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月赤察儿传

月赤察儿,姓许兀慎氏,博尔忽之孙。博尔忽效力于太祖,为第一千户,在战争中阵亡。月赤察儿的父亲失烈门,曾随宪宗征六诏等城,也阵亡。

月赤察儿禀性仁厚勤俭,体态英伟,看去如神一般,孝敬母亲。世祖闻其贤,且怜悯其父阵亡,十六岁时就召见了他,又见他言行庄重,答对详明,即命他领四怯薛太官。至元十八年(1281)世祖在诏书中说“:月赤察儿忠心耿耿,做事谨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熟知朝廷的规章制度,讲话简明扼要,不要因为他尚年少而不升其官职,可代替纟泉真为宣徽使。”

至元二十六年,世祖讨伐叛逆于杭海,随征的人都上阵对敌,丞相安童、伯颜、御史大夫月吕禄等,皆奉命出战,月赤察儿也不甘落后,请求世祖批准他出阵。世祖不同意,对他说:“你祖父博尔忽辅助太祖,无征不在,无战不克,立了大功。卿现在认为安童等都立了功,自耻不如。然而你亲自带着武器,朝夕保卫,其功非小,何必要临阵杀敌才遂心愿呢?”

至元二十七年,桑哥设立尚书省,诛杀异己,不让别人讲话,以刑罚和爵位来对付和拉拢别人,朝廷纲纪遭到破坏。尚书平章政事也速答儿将桑哥种种不法行径暗中告诉月赤察儿,希望他出面弹劾。后来桑哥伏诛,世祖说:“这是因为月赤察儿的弹劾,揭发出桑哥的重大罪恶。”

桑哥伏法之后,世祖考虑到湖广行省西南与许多少数民族相连,南与交趾接界,东西数千里,土肥人稠,而山区人民好斗,必须有位贤德的地方长官去安抚。月赤察儿荐举哈剌哈孙答剌罕为行省平章政事。这位行省平章政事在湖广执政八年,威德并用,与海外国家和睦亲善。后入朝为丞相,天下人都交口称贤。世人都认为月赤察儿知人善任。

二十八年,都水使奏请开凿河渠,西引白浮诸河水,经都城,东入潞河。这样,江淮的船只既可通于广济渠,又可停泊于都城之下。世祖想尽快的完成这一工程,但又不愿让百姓服劳役,因而令四护卫军军士及各府人员分区按期竣工。月赤察儿率其僚属带头参加这开河的劳动,刻期竣工,赐名“通惠河”,公私便利。世祖对左右侍臣说“:这条河若不是月赤察儿亲自率众参加劳动,也不会完成得如此之快。”

成宗即位,宣告:“月赤察儿竭诚尽力,深谋远虑,为国尽忠,为民造福,可加开府仪同三司、太保、录军国重事、枢密、宣徽使。”大德四年(1300),拜为太师。

叛王海都、笃娃占据金山南北,不臣服于朝廷达五十年,且时常入寇。朝廷曾命亲王统率左右部宗王诸帅,屯驻大军,防止叛王的袭击。大德五年,朝臣们指出防守的军队放松警惕,纪律不严。朝廷命月赤察儿辅佐晋王去加以督察。是年,海都、笃娃又入寇。边防军分为五队,月赤察儿领导一队。交战中边防军失利,月赤察儿大怒,披甲持矛,身先陷阵,一军随其后,攻敌之背,五军合击,大败叛军,海都、笃娃逃遁。月赤察儿也罢兵归镇。其后笃娃请求归附朝廷。

大德十年,叛王灭里铁木儿等占据金山,月赤察儿协助武宗征讨,灭里铁木儿投降,其部众逃散,月赤察儿遣秃满铁木儿、察忽率万人追击,逃散部众相继投降。海都死后,其部众由其长子察八儿率领,月赤察儿乘其不备而夺取部众,以上两部共十余万口。至大元年(1308),月赤察儿向朝廷报告说“:诸王秃苦灭本怀二心,察八儿等叛党素无悔改之意,倘此二人合谋,将为我朝之患。臣以为过去笃娃率众归顺天朝,笃娃已死,应遣使去安抚其子款彻,使他不背叛朝廷。诸部既已归顺,而我朝牧地又不足,宜把他们安置在金山以南,我军屯田于金山以北。我军粮充足,戍守坚固,即或他们有什么阴谋,我军已打入其心腹之内了。”武宗同意这一战略计划,并命月赤察儿移军于阿答罕三撒海地区。结果,察八儿、秃苦灭相继来降,北部边境得以安宁无事。

武宗诏月赤察儿说“:卿先世辅助我朝祖宗,常为大将,攻城夺地,功勋卓著。卿为国之元老,其效忠劳绩,足以安定朝野。朕即位之后,卿多有谋划。今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以卿为右丞相,仍职兼太师、录军国重事,特封淇阳王,佩黄金印。宗藩将领,听从你的指挥。更进一步发扬你的德行,尽心尽力,不要放弃你的职责。”至大四年,月赤察儿从北边入朝,武宗在大明殿设宴款待,以优厚礼节待他。不久病卒。诏赠宣忠安远佐运弼亮功臣,谥“忠武”。

猜你喜欢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六·徐乾学
  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四十七·佚名
  ◎张学良诱杀杨宇霆·刘以芬
  绎史卷一百五十八·马骕
  绎史卷八十六之二·马骕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司马迁
  王羲之传·房玄龄
  叱罗协传·令狐德棻
  赵扌为谦传·张廷玉
  卷八十六·佚名
  卷一百二十九·杨士奇
  卷二十·赵汝愚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二·佚名
  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丽则遗音序·杨维桢

