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五章 总司令下野,宁汉息兵

蒋总司令于8月6日自津浦路前线返抵南京,忽然有电给我,该电仅寥寥数语,要我立刻从芜湖防地往南京一晤。那时我已得到前方受挫的消息,详情却未悉,市面人心已见浮动。我便即日应召前往。到总司令部时,才知蒋总司令已于当日去汤山温泉休息。我就掉转车头,向汤山疾驶而去。

一见面,他便说:“这次徐州战役,没有听你的话,吃了大亏,我现在决心下野了!”

我闻言大吃一惊,便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为什么要下野呢?”

蒋说:“你不知道,其中情形复杂得很。武汉方面一定要我下野,否则势难甘休,那我下野就是了。”

我说:“在此军情紧急时期,总司令如何可以下野?这千万使不得。现在津浦路上一再失利,你下野必将影响军心民心。武汉方面为什么一定要你下野呢?他们现在也分共了。站在反共的立场上来说,双方已殊途同归,不过我们早走了一步罢了。大家既已步调一致,便应捐除成见,既往不咎,恢复合作。”

蒋仍旧摇头说:“你不知道内幕,情形复杂得很。”

我说:“你最好派员到武汉去疏通,多说些好话。我也派人从旁斡旋,以免同室操戈,为敌所乘。”

蒋说:“交涉疏通是无补于事的。我是决定下野了……”说着,他便拿出一张拟好的初稿文告,说是他下野的“通电”。

我说:“现在津浦线上,我军已溃不成军,局势十分紧张。敌人已进逼蚌埠,旦夕之间即可到达浦口,威胁首都。武汉方面又派兵东进,如何部署江防实为当务之急。我看,你无论如何也要顾全大局,不要下野!”

蒋说:“我下野后,军事方面,有你和白崇禧、何应钦三人,可以对付得了孙传芳。而武汉方面东进的部队,至少可因此延缓!”

我还是坚持请他不要下野,而他则一再说,他已下了决心,非他下野,否则宁汉之局不易收拾。这样便结束了我们的谈话。后来我才听说,总司令赴津浦督师之前,曾派褚民谊去汉口和汪兆铭商洽。褚与汪私交极深,又属至戚,故无话不可谈。褚民谊既已数度往返于宁汉之间,对武汉方面情形当然知之甚详。我一再喋喋劝蒋不要下野,实是不知个中底蕴,隔靴搔痒之谈,难怪蒋氏说我不知道内幕情形了。

我辞别了总司令,即到隔壁各房间,见陈铭枢、戴传贤、吴敬恒、陈布雷各人对总司令的下野,均处之泰然,我觉得很奇怪。据陈铭枢说,下野宣言,在驶回南京途中,总司令已命陈布雷起草拟就了。他们也认为局面演变至此,暂时退避,也不失为上策。但是当时外间不明真相,且有部分党人以讹传讹,歪曲事实,硬把罪名加到我和何应钦、白崇禧的头上。说蒋的下野,是我们三人“逼宫”使然,恰与事实完全相反。是时白崇禧尚在苏北军中指挥作战,不知此事。据我所知,何应钦当时也力劝蒋打消辞意,绝无逼其下野的事。下野文告因一再修改,到8月12日才正式公布,蒋随即赴沪,此时浦口敌人重炮与我狮子山炮台已对战三日了。

这一谣言的发生,可能有三种因素:一是武汉故造谣言,以打击蒋氏的威信。二是部分党员也同我本人心理一样,当此紧急关头,总司令是万不该下野的,而渠竟毅然下野了,其内心必有不可告人的隐痛,若辈疑心生暗鬼,自易听信外界谣言。三是总司令是一个极端顽固偏私而嫉贤妒能的人,他对任何文武干部,尤其是统兵将领,都时时防范,连何应钦这样四平八稳的人,他都不能放心。总而言之,蒋氏一生,只知一味制造奴才,而不敢培植人才。这一谣言可能系他授意所散布,以打击我辈。嗣后,蒋氏由日本回上海,和宋美龄结婚并复职,此项无稽的谣言更为盛炽。我曾两度在他南京官邸请他申明矫正。他只微笑说,这种不经之谈,尽可不必去理它。我说:“我们的冤枉,只有总司令一言才可替我们洗刷干净。”他仍是微微一笑而已。

