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80.班超投笔从军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文言叫做“投笔从戎”)。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个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带着随从人员三十六个先到了鄯善(在今新疆境内,鄯音shàn)。鄯善原来是归附匈奴的,因为匈奴逼他们纳税进贡,勒索财物,鄯善王很不满意。但是这几十年来,汉朝顾不到西域那一边,他只好勉强听匈奴的命令,这次看到汉朝派了使者来,他就挺殷勤地招待着他们。

过了几天,班超发现鄯善王对待他们忽然冷淡起来。他起了疑心,跟随从的人员说:“你们看得出来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儿。”

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想。刚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食来。班超装得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方?”

鄯善王和匈奴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那个仆人给班超一吓,以为班超已知道这件事,只好老实回答说:

“来了三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三十里地。”

班超把那个仆人扣留起来,立刻召集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大家跟我一起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就变了。要是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乡了。你们看怎么办?”

大家都说:“现在情况危急,死活全凭你啦!”

班超说:“大丈夫不进老虎洞,怎能掏得到小老虎(文言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到匈奴的帐篷周围,一面放火,一面进攻。他们不知道咱们有多少人马,一定着慌。只要杀了匈奴的使者,事情就好办了。”

大家说:“好,就这样拼一拼吧!”

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着三十六个壮士偷袭匈奴的帐篷。那天晚上,正赶着刮大风。班超吩咐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匈奴的帐篷后面,二十个壮士埋伏在帐篷前面,自己跟其余六个人顺风放火。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二十个人大喊大叫地杀进帐篷。

匈奴人从梦里惊醒,到处乱窜。班超打头冲进帐篷,其余的壮士跟着班超杀进去,杀了匈奴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所有帐篷都烧了。

班超回到自己的营房里,天刚发白。班超请鄯善王过来。鄯善王一看到匈奴的使者已被班超杀了,就对班超表示愿意服从汉朝的命令。

班超回到汉朝,汉明帝提拔班超做军司马,又派他到于阗去。明帝叫他多带点人马,班超说:“于阗国家大,路程又远,就是多带几百人去,也不顶事。如果遇到什么意外,人多反而添麻烦。”

结果,班超还是带了原来的三十六个人到于阗去。

于阗王见班超带的人少,接见的时候,并不怎么热情。班超劝他脱离匈奴,跟汉朝交好。他决定不下,找巫师向神请示。

那个巫师本来反对于阗王跟汉朝友好,他装神弄鬼,对于阗王说:“你为什么要结交汉朝?汉朝使者那匹浅黑色的马还不错,可以拿来给我。”

于阗王派国相向班超去讨马。班超说:“可以,叫巫师自己来拿吧。”

那巫师得意洋洋地到班超那儿取马。班超也不跟他多说,立刻拔出刀把他斩了。接着,他提了巫师的头去见于阗王,责备说:“你要是再勾结匈奴,这巫师就是你的榜样。”

于阗王早就听说班超的威名,看到这个场面,也吓得软了,说:“愿意跟汉朝和好。”

鄯善、于阗是西域的主要国家,他们结交了汉朝,别的西域国像龟兹(qiǖ cí,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疏勒(在今新疆喀什噶尔一带)等也都跟着跟汉朝和好了。

西域各国从王莽执政时期起,跟汉朝不相往来已经有六十五年。到了这时候,才恢复张骞通西域时期的那个局面,双方又经常有使者和商人交往。

过了两年,汉明帝死去,他的儿子刘炟(dá)即位,这就是汉章帝。

猜你喜欢
  庄宗纪三·薛居正
  卷五百十六 列传三百三·赵尔巽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七·佚名
  卷二百五十·杨士奇
  卷之二十九·佚名
  一○六四 谕内阁全书四分告竣所有总裁总阅总纂等交部从优议叙·佚名
  九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卷之七十八·祁韵士
  王元感传·刘昫
  孔纬传·刘昫
  耶律袅履传·脱脱
  ●图民录卷一·袁守定
  卷七十七·佚名
  卷首·叶隆礼
  周楚声·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舟归蓬海·丁耀亢

    (且扮舟于上)横看成海侧成峰,远近浮沉一任风。不识蓬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舟中。俺奉仙师成连之命,曾将渡海铁船赁与何生远游。今道果完成,将还仙岛,正好交还原船,使他凌虛而去。众相公,好顺风,好顺风!今日回东海去

  • 卷十三·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後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三     宋 陈起 撰曾由基 由基三山人 题画梅水仙山矾三友图 野梅清靖节水仙韵坡公山谷秀而野厥有山矾风陶苏黄三君时异风味同後人思典刑写入画图中 赠贵官

  •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二禇亮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博览工属文太宗为秦王时以亮为王府文学每从征伐尝预秘谋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卒谥曰康诗一卷祈谷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正月上辛祈谷於南郊降神用豫

