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二十三

王应熊 吕大器(子潜) 文安之

王应熊吕大器(子潜)文安之

王应熊字非熊,巴县人。万历癸丑(一六一三)进士。天启中,历官詹事;以忧归。

崇祯三年(一六三○),召拜礼部右侍郎。疏论中官事,而语皆迎合帝旨,以是蒙眷注;给事中冯元飙发其贪污状,帝不省。应熊博学多才,熟谙典故。性溪刻强很,人多畏之。周延儒、温体仁援以自助;及延儒罢,而体仁援益力。六年(一六三三)冬,廷推阁臣,应熊不与,特旨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命下,朝野胥骇。八年(一六三五)正月,流寇陷凤阳,毁皇陵。巡抚杨一鹏,应熊座主也;巡按吴振缨,体仁姻也。二人恐帝震怒,留一鹏、振缨疏未上,俟恢复报,同上之;拟旨,令抚按戴罪。范淑泰劾其改一鹏疏月日欺诳状;应熊亦屡疏辨。最后,给事中何楷奏言:『故事:奏章非奉旨,邸报不许抄传。臣疏于十四日奉旨,应熊乃于十三日奏辨;旨未下,应熊何由知?且旨未由科钞,先送锦衣堂上,是疏可不由科钞矣』。应熊始具疏引罪;因言:『以阁臣钞阁疏,与外廷少异;身受指摘,与探他人事少异』。帝卒恶其漏泄,下应熊家人及直日中书七人于狱。狱具,家人戍边,中书贬二秩;应熊乃乞休去。延儒再召,力引之;应熊未至而延儒已罢归。比应熊至,请召对,不许;请归田,许之。乃渐沮归。

南都立,以张献忠残破四川,改应熊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应熊疏言:『蜀境西北接郧东,抵夷陵;西南由建昌,通云南;东南由遵义,通贵州。今寇踞成都,蜀人殆无孑遗。议者谓李贼在陕,献忠必不北向。然李贼自七月入蜀,虚喝保宁、顺庆之吏民而制之;一旦为献贼所驱,则献忠之无顾畏可知矣。川陕总督宜提兵复保宁,牵贼北顾,臣得合黔、滇之力以捣其空虚。广西、郧阳许臣节制,则缓急可以呼应。臣名总督四省,而兵止于黔、饷止于滇,不几轻视巨寇乎』?乃命楚、郧、贵、广悉听节制。应熊又劾巡抚马体干纵兵淫掠,下所司逮讯。命未达而南都亡,应熊在蜀不能有所为。曾英请屯田重庆,亦不许。久之,参将杨展等复川南州县,应熊始会总督樊一蘅檄诸路并进,驻遵义。

丙戌(一六四六)冬,献贼死;其党孙可望以余众陷佛图关,犯重庆。英与体干皆力战死,而应熊弃遵义遁入毕节卫。未几,卒。一子阳禧,死于兵;竟无后。

吕大器字俨若,四川遂宁人。崇祯戊辰(一六二八)进士,授行人。擢吏部主事,乞假归。以邑城庳恶,倡率修筑。工甫完而贼至,佐有司拒守,城获全;增秩一等。出为关南道参议,迁固原副使;讨长武贼,以穴地火攻法灭之。十四年(一六四一),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劾罢总兵柴时华。数破敌,西陲略定。十五年(一六四二)六月,擢兵部添注右侍郎。

大器负才,性刚躁,善避事。见天下多故,惧当军旅任,以「五不堪、四不可」自揭吏科;言己好酒色、近财,必不可用。给事中某劾之。诏趣令入京,诡称疾不至;严旨切责,亦不至,命所司察奏。明年三月,始至;命以本官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螺山之败,大器所部无失;增俸一等。未几,以保定息警,罢总督官,特设江西、湖广、应天、安庆总督驻九江,大器任之。左良玉以侯恂故,疑大器图己,札九江称疾不进;大器诣榻前慰劳,疑稍释。已而所部兵与良玉兵私斗,焚南昌关厢;廷议改大器南京兵部右侍郎兼礼部事,以袁继咸代之。

