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萧亻免传

萧亻免字思谦。曾祖父太师、徐国公萧嵩,是开元年间宰相。祖父萧华,承袭徐国公爵位,是肃宗朝的宰相。父亲萧恒,是死后封赠的吏部尚书。亻免在德宗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宪宗元和初年(806),又考中贤良方正制科,授官右拾遗,晋职右补阙。元和六年(811),奉诏任翰林学士。七年,转任司封员外郎。九年(814),改任驾部郎中、知制诰,朝廷内的职位不变。因与张仲方友善,张仲方反驳李吉甫所做的谥议,说用兵征讨、征调民力民财的弊端,是由李吉甫引发的,宪宗恼怒,贬黜了张仲方,萧亻免也免去了学士职务,降级担任太仆少卿。

元和十三年(818),皇甫..当权,向宪宗建议,委任萧亻免为御史中丞。萧亻免与皇甫..和令狐楚,同年考中进士。次年,皇甫..引荐令狐楚做宰相,他二人又双双向皇帝举荐萧亻免。从此宪宗对萧亻免眷顾日重一日,晋升他为朝议郎、飞骑尉,承袭徐国公爵位,赐给他标示五品以上官阶的绯衣、银鱼袋。穆宗即位的当月,下诏大臣议论宰相的任命,令狐楚举荐萧亻免,穆宗授予萧亻免中书侍郎、平章事官职,并赐给他标示二品官员的紫衣、金鱼袋官服。八月,升迁门下侍郎。

同年十月,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宫中使臣率领禁军前往泾原援助。穆宗询问宰相们说:“用兵打仗有必定取胜的法则吗?”萧亻免回答说:“兵器是伤人的凶器,打仗是凶险的事情,圣明的君主迫不得已才用兵打仗。以仁爱之师讨伐残暴凶徒,以正义之军讨伐不义行径,务必事先以仁德感召、安抚招降,不乘人不备突然袭击。古代用兵打仗,不攻打祭祀场所,不肆意滥杀施虐,不擒获年老的人,不损坏农田庄稼。安抚人民,禁绝暴虐,是最好的军队。前往援救,紧急之势超过救水火之灾。因此王者的军队,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这就是必胜之道。如若不克制小的怨愤,轻易地动用干戈,使敌人郁积怨恨,师出无名,不但不能取胜,反而是自招危难之途。用兵打仗实在应当极其慎重!”穆宗认为这种见解很对。

这时令狐楚降职任西川节度使,王播以钱财广行贿赂得宠有势的宦官,谋求担任宰相,而宰相段文昌还帮助他。萧亻免憎恨邪恶,在延英殿向穆宗当面陈述王播的奸邪行贿劣迹,使宫廷内外一片喧腾,不应容许这种人玷污宰相官署。但王播谋求相位的事已快要成功,皇帝又不醒悟,于是萧亻免接二连三呈上奏章请求免去自己的宰相职务。长庆元年(821)正月,萧亻免被委任兼左仆射,进封为徐国公,免去他主持政务。萧亻免官居相位,孜孜不怠地循守恰当的准则,看重、慎守等级称号和车服仪制。每授予一个官职,总是一再考虑是否失误,因此少有人被选拔而近乎陷入苛刻严厉,但一心憎恨奸邪,看轻高官显位,当时的舆论很称赞他。

穆宗依靠宪宗平定藩镇叛逆的余威,在登位之初,两河安定,四方无忧。因而萧亻免与段文昌多次呈献太平之策,认为用兵是为了平息暴乱,现在已经太平,不应滥用武力,劝穆宗停止用兵、收缩武备。又因军队不能立即去掉,便奏请皇帝下达密诏给全国各军镇有军队的地方,每一百人之中,限定八人以“逃亡、死去”名义减员,叫作“消兵”。穆宗荒废政务放纵游乐,不能从长远思考问题,于是诏令全国各军镇,按萧亻免、段文昌的献策行事。因而列籍藩镇的“消兵”士卒,纠合成为盗寇,隐伏山林之中。穆宗登基的第二年(821),朱克融、王廷凑再次在河朔作乱,他们一声呼唤就将被弃离的士卒全都召来。朝廷正要向各藩镇征调军队,在籍士兵已不充裕,只好重新招募士兵。这些乌合之众,动辄被叛军打败,因此又一次丧失了河朔,这是“消兵”策略造成的失误。