    皇朝设科取赋以古为名故求今科文于古者葢无出于赋矣然赋之古者岂易言哉扬子云曰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子云知古赋矣至其所自为赋又蹈词人之淫而乖风雅之则何也岂非赋之古者自景差唐勒宋玉枚乘司马相如以来违则

  • ●卷六  官师第六·王克昌

         殷梦高曰:天生民而立之君,君不能独理,而分疆置吏,使司牧之。然则官师者,承流宣化,百里之所寄命者也。   尸位素餐已足耻矣,若复作威福,恣溪壑,毋乃国之蠹,而民之贼与。保德自郡县以来,吏斯州者,或任专城,或司佐理,不知凡

  • 第六十二回 取公主侯景胁君 篡帝祚高洋窃国·蔡东藩

      却说湘东王绎为梁主衍开丧,已是隔年,时梁主梓宫,已奉葬修陵,追尊为武皇帝,庙号高祖。嗣主纲改元大宝,颁诏国中,独绎仍称太清四年,刻檀为高祖像,供设厅堂,每事必先启像前,然后施行。捣甚么鬼?一面移檄远近,申讨侯景。景将侯子

  • 卷二十四·沈德符

      ○畿辅【煤山梳妆台】今京师厚载门内逼紫禁城,俗所谓煤山者,本名万岁山,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相传其下皆聚石炭,以备闭城不虞之用者。余初未之信,后见宋景濂手跋一画卷,载金台十二景,而万岁山居其一。云鞑靼初兴时,有山忽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正统二年十一月丁亥朔钦天监进正统三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诸王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镇番卫军卢信等为试百户赐织金纻丝衣一袭钞三千贯以深入贼营获马功也○命直隶永平府卢龙县知县刘恭复职升从六品俸恭九年任满

  • 卷之六十二·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谕内阁、朕寅绍丕基于今三载勤求治理。夙夜兢兢兹届资正院第二次开院之期。尔议员等其敬听朕命方今世界文明。宪政尤为当务之急。自上年十月仰体先朝与民更新之意。

  • 卷之十三·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庚戌。两江总督端方奏、荐举陆军人材两江督练公所总参议记名协都统正参领舒清阿、军咨处副使正参领哈汉章、军学司司长正参领良弓滟<??兪>滟弓、军制司司长正参领易迺

  • 一五〇、陈仲考·钱穆

    孟子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医之室,而不居也。避兄离母,处于於陵。身织屦,妻辟纑,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又曰:“仲子,不医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

  • 原学·章太炎

    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细征乎一人,其巨征乎邦域。荷兰人善行水,日本人善候地震,因也。山东多平原大坛,故驺鲁善颂礼;关中四塞便骑射,故秦陇多兵家;海上蜃气象城阙楼橹,恍皋变眩,故九州五胜怪迂之变在齐稷下;因

  • 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初分赞清净品第三十五之二舍利子,布施波罗蜜多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无生无显。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无生无显。舍利子,内空毕竟净故。说是清净无生无显。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

  • 上天竺观音大士殿重建碑·太虚

    杭州西子湖之佛刹,以天竺为最著名,每年特至朝拜观世音菩萨者,无虑数十万人,香火因缘之盛,世无其匹。于默化潜移中,培养国民仁厚诚敬之心德者,至深且钜!故在昔君相士夫,视为辅治要术,历千百载而崇奉有加。考天竺之得名,因于晋梵僧

  • 基督的最后诱惑·卡赞扎基斯

    每一个人身上都爆发着一场神与人的斗争,与此同时,每个人也都渴望二者和解。灵魂和肉体愈强健,斗争就愈能产生丰硕果实,最后获得的和解也愈完美。这本书不是一部传记;它是每一个痛苦挣扎的人的自白。作者写本书的目的是

  • 老子翼[四库本]·焦竑

    明代评注老子的著作。三卷。明焦竑著。焦竑(1540—1620),字漪园。死后谥文端。江苏南京人,原籍山东日照县。二十三岁师耿定向,开始研习王学。二十五岁中乡试举人。二十七岁主教正书院。三十三岁与李贽交好。四十七岁问学

  • 外台秘要·王焘

    医学方书。又名 《外台秘要方》40卷。唐·王焘辑成于752年。王焘历经十个寒暑,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取《魏志》“兰台”(即宫内藏书处)为“外台”之谓(一说因出

  • 清风亭稿·童轩

    八卷。明童轩(1425—1498)撰。童轩,字士昂,鄱阳 (今属江西)人。景泰二年(1415)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历任寿昌知县、云南提学佥事。成化初,以右副都御史总制松潘军务,后又进南礼部尚书。著有 《梦要览》、《清风亭稿

  • 春秋传·刘敞

    十五卷。刘敞撰。此书皆节录三传事迹,断以己意,以释《春秋》。其褒贬义例多采《公羊》、《穀梁》之说,《四库提要》批评其“不免于胶固”。此书所用经文杂采三传,不主一家,又以经传连书,不加区别,容易产生混淆。且主观随意,往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宝积经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之异译。

  • 大般涅槃经(南本涅槃经)·佚名

    本经以阿含、法句经为始,并援引首楞严经、瞿师罗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城经、杂华经等,所受般若经之影响不小。本经系于北凉玄始十年(421),依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于姑臧译出。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会宁传,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