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上次所谈过的直接教授法,只是对初学而言,略进一步,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训练学生用英文字典。最好是要用英文注解的字典,至少也要用中英文注解的字典,这样不但可以得到正确的意义,而且也可于无意中多学得几个生字。况且教师用的既是直接教授法,在课堂里是不许用中文回答,学生亦非用英文注解的字典不可。用英文字典的方法很简单(对于注音的符号和重读的方法要叫学生注意),重要的是在用得熟,用得惯;要能用得熟用得惯,全在乎多“用”。要使学生勤用字典,只须使学生养成自己预备功课的习惯。像那样用中文讲解的老古板教授法,学生便无须勤用英文字典了。我们要知道,教师的重要责任是要训练学生养成独立研究的精神和能力,并不是仅仅在课堂里教了一些课本上的东西就算了事的。就英文一科而说,要训练学生养成独立研究英文的精神和能力,勤用英文字典的习惯是绝对必要的。所以英文教师应于每次上课的时候,指定下一次的功课;开始的时候,所指定的页数可以少一些,渐渐的可以增加。学生在下次上课以前,自己就要利用字典把所指定的功课预备好。他们在预备的时候,不但要把每个生字的意义弄明白,而且要把全课的意思弄清楚,——要弄到上课的时候,关着书能用英语把要点说出来。这和训练看的能力是很有关系的。依我教学的经验,最初就用直接教授法教的学生,训练他们这样自己预备书,可以毫无困难。如果学生在开始时就受了用中文讲解的遗毒,这方法便比较地有些困难,用的时候便不可过于求速;例如在开始的时候,所指定的功课页数要特别的少,慢慢地一点点增加起来,否则使学生过于感觉困难,反而容易破坏他们对于研究的兴趣,消失他们前进的勇气。

要使学生在上课前自己预备所指定的功课,这原是一种很平常的方法,不过因为到现在我国学校里还有许多仍死守着用中文讲解英文的老办法,所以仍值得提出来说一下。

其次便要谈到上课时教师考问学生的事情。教师问的时候,应该也把自己的书关拢来,这样公平的态度,可以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印象。问的时候,对每个学生不要问得太多,每次要在可能范围内使越多学生问到越好;这样一来,学生知道不易躲避,大家都要用心预备。但也不可问得太少;如果每人只问一两句简单的话,容易使预备好的学生觉得表现太少,不易引起兴趣。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问句是好英文,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学生答语的结构。他要知道这个时候不但是问读本,同时也就是训练会话,纠正发音和语调,研究文法的结构:在这种种方面都要顾到教育的效用。教师每次对于各个学生考问的结果,都要在簿子上记下来,使学生知道教师是在很认真地记载他们的成绩。

除考问之外,还要匀出一部分时间,叫几个学生各读一段,听听他们的读法对不对;并叫几个学生分析一段书的文法结构。我教英文,对于文法的钟点是向来主张要减少的,特别注意在读本中研究文法。这样研究文法,才是活的实际的研究法。学生在读物中能够明白每句每段的结构,文法上的死法则不记得,那是毫无关系的;而且有许多结构上的巧妙,不是文法书所能包括,也只有在读物中才能看到。

除上面所说的几点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教师每一次要把书里的最有用的生字和成语特别指出,用笔划出来,并叫学生也要用笔划出来。这事的注意,对于学生的英文生字和成语的增富,有着很大的关系。有许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是没有意思要发表,却是因为生字和成语不够用。这种困难的克服,没有别的什么巧妙,唯一的办法,只有努力“积蓄”最有用的生字和成语。(字句和段落的结构法,同时也要顾到。)“积蓄”不能仅由硬记隔离开的生字和成语,尤其重要的是要彻底明白怎样运用的方法,所以必须注意研究上下文的意思。学生知道运用这种研究法之后,他们即在自看课外的读物,重复几次遇着同样或同类的成语,也知道特别注意,把它“积蓄”起来。

关于考问学生对于成语的“积蓄”,我常常用笔试;每星期至少有一两次,每次只出十个题目,只费学生一刻钟,所以多试并不妨碍正课的进行。笔试的时候,是抽取书里最有用的句子,读着令学生默写,把成语空出,叫他们自己把所知道的填写进去。每次各人的笔试成绩,教师也要在簿子上记载下来。

教师每次收去的笔试考卷,只要在错误处用红笔划出,第二次上课时交还学生自己改正后再交进来。这样可使学生对于所错的成语得到更深刻的印象,将来用的时候不易再错。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六十四·列传第一百五十二·张廷玉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赵尔巽
  卷三 周语下·左丘明
  卷五十一 后燕录九·崔鸿
  1923──中華民國十二年癸亥·郭廷以
  卷第二百六十五·胡三省
  卷二十六诗三·何良俊
  ●卷六·夏仁虎
  第二五九移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八日一一六一○--三·佚名
  卷二十三·宇文懋昭
  通志卷一百六十七·郑樵
  鲁迅的笑·周作人
  卷十三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范晔
  耶律图鲁窘传·脱脱
  卷二百三十二·杨士奇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三出 生离·孟称舜

