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牛僧孺传

牛僧孺字思黯,是隋仆射奇章公牛弘的后代。祖父牛绍,父亲牛幼简,官职低下。牛僧孺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目被录取,被派任伊阙县尉,后提升为监察御史,转殿中省任职,历任礼部员外郎。宪宗元和年间(806~819),改任都官,主管台阁杂官,不久换任考功员外郎,充任集贤直学士。

穆宗登基,牛僧孺以库部郎中官职主管拟制诏令。长庆元年(821),宿州刺史李直臣犯贪赃罪判死刑,李直臣贿赂有权势的宦官为他申辩,牛僧孺坚持执法不改。穆宗当面对他说:“李直臣行事虽有过失,但此人有经营规划的才干,可委派他去边疆任职,朕想放宽对他的执法。”牛僧孺回答说:“平庸的人没有才干,只不过是保持禄位讨好上司罢了。帝王立法,约束奸雄,正是因为他们多有才干。安禄山、朱氵此因有过人的才干,才搅乱了天下。何况李直臣只是小才,又何必枉法迁就呢?”穆宗赞扬他严守法纪,当面赏赐他金符紫服。次年正月,委任他做户部侍郎。长庆三年(823)三月,他以本官任同平章事。

起初韩弘进入朝廷任职,因他任宣武节度使时的旧事,流言蜚语颇多;他儿子韩公武用家财以重礼贿赂帝王宠幸的权臣及诽议多的人,同在朝班的官员尽都受到他的馈赠。不久,韩弘和他儿子都去世了,遗孙年幼,穆宗担心他的家财被仆役盗窃,便派宦官到他家,查阅他的家产簿册,将它交给族中长者。在簿册上都记有受贿人的处所,只有牛僧孺的官衔旁用红笔写着:“某月某日,送牛侍郎财物若干,他不收,全部退回。”穆宗审阅簿册后十分高兴。过了不久,朝廷商议任命宰相的人选,穆宗首先认可对牛僧孺的提名。

敬宗登基后,牛僧孺升官为中书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封爵奇章子,食邑五百户。同年十二月,他被提升为佩金符著紫衣的三品官阶,晋封为郡公、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宝历年间(825~826),由不正派的宠臣决定朝廷政事,大臣依附勾结他们,牛僧孺对众小人无可奈何,三番四次呈递奏章请求免职,敬宗说:“等我祭祀天地的大礼完毕就放你走。”穆宗举行完向祖庙报德的祭祀后,牛僧孺又上奏陈请退职,朝廷便在鄂州设立武昌军编制,委任牛僧孺为检校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鄂、岳、蕲、黄四州观察等使。江夏城的土性不粘,难砌城墙,每年加筑,都征收青茅草袋盛土加层。地方官吏借此巧取,侵吞修城资财年复一年。牛僧孺到任后,计算草袋、修筑费用,每年十余万贯,便改征土砖,用以抵偿应征的草袋、修筑费。前后五年,城墙全部筑得如同井壁,侵吞征收资财的事从此根除。文宗登基,就牛僧孺原职加授检校吏部尚书衔,镇守江夏共五年。

太和三年(829),李宗闵辅佐皇帝主政,屡屡举荐牛僧孺有才,不宜任地方官。太和四年(830)正月,将他召回朝廷,代理兵部尚书、任同平章事。

太和五年(831)正月,幽州范阳军队骚乱,兵马副使杨志诚驱逐了主帅李载义。文宗认为李载义对朝廷忠心,骤然听说该州失去这样的主帅,大惊,紧急召见宰相等大臣说:“范阳兵变怎么办?”牛僧孺回答说:“这不值得烦劳圣上忧虑。范阳的得或失,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祸福,自安史之乱以来,翻来覆去都是这样。先前刘总将范阳地域归附中国,朝廷耗费钱财百万,却始终未得范阳的尺布斗粮入收国库,不久又成为祸害。现今的杨志诚也就是以往的李载义,只需因势安抚他,使他抵御奚和契丹不让他们入侵,这才是朝廷的利益所在。给予他朝廷的符节,他必定施展才能效力国家,毋需以叛逆、顺从的问题对付他。”文宗说:“我起初未审慎思考,你说得对。”当即派遣宫中使臣前往宣旨抚慰。不久,牛僧孺被提升为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

