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陆俟传

陆俟,是代郡人。他的曾祖父陆干,祖父陆引,是世袭的部落首领。他的父亲陆突,道武初年率领部落跟随大军征战,立了很多战功,官至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

  陆俟少年就很聪慧。明元帝即位后,他承袭了关内侯之爵,官拜给事中,负责选部、兰台的事务,从不干扰别人。太武帝征讨赫连昌时,下诏令陆俟统领各个军镇防备蠕蠕,他和西平公安颉一起并给他攻克武牢关,赐爵为建邺公,官拜冀州刺史。当时对州郡长官进行了考核,陆俟和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后来他又转任武牢镇大将。平凉的休屠金崖、羌的狄子玉等反叛,陆俟又转任为安定镇大将军,追击征讨金崖军队,将他们全部擒获。

  陆俟又被升迁为怀荒镇大将。到任未满朝,高车的众莫弗指控陆俟为政严厉,性情暴躁,恳请前任镇将郎孤回来接任。太武帝批准了他们的要求,陆俟被召回。到京师朝见太武帝时,他说不超过一年,郎孤一定会丧命,而高车一定要反叛。太武帝怀疑他在胡说,狠狠将他责备了一番。只保留他的爵位而让他回家。第二年,众莫弗果然杀了郎孤而起兵反叛,太武帝听到消息后大惊,召来陆俟问是什么原因。陆俟道“:高车那里的风俗是上上下下都不知礼数,对不知礼数的人,很难做他们的上司。臣到高车后,对他们施加威严,用法纪纲常约束他们,想慢慢引导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的本分和行事的限度,然而的确颇有些奸恶之人,厌恶正义道德,因而指控臣没有恩德,却称赞郎孤的好处。郎孤得以回镇为官,对自己的好名誉很得意,一定会更多施恩给百姓,而贬低臣的行为,对下级只想以宽厚、仁慈、恩惠、放任对待他们。不知礼数的人,容易滋生霸气和傲气,于是不再有上下级之分,不再有上下之礼后,郎孤再用威势想使下面人收敛,就招来那些人的怨恨情绪。怨恨情绪高涨,叛乱之事就发生了。”太武帝叹道:“卿身材短小,顾虑却那么长远!”当天就重新起用他为散骑常侍。

  太武帝征讨蠕蠕,攻破凉州,陆俟经常随驾督管辎重的运输,他又和高凉王那渡过黄河去攻城夺地,被升任为长安镇大将。又和高凉王那在杏城击败盖吴,擒获盖吴的两个叔叔,众将想将二人解送到京城,只有陆俟不同意,他说:“如果不杀了盖吴,只怕长安之变还不会结束,盖吴一个人藏匿潜逃,如果不是他的亲信,谁能抓得到他。假若十万大兵停驻而追他一个人,不是上策。不如暗地答应盖吴的两个叔叔,不为难他们的妻子儿女,让他们去追杀盖吴。”诸将都说“:如今已捉住了他们两个叔叔,就剩盖吴一个人,怎么还会卷土重来呢?”陆俟道“:诸位难道没见过毒蛇吗?不把它的头斩下,它仍能为害。况且在治疗心腹的疾患时,却说一定要留下类似的毛病,这样怎么能行?”于是放了盖吴的两个叔叔,并给他们规定了期限。期限到时,盖吴的叔叔还没回来,诸将都埋怨陆俟,陆俟道:“这是因为他们还不方便下手,他们一定不会背信的。”过了几天,二人果然杀了盖吴回来,正如陆俟说的情形一样。陆俟料事如神,精明决断,由此可见一斑。他后来被升任为内都大官。

  安定卢水的刘超等反叛,太武帝因为陆俟的威名和恩德遍及关中,下诏任命他在原来的官职外加都督秦、雍各路军马,镇守长安。太武帝道:“刘超等人仗着地势险要,不再听从王命,朕如果让您统率重兵,刘超等各路叛党将合而为一与我们相抗衡;如果给您的兵力太弱,又不能制服叛贼。现在只有您自己拿主意了。”于是陆俟单人匹马到了军镇。到了之后,他宣扬己方的威信,暗示刘超成败得失的利害关系,刘超仍然没有降意。陆俟就率领帐下人马去找刘超,刘超派人迎接,并说道:“来人若超过三百,就用弓箭刀马迎接;来人若在三百以内,就用酒肉饮食招待。”陆俟于是领着三百名骑兵与刘超见面。刘超防备十分严密,陆俟于是纵情饮酒,大醉而回。后来陆俟假装出猎,又去找刘超。他和手下士兵约定“:今天一定要找机会下手,你们不能喝醉。”陆俟于是装醉,上马大叫,斩下刘超首级。士卒们应声出击,这样就平定了这次叛乱。太武帝十分高兴,召回陆俟拜他为外都大官。

  文成帝即位后,因为陆俟之子陆丽有立君定国的功勋,陆俟晋爵为东平王。去世时,享年六十七,谥号成王。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六·焦竑
  卷十二·李心传
  帝王经世图谱卷八·唐仲友
  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五百十·佚名
  今献备遗卷三十二·项笃寿
  西南夷传·李延寿
  一二八、齐湣王在位十八年非四十年其元年为周赧王十五年非周显王四十六年辨·钱穆
  卷七十·赵汝愚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第九节 兵 制·吕思勉
  卷四十一·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卷十·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十一·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四十五 陈崇德 别张朝昇太学 朝发金陵道暮泛龙江潮驰心在桑梓宁辞归路遥送客星初散离人酒半消秋风起天末秋月明通宵俯仰吟怀壮逸兴何飘飘念子青云器高

