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沈重传

沈重字德厚,吴兴武康人。

从小聪明颖悟,与一般儿童不一样。

少年时成为孤儿,居丧合于礼制。

长大后,专心儒学,不远千里从师,得以博览群书,尤其通晓《诗经》、《礼记》及《左氏春秋》。

梁大通三年(529),担任王国常侍。

梁武帝打算提高学官地位,以崇尚儒教。

中大通四年(532),改选学官,让沈重补为国子助教。

大同二年(536),授五经博士。

梁元帝在藩国时,对他就十分叹服惊异。

梁元帝即位后,派主书何武迎接沈重西上。

江陵平定后,沈重留下来侍奉梁主萧鮞,授中书侍郎,兼任中书舍人。

先后升任员外散骑侍郎、廷尉卿,兼江陵令。

又授通直散骑常侍、都官尚书,兼羽林监。

萧鮞还命令沈重在合欢殿讲解《周礼》。

高祖由于沈重通晓诸经,道德高尚,就派宣纳上士柳裘到梁国调他入京,并写去一封信,表示仰慕之意。

又诏令襄州总管、卫国公宇文直对他敦促开导,一路护送,沿途供给,务必特别丰厚。

保定末年,沈重到达京师。

诏令讨论《五经》,并让他校定乐钟的音律。

天和年间,又在紫极殿讲解儒、道、释三教教义。

朝官、儒生、和尚、道士前来听讲者达二千余人。

沈重言词优美,内容丰富,关键部分讲得清清楚楚,他所解释的内容,都被众儒师所推崇。

保定六年(571),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露门博士。

在露门馆为皇太子讲解《论语》。

建德末年,沈重自认为入朝已久,况且年纪已老,上表请求返回梁国。

高祖特地下诏挽留。

沈重坚持请求,才允许他。

派小司门上士杨汪护送。

梁主萧岿任命沈重为散骑常侍、太常卿。

大象二年(580),来京师朝见。

开皇三年(583)去世,终年八十四岁。

隋文帝派舍人萧子宝以羊、猪致祭,追赠使持节、上开府仪同三司、许州刺史。

沈重学识渊博,为当时的儒学大师。

至于阴阳占验、道经佛典之类,无不通晓。

又多有著述,都能得其要旨。

他的著作在世上流传的,有《周礼义》三十一卷、《仪礼义》三十五卷、《礼记义》三十卷、《毛诗义》二十八卷、《丧服经义》五卷、《周礼音》一卷、《仪礼音》一卷、《礼记音》二卷、《毛诗音》二卷等。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三 表三·赵尔巽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六·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怜才类·佚名
  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谈狐二·李定夷
  卷八·王明清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六 列传二百七十六·纪昀
  一二○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校勘文津阁全书匠役不敷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绎史卷十四·马骕
  李勉传·欧阳修
  第七章育婴租·佚名
  卷二十二·乾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五十一·彭定求

        卷351_1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赠二君子】柳宗元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   鷃翼尝披隼,蓬心类倚麻。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   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沈璟

    第二十一齣 论交【宝鼎儿】〔外扮宋江上〕网罗虽幸免。一度囘首。一番长叹。〔小生上〕何处诉高唐寃状。〔末上〕休再提沧州公案。〔淨上〕一自被缁来水泊。〔小旦上〕笑杀裙钗规范。〔小生〕吾乃柴进是也。〔末〕吾

  • 卷三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十三元旦类四言古元会诗        【魏】曹 植初歳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防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黄珍膳杂遝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娯乐哉未央皇室

  • 申忠愍诗集巻四·申佳胤

    (明)申佳允 撰 ○七言律诗 帝京乐(次韵) 春明车马接清銮风雨谁歌载道难瑞日羣峯看拄笏浮云双阙问弹冠鹤厅藤树垂朱实鲸海虹桥散碧澜石磴竹庵鱼鸟阔相将嘉会证檀栾 家园乐 吟魂日逐滏河濵击钵呼瓢待主人白社生涯悬十亩青鞋

  • 卷十六 后赵录六·崔鸿

    石虎中 建武五年春正月虎下书令诸郡国立五经博士初勒置大小学博士于是复置国子博士助教虎以吏部选举斥外耆徳而势门童幼多为美官免郎中魏敻[一作象]为庶人夏四月辛未晋征西将军庾亮遣叅军赵松