溯自1926年冬季,蒋总司令与武汉中央发生龃龉,我一直居中调停,以悲天悯人之心,希望党内团结,内摧军阀,外抗列强。后来共产党问题发生,我也是经常袒护蒋氏,其目的无非维护本党,完成国民革命,实无个人恩怨存乎其间。而党内少数人不明真相,将己度人,认为白崇禧居间全力拥蒋,故第七军始终未为武汉方面威胁利诱所动,而蒋总司令的地位始得以维系不坠云云,此事殊有稍作澄清的必要。

蒋总司令请白崇禧为参谋长,非爱其才,而是利用白与各军联系。到了白氏桥梁作用已告终结时,蒋就必然要弃之如敝屣。加以白氏又是个性直才高的人,重于道义,忠于职守,敢作敢为,而又性喜直言疾谏,深鄙患得患失、奴颜婢膝的行为。此种性格与蒋氏尤为格格不入。因蒋的为人刚直其表,阴柔其里,护短多疑而忌才。自占领江西之后,蒋已对白深感不满。如第二十九章所述,马口之役后,白氏分发所获敌人军械予第二、三、六各军一事,即深触蒋氏之忌。蒋氏或不拟此批武器分发各军,纵使分发,渠意也应由其自发手令执行,不可由白氏为之,以见好于各军。其实,在一般情况下,参谋长为总司令作此处分,原是极顺理成章的事。白氏以大公无私之心,初未想到总司令竟如此狭隘。

然值此军情紧急之时,将才难得,故蒋氏心虽不悦,但又无可如何。东征军事发动时,白崇禧奉调为东路军前敌总指挥,指挥第一、二、三及附义各军入浙作战。命令发表时,第二军代军长鲁涤平极感不服。因论年龄、资望,鲁氏均远在白氏之上。然蒋总司令与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均知此事非白氏担任不可,鲁涤平实才有不逮。后经谭延闿一再解说,鲁涤平始无言。到入浙战事发生,第二军曾一度失利,鲁涤平几有溃不成军之势。值此紧要关头,白氏曾亲率总预备队两团,星夜冒险蛇行前进,深入敌后,直捣敌将孟昭月的总指挥部,方使全局转危为安,卒获全胜,占领杭州,肃清浙江。此一乘危用险的进兵方式,才使鲁涤平佩服得五体投地。

唯白氏以底定东南之功,不特未获主官青睐,反招致无聊的嫉忌,身为东路军总指挥的何应钦,竟以白氏单独进兵,未等他一同入杭州而不悦。蒋总司令也以白氏竟能运用自如,指挥其亲信的第一军而疑窦丛生。白氏系一员猛将,但知披坚执锐,奋勇杀敌,初不意功高震主,竟有如许的暗潮。

宁沪克后,白氏又受任为北伐军第二路代总指挥,指挥陈调元等军循运河两岸北进。陈调元原系白崇禧的老师,且曾任方面有年,此次屈居白氏之下,颇感不服。因亲往见总司令,颇有抱怨之辞。蒋说:“白崇禧行!你应该接受他的指挥,以后你就知道了!”陈调元始郁郁而退。

