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桓彦范传

桓彦范,字士则,润州丹阳人。年轻时因门荫调补右翊卫,升司卫主簿。狄仁杰曾说“:以君的才能,一定能担重任,不限于当初的门荫。”对他礼待甚厚。不久,升任监察御史,至长安三年(703),升至御史中丞。长安四年(704),转为司刑少卿。那时,司仆卿张昌宗引妖人占卜,言语中图谋不轨。御史中丞宋瞡要求深究其罪,武后因张昌宗曾自首,不许深究。桓彦范上疏谏“:张昌宗无功而蒙圣宠,心藏叛乱意图,竟然妄测天命,以致皇神降怒,自招罪咎。他之所以自首上报,那是为了一旦事情暴露,可以因自首而免罪;未曾败露,那就等待时机叛逆。

这样凶险奸诈之臣,专谋蛊惑圣心。他既自首,而仍要妖人祈福免灾。此正足以证明他本就无悔改之意。这次如果原谅了他,张昌宗定会自诩应了天运,天下之人也会以为天命所归而跟从。父亲活着时就自称尊的,是为逆子;君主健在时,谋夺君位的,是为逆臣。有逆臣而不诛杀,社稷必亡。恳请将张昌宗交付三司审讯。”武后不听。那时内史李峤等人也多次奏称:“过去遭酷吏诬陷而破家的,请为他们昭雪。”武后犹疑未采纳。

桓彦范再次上疏:“自文明年后获罪之人,除扬州、豫州、博州三州的不可赦外,其他的人均该赦免。”表疏前后共十次,终于被采纳。桓彦范曾说:“大理,是人命所悬之处,一定不可以顺应某些人的旨意而编造假判词以求自己的苟安。”

凤阁侍郎张柬之准备诛杀张易之等人,找桓彦范一同制定策略。那时,以桓彦范、敬晖为左右羽林将军,将禁兵交付给他们。那时,皇太子(后为中宗)住在北门宫中,桓彦范、敬晖谒见太子,秘密陈述诛张计划。神龙元年(705)正月,桓彦范、敬晖率羽林军与将军李湛、李多祚、杨元琰、薛思行等千骑共五百人讨伐张易之兄弟,令李湛、李多祚去东宫迎皇太子,兵到玄武门,桓彦范等人护拥太子斩杀卫兵,夺关而入。士兵们都大声喧闹起来。那时,武后正居住在迎仙宫的集仙殿,就在殿外廊庑下将张易之兄弟处死。武后始见变乱,惊而起身,看见皇太子,说:“原来是你干的,那两个小子既已被杀,你可回东宫了。”桓彦范上前说:“太子今天不可以回东宫。以前天皇去世时将爱子托付给陛下。却一直让他住在东宫。群臣时刻思念天皇之恩德,肃清内难。这是天意人心都归向李家。臣等谨奉天意,希望陛下传位给太子,使李家天下万代不绝,这就是天下之大幸了。”武后又躺下了,不再说话。第二天,则天皇帝正式让位,中宗复位。任桓彦范为侍中,封爵谯郡公,赐实封五百户。

桓彦范又上疏告诫皇帝:“《诗》以《关睢》篇为首,说的是后妃是人伦的根本,国家治乱的开端。所以有了娥皇、女英,舜之道兴旺;有了太任、太姒,周之宗发达。商纣最后逃奔南巢,祸患起于妹喜,鲁桓公的国被灭,根子在于齐姜。此刻臣见陛下每次临朝听政,皇后定要坐在殿上帷幔后面,干预政事。

臣等愚昧,只见史书记载各位君主,有与妇人商量政事的,没一个不是国破身亡的。况且以阴乘阳,是违背天理;以妇驭夫,是违背人理。违背天理将不祥,违背人理为不义。所以《书》上说:‘母鸡叫晨,家庭就会离乱。’《易》上说:‘妇女在家中,是主持饮食的。’意思是妇女不得干预外政。恳请皇上以社稷为重,令皇后不要到正殿参与外朝,专居内宫,修正女教以辅佐天子。

