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二十四

户部九

会计

军马所在转运供给诸司职掌已具见今各处钱粮除存留外其起运京边各有定数备列於後若起运南京者则见於南京户部

诸司职掌

凡有军马去处所需钱粮等项本部必先查考某处蓄积有余某处岁用不给量其水陆路程地理远近难易计其人夫多寡明白具奏差官於粮多去处拨运阙粮卫分支用

事例

弘治十五年起运数目

浙江布政使司

夏税京库折银麦八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绵三十二万两丝绵折绢一百九十六万两每二十两折绢一疋

秋粮供用库白熟粳米二万三千石准糙米二万五千三百石酒醋麫局糯米二千七百石准糙米二千九百七十石惜薪司白熟糯米一十五石一斗准糙米一十六石六斗一升京库白糯米一百石准糙米一百一十石光禄寺白熟粳米二万五千石准糙米二万九千五百石白熟糯米四千三百八十五石七斗准糙米四千八百二十四石二斗七升京库折银米六十万五百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京仓兑军儧运米六十万石

山东布政使司

夏税京仓小麦三万四千七十五石京库绵布二万疋准小麦二万四千石丝折绢五万四千九百九十疋一丈五尺四寸七分六厘边仓本色小麦一万八千七百七十五石钞五十万锭照例折银准小麦五万石绵布一十三万二千四百一十八疋准小麦一十五万石千九百一石六斗

秋粮京仓米石十五万五千六十石京库绵布一万五千疋准米一万五千石绵花六万二千斤准米六千二百石边仓本色米二十万八千八百石绵布一十二万九千疋准米一十二万九千石绵花七万七千斤准米七千七百石京塲草二百一十二万四千三百八十束京库折银草一百七万五千一百束边塲草三十二万束

河南布政使司

夏税京仓粮一万七千九百五十石边仓小麦九千六百石秋粮京仓米二十九万二千六十五石三斗京库绢二万五千七百五十疋零布八万一千八百三十七疋花绒一十三万三百四十二斤四钱户口食盐钞六百一十四万七千一百一十贯京塲草一百五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六束边仓粟米七万一千六百九十石

山西布政司

夏税大同麦二万九千三百石大同府银亿库布四万二千五百疋准麦五万一千石宣府麦一万七千八百石万全万亿库布六千疋准小麦七千二百石雁门等三关麦一万二千石京库农桑丝折绢四千七百七十七疋

秋粮大同米二十九万石千五百石宣府米二万五千石大同府银亿库绵布一十八万疋准米一十八万石花绒八万斤准米八千石万全都司万亿库绵布六万二千五百疋准米六万二千五百石花绒二万二千五百斤准米二百五十石大同在城幷在外草塲草二百四十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八束偏头等三关米八万一千石偏头关幷代州草塲草一百一十万束边库户口食盐钞一百五十万七千三百九十锭三贯

湖广布政使司

夏税京库折绢二万二千九百二十一疋一丈六尺五寸三分九厘六丝七忽二微二尘七纤一渺

秋粮京库折银米七万二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江西布政司

夏税京库折银米麦六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绢折绢八千二十九疋二丈三尺八寸四分八厘农桑丝折绢三千四百八十六疋二丈二尺一寸一分五厘秋粮京仓兑军儧运米四十万石京库折银米九十七万石每石折钱二钱五分阔白苎布五万疋准米三万五千石

福建布政使司

秋粮京库折银米三十六万四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广东布政使司

秋粮京库折银米四十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顺天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千一百一十石边仓喜峰口等仓小麦八千七百四十石

秋粮京仓米豆七百三十七石边仓山海等仓米豆二万三千七百二十石七斗京库人丁丝折绢二万一千七十五疋一丈六尺六寸农桑丝折绢一千七百六十四疋一丈七尺三寸一厘三毫五丝地亩绵花绒九千四百三十六斤一十四两五钱六分四厘户口食盐钞四十九万五百九十三贯

直隶真定府

夏税京仓粮九千二百五十石边仓粮五千五百七十石京库绢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三疋九尺五寸