嗣后,津浦线上之战,白氏用兵如神,每每出奇制胜,陈调元不禁为之击节叹赏。在我军自徐州南撤时,敌军乘虚反攻,如疾风暴雨。陈调元位居第二路前敌总指挥,仓皇不知所措。白氏命陈部先退,自率总指挥部特务团殿后,掩护本路军,缓缓南撤。虽迭经敌军猛扑,白氏指挥从容,三军稳重如山,不惊不乱,陈调元尤为之咋舌称奇。其时陈部饷糈不继,白氏乃将总指挥部和特务团的给养,拨交陈部济急,本部及特务团却等待后到接济再行补充,充分显出主帅舍己为人的风度,更使陈氏心折。所以白氏在东南、苏北、鲁南,数度作战之后,终叫关张俯首,士卒归心,“小诸葛”遂更名闻遐迩了。

以上故事,都是谭延闿、陈调元等亲自向我口述的。孰知白氏战绩日著,蒋氏对他的疑忌也日增,甚至在和诸元老谈话中,时时露出对白氏不满的批评,说白氏“不守范围”。张人杰曾为此与蒋辩论,说在蒋氏直接指挥下的各将官,论功论才,白崇禧均属第一等,值此军事时期,求才若渴,应对白氏完全信任,使其充分发展所长,不可时存抑制他的心理。据说,蒋总是摇头皱眉说:“白崇禧是行,但是和我总是合不来,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喜欢他……”这是张人杰当面对我和李济深说的。我不免闻言悚然。

为弥缝蒋和白的情感,中央元老如蔡元培、吴敬恒、张人杰等常向我提及此事,希望我也去和蒋先生委婉解释。唯我私自忖度,很觉不便正面提出,以免有左袒白氏之嫌。某次谒见蒋氏,他问广西有几位留学日本士官的学生。我说只有马晓军一人。提到马晓军,我就乘机介绍马氏以前任广西陆军模范营营长,及1921年中山援桂时任田南警备司令的情形,并涉及白崇禧为人的重道义感情。我举他以前在田南警备司令部内当营长时的故事:

马晓军是一个看钱极重而胆子极小的军人。一听见枪声,便神经紧张,手足颤动。每逢军情紧急,即借故离开部队,躲往安全地区。部队统率的责任则交由黄绍竑、白崇禧、夏威等几个营长全权处理。危险期过,马氏又回来做主官。如是者再,颇为官兵所轻视;加以他视钱如命,偶尔带几个士兵因公出差,有向他借一角或五分于途中购买茶水的,回防地后,他也必追索。所以上下官兵早已有心希望他离开部队。某次,百色防地为刘日福自治军所袭,部队都逃往黔边,马氏个人却逃往南宁。到刘部被驱离百色后,马氏又要回队。这时几位营长,如黄绍竑、夏威等,都主张拍一电报给他,请其不必回营。独白氏坚持不可,他认为这样做,无异于犯上作乱,于做人的道义有亏。由这个例子看,以马晓军这样的人,白氏对他尚且忠心耿耿,其为人的正直忠厚可知。

其次,白氏担任我的参谋长前后达三年之久。一有军事行动,则出任前敌总指挥,从未计较名位,是一位喜欢做事、任劳任怨的人。广西能够完成统一,整训收编部队,提前出师入湘北伐,他的功劳,实不可没。蒋氏知我有所指而言,只连声“唔,唔”,而结束了我的谈话。

又有一次,我说得就更露骨了。我说,白氏才大心细,做事慎重敏捷。他以前在当我的参谋长时,遇事往往独断独行,然从无越轨之处,我对他也能推心置腹,所以事情做起来又快又好。如今他纵或有“不守范围”之处,推其原意,亦无非想把事做得快、做得好。总司令如觉得有不合体制之处,大可明白训谕,千万不可于部曲之间吞吞吐吐,疑心生暗鬼,反为不美。

我一再诚诚恳恳地向蒋氏解说,总希望全军上下精诚团结,和衷共济。但是不管我怎样地言之谆谆,他总是时怀疑忌。忠言难以入耳,实堪浩叹。所以就蒋与白的关系说,自克复南昌而后,已失和谐,还是我居间维系。故党人所传,说我拥蒋全是白崇禧居间促成,适与事实相反。