    【杏花天】〔旦上〕霎时打散秦楼凤,隔行云,巫山几重。昨宵好梦无凭准,猛提起心愁意冗。凭将此日思前日,谁想佳期负后期。世上伤情无限事,琉璃易碎彩云飞。奴与申郎密订姻盟,中遭间阻。自我母亲亡后,爹爹念家下无人治理,遂许申

  • 第十九回 伪都督败回江左 呆皇帝暴毙宫中·蔡东藩

      却说太宰河间王颙,把张方首送与越军,总道是越肯允和,兵可立解,偏越将方首收下,不允和议,叱还去使,即遣幽州将领祁弘为前锋,西迎车驾,一面令部将宋胄往徇洛阳,刘琨往取荥阳。琨持方首,径至荥阳城下,揭示守将吕朗,朗即开城迎降,

  • 卷七十六·元·蒋一葵

    【潘纯】 〔字子素,庐州人。少有俊才。游京师,一时文学贵介争延致之。每宴集,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至正丙申中,御史大夫纳开行台于绍兴,其子安安绐执同知秃坚,其谋出于子素。子素亦为安安缢诸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六·佚名

    弘治四年十月甲辰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蔡震杨伟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并之神○初有旨命给内府上衣监匠役米馔光禄寺卿胡恭言此辈俱有本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万历十六年正月乙酉朔 上御皇极殿受朝贺○赐三辅臣上尊珍馔○丁亥兵部覆议辽东镇武堡等处功罪总兵官李成梁参政栗在廷等优赉守堡官王承勋等提问诏从之 南京狭西道御史陈奇谋条上留都营政切要四事一明教法以储才谓武

  • 卷二十五·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二十五乾隆二十一年春二月庚子谕驻劄乌里雅苏台办事大臣阿兰泰擒治讷黙库等事宜上谕军机大臣曰据舒明奏称厄鲁特部人擅杀台站侍卫并据厄鲁特侍

  • 六四 家里的改变·周作人

    自从甲辰年的冬天回到学堂,一直到了丙午(一九〇六)年的夏天再回家去,时间隔的很长,所以家里的情形也改变得不少了。第一是房屋的改变。以前我们“兴房”派下的房子乃是在本宅的西北角一带,这是宅内的第四五进,本来也有“立房

  • 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林献堂

    林氏之先,出自黄帝高辛氏后。黄帝乃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有熊氏。纳四妃,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有二。一曰云相,相生

  • 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二十二年(戊申、648)·司马光

    唐纪十五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1]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破之。 [1]夏季,四月,丁巳(初七),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败松外蛮。 初,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暂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

  • 卷三十六、内禅之真相·黄鸿寿

    高宗乾隆六十年,秋九月,帝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入见。宣示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颙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帝践祚之初,尝焚香告天,若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嗣以次子永琏为嫡出,且人品贵重,当然继体。

  • 非命上第三十五·墨子

    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为政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执有命者以杂于民间者众。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

  • 卷十七·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十七明 孙防 编礼纬贲居子曰礼经之遗佚甚矣古仪礼天子诸侯大夫礼俱亾周礼竟缺冬官曲台大戴率汉儒缉补非孔初也况于纬支离益甚殊乖厥素梁崇文目礼纬三卷一含文嘉一稽命征一斗威仪当隋之世郑注已

  • 卷十·范处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唐 周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改为晋侯曾孙成侯又南徙曲沃穆侯以後又徙於绦昭侯以下又徙於翼在平阳东及武公复都绦尧当九年洪水之灾下

  • 卷十一·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内则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内则衍义卷十一大学士傅以渐恭纂礼之道殉节三元李氏南丰人曾闿妻夫死守节至元壬午葫芦峒寇猝至甘言诱之大骂贼而死狄恒妻徐氏天台人恒早没徐氏守节不再醮至正二十年乡民为

  • 洞山大师语录序·良价

    东西道邈。二三亲传。传也已渐。真间为伪。当伪之交出时。醇乎真者。独洞祖乎。自厥初诘问无眼耳乎其师。至发迹南泉之供真。异闻无情说眼处。慎柏岩姓名之问。不间云岩雍容影。蹈断过水浪。呵止云居受天供路。终设愚

  • 辩正论卷第四·法琳

    大唐高祖太武皇帝大唐今上皇帝魏大丞相勃海王魏侍中太保司徒公广邀灢烈王广阳忠武王魏司徒广阳王广阳文献王魏相国高王汝南王魏宜都王魏上党王穆魏常山王鸷魏淮阳王尉河东王荀魏东阳王丕淮南王他魏秦王翰魏司徒北海王

  • 西游录注·李文田

    地理文献考证。元耶律楚材撰,清李文田注。一卷。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楚材扈从西行五、六万里,留西域六、七年。以所见闻著《西游录》。元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曾节录其纪程部分。文田有《朔方备乘札记》已著录。原文

  • 书鲍忠壮公轶事·赵增禹

    同治九年庚午冬,世父寅臣公,方为尚书主事,假满入都。季父冬森太守是年领乡荐,以计偕携余同行,舟泊夔门,谒鲍忠壮公于里第。时爵府初落成,余与从兄培芝孝廉,年甫六七龄,入谒爵夫人。长公子鹤年,长余昆季数岁,相与上下游观,台池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