷第七·延寿

    夫水喻真心者。以水有十义。同真性故。一水体澄清。喻自性清净心。二得泥成浊。喻净心不染而染。三虽浊不失净性。喻净心染而不染。四若泥澄净现。喻真心惑尽性现。五遇冷成冰。而有硬用。喻如来藏与无明合。成本识用

  • 海底眼·佚名

    《海底眼》这是一本易卦六爻预测类书籍

  •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佚名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又名《太上洞玄灵宝五篇真文赤书》,简称《赤书真文》。道教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陆修静《灵宝经目》已着录。原书二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三卷,收入洞真部本文类。本书列于道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