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周广顺三年九月敕:“入厚载门内向东横街东地房宇,宜令弘文馆、集贤院于此分擘廨署。”

汉乾祐二年十二月敕:“故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高从诲,宜令太常定谥。”〈故事:臣下请谥,故吏陈行状,上考功,覆奏下,乃议谥。今降敕,新例也。〉

后唐同光二年四月,史馆奏:“本朝旧制,中书并起居院诸司及诸道州府,合录事件报馆如右:时政记,〈中书门下录送。〉起居注,〈左右起居郎录送。〉两省转对、入阁待制、刑曹法官、文武两班上封章者,〈各录一本送馆。〉天文祥变、占候征验,〈司天台逐月录报,并每月供送历日一本,祥瑞礼部逐季录报,并诸道合画图申送。〉藩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四夷入寇、来降,〈表状中书录报,露布兵部录报,军还时并主将姓名,具攻陷虏杀级数,并所因由录报。〉变改音律及新造曲调,〈太常寺具录所因,并乐词牒报。〉法令变革、断狱新议、赦书德音,〈刑部逐季具有无牒报。〉详断刑狱、昭雪冤滥,〈大理寺逐季牒报。〉州县废置、及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有旌表门闾者,〈户部录报。〉有水旱虫蝗、雷风霜雹,〈亦户部录报。〉封建天下祠庙,叙封、进封邑号祠,〈司封录报。〉京百长官、刺史以上除授,〈文官吏部录报,武官兵部录报。〉诸色宣敕,〈门下中书两省逐月录报。〉王公百官定谥,〈考功录行状并谥议,逐月具有无牒报。〉宗室任官课绩,并公主出降仪制,〈宗正寺录报。〉刺史、县令有灼然政绩者,〈本州官录申奏,仍具牒报。〉应硕德殊能、高人逸士、久在山野、著述文章者,〈本州县不以官秩,勘问的实申奏,仍具录报。〉应中外官薨已请谥者。〈许本家各录行状一本申送。〉右乞宣下有司,条件施行。”从之。

长兴三年二月,司天台奏:“奉中书门下牒,令逐年申送史馆十一曜细行历并周天行度、祥变等。当司旧例,祇依申星曜事件,不载占言。”敕:“宜令司天台密奏留中外,其馀凡奏历象、云物、水旱等事,及诸州府或奏灾祥,一一并申送史馆。”

晋天福六年二月敕:“有唐远自高祖,下暨明宗,纪传未分,书志咸阙。今耳目相接,尚可询求,若岁月寖深,何由寻访?宜令户部侍郎张昭、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先等修撰唐史。仍令宰臣赵莹监修。”其年四月,监修国史赵莹奏:“奉敕同撰唐史起居郎贾纬丁忧,请以刑部侍郎吕琦、侍御史尹拙同修。”从之。寻改吕琦为户部侍郎、尹拙为户部员外郎,令与张昭等修唐史。其年四月,监修国史赵莹奏:

自李朝丧乱,迨五十年,四海沸腾,两都沦覆,今之书府,百无二三。臣等虔奉纶言,俾令撰述,褒贬或从于新意,纂修须按于旧章。既阙简编,先虞漏略。今据史馆所阙唐书实录,请下敕命购求。

况咸通中宰臣韦保衡与蒋伸、皇甫燠撰武宗、宣宗两朝实录,又光化初,宰臣裴贽撰僖宗、懿宗两朝实录,皆遇国朝多事,或值銮舆播越,虽闻撰述,未见流传。其韦保衡、裴贽合有子孙,见居职任,或门生故吏,会托纂修,闻此撰论,谅多欣惬。请下三京诸道及中外臣寮,凡有将此数朝实录诣阙进纳,请量其文武才能,不拘资地,除授一官。如卷帙不足,据数进纳,亦请不次奖酬,以劝来者。

自会昌至天祐,垂六十年,其初李德裕平上党,著武宗伐叛之书;其后康承训定徐方,有武宁本末之传,如此事类,记述颇多。请下中外臣寮及名儒宿学,有于此六十年内撰述得传记,及中书、银台、史馆日历、制敕册书等,不限年月多少,并许诣阙进纳。如年月稍多,记录详备,请特行简拔,不限资序。

臣与张昭等所撰唐史,祇叙本纪以纲帝业,列传以述功臣,十志以书刑政。本纪以纲帝业者:本纪之法,始于春秋,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刑政无遗,纲条必举,须凭长历,以编甲子,请下司天台,自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至天祐元年甲子,为转年长历一道,以凭编述本纪。

列传以述功臣者:古者衣冠之家,书于图籍,中正清议,以定品流,故有家史家传、族谱族图。江左百家,轩裳缀轨;山东四姓,簪组盈朝。隋、唐以来,勲书王府,故士族子弟,多自纪世功,贵载简编,以光祖考。请下文武两班及藩侯郡牧,各叙两代官婚名讳、行业功勲状一本。如有家谱家牒,亦仰送官,以凭纂序列传。”