  • 列传第十二·刘昫

    ○李纲 子少植 少植子安仁 郑善果 从兄元璹  杨恭仁 子思训思训孙睿交 恭仁从孙执柔 恭仁少弟师道 皇甫无逸 孙忠 李大亮 族孙迥秀 李纲,字文纪,观州蓚人也。祖元则,后魏清河太守。父制,周车骑大将军。纲少慷慨有

  • 卷三百四十四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七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庚子朔,以董氈為進奉使,廓州刺史李叱納欽為勝州團練使。   辛丑,賜文彥博燕於瓊林苑,上製詩以賜之。   劉昌祚乞於米脂寨中路置堡。樞密院言:「米脂寨去綏德差遠,然自收復以來,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五·佚名

    万历元年七月己卯朔 上享 太庙○封德王载墱世子翊金□管嫡第一子常邦□清为世孙○兵部尚书谭纶参车驾司主事熊敦朴厌簿部属及狂悖怠玩之状乞行罢黜敦朴坐谪两浙运判 初建商丘县儒学先是附于府学巡按褚鈇以为请○工

  • 第十六章 赤壁賦·林语堂

    蘇東坡現在過得是神仙般生活。黃州也許是瞅隘骯髒的小鎮,但是無限的閒暇、美好的風景、詩人敏感的想像、對月夜的傾心、對美酒的迷戀——這些合而為一,便強而有力,是以使詩人的日子美滿舒服了。在莊稼已然種上,無金錢財務

  • ·禀制军左宫保季高·丁曰健

    窃职道现奉抚宪行知,钦奉谕旨:&ldquo;补授台湾道员缺。&rdquo;自揣庸愚,膺兹重任,才力已恐不胜;况久患病症,今始就痊,精神亦有未逮。但台湾现当军务紧急,仰荷恩施逾格,敢不竭尽驽骀,勉图报称!现拟克日配船东渡。惟

  • 卷六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元成宗时郑介夫上奏曰窃谓释道之教与夫子之道并立为三不知释道之所谓教者何事背弃君亲毁灭纲常舍本逐末以此教人可乎明知其非而趋从愈广盖辟之者不针其病彼得以

  • 三年·佚名

    (壬寅)三年清康熙元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乙亥,淸國改元康熙。○夜木星入氐星。1月2日○丙子,太白晝見。○復嘉山、遂安兩縣爲郡。初以綱常罪人胎生之邑,降爲縣,至是限滿復號。○以兪棨爲吏曹參議,鄭繼冑爲司諫,吳竣爲判義禁,李

  • 卷十四·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十四安溪李光坡撰○大司乐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注曰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成均之灋者其遗礼可灋者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文王世子曰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然则

  • 第十二 符言 3·王诩

    【原文】听之术曰:勿坚而拒之①。许之则防守②,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位术正静,其莫之极③欤。右主德④。【注释】①“听之”句:勿坚,又作勿妄。陶弘景注:“崇德之术,在于恢弘博纳。山不让尘,故能成其高

  • 庄公·庄公三十一年·左丘明

    【经】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夏四月,薛伯卒。筑台于薛。六月,齐侯来献戎捷。秋,筑台于秦。冬,不雨。【传】三十一年夏六月,齐侯来献戎捷,非礼也。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诸侯不相遗俘。 译文 三

  • 卷二十一·佚名

    △如来品之二诸有不信佛,如此众生类。当就于厄道,如商遇罗刹。诸有不信佛者,阎浮利地有众多贾客。共相率合入海采宝。正值回波恶风吹坏大船。复有诸人乘弊坏船。顺风流迸堕罗刹界。众多罗刹女辈。颜貌端正众宝自婴珞身前

  • 人天眼目卷之六·智昭

    宗门杂录岩头三句 咬去咬住 欲去不去欲住不住 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师上堂云。大凡唱教。从无欲中流出三句。秖是理论。咬去咬住。欲去不去。欲住不住。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并不知方所。明眼汉没窠

  • 桂苑笔耕集·崔致远

    新罗(今朝鲜)人崔致远撰,共二十卷。系作者在入唐留学、进士及第后调任宣州溧水县尉以及后来被诸道行营都统高骈辟为都统巡官期间所撰写的诗、赋、表状文告等公私之作。此书今存,是我们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新唐

  • 正法念处经·佚名

    梵名Saddharma -smr!ty-upastha^na-su^tra 。凡七十卷。北魏般若流支译。音译萨怛啰麻悉麻啰地乌婆萨怛拏拏麻苏怛啰。又作正法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起于外道以身口意三业诸问题质问新出家之比丘,世尊乃对此

  •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知礼

    一卷。宋知礼撰。其法孙继忠集成之。四明沙门,谨用为法之心,问义于浙阳讲主昭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