南中之议立君也,大器主钱谦益、雷演祚言,立潞王常淓;议未定,而马士英及诸将拥福王至。王既立,迁大器吏部左侍郎。李沾以恶张慎言故,迁怒大器;上「勋臣愤激有因疏」云:『当马士英手札迎立皇上,黎明集议,大器绾礼、兵二部印,纡回不前。刘孔昭怒形于色,臣等面折大器,因得俯首就列。清晨迎驾,大器又欲停留。文臣启事屡登、武臣封爵未定,所以有殿上之争也』。上曰:『效忠定策诸臣,朕已鉴知;余不必深求』。大器遂乞罢,不许。既士英与孔昭比,欲尽起「逆案」诸人,先荐阮大铖。大器知必不为时所容,乃倡言以攻士英;疏曰:『近年温、周擅权,老成凋谢;奸庸偾事,中原陆沈。皇上中兴,一时云蒸蔚起;不意马士英浊乱纪纲、颠倒邪正!士英非以贿败遣戍、借名知兵而为凤督者哉?重兵入朝,腼颜政府。南国从来蔼蔼,一经唆拨,而殿陛喑哑叱咤者,藐至尊为赘旒矣。「逆案」一书先帝手定,而士英悍然不顾;目无先帝,何论陛下!且士英有何劳绩?倏而尚书宫保、倏而金吾世荫,其子以铜臭列衔都督、女弟之夫未履行阵冒授总戎;若越其杰、田仰、杨文骢等皆先朝罪人,尽登膴仕。名器僭越,莫此为甚!总之,吴甡、郑三俊,臣不谓无一事之失,而端方亮直,终为海内正人之归;士英、大铖,臣不谓无一技之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疏入,上勖以和衷体国。会刘泽清又劾其心怀异图,遂致仕去。大器虑有后祸,以手书「监国告庙文」送内阁,明无他意。士英憾未释,嗾李沾复劾之。遂削籍,命法司逮治;而蜀地尽失,无可踪迹焉。

丙戌(一六四六)八月,隆武帝殂于汀州;两广总督丁魁楚、巡抚瞿式耜议奉桂王监国,大器与推戴,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王奔梧州,大器弃官入蜀。戊子(一六四八),督师王应熊卒于毕节卫;进大器少傅代之,赐剑便宜行事。时朱容藩谋据蜀,自称「监国荡寇将军」;李占春为其所惑。按部至涪州,占春来谒;大器察其可用,深相结,劝其诛容藩自赎。占春感悟,容藩因败死。大器欲遍观诸将能否,入遵义。王祥具橐鞬迎甚恭,大器知其无能为;太息谓李干德曰:『杨展志大而疏,袁、武忍而好杀,祥尤庸懦不足仗;蜀事尚可为乎』?一日,于石柱司夜遁,走黔之独山州;郁郁疽发背。明年,卒于都匀;谥「文肃」。

子潜,字孔昭;癸未进士。隐居湖州,不仕。

文安之字汝止,夷陵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进士,授庶吉士;进检讨,改南京国子司业,转祭酒。为薛国观所构,削籍归。弘光时,起詹事;隆武时,拜礼部尚书。皆以兵戈转侧,辞不赴。永历帝立,以瞿式耜荐,与王锡衮并拜东阁大学士;亦不赴。

庚寅(一六五○)六月,上在梧州;严起恒为首辅,王化澄、朱天麟次之。安之至,起恒让之居首辅,而己处其下。孙可望再乞「秦」封,安之持不予。后桂林破,上奔南宁。大兵日逼,云南又不可往;念川中诸镇兵颇强,欲结之共奖王室。自请督师,加诸镇封爵;上从之。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路军务,赐尚方剑便宜从事;进诸将王光兴、郝永忠、刘体仁、袁宗第、李来亨、党守素、王友进、塔天宝、马云翔、郝珍、李复荣、及谭宏、谭诣、谭文等十六营爵皆公侯,即命安之赍敕印行。可望闻而恶之,又衔其阻封议,遣兵伺于都匀止之,夺诸将敕印。留数月,安之乘间走贵州,将谒上于安龙;可望坐以罪,戍之毕节卫。

先是,可望设六部翰林等官,以任僎、范矿、马兆义、万年策为吏、户、礼、兵尚书并加「行营」之号,而僎最宠;后与方于宣屡词劝进,可望令待上入黔议之。上久驻安龙,可望遂自设内阁九卿等官,以安之为东阁大学士;安之不为用,走依刘体仁等以居。时李赤心、高必正窜广西宾、横、南宁间;赤心死,养子来亨代领其众,推必正为主。已而必正亦死,食且尽;畏大兵来逼,率众走川东,分据川、湖间耕田自给。川中旧将王光兴、谭宏等附之,众犹数十万。及己亥(一六五九)正月,上奔永昌;安之率体仁、宗第、来亨十六营由水道袭重庆以救滇。会谭宏、谭诣劫杀谭文,诸将不服;安之欲讨之,宏、诣遂以所部降于我大清。于是,诸镇尽散去。时上已入缅甸,地尽亡;安之郁郁,寻卒。

猜你喜欢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 列传一百五·纪昀
  金佗续编卷十一·岳珂
  诸葛忠武书卷八·杨时伟
  二八 西兴渡江·周作人
  四五 关于穿衣服·周作人
  陈详传·姚思廉
  张根传·脱脱
  耶律解里传·脱脱
  李如松传·张廷玉
  三四 到捕房·邹韬奋
  卷七十·佚名
  第三十四章 南北再分裂【宋辽金之和战】·钱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孝严·唐圭璋