蒋总司令于8月12日下野后,宁沪一带军民不知底蕴,竟为之人心惶惶。孙传芳知我军有内变,乃拼全力反攻,自苏北循津浦路及运河两路齐头并进,自江北炮轰江南。长江上游的武汉“东征军”也正向下游移动。我军两面受敌,形势颇为不利,8月19日军委会开会时(蒋下野后我们复用军委员名义),何应钦、白崇禧和我决定以军委会名义,将军队重行部署,把三路大军一齐南撤,防守长江,以阻敌人南渡。

我们的防御部署,系以第一路军,辖第一、第十八(原第六军杨杰师改编)、第十四、第二十六、第十及第三十一等军,担任南京城东郊乌龙山以东至淞沪一带的防务;第二路军,辖第三十七、第二十七、新编第十、暂编第十一等军,担任东西梁山以西长江上游的防务,前敌总指挥陈调元则驻于芜湖;我第三路,辖第七、第十九(原第十五军改编)、第四十、第四十四各军,则担任乌龙山以西、东西梁山以东、长江中段的防务。

至此,除合肥、六安一带尚由第三十三军防守之外,江北已无我军驻屯。孙军与我隔江对峙,四处扬言,说要克日渡江,消灭我军。武汉军此时倘也东下,我军势难首尾兼顾,前途将不堪设想了。所幸自蒋下野后,武汉方面“反共倒蒋”的“东征”计划已失了借口。冯玉祥又连电宁汉双方调解,汪兆铭也表示论事不论人。宁汉对立的局面,表面上确实松弛了不少。南京中央方面企图遴选要员西上,和汉方接洽化嫌息争,庶几可以合力应付敌军的反攻。在这场合下,大家一致推举我作代表,往武汉商谈。南京方面推举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性情平易,人缘甚好,武汉方面对我初无恶意。1926年冬,我曾一度为“迁都”问题奔走于浔汉之间。1927年5月又为宁汉的和平专程往湖口晤朱培德。众人皆知我识大体而无成见,为党国奔走,毫无私意掺杂其间。

众人既以此相推,我也只得勉为其难。此时武汉方面领袖适在庐山开会,经过电报往还之后,我遂于8月21日自南京乘专轮西上。唯孙传芳陈重兵于江北,自浦口隔江炮轰南京,终日不绝,我的“决川号”浅水兵舰无法在下关江面停泊。我们一行只有乘夜间自下关上游西岸约二十里的江面,利用芦苇掩护,才得以安全登船上驶。

“决川号”从前为吴佩孚的座舰,行驶极速。22日黎明时,已驶近安庆江面。在晨光曦微中,我发现长江南北堤岸上大军如云,纷纷东下,这显然是武汉的“东征”之师。看到这情形,心头一怔,暗想蒋总司令已经下野,为何武汉大军还在东进?因我军自津浦路失利后,第一、七两军已调驻南京,拱卫首都,陈调元部也调往芜湖。安庆附近并未驻兵,遂为唐军所占领。“决川舰”过安庆,两岸的武汉军队尤多,向东行进,络绎不绝。且有辎重及火炮等重武器,由船只运输,向东疾驶,显然是有所为而来。

傍午之时,我的专轮便到达九江。在九江与汪兆铭等通过电话后,便赶往庐山。这时已是下午。果然武汉诸领袖都在庐山,遂由汪兆铭召集开会,听取我的报告。到会者,计有:汪兆铭、谭延闿、孙科、宋子文、陈公博、顾孟余、唐生智、朱培德、张发奎、邓演达等十余人。

