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平公宇文神举传

东平公宇文神举,是周文帝宇文泰同族人的儿子。他的父亲宇文显和,从小继承前辈的爵位。显和性情矜持严肃,涉猎很多经书,臂力超过正常人,可以拉动数百斤的大弓,能骑在马上向左右两边射箭。孝武帝在番邦,显和早就蒙受他的器重和礼遇。当时国家多难,孝武帝曾请他出谋划策。他陈奏应闭门不出,隐晦自己的行迹,等待时机,再图进取。孝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孝武帝即位后,命他为阁内都督,封为城阳县公,因旧恩对他礼遇甚厚。他住的房子又小又破,孝武帝便撤掉殿省,将房子赐给他居住,他就是这样被孝武帝看重。

  神武帝高欢专擅朝廷大权之后,孝武帝常常感到不安稳,问宇文显和:“天下汹汹,动荡不安,应怎么办?”显和答:“不如择善而从之。”因而吟诵《诗经》中的句子说:“那个美人啊,就是西方的那个人呀。”孝武帝说“: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朝廷决定了西入关中的策略。因为他的母亲年迈,孝武帝让他拿出个主意,他对答:“今天的情况,忠孝不能两全,如果我不保全机密就失掉作为臣子的责任,怎么敢先为自己打算!”孝武帝因悲怆改变了脸色,说:“你真是我的王陵啊!”升任他为朱衣直阁、阁内大都督,改封爵号为长广县公。他跟从孝武帝入关,到达溱水,周文帝宇文泰平常听说他善于射箭,却从没有见过。少倾,水边飞来一只小鸟,显和将它射中。宇文泰笑着说“:我知道你工于此道。”朝廷晋封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来去世。

  宇文神举幼年丧父,有天生夙成的器量。长大后,神情潇洒风流,志气韬略,英武丰赡。眉目清秀俊朗,仪表魁伟,相貌堂堂。北周明帝初年离家出仕,任中侍上士。明帝留心学问,而神举爱好文章。明帝每次出巡,都让神举跟从。他继承父爵,被封为长广县公。天和元年(566),迁任为右宫伯中大夫,晋爵位为清河郡公。建德三年(574),自京兆尹的职位出任为熊州刺史,北齐人都害怕他的威名。周武帝东伐,神举随从平定并州,被授为并州刺史。并州原为北齐的别都,城内有很多刁滑邪恶的人。神举恩威并用,远近的人都心悦诚服。朝廷改封他为武德郡公,升任为柱国大将军。又改封为东平郡公。宣政元年(578),他又转任司武上大夫。幽州人卢昌期占据范阳造反,朝廷命他率军讨伐。北齐的黄门侍郎卢思道也在反军中,反叛被平定,正要将卢思道解开衣领斩首,神举将他释放并礼貌对待,还命他起草露布。稽胡造反,侵犯西河,神举与越王宇文盛进讨。这时突厥人赶来救援稽胡,神举用奇兵袭击,突厥人败退,稽胡归附。朝廷授予他并州总管的职务。

  神举被周武帝器重,他竭尽心腹的责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次向武帝说太子的过失,神举也参与了。宣帝即位后,荒淫无度,神举惧怕遭受祸患,心中常不自安。刚平定范阳之后,他的威望名声大振,宣帝忌恨他的名望,加上过去的怨仇,便派人将毒酒赐给他,他死在马邑,当时年仅四十八岁。

  神举风仪俊美,善于辞令,博览经史,喜爱篇章,尤其工于骑马射箭。临阵对敌,英勇无畏,又颇有谋略;莅职为官,政绩突出,声誉四起。加上乐善好施,爱护人才,以雄武豪迈自居,所以能够文武官职兼任,声名播于内外,百官无不仰望他的风采,前辈旧友至今赞颂不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四 崔杨窦宗祝王·欧阳修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脱脱
  卷三十八·黄以周
  名山藏卷之四十八·何乔远
  卷之三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五 职官略六·纪昀
  四二 老师二·周作人
  十二、我的近视眼·包天笑
  郑和传·张廷玉
  宋晟传·张廷玉
  卷九 礼四(吉礼 )·龙文彬
  礼二·徐松
  卷一百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二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596_1 【感古】司马扎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   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卷596_2 【赠王道士】司马扎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无鬼。岂知浮云世,

  • 卷二百四十一·彭定求

        卷241_1 【闵荒诗】元结   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   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   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gH生回沟。   封陨下泽中,作山防