太和六年(832),吐蕃派使臣论董勃义来朝与中国建立亲善关系。不久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报:吐蕃的维州守将悉怛谋献城归降。李德裕还陈述利害关系说:“如派羌兵三千人,出其不意,烧掉十三桥,直捣其心腹要地,就可达到降服吐蕃的目的了。”文宗对此事疑惑不定,下令尚书省商议,众大臣陈请照李德裕的计策办。牛僧孺进言说:“这种议论不对。吐蕃的疆域,四周万里,丢失一个维州,无损于它的势力。况且论董勃义刚回去,刘元鼎还未到,近来两国修和,约定停止用兵。中国防御西戎,应以遵守信义为重,军事对敌在次;而今一旦失信,西戎就能以此为口实用兵。听说吐蕃首领正在茹川一带牧马,蛰伏在秦、陇附近。如若他向东袭击陇坂,直奔回中要道,不用三日即抵达咸阳桥;如果我朝派兵抗拒,势必使京都震骇。事情如若到此地步,纵然得到一百个维州,又有何用呢?”文宗说:“对。”于是诏令西川不得接纳维州降将。牛僧孺一向与李德裕有仇怨,虽是商议边防公事,而依靠李德裕的人们认为牛僧孺是妒忌李德裕建立功业,指责牛僧孺的议论沸腾一时,文宗也认为这不公平。这年十二月,牛僧孺任检校左仆射、兼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主持节度事务。

这时护军中尉、宦官王守澄当权,大量收纳小人,私下妄议朝政,内宫事情秘密,不知他们说些什么。一天,在延英殿召见宰相询问对策,文宗说:“天下怎样能达到太平,卿等留心过这个问题吗?”牛僧孺说:“臣等愧任宰相,无能安民济世,但臣想太平也没有法式。现今四方异族不来交相侵犯,黎民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散,在上位者没有滥施暴虐,处下位者没有忿恨怨言,仕宦门中没有强梁之家,公众议论不受阻止梗塞。即使未至太平盛世,也还可称小康景象。陛下如若另求太平,不是臣等力所能及的事。”回到中书省,牛僧孺对同列的大臣说:“我等任宰相,天子如此督责,哪能久处此地呢?”十天内,他三次奏请辞职,文宗不许。适逢李德裕一党得势,即将入朝主持政事,牛僧孺因此获准辞职。文宗已经接受近身侍臣的邪说,急于求得“太平”,奸佞之徒窥得其意向坚定,因此李训、郑注得被重用。几年时间,几乎危及社稷安全,而牛僧孺按一定准则求进退,为议论者称道。

文宗开成初年(836),士大夫丧失道义,众宦官把持权柄,牛僧孺厌弃位处重要藩镇,请求返回自己的封地任个闲职,屡屡奏请,未得获准,共在淮甸任职六年。开成二年(837)五月,牛僧孺加封检校司空衔,食邑二千户,兼任低于他本官的东都尚书省事、东都留守、东畿的汝州都防御使。牛僧孺见识远器量大,心在尘世事务之外,不把小事放在心上。在洛都的归仁里建造了府第。在淮南任职期间,他就在庭院亭台间,布置美树奇石,房舍居室清幽美丽,竹丛树林幽雅深邃。常和诗人白居易在这里吟咏诗歌,不再有仕途进取的意念。

开成三年(838)九月,朝廷征召委任他为左仆射,接着就派左军副使王元直带着委任凭书前往宣布赐予他的官职。按惯例,地方长官入朝任职,没有宫中使臣宣布诏书的先例;因怕牛僧孺推辞,以此促使他入朝。牛僧孺不得已入朝。适逢庄恪太子李永刚刚去世,牛僧孺到延英殿向文宗致谢任用之恩,谈到太子的事,便恳切陈述父子君臣的道义,尊卑长幼的常规,不可轻易更改皇储的道理,文宗听后为之潸然泪下。这时的宰辅大臣都是牛僧孺的故旧同僚,但他从不登门拜会;文宗频繁召见,他以脚有毛病推托。时间久了,文宗对杨嗣复说:“僧孺称说有病,不能上朝趋拜,不可就此听其自便。”开成四年(839)八月,又任命他为检校司徒、兼平章事、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将他的食邑增至三千户。辞行之日,文宗赏赐他觚、散、樽、杓等金银古器,并派宫中使臣告诉他说:“因为你廉洁正派,赐予这些古器,望你暂留一时。”牛僧孺启奏说:“汉南水旱灾害之后,流民亟待治理,不宜停留。”经再三请求放行,文宗才同意他走。

武宗登基,就牛僧孺原职加封检校司徒。会昌二年(842),李德裕当权,免除了牛僧孺的兵权,征聘他为仅有荣衔的太子少保,后晋升为太子少师。宣宗大中初年(847),牛僧孺逝世,追赠他太子太师衔,谥号文贞。

牛僧孺年轻时与李宗闵同科试,尤为李德裕憎恶。武宗会昌年间(841~846),李宗闵被贬斥,死在郴州任所。牛僧孺多次遭李德裕指摘,李德裕想加罪于他,但因牛僧孺素来正直,受人敬仰,无从寻其漏洞。李德裕被贬到南方,所撰著的《穷愁志》,援引民间牧童的谶语指斥牛僧孺,还称他为“太牢公”,对他憎恨到如此地步。