“臣还听说京师市内议论纷纷,都说胡僧慧范矫托佛法迷惑欺骗后妃,得以出入宫禁,扰乱时政。陛下曾微服简从,多次到慧范家去。上下狎玩,有亏尊严。

臣听说兴化达到国治,是由于听信善言;使国家强盛人民安康,是由于坚决除恶。

孔子曾说:‘用旁门邪道来乱政的人,该杀;借鬼神妖魔来危害百姓的人,该杀。’今日的慧范,就是乱政害民的人。若不迅速诛杀,必生变乱。除恶必须铲根,恳请皇上早日裁决。”

皇帝孱弱昏愦,习于左右的谄媚,不能有所醒悟,采纳善言。

不久,有墨敕下来,任方士郑普思为秘书监、任叶静能为国子祭酒。桓彦范苦谏不可以。皇帝说:“已经任命了,不可更改。”桓彦范说“:陛下初复位时就下诏说‘:军国之事全用贞观时的政策。’贞观时,用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等人为秘书监,用孔颖达为国子祭酒,现郑普思等人是方伎庸人之流,靠他们怎能追继前烈的踪迹?臣担心世人会议论陛下用人不择才,随意将上天所赐而给予私心所爱。”皇帝依然不采纳。

那时,武三思因武后被迁往上阳宫的事怀恨在心,又担心武家人会有不利。

韦后此时受皇帝宠幸至极。武三思与她有了奸情,借此勾结一起在皇帝面前说桓彦范等人的坏话,皇帝不由得听信了。

不久,罢免了桓彦范等人的政职。五月,加桓彦范为特进,封爵扶阳郡王,赐姓韦,与韦后同属籍,赐给金银、锦绣,并赐铁券可有免死权,还让他只需初一、十五入朝。表面尊崇,实质剥权。不久,出任..州刺史,又改为濠州刺史。驸马都尉王同皎打算诛杀武三思,不幸事情泄露,武三思诬称桓彦范等是同谋,暗中叫许州司功参军郑忄音去告密。于是,桓彦范被贬为泷州司马,敬晖被贬为崖州司马,袁恕己被贬为窦州司马,崔玄日韦被贬为白州司马,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司马。所有的勋封全部剥夺。武三思又上疏揭发韦后的丑事,请皇帝废黜韦后,且令人把韦后丑事在道旁公布。皇帝极为震怒。

武三思诬陷说“:这可能是桓彦范等人干的。”皇帝命御史大夫李承嘉审讯,寻找张榜的人。李承嘉按武三思的意思奏称“: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日韦故意暴露丑闻,煽动叛乱情绪。托言废黜皇后,实际上有动摇皇上的意思。

人臣而有反心,该判死。”诏令有司评议该判何罪。大理丞李朝隐上奏“:桓彦范等人未经审讯就判死刑,恐怕会被仇家得到口实,请派御史审讯后再判。”大理卿裴谈要求即刻诛杀,家属及财产没收。

皇帝曾赐铁券,许他没有死罪,于是流放氵襄州,禁锢终身,其子弟十六岁以上的也流放岭外。升李承嘉为金紫光禄大夫、封爵襄武郡公,韦后又赐他彩五百段,锦被一。升裴谈为刑部尚书,李朝隐则遭贬。武三思又暗示节愍太子去向皇帝要求夷灭桓彦范等人的三族,皇帝不同意。武三思担心这五个人以后会又被起用,于是采用崔..的计谋,派崔..的姨兄嘉州司马周利贞用伪制书杀他们。周利贞到贵州,在路上遇见桓彦范,将他绑在竹槎上拖拽,皮绽骨露,最后又用杖打死,死时桓彦范五十四岁。

睿宗即位,对桓彦范等人追复官爵,赐实封二百户,放还其子孙,赠谥为“忠烈”。开元六年(618),诏令桓彦范与敬晖、崔玄日韦、张柬之、袁恕己都曾勤劳王家,可以配享中宗庙庭。建中三年(782),再追赠桓彦范为司徒,追赠敬晖为太尉,追赠崔玄日韦为太子太师,追赠张柬之为司徒,追赠袁恕己为太子太傅。