会中,汪氏请我报告南京方面的情形。首先,我说明南京方面清党的苦衷,现在武汉亦已“分共”,双方最大的隔阂已除,以后宁汉合作继续北伐,完成革命,实系势所必然。再者,武汉方面诸同志对南京方面同志误解最深的,只是蒋总司令,今蒋同志为促使宁汉合一,已自动辞职下野。在此情况下,武汉诸同志应已毫无顾虑之处,所以南京方面同志特地派本人为代表,前来欢迎诸同志东下,同商大计。最后,我强调我沿途所见武汉军队东下的情形。我说,如今敌我正在南京上下游一带隔江相持,蒋同志也已下野,人心惶惶,武汉的军队如仍沿长江东下,无异为军阀张目,势将引起极大的不安与误会。因此,我坚决要求武汉的军队立刻在安庆一带停止东进,以释群疑。我并希望能有几位中央大员同我到南京,以安军心,庶几使我不虚此行。

我报告完毕后,汪氏便说:“德邻同志的报告已十分详尽,所说各点也极合情合理,希望大家研究……”接着,他就把目光移向唐生智说:“孟潇兄,你能否考虑把东下的部队暂时停在安庆呢?”

唐生智回看一下汪氏之后,视线转到我的脸上,便斩钉截铁地说:“我的部队绝不能在安庆停止……至少要开到芜湖!”

此时全场气氛顿形紧张,众人一声不响,汪氏弄得十分尴尬,又无法再说下去。大家只是把目光盯住我和唐生智二人。停了半晌,我方说:“孟潇兄,你的军队如开到芜湖一带,江南军心民心都要惶惑不安。江北的敌人也必乘机渡江啊!”

唐把两眼一瞪,说:“那我可不管什么军心民心惶惑不安啊!”

我说:“那么你的军队为什么不能在安庆暂停一下呢?”

唐说:“安庆没有粮食能供给大军之用,我军必须到芜湖!”

我说:“孟潇兄,就我所知,芜湖并不产米,只是个米市而已。真正产米地区是安庆附近各县及巢湖周围区域。为军米着想,你应该把军队北调进入巢湖沿岸鱼米之乡,再北上可以截断津浦路,和我们南北呼应,以解决津浦路上的敌人。你又何必去芜湖为敌人张目呢?”

唐此时的面色极为严肃,显出十分不讲理的样子,说:“李同志说的话不可靠……我有我的计划,别人用不着管!”

我看唐生智那副蛮横的样子,心里想这小子真翻脸不认人。他以前为吴佩孚军所败,在穷途末路时,对我是如何地卑躬屈节、摇尾乞怜,现在羽毛丰满,便立刻反噬,实在可恶之极。

我既然与唐说不下去了,便问汪道:“汪先生能否派一两名中央委员和我一道回南京,庶几我们昭告国人,宁汉之间误会已冰释了呢?”

唐生智不等汪回答,便插嘴道:“现在我们哪一个敢到南京去……”

我说:“孟潇兄,南京究有什么危险呢?若说是敌人渡江吧,我担保只要你的军队停止东进,敌人绝不敢渡江。如果你更能和我们合作,自安庆北上合肥,出凤阳,直捣津浦路,敌人便会闻风自溃。南京危险在什么地方呢?”

唐生智此时已辞穷理屈,但硬是说:“我把部队开到芜湖再说!”

汪氏当即向谭延闿和孙科说:“组安先生和哲生兄,您二人能否和德邻兄到南京去一趟呢?”

谭延闿看了看孙科,说道:“哲生,还是我两人与德邻兄一道去吧!”