猜你喜欢
  明宗纪六·薛居正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李心传
  卷二·吴广成
  第十六回 进治道陈希夷入朝 遁穷荒李继迁降虏·蔡东藩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一·陈厚耀
  第二十七回 唐高祖立根基二十一帝·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第七编 吕思勉、孟森讲明史·王国维
  ●旗军志题辞·金德纯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二十八·纪昀
  卷之二·沈有容
  王道隆传·沈约
  第三十五章 总司令下野,宁汉息兵·李宗仁
  卷之三·黄景昉
  盛泽承·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七·毕沅

      ◎宋纪八十七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玄黓敦牂闰六月,凡一年有奇。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信,神宗第十一子,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

  • 东汉会要卷三十六·徐天麟

    刑法下中都官狱孝武以下置中都官狱二十六所各令长名世祖中兴皆省唯廷尉及雒阳有诏狱【百官志】和帝永元九年复置若卢狱官【纪】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见窦武传】断狱案罪立春之日下寛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谨微

  • 卷三十·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二宋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二岁而孤母改适长山朱氏旣长知其世家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居

  • 滕茂实传·脱脱

    滕茂实字秀颖,杭州临安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靖康元年(1126),以工部员外郎代理工部侍郎,辅助路允迪出使金国,被金人所拘留。当时茂实的兄长滕..为代州通判,已经先投降金国。粘罕一向听说茂实的名声,就把他迁到代州,又从京

  • 刘聚传·张廷玉

    刘聚,是太监刘永诚的侄子。任金吾指挥同知,后来以“夺门”之功,进升为都指挥佥事,又超升为都督同知。参与讨伐曹钦,升为右都督。成化六年(1470),他以右副总兵的身份随朱永赴延绥,追击贼人黄草梁。遇到埋伏,激战中他下巴受伤,部

  • 汉纪四十六 孝桓皇帝上之下永寿三年(丁酉、157)·司马光

    汉纪四十六 汉桓帝永寿三年(丁酉,公元157年) 春,正月,己未,赦天下。 [1]春季,正月己未(疑误),大赦天下。 [2]居风令贪暴无度,县人朱达等与蛮夷同反,攻杀令, 聚众至四五千人。夏, 四月,进攻九真,九真太守式战死。诏九真都尉魏朗讨破之

  • 三二 立场和主张·邹韬奋

    黑暗势力的陷害方法,除在经济方面尽其造谣的能事外,还有一个最简便的策略,那便是随便替你戴上帽子!这不是夏天的草帽,也不是冬季的呢帽,却是一顶可以陷你入罪的什么派什么党的帽子!其实戴帽子也不一定是丢脸的事情,有害尽苍生

  • 崇儒五·徐松

    编纂书籍文苑英华【宋朝会要】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直学士院徐铉、中书舍人宋白、知制诰贾黄中、吕蒙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丞杨砺、著作佐郎吴

  • 何焱森·周诒春

    何焱森 字伯述。年四十岁。生于广州。永久通信处。北京保安寺街三水会馆。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广东时敏学堂。光緖三十三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授举人。及内阁中书。农工商部七品小京官。光緖三十四年。以官费

  • 卷七·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七    宋 陈傅良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有传说在章指】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

  • 卷十三·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三宋 高闶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者上不受于天子内不受于先君不正其始也齐人救邢凡书救者皆善之也然以狄之强而将卑师少岂能救之此必齐侯亲往但以逼于管仲畏简书之言非有实救之心所以

  • 卷三百九十六·佚名

    △初分无性自性品第七十四之二佛告善现,於汝意云何。明镜等中所现诸像。为有实事可依造业。由所造业或堕地狱。或堕傍生。或堕鬼界。或生人中。或生欲界四大王众天乃至他化自在天。或生色界梵众天乃至色究竟天。或生无

  • 抉 伪 披 真·太虚

    ──二年正月在延庆观堂宏誓研究会讲──人之处世,贵真率耳!德莫德于真,贼莫贼于伪。古之圣贤豪杰,无不成于真也。然伪亦即出于古之圣贤豪杰,故老子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之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呜呼!演

  • 法与人之研究·太虚

    ──二十年四月在南京觉林讲──今天的讲题是法与人之研究。下面分为二段:一段是法之研究,一段是人之研究。本来佛学的大旨,就是说明“法空所显真理”及“人空所显真理”,所有佛学皆不出此二。现因要讲佛学大意,所以提出这

  •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二·佚名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会中诸苾刍等。闻佛所说。地狱焚烧。受苦无量。悲啼雨泪。礼敬佛足。而白佛言。此诸地狱。受罪有情。修何因行免于未来诸苦痛恼。不被缠缚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五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五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念三宝品第十八之四论曰。谓诸菩萨或以因缘遇诸难事。正念对治不生惊怖。如般若经说。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设

  • 第八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丑三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分二  寅初 阿难转疑双非  二 如来进示圆旨  今初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四·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住建寧府考亭靈峰寺語錄崇禎十四年,臘月十五日,入寺。元旦,上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衲子無家,隨緣即住。住不住,法堂深草雨滋培,般若林凋孰撐拄?好撐拄,年新、月新、日新、時新、一切新,只是不勞顧佇,顧佇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