桓彦范擅长撰文,但不很喜欢看书,所专心致志的只有忠孝大略。居家时,好像不大会说话,但到皇帝面前议论事情,即使诘问谴责,也依然镇定自若,据理力争。

在诛杀张易之二人时,张柬之率兵到景运门,准备同时铲除武家人。洛州长史薛季昶劝道:“两个坏蛋虽已诛杀,但‘吕产’、‘吕禄’还在,请一并除掉。”那时天已晚了,桓彦范不想多杀人,就说:“武三思现在只是砧板上的肉罢了,留下给天子使唤使唤罢。”薛季昶叹气说“: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不久,武三思偷偷入宫,借韦后的手又盗得朝政大权。当时一同行事的人也叹息“:送我命的人是桓君啊!”桓彦范也说“:皇上过去是英明的君王,所以我留下姓武的,希望皇上自己诛杀他们。如今大势已去,岂不是天意吗?”当初,准备起事时,曾告诉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说:“忠孝不能两全,为义应该先为国家。”

御史李福业,曾经参与桓彦范的谋划,桓彦范被杀后,李福业也被流放番禺。后来逃到吉州参军敬元礼处躲藏,狱吏将他逮捕,敬元礼也被牵连杀死。

李福业受刑前,向敬元礼道歉:“您还有上人在,我真是对你有愧。”敬元礼说:“您没办法了来投奔我,我能拒绝吗?”见此情况的人都为他们难过。

那时,监察御史卢袭秀也因与桓彦范、敬元礼是朋友而遭到冉祖雍的审讯,卢袭秀不肯屈招。有人告诉他“:有南方使者来,说到桓彦范和敬元礼都已经死了。”卢袭秀潸然泪下。冉祖雍生气地说“:桓彦范等人有叛国罪,你竟然为他们流泪。你犯罪下狱,而你的弟弟们都照样喝酒,毫不着急,为什么?”卢袭秀说“:我没有犯罪,只因为是桓彦范的朋友而受牵连罢了。这一次如果把我的弟弟们都杀了那就完了。如果只杀我一个,我怕你以后不能高枕而卧了!”冉祖雍为他所感,握了他的手说:“我一定要让你活着。”卢袭秀因而没受牵连。

卢袭秀,其祖父卢方庆,武德年间任察非掾,秦王很看重他。曾经与他一同议论建成的事,卢方庆说:“我的母亲老了,请放我回家奉养母亲。”秦王没有坚持留他。贞观年间任高木城县令。

桓彦范的弟弟桓玄范,任官到常州刺史;桓臣范,任工部侍郎。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六·李心传
  麟台故事后序·程俱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二·佚名
  卷十·张廷玉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五十·祁韵士
  二八 鲁迅在S会馆·周作人
  张裕传·李延寿
  薛道衡传·李延寿
  曹利用传·脱脱
  艾毓初传·张廷玉
  解缙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五·佚名
  卷一百六·佚名
  序三·捧花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阮秀实·唐圭璋

      秀实号梅峰,兴化军人。早见知于赵蕃。岳珂主淮南饷,秀实妙年布衣登门。游贾似道之门最久,人号阮怪。咸淳初,摄芜湖茶局。卒年八十馀。   酹江月   庆王漕六十九   汉庭用老,想君王、也忆潜郎白首。底事煌煌金玉

  • 第十五出 逆氛·李渔

    〖番卜算〗(净引众上)攘臂一声呼,豪杰齐来附。伫看唾手建雄图,叙绩分茅土。孤家久怀大志,欲建雄图。向来磨砺以须,今始相机而动。闻得皇上被奸臣煽惑,终日微服私行,朝政废弛,人心摇动。我若不乘此兴兵,入承大业,更待何时?所虑者师

  • 卷之九·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九张祜二投河阳右仆射黠虏构搀抢, 【应作「欃枪」或「搀枪」。】 将军首出征。万人旗下泣,一马阵前行。对敌枭心死,冲围虎力生。雪霜齐擐甲,风雨骤扬兵。指点看鞭势,喧呼认箭声。狂胡追过碛,贵主夺还京。黑夜