  • 第八十六回 誓马厂受推总司令 战廊房击退辫子军·蔡东藩

      却说梁启超草缮电文,凭着那生平抱负,随纸抒写,端的万言立就,一鸣惊人。首数电是分致冯国璋及陆荣廷、瞿鸿诸人,不过问明真假,无甚闳议。另有一篇通告讨逆的电文,着笔不多,已觉得感慨淋漓。文云:  天祸中国,变乱相寻,张

  •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黄士衡

    话说九江王英布,本强盗出身,自率众投降项梁,击破景驹、秦嘉,连败章邯。每战常身先士卒,所至无敌,勇冠三军,诸将莫及。后随项羽救赵,布为先锋,引兵渡河,随身仅有三万人马,秦兵数十万来攻,布全然不惧,连战皆捷,竟擒王离、降章邯。历此

  • ●崇祯实录卷之五·佚名

    怀宗端皇帝(五)崇祯五年春正月己亥朔,大风霾。庚子,张可大令副总兵张焘与邵国祚川兵共三千六百人战城东,焘兵忽戴红巾反击,我兵歼焉;游击陈良谟等死之。辛丑,登州城陷。时孔有德上书孙元化,元化信其言;午刻,开门纳张焘兵三百人&m

  • 卷之四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 谕内阁提调吴裕德着销去纪录二次·佚名

    八○○ 谕内阁提调吴裕德着销去纪录二次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初三日吏部议行在兵部尚书福隆安奏四库全书馆进呈书籍,在途沾湿,提调 编修吴裕德照例抵罚一疏,内阁奉谕旨:吴裕德着销去纪录二次,其从前罚俸三个月之处,仍注于纪录

  • 徐则传·魏徵

    徐则,东海郯县人。 小时候沉着稳重,没有不良的嗜好。 跟从周弘正学习,喜欢《周易》、《老子》、《庄子》,擅长于议论,名声远播都城。 徐则叹息说:“名声不过是实质的外表,我怎么能舍去本质而去追求外表呢?”于是怀有栖隐山林

  • 李晟传·刘昫

    李晟的字叫良器,是陇右道临洮县人。祖父是李思恭,父亲是李钦,世代在陇右任偏将。李晟出生几年后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行孝恭谨,性格刚强,有才干,擅长骑马射箭。十八岁参军,身高六尺,勇猛果断没人比得上。当时河西节度使王忠

  • 卷二百三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征伐宋宁宗嘉定九年礼部侍郎兼侍读袁燮上疏曰臣闻用兵之道有难有易知其为难而求夫所谓易者斯无敌矣故兵法曰古之善战

  • 二、夏迹·傅斯年

    商代发迹自东徂西的踪迹已在上一章大致条别清楚,向上推一步便是夏代,我们且看夏代的踪迹分布在何一方。禹的踪迹的传说是无所不在的,北匈奴南百越都说是禹后,而龙门会稽禹之迹尤著名,即在古代僻居汶山(岷山)一带不通中国的蜀

  • 寒温篇第四十一·王充

    说寒温者曰:人君喜则温,怒则寒。何则?喜怒发于胸中,然后行出于外,外成赏罚。赏罚,喜怒之效。故寒温渥盛,雕物伤人。夫寒温之代至也,在数日之间,人君未必有喜怒之气发胸中,然后渥盛于外。见外寒温,则知胸中之气也。当人君喜怒之时

  • 十住断结经卷第八·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等慈品第二十二  尔时最胜菩萨前白佛言。云何菩萨入等慈三昧。遍观三千大千世界。人阴神阴诸龙鬼界。一身二身至百千身。云何菩萨以神足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如人游虚亦无挂碍。

  •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持品第九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闻持度无极有六事。见众穷厄不能自济。若宣法施。伏已致宝使众人闻。是曰布施。常以德本众善之行。既自身行复劝他人。若闻不持致大财富。是曰持戒。若闻善

  • 弥勒来时经·佚名

    全一卷。弥勒六部经之一。译于东晋。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与竺法护所译十七纸之下生经(已佚)、鸠摩罗什译之下生经为同本异译。本经之说法中肯,尤以最初及最后之叙述方式异于其他诸经,颇堪注意。经初无‘如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