十志以书刑政者:五礼之书,代有沿革,至开元刊定,方始备仪,洎宝应以来,典章渐缺。其谒款郊庙,册拜王公,摄事相仪之文,车辂服章之数,请下太常礼院,自天宝以后,至明宗朝以来,五礼仪注,朝廷行事,或异旧章,出处增损,节文一一备录,以凭撰述礼志。

四县之乐,不异前文,八佾之容,或殊往代。隋、唐以来,乐无夷夏,乃有文舞、武舞之制,立部、坐部之名。天宝之初,云韶大备,天宝之后,音律渐衰,郊庙殿庭,旧章斯缺。及咸秦荡覆,锺石沦亡,龙纪反正之年,有司特铸悬乐,旋宫之义,徒有其文。请下太常寺,其四悬二舞,增损始自何朝,及诸庙乐章舞名,开元十部兴废本末,一一按录,以凭撰集乐志。

刑名之制,代有轻重,隋、唐以来,疏为律令,累朝继有制敕,相次增益,旧条格律之文,未能画一。请下大理寺,自著律令以来,后敕入格条者,及会昌以来,所断疑狱,一一关报,以凭撰述刑法志。

律历五行,天文灾异,史书实录,前代具书。自唐季乱离,简编沦落,太史所奏,不载册书。请下司天台,自会昌以来,天文变异,五行休咎,历法更改,更据朝代年月,一一条录,以凭撰集天文、律历、五行等志。

唐初定官品令,三公、三师为第一品,尚书令、仆射为第二品,两省、御史、台、寺、监长官,六尚书为第三品。自定令以后,官品继升,比诸令文,前后同异。又有兼、摄、捡校之例,资授、册拜之文,军容或盛于朝仪,使务渐侵于省局,以此官无定令,位以赏功,台府之权,随时轻重,求诸官志,前代无闻。请下御史台,自定令以后,文武两班品秩升降,及府名使额,寺署废置,官名更改,一一具析,以凭撰述职官志。

唐初守边则有都督、总管之号,开元命将,则有节度、按察之名,故四塞之内,刺史多没于戎夷;九牧之中,乘宠遂邀于旄钺。山河异制,名额实繁。请下兵部职方,自开元以来,山河地里、使名军额、州县之废置,一一条列,以凭撰述郡国志。

唐初以降,迄于开元,图书大备,历朝纂述,卷帙实繁,若不统而论之,何彰文雅之盛。请下秘书省,自唐以来,古今典籍,经史子集,元撰人名氏,四部大数报馆,以凭撰述经籍志。

右所陈条例如前,请下所司。

从之。其月,起居郎贾纬奏曰:“伏以唐高祖至代宗已有纪传,德宗亦存实录,武宗至济阴废帝凡六代,惟有武宗实录一卷,馀皆缺略。臣今捜访遗文及耆旧传说,编成六十五卷,目为唐朝补遗录,以备将来史官条述。”至开运二年六月,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纪、志、列传共二百二十卷,并目录一卷,都计二十帙。赐监修宰臣刘昫、修史官张昭远、直馆王伸等缯彩银器各有差。

后唐天成三年十二月,史馆奏:“据左补阙张昭状:‘尝读国书,伏见懿祖昭烈皇帝自元和之初,献祖文皇帝于太和之际,立功王室,陈力国朝。太祖武皇自咸通后来,勤王戮力,翦平多难,频立大功,三换节旄,再安京国。庄宗皇帝亲平大憝,奄有中原。傥阙编修,遂成湮坠。伏请与当馆修撰,参序条纲,撰太祖、庄宗实录者。’伏见前代史馆,归于著作,国初分撰五代史,方委大臣监修。自大历后来,始奏两员修撰,当时选任,皆取良能,一代之书,便成于手。其后源流失绪,波荡不还,冒当修撰之名,曷扬褒贬之职。及乎编修大典,即云别访通才,况当馆职在编修,合令撰述。”敕:“宜依。”

四年七月,监修国史赵凤奏:“当馆奉敕修懿祖、献祖、太祖、庄宗四帝实录,自今年六月一日起手,旋具进呈。伏以凡关纂述,务合品题,承乾御宇之君,行事方云实录;追尊册号之帝,约文祇可纪年。所修前件史书,今欲自庄宗一朝,名为实录,其太祖以上,并目为纪年录。”从之。其年十一月,史馆上新修懿祖、太祖纪年录共二十卷,庄宗实录三十卷。监修宰臣赵凤、修撰张昭远吕咸休各赐缯彩银器等。