  • 卷九·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九吏部侍郎汤右曾撰次韵答焦饮百年不待羊胛熟浮世风轮空轣辘与君得闲即相觅何用陈遵留尺牍忆昨春官共上时杏花寒食炊饧粥兰台职司亦何有十载堆盘饱蔬?精神虚费空自笑蝼蚓蛟螭杂篇幅酒人未散燕

  • 卷四百五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九白居易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嫋嫋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颻开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纎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隂催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裵囘或行或坐

  • 卷九十六 晉紀十八·司马光

      起著雍閹茂(戊戌),盡重光赤奮若(辛丑),凡四年。   顯宗成皇帝咸康四年(戊戌、三三八年)   春,正月,燕王皝遣都尉趙槃如趙,聽師期。趙王虎將擊段遼,募驍勇者三萬人,悉拜龍騰中郎。會遼遣段屈雲襲趙幽州,幽州刺史李孟退保易京

  • 卷十九·李心传

     边防一  靖康建炎绍兴大臣和战守避说靖康中大臣言边事者为四说李伯纪欲战何文缜欲守李士美吴元中欲和白蒙亨唐钦叟欲去建炎绍兴闲大臣言边事者亦为四说李伯纪张德远欲战范觉民赵元镇欲守黄懋和汪廷俊秦会之欲和吕

  •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佚名

    卷六   康熙十三年五月甲子朔,设浙江马站。上谕兵部:大兵进剿闽逆,凡奏报军机,止由水路,恐致稽迟;自杭至衢,令设马站七处,置笔帖式、拨什库以便驰递。   戊辰,戒谕往驻兖州蒙古塔布囊等。先是,上命喀喇沁部落四等塔布囊霍济

  • 卷之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八明 俞汝楫 编祥异备考表奏祥异有司表奏灾祥洪武二年九月礼部尚书崔亮等奏凡祥瑞应见皆为国家休徵按唐六典四瑞有大瑞上瑞中瑞小瑞其大瑞景星庆云麟凤龟龙之类上瑞白狼白兔之类中瑞苍乌

  • 景公问国何如则谓安晏子对以内安政外归义第八·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国如何则可谓安矣?”晏子对曰:“下无讳言,官无怨治;通人不华,穷民不怨;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上有礼于士,下有恩于民;地博不兼小,兵强不劫弱;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

  • 卷九九·邱濬

    ▲邮传之置 《周礼》:乡大夫之职,国有大故,则令民各守其闾以待政令,以旌节辅令则达之。 贾公彦曰:“国有大事故,恐有奸寇,故使民征令,出入往来皆须得旌节辅此征令,文书乃得通达,无节则不得通。” 臣按:旌以

  • 第十一章 11·辜鸿铭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辜讲一位学生(子路)问孔子应该如何对待死者的魂魄。孔子回答:“我们对活着的人还没有尽到义务,为什么要去问对死人的义务呢?”这位学生(子路)继续

  • 卷上·佚名

    复次说此法时。命者奢利弗。从座而起。一肩优多罗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欲少问。愿佛听许。如我所问。赐为解说。如是言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随汝所欲当问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其所问者,我为汝说

  • 卷之上·永觉元贤

    建州弘释录卷之上建阳晚学 释元贤 编集达本第一(共得三十二人)识心达本始号沙门。心非可识。眼不见眼。绝解绝证。强立斯号。入诸佛海。此为第一。志达本。△唐建阳佛迹岭道一禅师汉州什邡人。姓马氏。容貌异常。牛

  • 汤子遗书·汤斌

    清初学者汤斌所撰杂著。斌之学源出孙奇逢,治程朱理学,也不废陆王之说,虽以宋儒为主,亦不废汉唐儒者之所长。主张“身体力行” ,以正心诚意,讲求实用为本。尝谓: “圣贤义理,载于五经四书,而其要在于吾身,若舍目前各人

  • 梁启超文集·梁启超

    文集,梁启超著,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近代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领袖,是我国晚清文学界革命的旗手。1899年,他率先提出“文界革命”和“诗界革

  • 春秋谳义·王元杰

    九卷。王元杰(生卒不详)撰。王元杰字子英,吴江(今属江苏省)人,元代经学家。家世业儒,至正间领乡荐,以兵兴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此书辑程颐、朱子论《春秋》之言分缀经文之下,又节录胡安国《春秋传》以尽其意。王氏之说则列于

  • 象头精舍经·佚名

    一卷,隋毗尼多流支译。佛在伽耶山文殊师利问佛菩提之义,后向诸天子说大乘法。与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伽耶山顶经,大乘伽耶山顶经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