  • 卷三百五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五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七十六 罗泰【字宗让三山人】 洪佥宪山水 昔闻李太白读书匡庐峯林卧谐清适仙游蹑高踪有时诵声歇野服披蒙茸虹桥缓孤影岩云远相从白蜺落银汉泻破青芙

  • 御选宋诗卷七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七言絶句七陆防倚阑故山未敢説归期十口相随又别离小雨初收残照晚阑干西角立多时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复来招不往送酒觧酲因小饮江月馆江驿春酲半日留更烦送酒为扶头栁花漠漠嘉陵岸别是天涯一

  • 戴复古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人。所居有石屏山,因以为号。不仕,尝登陆游之门,以诗鸣江湖间,楼钥称其“尤笃意古律。雪巢林监庙景思(宪)、竹隐徐直院渊子(似道)皆丹丘名士,俱从之游,讲明句法。又登三山陆放翁之

  •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洪武十年九月丙子朔太平府言繁昌县荻港镇贾所集户部委官收课岁计米八百九十余石宜于其地置税课局从之○免浙西民尝被水者今年田租敕曰去年浙西尝被水灾民人缺食朕尝遣官验户赈济今虽时和岁丰念去岁小民贷息必重既偿之

  • 卷五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七 朱批戴音保奏摺 雍正六年五月初三日巡察江南监察御史【臣】戴音保谨 奏为奏 闻请 旨事窃【臣】奉 命巡察江南自上年十一月十二日接受印信後即从上江一带稽查驿递察视墩台并密访盗窝谕

  •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吕思勉

    隋、唐两代的武功,是互相继续的。隋朝的武功,虽不如唐朝之盛,然而是唐朝开拓的先声。其规模,较汉代尤为广远。这也是世运进步,交通日益发达的缘故。中国历代的大敌是北狄。隋、唐时代,自然也是如此。后汉时,匈奴败亡,鲜卑继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 洪武四年秋七月辛亥朔,《存心录》成。上览之,谓诸儒臣曰:“朕观历代贤君事神之道,罔不祗肃,故百灵效祉,休徵类应,及乎衰世之君,罔知攸敬,违天慢神,非惟感召灾谴,而国之祸乱亦由是而致。朕为惧,每临

  • 80.班超投笔从军·林汉达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

  • 魏文彬·周诒春

    魏文彬 字雅庭。年三十岁。生于直隶密云县。兄文仲。业商。未婚。初毕业于北京汇文大学。得学士学位。任该大学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安姆斯学校。习普通文科。宣统二年。得学士学位。宣统三年。得硕士学位

  • 原序·袁仁

    左氏公羊氏谷梁氏皆传春秋者也传未必尽合乎经故昔人诗云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卓哉宋胡安国愤王氏之不立春秋也承君命而作传志在匡时多借经以申其说其意则忠矣于经未必尽合也况自昭定而后疎阙尤多嵗中不啻十余

  • 卷四十五·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四十五    元 郑玉 撰 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齐为鄎故国书高无?帅师伐我及清季孙谓其宰冉求曰齐师及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求曰居封疆之闲季孙告二

  • 卷十五·朱鹤龄

    <经部,书类,尚书埤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卷十五吴江朱鹤龄撰毕命金履祥曰分正之命惓惓于生厚之迁保厘之册汲汲于余风之殄迹商民之所为自秦汉言之坑戮诛夷而已而乃待之如此此所以为周家之忠厚也前儒谓东迁之后卫之俗

  • 第四 抵巇 1·王诩

    【原文】物有自然,事有合离①。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②也。巇者,罅也。罅③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眹④,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 旧式地主·果戈理

    短篇小说,果戈理著,《旧式地主》讲述了旧式地主阿法纳西·伊凡诺维奇·托斯托古勃和其妻子普利赫里娅·伊凡诺芙娜·托斯托古勃的简单、质朴、自然的一生。两位地主待人热情大方,对仆人尤其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均以佳酒美食

  • 慈幼便览·文晟

    清代文晟编写的一本儿科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首列小儿简要辨证,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验虎口法和虎口三关图,阐述幼科诊察之法;后列初生及一岁以内幼儿调护法及四十余种小儿病症诊治,对脐风、惊风辨治尤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