应顺元年闰正月,平章事监修国史李愚与修撰判馆事张昭远等,进新修唐功臣列传三十卷。

清泰三年二月,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姚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 王罴 子庆远·令狐德棻
  列传第四十 刘瓛明 僧绍 庾易 刘虬·李延寿
  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六·张廷玉
  卷二百六十一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之九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五十二·佚名
  九四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清单并报前获各书分别办理呈送折·佚名
  卷之九十六·祁韵士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八·佚名
  史记集解卷六十八·裴骃
  第三十六章 平甘援陕·冯玉祥
  ·考试示谕·丁曰健
  卷十五廏库律·窦仪
  卷106·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477_1 【怀古】李涉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卷477_2 【咏古】李涉   大智思济物,道行心始休。垂纶自消息,岁月任春秋

  • 御定曲谱卷五·王奕清

    【南仙吕宫羽调】仙吕宫引子卜算子病染身着地【韵】气咽魂离体【韵】拆散鸳鸯两处飞【韵】多少衔寃意【韵 拜月亭】【体字少字上声两处二字上去声相连俱妙病字气字拆字可用平声多字可用仄声首句用仄仄仄平平不押韵亦

  • 诸先生社长姓氏·朱隗

    诸先生社长姓氏 【 共四百五十八人】陈继儒 【 仲醇眉公】 利瓦伊祯 【 本宁】 董其昌 【 玄宰思白】高攀龙 【 景逸】 叶向高 【 进卿台山】 黄汝亨 【 贞父】邹建光 【 彦吉愚公】 葛一龙 【 震甫】 王思任 【 季重

  • 卷八·王世贞

    ○召故相敕札我朝超用内阁大臣,未有如张永嘉之笃者,真所谓家人父子也。按:嘉靖十五年,致仕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张孚敬表启问安,仍疏贺册嫔。上优诏答之,遣锦衣卫副千户刘昂视孚敬于家,赐之敕,曰:“卿以内阁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三节学事·佚名

    第一 谕示第二 谕示第三 碑文第四 碑文第五 碑文第六 碑文第七 执照第八 执照第九 典字人第一○ 谕示(谕董事金兴文)第一一 执照第一二 恳批字第一三 垦批字第一四 执照第一五 执照第一六 执照第一七 执照第一八 退耕杜

  • 周书·冏命·佚名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嗣先人宅丕后,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小大之臣,咸怀忠良。其侍御仆从,罔匪正人,以旦夕承弼厥辟,出入起居,罔有不钦;发号施令,罔有不臧。下

  • 卷二十一【起宣公元年尽四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一【起宣公元年尽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逹疏宣公【音义】【陆曰宣公名倭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子母敬嬴谥法善问周逹曰宣】【疏】【正义曰鲁世家云宣公名

  • 松阳讲义卷六·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子贡问曰赐也何如章这一章因论子贡而见圣门之人才远出流俗之上通节俱是赞词大全朱子谓子贡毕竟只是器非不器也此是推言外之意不是夫子此时口气集注云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欤一抑一扬原

  • 第四章 6·辜鸿铭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辜讲孔子说:“目前,我还没发现有谁真正热爱品德高尚的生活,或者有谁

  • 二十四  天志中·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为仁义者,则不可不察义之所从出。”既曰不可以不察义之所欲出,然则义何从出?子墨子曰:“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自贵且知者出。”何以知义之不从愚且贱者出,而必自贵且知者出也?曰

  • 禅相品第十四·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大庄严禅定轮。若菩萨成就此轮。从初发意断除五欲。是则堪为声闻辟支佛福田。一切众生守护供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禅有二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云何名世间禅。若菩萨依於阴相。染著欲界色界

  • 释 海 潮 音·太虚

    海潮音第一年第一期出版,我便要作一篇释海潮音,因没有工夫,搁到今日,而第二年第一期又要催著付印矣。但依旧没有工夫能详详细细解释,故祗可笼统将大概意思略为表示,求阅者为我原谅。一、释海  豁通无住之谓海,深广无际之谓

  •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妙吉祥菩萨于中夜分。复为诸菩萨宣说菩萨藏法门。告诸菩萨曰。诸大士。当须了知菩萨藏法门。未有一法非菩萨藏摄。所有世间出世间法。有为无为。若善不善

  • 畏斋集·程端礼

    元代诗文别集。6卷。程端礼撰。《畏斋集》原本久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程端礼诗文百余篇,重新类编为《畏斋集》6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2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

  • 马氏文通·马建忠

    原名《文通》。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汉语语法著作。十卷。清·马建忠著。分为“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正名”篇介绍基本概念; “实字”、“虚字”篇分析各类实词、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将实字

  • 千金要方·孙思邈

    又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中医学方书著作。30卷。唐朝孙思邈撰于652年。宋校正医书局1065年曾组织著名医学家林亿等予以校刊。日本珍藏有未经林亿等校正之宋刊本等2部残卷。1600多年来,中、日两国《千金

  •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佚名

    《上清高上龟山玄箓》,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内载真文、符箓数种,言书符伏魔之法。其内容文字大致与《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九灵太妙龟山玄箓》第二卷相同,但真文、符图稍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