说着,他们便吩咐副官收拾行李。并准备午饭,大家吃了就一同下山去九江,乘船东返。

此次庐山之行,使我深深体会到,宁汉合作的症结在唐生智一人。汪兆铭已失去控制武汉方面的能力,无法驾驭坐拥重兵的唐生智。我因此想到蒋总司令下野这一着来得高明。原来蒋在下野前曾派褚民谊赴汉,那时他可能已得到情报,深知汪已失去了控制的能力,他如下野,武汉即失去“东征”借口,则汪便可统驭全局,唐生智也失其并吞东南的机会。但是汪氏无兵,必要时仍要请蒋氏出山合作,以对付共同的敌人。待共同敌人除去,则蒋之去汪,实易如反掌了。所以汪、蒋的一离一合,在政治上手腕的运用,实极微妙。唯汪氏究系书生,手腕的运用尚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人处世,也尚有妇人之仁。蒋则不然,渠生性阴狠,久染上海十里洋场黑社会中的恶习,遇事只顾目的,不择手段。其对汪氏若即若离的态度,呼之便来,挥之即去,玩弄于股掌之上,真使汪氏啼笑皆非而无如之何!蒋氏此次“下野”手法运用之妙,我不与唐生智一席辩论,实在不知其中的三昧。

唐生智这次不度德、不量力的做法,实是野心太大、见识太小所致。等到我们后来讨唐之后,唐的部将叶琪、廖磊等将唐氏的隐秘全部说出,才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唐生智曾利用蒋百里居间,与孙传芳勾结,意图夹攻我军于京、沪、杭三角地带。按唐氏计划,俟我军为彼等所败时,渠即可收编我军残部,然后再一举而灭孙传芳,北上统一中国。如是则蒋总司令在长沙检阅时坠马的预兆,及“顾老师”的预言,均将同时实现了。这种荒唐绝顶、背信弃义的梦想,也只有唐生智做得出来。嗣后龙潭之役,孙传芳主力为我军一举歼灭,唐生智闻孙军败讯,曾顿足叹息,痛骂孙传芳,说他不等唐军到达南京,便渡江发动攻势,妄图“先入关者为王”,故而自招覆灭,祸有应得云。可见唐生智狼子野心,其当时的阴谋是如何的可怕。孙传芳如真的等唐生智来会师,则北伐前途不堪设想了。

后来谭延闿也向我说及唐生智的野心。他说唐在汉口时,反蒋最烈,曾向汪、谭申述,打到南京之后,他将拥汪为国府主席,谭为行政院院长,以何键、程潜、鲁涤平分任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主席,他自己则担任北伐军总司令云云。谭延闿说到此处,频频摇头,说:“唐生智那小子野心大得很呀!”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七 奚斤 叔孙建·魏收
  卷三十六·兵卫志下·五京乡丁·脱脱
  卷一百六十九 表九·赵尔巽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二·王祎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杨士奇
  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附录三籀经堂类稿选文·佚名
  五五 大通学堂的号手·周作人
  十国春秋卷七十·吴任臣
  月合乃传·宋濂
  王樵传·张廷玉
  卷八十七·佚名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曾国藩
  邓福培·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四·彭定求

        卷804_1 【赋得江边柳(一作临江树)】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卷804_2 【赠邻女(一作寄李亿员外)】鱼玄机   羞日遮

  • 卷四百八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八十五鲍溶鲍溶字德源元和进士第与韩愈李正封孟郊友善集五卷今编诗三卷古意【一作怨诗】女萝寄青松【一作松柏】緑【一作丝】蔓花绵绵三五定君婚结发早移天肃肃羔【一作羊】鴈礼泠泠琴瑟

  • 49.韩翃:七言绝句三首·施蜇存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载(公元七二五年)进士。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为从事,罢职后闲居十年。以后在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幕府中,郁郁不得意。但诗名日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德宗即位后,知制诰缺人,中书省提名两次,德宗都

  • 志第十二 礼四之三·魏收

    魏自太祖至于武泰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崩,悉依汉魏既葬公除。唯高祖太和十四年文明太后崩,将营山陵。九月,安定王休,齐郡王简,咸阳王禧,河南王干,广陵王羽,颍川王雍,始平王勰,北海王详,侍中、太尉、录尚书事、东阳王丕,侍中

  • 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四十六·赵尔巽

      岳起 荆道乾 谢启昆 李殿图 张师诚王绍兰 李奕畴 钱楷 和舜武   岳起,鄂济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议叙,授笔帖式。累擢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詹事府少詹事。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