  • 卷之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提要·吕祖谦

    【臣】等谨案大事记十二巻通释三卷解题十二卷宋吕祖谦撰取司马迁年表大事记之目编年系月以记春秋后事复采左氏厯代史皇极经世通鉴稽古录辑而广之始自周敬王三十九年迄汉武帝征和三年书法皆视太史公所录不尽用防书凡

  • 第四四八禀光绪十二年四月初三日一二二二九--一·佚名

    二皂头役杨桢禀请新竹知县方:发给谕戳与后垄街庄总理陈清溪附卷 私记 台下二皂班头役杨桢叩首叩禀,为妥议举充,恳准给发谕戳,以便趋前奉公有赖事。缘桢查街庄郊铺、绅商人等,佥举得本街陈清溪一名,充当

  • 卷八·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八八月庚申内大臣索额图奏报贠外郎阿尔必特祜归自噶尔丹先是上遣阿尔必特祜等赴索额图军前使于噶尔丹至是索额图奏言阿尔

  • 世家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二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高宗二。○(辛卯)十八年夏四月旱。五月丙戌朔以久旱赦中外罪囚。戊子再雩。六月丙辰朔王如奉恩寺。秋八月丙子幸王轮寺。壬午蒙古元帅撒

  • 三、评论·周天游

    袁宏后汉纪自序(节录)予尝读后汉书,烦秽杂乱,睡而不能竟也。聊以暇日,撰集为后汉纪。其所缀会汉纪、谢承书、司马彪书、华峤书、谢沈书、汉山阳山记、汉灵献起居注、汉名臣奏,旁及诸郡耆旧先贤传,凡数百卷。前史阙略,多不次叙

  • 刘仲威传·姚思廉

    刘仲威是南陽睟陽人。祖父刘箈,齐代征他为国子博士,没有到职。父亲刘之迟,任荆州治中从事史。刘仲威年轻时就有志向,研读了许多经典史籍,梁承圣年间任中书侍郎。在萧庄伪署任御史中丞,跟随萧庄入北齐,死于邺中。刘仲威的堂弟

  • 翟鹏传·张廷玉

    翟鹏,字志南,抚宁卫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出任卫辉知府,后调到开封。升陕西副使,进职为按察使。性情刚直耿介,任官以清操见闻。嘉靖七年(1528)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当时边政长久废弛,强壮

  • 40.纸上谈兵的赵括·林汉达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意投降秦国,打发使者带着地图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派军

  • 卷十二·佚名

    (二一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比丘尼。名曰旷野。于其晨朝。着衣持钵。入城乞食。食讫洗钵。将欲向彼得眼林中。时魔王波旬。作是心念。瞿昙沙门。今在舍卫得眼林中。其弟子旷野比丘尼。入城乞食。

  • 卷五十一(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七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二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为求如是深极妙善清白觉慧故。由是妙善净法明门。精勤方便如理证入观如理句。舍利子,云何名为如理证入。复以何等为如理句。

  • 唯物的宗教观观不到佛教·太虚

    亚东图书馆发行之唯物的宗教观一书,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品,一览可知。其批判及断定“宗教”在不久的将来必致灭亡,虽亦将佛教牵连在内,实际毫不能触及于佛教。例云:宗教是民众幻想的幸福,是民众的鸦片。他把世界意识颠倒起来

  • 中华民国大藏经编纂纲领·太虚

    接阅编纂大纲草案与编纂体系述意,兹且就草案论之:编纂纲宗及内容二项所列北传大藏、南传藏经、西藏经典、东土著述,只可说明材料来源,未应用为编纂体类。盖南传、北传、小乘、大乘、原始、发展等名称,乃近代西洋史家或异教

  • 法华义记卷第二·法云

    光宅沙门法云撰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此下尽偈。是第四发问序。亦有两段。第一经家叙弥勒自欲问之意。第二从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下竟偈是正问也。又此两段之中各开为二。经家叙欲问中有二者。第一言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

  • 太上洞玄灵宝开演秘密藏经·佚名

    据《辩正论》,该经即《本际经》第9卷。敦煌道经残卷有《太玄真一本际妙经第九》6件片段,有些可与本经对应。该经述道身与神本,道体唯一,于无相中示真法相,劝人了道,了正观中道,修道传法。

  • 古今词话·沈雄

    清沈雄撰。凡八卷,包括《词话》上下两卷,《词品》上下两卷,《词辨》上下两卷,《词评》上下两卷。《四库全书》著录为六卷,并非完本。书前有曹溶《词话序》云:“岁在乙丑,余来金阊,偶僧沈子出示《词话》。”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

  • 明世宗宝训·张居正

    明世宗朱厚熜语录汇编。徐阶、张居正等编纂。万历五年(1577)成书,与《明世宗实录》同进。二十四卷。三十年,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九卷。凡五十子目,前有明神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