萧亻免性格耿直,不随流俗,执行法令,坚守正道。认为自己辅佐朝政时间不长,越级提拔太快,三次上奏恳切辞去仆射职务,不接受任命。穆宗下诏称:“萧亻免勤勉办理国家事务,因病主动辞去职务,从始至终,不离正道,免去宰相要务后,让他担任尚书省长官。朕想超等级施予恩惠,履行我在先的诺言。而他继续呈上谦让的奏章,乃至于再三再四恳请让职,笃诚的表白十分恳切,求免的陈情更加坚定。现今成全你的谦逊礼让,将其职务迁至吏部,担任吏部尚书。”萧亻免又认为吏部簿册文书繁杂,不适合养生之道,请求改换闲散而又无一定职守的官职。同年十月,改为兵部尚书。长庆二年(822),萧亻免以有病为由,上表奏请派往东都担任朝廷的分设职务,未获准许。三月,改任太子少保,不久授职任同州刺史。宝历二年(826),仍以太子少保职务调至东都。

文宗登基,授予萧亻免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官职。萧亻免声称病重,不去朝廷任职,请求免去所授予的官职。文宗下诏说:“新委任的太子少师萧亻免,几朝居官显耀台省生辉,力行仁义忠信好善不倦。文才可以治国理民,品行足以感动神灵。他为人恬静淡泊、纯良和顺,思想精密深邃、敏捷端正,进退遵循正道,应酬依从名分。近来,因为太子傅这样崇高的职位,适于授给国老耆旧,想让他悠闲安逸的供职以保育元气颐养天年。然而他还是上疏恳请辞职,勇退止于当止。朕也曾笃诚劝谕,但其志确难移易。顺从这种坚决辞让的愿望,以期推重良好教化的风气,可按银青光禄大夫、兼尚书左仆射的职位辞官归居。”

萧亻免崇尚为人质朴、洁身自好,不为名利而玷污自己。在身居相位时,穆宗下诏让他撰写《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他回答说:“为臣器量狭隘,此事不能勉强。王承宗在先朝时拒抗命令,没有可以炫耀的事迹,如果让我执笔撰写,不能违背实情夸奖。即或写成进献之后,按照例规给我赏赐,臣如公然拒绝,就将违背陛下抚慰进献的适宜做法;为臣勉强接受,却又不是微臣平素为人所立的志向。微臣不愿意执笔撰写碑文。”穆宗对他表示嘉许,并且免去他撰写这个碑文的任务。

萧亻免在家内尤其注重孝行。母亲韦氏贤明重礼,治家甚严。萧亻免即使做了宰相,在母亲身边侍奉,与未做官时一样。其母故去,他守丧哀伤过度以致身体消瘦,超过通常的规定。文宗免去他遵制守丧,下诏征召任用,他以有病为由恳切推辞。辞官隐退在家后,因为东都洛阳的属下官吏、宾朋好友众多,为了躲开逢年过节这些人前来进见问候的烦劳,于是返回济源别墅,在草野生活中自在度日,在吟诗啸歌中终其一生。