秋粮京仓米二万五千九百一十八石四斗六升边仓米一万二千五百石京库花绒三万五千三十三斤一两户口食盐钞一百二十四万五百六十八贯折银草三十八万九千束每束折银三分

直隶保定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千七百五十石边仓小麦一千三百五十石京库人丁丝折绢一千一百五十六疋农桑丝折绢一千六百一十一疋九尺二分五厘本色丝二百二十四斤一两一钱二分户口食盐钞四十五万九百三十六贯钱钞中半

秋粮京仓米三千四百二十五石京库花绒九千五百七十四斤八两五钱六分边仓米二万一千五百石京塲草六十八万九千二百九十束京库折银草三十六万束每束折银三分

直隶大名府

夏税京仓小麦八千五百二十五石京库阔白布二千四百疋边仓小麦九千一百石边库阔白布一千三百疋京库人丁丝折绢六千八百二十八疋一丈四尺一寸农桑丝折绢八百一十疋二丈七尺九寸四分一厘二毫边库户口食盐钞七十八万一千一百三十一贯秋粮京仓米三万四百石边仓米四万一千四百五十石边库阔白布二千疋京塲草一百六万一千七百八十二束京库折银草四十五万五千束边仓草二十九万束

直隶河间府

夏税京仓小麦六千六百六十八石边仓小麦三千一百七十五石京库人丁丝折绢四千九百二疋二丈六尺三寸三分一厘三毫七丝五微

秋粮京仓米一万五千九百石边仓米八千八百五十石京库地亩花绒四千六百四十七斤一十三两五钱京塲草六千万六千九百束边仓草五万束京库绵花绒三万斤准米三千石钞一十四万四千六百七十贯

直隶顺德府

夏税京仓麦豆共一万一千四百五十石京仓农桑丝折绢三百五十一疋一丈二尺六寸八分五耗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四十八疋地亩绵花绒五千五斤四两户口食盐钞三十五万七千三百五十四贯边仓麦豆共五千四百二十石

秋粮京仓米豆芝麻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五石边仓米豆共五千九百六十石京塲草三十四万九千一百束京库折银草一十七万三百束

直隶广平府

夏税京仓麦一万五百五十石边仓麦四千六百石京库绢三千一百四十疋一丈八寸四分户口食盐钞六十六万三千一十八贯

秋粮京仓米一万一千八百石边仓米二万一千三百石京库花绒一万四千五百八十四斤一十五两八钱一分京塲草五十三万九千八百束京库折银草二十四万四千束每束折银三分五厘

直隶永平府

京库绢一百七十四疋一丈五寸京塲草三万束

应天府

秋粮京仓兑军儧运米一十万石京库折银草三十万三千九百包每包折银三分

直隶苏州府

夏税京库麦三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秋粮在京各衙门白粳米五万四千八百石京仓兑军儧运米六十五万五千石京库阔白布十九万疋准米十九万石折银米七十六万六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丝折绢一万二千五百五十五疋折银草三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八十万八千四百六十四锭二贯

直隶松江府

夏税京仓粮六万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

秋粮京仓米四万七千六十五石五斗京库布一十七万五千疋折银米二十八万石折银草二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四十六万三千六十五贯

直隶常州府

夏税京库折银小麦九万石

秋粮在京吏部等衙门米四万三千四百七十二石七斗三升京仓兑军儧运米一十七万五千石京库折银米二十五万六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折阔白布米五万石每石折布一疋折银草五十三万包每包折银三分人丁丝折绢一千五百七十三疋一丈一尺一分七厘一毫农桑丝折绢三百二十四疋二丈四尺六寸户口食盐钞二百三十六万一千三十九贯

直隶淮安府

夏税京仓粮三千石京库绢一千四百六十一疋一丈九尺七寸五分

秋粮京仓米二万六千石京库绢一千四百四十一疋一丈九尺折银草二十三万七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粮钞一百九十六万八千三百九十贯

直隶镇江府

夏税京库人丁丝折绢二百五疋二丈八尺六寸二分七厘九毫农桑丝折绢一十三疋二丈七尺六寸三分户口食盐钞二十四万七千三百六十五贯钱钞中半

直隶徽州府

夏税京库折银粮二万二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秋粮京库折银粮七万一千石每石折银二钱五分户口食盐钞七十七万九千七百贯