  • 卷六十四 景德三年(丙午,1006)·李焘

      起真宗景德三年九月盡是年十二月   九月庚子朔,斬殿直、泗州巡檢王文用。文用捕獲劫賊,受賊父賂,遂以其父為反告,上於本州。既而慮其事敗,乃迭喧所部將校,謀為剽劫。鞫之得實,罪當絞,特斬焉。又黜其父右領軍衛大將軍、

  • 卷下·唐庚

      权征柳城,备劝表袭许,表不能用。  挟天子令诸侯,其事始于齐桓、晋文,而齐桓晋文未尝迁惠王、襄王子齐、晋也。除难定乱,兴灭继绝,功效既著,诸侯自服矣。董卓以献帝居长安,李茂贞以昭宗幸凤翔,发号施令,动以制诏为名,然而天

  • 路史卷十五·罗泌

    后纪六疏仡纪黄帝纪下帝鸿氏帝鸿氏,釐姓,帝律生帝鸿,是为帝休。母方纍氏,感掖晶而生,生而多祥。黄帝厌,帝休是立。正朔服度一,仍黄帝之故,故亡思亡为,不虑不图,而臻至治。治四十有七载,卒葬雝,雝之鸿冢是矣。在秦汉,皆列祀典。生白

  • 卷五十二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二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四十九下 孙权五子 孙登【宣太子 谢景羊衜  刁玄】 孙虑【建昌侯】 孙和【南阳王】孙霸【鲁王】 孙奋【章安侯】 谨案孙登传阙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七·阿桂

    紫光阁曲宴即席成什【丁酉】紫光筵开迓始春每教卜日先【去声】于人【是日为人日前一日】民安物阜期引翼北西戎集仰鳞【时朝正新旧诸藩年班四部哈萨克来使及轮班觐谒之土司等咸集并命曲宴】众土司都欣得所两金川那更

  • 卷十八·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八宋 吕中 撰哲宗皇帝元佑 九年绍圣 五年元符 三年即帝位太皇太后同听政元丰八年三月上即位太皇太后同听政上甫十岁临朝庄严。废罢新法等事皆从中出元丰八年三月罢京逻卒罢开河役夫罢造

  • 第十五章屯租·佚名

    (一)军机大臣会大兵部等部谨奏,为遵旨定议具奏事。乾隆五十三年初七日,内阁抄出福等奏称:台湾熟番向化日久,当逆匪滋事之时,各社番奋勇随同官军打仗杀贼,颇能出力,钦奉谕旨,令将熟番充补额名。臣等因戍兵仍请照依旧例换防,另将熟

  • 卷五十一·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五十一明 黄训 编工部【都水下】高邮州新开湖记【刘健】高邮州之西南湖曰新开与甓社湖通而天长以东诸水尽汇于此其南北运道自杭家觜至张家沟凡三十余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 洪武二年春正月丙申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宴毕,上见诸功臣进退有礼,召前谕之曰:“朝廷之间,以礼为主,人之有礼,如衣之有章。朕闻元世祖命伯颜、阿术二人平江南,班师之日,世祖遣儒臣许衡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告一切大衆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無佛有法無法有僧無僧有苦無苦有   集無集有滅無滅有道無道有實無實有我無我有樂無樂有淨無淨有常無常有乘

  • 论四土·印光

    ●(以下论四土)凡圣同居、方便有余二土, 乃约带业往生之凡夫, 与断见思惑之小圣而立, 不可约佛而论。若约佛论, 非但西方四土, 全体寂光。即此五浊恶世、三途恶道, 自佛视之, 何一不是寂光?故曰:“毗卢遮那,

  •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一卷·龙树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一卷龙树菩萨集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稽首礼诸佛  及菩萨圣众能以净智眼  普导于群有帝释具千眼  大自在三目及日月光明  皆不能遍照那罗延

  • 孟姜女·张恨水

    民国文学大师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张恨水先生所著小说,1955至1957年写就,改编自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