文宗太和八年(834),因为庄恪太子李永已被立为皇太子,文宗想让年老而又有德望的大臣给他帮助教导,再次征召萧亻免为太子少师,萧亻免让他的弟弟萧杰赴京都奉呈奏表,缴还任命他的诏令,以痼疾在身坚决推辞。文宗复诏说:“不到年岁而求辞官,在养生之道来说,当然是最好的了;可是它对朝廷的期望来讲,又如何呢?朕因为初立皇太子,为他精心访求师傅,遥想汉朝旧事,玄成、石庆,当时德高望重,都曾担任此官。我因嫡长子年幼,迫切需要师傅训教,想依赖你阐明古今治国之道,希望尽忠尽孝的规劝,让他天天听到。特派身边近臣,亲赴你的疏林园。然而你仍然隐居超脱,屏弃仕进,还派令弟归还我的诏书。以乐善不倦自足,避世隐居远方,毫不改变志向,坚毅如山屹立。恭阅你所呈的奏章,深为给你添烦惭愧。终身赐给吕尚那样的太师俸禄,顺从你的疏旷的心愿。你的高风对于激励风气、阻遏贪欲,已多有补益了。有益于朝政的意见,请口头传报给我知道,这也就是我对你这样的先朝老臣的期望了。宜以太子太傅的职级辞官归居。”

开成二年(837),萧亻免的弟弟萧亻叔被授予楚州刺史官职。向皇帝谢恩辞行时,文宗对萧亻叔讲:“萧亻免是先朝的有名宰相,身体精力尚未衰颓,可让他来京都。朕赐给萧亻免的诏书、布帛,你就便送到济源,向他说明我的这番心意。”文宗给萧亻免的诏书说:“你的道德为一时俊杰之冠,学业超越儒林的同辈。显示了激励奋发的功效,弘扬了忠君扶国的法度,美名传布朝廷,告老隐逸林涧。屡屡下达褒奖诏令,一再加封高官厚禄,但你坚定的志向不可更改,真挚的情意溢于言表。鸿雁高飞已杳远,吟咏思念更叹息。现赐予绢三百匹,趁便命萧亻叔宣布。”萧亻免竟然卧病不起而去世。

猜你喜欢
  死事传第二十一·欧阳修
  大业杂记 全文·杜宝
  第五十九回 奉直失睦张吴再决雌雄·黄士衡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二十七·王当
  唐史论断目录·孙甫
  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目录·鄂尔泰
  卷二百十四之一·雍正
  卷六十四·纪昀
  第九章 太平天国和捻党之役·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七·佚名
  卷下·郑兴裔
  卷六十六·佚名
  四十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虞·唐圭璋

      字成夫,会稽人,其先为仁寿人,虞刚简之子,虞允文之曾孙。淳祐八年(1248),以通直郎通判建康府。宝祐元年(1253),知永州。累官知连州,以文学知名。   水调歌头   和退翁赋梅为寿韵   憔悴朔家种,零落雪边枝。淡妆素艳,无桃

  • 曾原一·唐圭璋

      原一字子寔,号苍山,赣州宁都人。绍定四年(1231)解试。绍定中,与戴石屏结江湖吟社。   菩萨蛮   淡黄斜日留汀草。檐低半露遥岑小。病眼不禁愁。阑干无数秋。   雁声何处落。旧梦还惊觉。风重葛衣单。深山吹笛寒

  • 第一折·朱凯

    (冲末扮杨景领卒子上,诗云)雄镇三关几度秋,番兵不敢犯白沟。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风无佞楼。某姓杨名景,字彦明。父亲是金刀无敌大总管杨令公,母亲佘太君。所生俺弟兄七人,乃是平、定、光、昭、朗、嗣,某居第六。镇守着这三

  • ●卷三十·陶宗仪

      ◎印章制度《周礼 玺节》郑氏注云:“玺节者,今之印章也。”按许慎《说文》云:“印,执政所持信也。”徐锴曰:“从爪,手以持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然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乾隆

      周  襄王  【己夘】十年春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五月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地在今山东齐南府厯城县】齐师败绩  宋公以诸侯伐齐纳子昭齐人杀无亏将立子昭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宋败齐师于甗立子昭【

  • 春秋别典卷一·薛虞畿

    鲁隠公【元年己未在位十一年周平王四十九年】晋昭侯立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昭侯邑也】成师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賔相桓叔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 元江土司传·张廷玉