直隶宁国府

秋粮京仓兑军儧运米三万石京库折银草五十七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十一万五千九百九十三贯

直隶凤阳府

夏税京仓粮三千石京库绢一千三百八十疋折银草一十一万八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九十五万六千二十五贯

直隶安庆府

夏税京库农桑丝绢三百五十三疋二丈九尺折银草一十二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一十四万五千二百七十六贯九百三十文钱钞中半

直隶太平府

夏税京库人丁丝折绢一百二疋九尺六寸四分二厘农桑丝折绢一百一十六疋一丈六尺九分四厘户口食盐钞一十七万八千八百四十五贯钱钞中半

直隶扬州府

夏税京仓小麦二百石

秋粮京仓米六万一百石京库折银草二十二万包丝绵折绢八百四十一疋二丈四尺

直隶庐州府

夏税京仓小麦一千石京库农桑丝绢六百八十七疋一丈三尺二分六厘二毫五丝折银草五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十十九万九千六百四十二贯三百七十五文钱钞中半

直隶池州府

夏税京库丝折绢一十五疋农桑丝折绢一百九十八疋

秋粮京仓兑军儧运米二万五千石京塲草六万二千包京库户口食盐钞一十二万九千九百三十八贯

直隶徐州

夏税酒醋麫局小麦一千石京库丝折绢三千二十五疋二丈二寸四分二厘五毫八丝农桑丝折绢二千五百五十八疋二尺六寸九分五厘

秋粮京仓兑军米三万石京库折银草五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十一万四千三百九十八贯

直隶广德州

秋粮京库折银草二十三万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八十八万二千八十四贯

直隶滁州

夏税京库农桑丝折绢二百一十七疋五尺四寸四分五厘折银草一万一千包每包折银三分户口食盐钞五万二千六百九十五贯

直隶和州

夏税京库农桑丝折绢九十五疋二丈七尺二寸六分户口食盐钞五万九千九百一十贯钱钞中半

明会典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志第五 地形二上·魏收
  列传第五十二 郭祚 张彝·魏收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欧阳修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三·叛臣·宋濂
  契丹國志卷之十三·叶隆礼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三·焦竑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虏 御北寇耿恭拜泉·蔡东藩
  第一百四回  两代表沪渎续议 众学生都下争哗·蔡东藩
  卷之一百一·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蒙藏院·费行简
  王之望传·脱脱
  卷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杨慎

    八咏楼沈休文八咏诗,语丽而思深,后人遂以名楼,照映千古。近时赵子昂、鲜于伯机诗词颇胜。赵诗云:“山城秋色静朝晖。极目登临未拟归。羽士曾闻辽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西流二水玻 瓈合,南去千峰紫翠围。如此溪山良不

  • 卷207 ·佚名

    楼钥 廨舍小轩 衮衮群山尾,横窗更此岑。 尘埃遮物外,风物宛山阴。 作吏何妨隐,寻山不用深。 居然一丘壑,便足快登临。 楼钥 昕老自号鉴堂来住芦山山中先有鉴堂 鉴堂来住鉴堂中,两鉴相磨只一同。

  • 卷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四预晏六十四人诗七十二首【四品顶帯】宗室永全【年六十八】甲殿溥琼膏太乙东皇启星从见丙占恩忆成丁始璇源演六戊【臣生戊戌今年六十八共阅六戊】黼衣灿两已惇叙饫庚仪宴接

  • 班马异同卷二十二·倪思

    宋倪思编李将军列第四十九史记一百九李广苏建第二十四汉书五十四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正月戊辰朔免朝贺四辅臣恭诣会极门行礼是日颁赐四辅臣上尊珍馔 亲王及天下文武官表文送内府收其 仁圣懿安康静皇太后 慈圣宣文明肃皇后表及 中宫殿下笺内府并收命妇免朝贺○司礼监太监陈矩于会极门传