    元江,是古代西南夷所居的最边远之地,称为惠笼甸,又叫因远部。南诏的蒙氏将该地交给银生节度管辖,把白蛮中的苏、张、周、段等十大姓迁来戍守该地,还开拓了威远等地,设置威远目炎。后来和泥人侵扰并占据了该地。宋朝时,侬智高

  • 卷二十八·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二十八译改国语解【附】穆尔穆棱【地名蒙古语穆尔踪迹也穆棱江也原作也里没里今改正】托果斯穆棱【蒙古语托果斯孔雀也穆棱江也原作陶猥思没里今改正】尼噜古穆棱【蒙古语尼噜古腰也穆

  • 十三年·佚名

    (戊寅)十三年大明正德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辛丑朔,上率百官,行望闕禮,仍賀大妃殿。○上御勤政殿,受百官賀,進豊呈于大妃殿。○餉宗宰二品以上及入直諸將、臺諫、弘文館、承旨、史官等于勤政殿庭。1月2日○壬寅,臺諫啓元彭祖、

  • 卷之十七 说林训·高诱

    说林训木丛生曰林。说万物承阜,若林之聚矣,故曰说林,因以题篇也。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犹客之乘舟,中流遗其剑,遽契其舟桅,契,刻。桅,船弦板。堕剑於中流,刻下船弦,言其於此下失剑。桅,读如左传襄王出居郑地汜之汜也。暮薄而求之

  • 卷五·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五邳州知州王植撰动物篇第五华注此篇明人物之形质无非阴阳之所为明而为秩序幽而为鬼神散而为形声臭味皆是物也愚按此篇凡十三节节各一义文不相蒙宋子鋭臣云大意见无物不有阴阳而阴阳无不有理欲

  • 卷一·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一    明 季本 撰正释正释释正经也以别于总论之提大纲字义之尽余意矣国风风者讽也民俗私相咏歌之辞有嘉人之善而感动良心者有刺人之恶而感动耻心者皆讽言也闺门乡党邦国可以通用其言

  • 最上秘密仪轨分第二十五·佚名

    尔时诸如来,及大菩萨众。金刚贤圣等,共异口同音。发如是问言,金刚手菩萨。如仁者所说,最上羯磨法。善作诸成就,其所说仪轨。微妙真实理,从无相之法。而现诸仪轨,是仪轨云何。何名最上教,复何为根本。何名本无有,复名金刚手。以

  •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三·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畜門徒白二[一]三十八   如世尊說.若苾芻尼滿十二夏欲畜門徒.應從苾芻尼僧伽乞畜門徒羯磨。應如是乞.   敷座席鳴揵稚.言白旣周.諸苾芻尼集.極少滿十二人。彼苾芻尼向上座前致敬已.

  • 人人自治与世界和平·太虚

    夫和顺者乐,平稳者安;安乐者,人生惟一之幸福,亦人心无上之要求也。然自有人类之文史以来,就其可考者而计之,横亘西东,竖极古近,所谓和平安乐幸福者,徒见之诗歌想像,虽无一日不在人心要求中,卒之若即若离,愈趋愈远,未尝有真享和平安

  • 卷二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七郑介夫邹志完江民表陈莹中传郑介夫名侠。福州福清人也。少刻苦好学。治平中擢进士甲科。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都监安上门。熈宁六七年间两河关辅大旱蝗。民又苦新法。流亡载路。介夫绘所见为图。极陈新

  • 御选语录卷十二·雍正

      御制自序夫本妙明心。大圆觉海。非见闻知解所可通。故无语言文字之可立。然而古来大德。于最上真乘。灼示学人。直言无隐。于无法可说之中。演无意之言句。超情绝解。直指自心。了了可知。昭昭不昧。使听者音前荐

  • 全隋文·严可均

    清严可均校辑。全书三十六卷, 收录一百六十八位作者的作品。因所收包括皇帝诏令、臣僚奏章, 对研究隋代经济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