  • ●崇祯实录卷之九·佚名

    怀宗端皇帝(九)崇祯九年正月甲寅,李自成攻固始,别将陷灵台。丙辰,左良玉遇李自成于阌乡,陈友福援之,良玉斩九十级;贼东趋江北。又别贼后至,自桐柏、唐县偪随州。戊午,故礼部尚书孙慎行卒,赠太子太保。慎行性恬退,然矫矫持风节,士君

  • ◎泰伯之荣典(是岂足为泰伯荣哉)·李定夷

    泰伯三让高风,肇启三吴,立庙于无锡梅里。平墟附近之虹山,泰伯墓在焉。民国光复,祀典废而不举。近来有泰伯后裔赣北镇守使吴金彪,吴请中央,令行地方官,切实保护庙墓,并由冯副总统制“端委高风”之匾,江西李督军制“至德无称”之

  • 卷八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八十七 朱批蔡珽奏摺 四川廵抚【臣】蔡珽谨 奏十二月十二日【臣】在成都叩接 大行皇帝遗诏痛深五内钦惟 皇上盛德在躬当阳正位 圣明天纵巨细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上·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上 吴元年十二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上御白虎殿,谕群臣曰:自古忠贤之士,大概有三:“辅国安邦,孜孜图治,从容委曲,劝君为善,君虽未听言,必再三,人君感悟而听用之,则朝廷尊安,庶务咸理,至于进用贤能,使野无

  • 卷59·陈邦瞻

    钦宗靖康元年冬十月戊辰,诏冯澥副康王使金斡离不军。先是,王云至真定斡离不军,遣从吏先还,言金人须康王至军,乃议和。会金使王汭等亦来,帝乃命澥副康王往。会云还,复诏云以资政殿学士副王。王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泽迎谒曰:“

  • 孝经大义·董鼎

    【朱子刊误古文】元 董鼎 撰孝经【善事父母为孝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大圣人也其道不过孝悌而已禹汤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壹以此道此书乃曽子闻于孔子而曽子门人又以所闻于曽子者合而记之以为一经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当受用

  • 卷六·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六    宋 郑伯谦 撰内外上【论三官兼统内外】或问小宰宰夫推广太宰之法而耸动警饬百官府之治其于事则为宜而于势则为顺矣至于王宫之戒令政令则自有宫正宫伯以掌之王内之政令则又有内宰

  • 卷九·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九安溪李光坡撰○载师掌任土之灋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注曰任土者任其力势所能生育且以制贡赋也物物色之以知其所宜之事而授农牧虞衡使职之疏曰待其政令者谓因其职事使其赋贡即下经园廛二十

  • 菩萨处胎经 第六卷·佚名

    菩萨处胎经 第六卷姚秦凉洲沙门竺佛念译无明品第二十尔时座中有菩萨名曰智清净。分别空无生老病死。淫怒痴多者。淫怒痴少者。分别众生三品差别。于等分中何病最重。所谓重者邪见是。智清净菩萨即从坐起偏袒右

  • 增修教苑清规目录·佚名

        天竺大圆觉教寺住持比丘 自庆 编述卷上祝赞门第一  圣节  每日祝赞  景命四斋日祝赞  藏殿祝赞(初八日廿三日)  千秋节  善月祈禳门第二  祈祷  接官  祈晴  祈雨  祈雪  救日  

  • 灵宪·张衡

    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东汉张衡撰。原书已经散失,仅在《后汉书·天文志》中保存了一些内容,共一千七百余字。据学者研究,该书是一部与《史记·天官书》相类似的作品,描述周天星官的位置、星数、占星意义等。《隋书·

  • 答陶隐居论书·萧衍

    一篇。书论。南朝梁萧衍撰。此篇为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论书启九篇之一。探讨书法之论,文字简练,对书法技巧、执笔、运笔、结字、骨力、用墨、笔法等,皆有精辟论述。为临书的心得之作,也是对书法技法的概括总结。

  •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佚名

    合三书选录而成:一为“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选录”、二为“英国档选录”、三为“美国档选录”;所选係自清道光二十二年至咸丰十一年有关台湾史料,同为前编第二○三种“筹办夷务始末选辑”之补遗,因名“补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