      孝严字行先,吴兴人,将门之后。见齐东野语卷二十文臣带左右条,又见吴兴备志卷十八、卷二十三。嘉泰吴兴志卷十七、清乾隆刊本浙江通志卷一百二十五谓孝严中乾道八年(1172)进士。吴兴备志谓所中者乃武举。   念奴娇  

  •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范晔

    千乘贞王伉 平春悼王全 清河孝王庆 济北惠王寿 河闲孝王开 城阳怀王淑 广宗殇王万岁 平原怀王胜和帝子孝章皇帝八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庆,梁贵人生和帝,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寿、河间孝王开,四王不载母氏。千乘贞王伉,建

  • 列传第八十二·刘昫

    ○李抱玉 李抱真 王虔休 卢从史 李芃李澄 族弟元素 李抱玉,武德功臣安兴贵之裔。代居河西,善养名马,为时所称。群从兄弟,或徙居京华,习文儒,与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风。抱玉少长西州,好骑射,常从军幕,沉毅有谋,小心忠谨。 乾

  • 卷四百六十三·列传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脱脱

        ◎外戚上   杜审琦 贺令图 王继勋 刘知信刘文裕 刘美郭崇仁 杨景宗 符惟忠 柴宗庆 张尧佐   自西汉有外戚之祸,历代鉴之,崇爵厚禄,不畀事权,然而一失其驭,犹有肺附之变焉。宋法待外戚厚,其间有文武才谞

  • 卷六十二 志三十七·赵尔巽

      ◎地理九   △河南   河南:禹贡豫及冀、扬三州之域。明置河南布政使司。清初为河南省,置巡抚。雍正二年,升陈、许、禹、郑、陕、光六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升陈、许为府,郑、禹仍属州。乾隆九年,许复直隶。光绪末,郑复

  • 第八十八回 吕隆累败降秦室 刘裕屡胜走孙恩·蔡东藩

      却说大小苻女,并邀宠幸,与慕容熙欢爱数宵,大苻女娀娥,受封贵人,小苻女训英,受封贵嫔,两姊妹轮流伴寝,说不尽的凤倒鸾颠。但小苻女年既娇小,态愈鲜妍,更足令人生爱,所以得熙专宠,比阿姊还突过一筹。看官试想,两苻女貌本相同,只

  • 元明事类钞卷二·姚之骃

    地理门地幅员之广 元史元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直臣髙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一故其地北逾隂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隋唐宋以来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测景之所 元史当时测景之所二十有七东极髙丽西至滇池南逾朱崖

  • 绎史卷五十七·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楚庄王争霸【穆王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阳处父侵蔡楚子上救之与晋师夹汦而军阳子患之使谓子上曰吾闻之文不犯顺武不违敌子若欲战则吾退舍子济而陈迟速唯命不然纾我老师费财亦无益也乃驾以待子上

  • 宋一鹤传·张廷玉

    宋一鹤,宛平人。早年为童生时,他看到天下大乱就用心研究军事。崇祯三年(1630),他乡试中举,被任命为教谕,因别人推荐升为丘县知县,又因为别人推荐被加官东昌同知,仍然办理知县的事务。巡按御史禹好善认为一鹤懂得军事,向朝廷推

  •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一人物志一百三十一列女传十一八旗满洲列女传九镶黄旗满洲候补笔帖式穆腾额之妻黄氏镶黄旗满洲护军三达色之妻乌里特氏镶黄旗满洲领催善保之妻富氏镶黄旗满洲领催达色之妻瓜勒佳氏

  • 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四人物志一百二十四列女传四八旗满洲列女传二镶黄旗满洲马甲哈布纳之妻苏佳氏正白旗满洲前锋敦泰之妻席他喇氏【以上俱於康熙二十一年   

  • 杨润之·佚名

    杨润之先生小传杨先生名国枢字润之粤人幼时赴美留学不幸抱病而归旋复东渡日本求学考入明治大学法科习法律得辩护士学位回国后出而从政以知府分发奉天旋回沪受任会审公堂总翻译供职五年民五民六之交任外交办事处秘书长

  • 附錄·佚名

    ○誌文曰:於戲!洪惟我景宗德文翼武純仁宣孝大王,姓李氏,諱〈昀〉字,〈輝瑞〉肅宗大王之長子,顯宗大王之孫也。始肅宗,久無嗣爲憂,嬪張氏,以戊辰十月二十八日誕王,肅宗喜甚,召諸大臣謂曰:「國本未定,人心靡係,今日大計,不在他也。」遂

  • 书传卷十二·苏轼

    宋 蘓轼 撰周书康诰第十一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康叔封文王子封为卫侯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百工百官也播民和布法也周礼正月之

  • 淡水厅志·陈培桂

    地方志。作者陈培桂,广东高要人,1869年(清同治八年)任淡水同知。淡水设厅,始自1723年(雍正元年),但久无“厅志”。道光年间,台籍人士郑用锡辑有初稿四卷(即《淡水志略》);1867年,淡水同知严金清聘福建林豪续成志稿十

  • 诸师真诰·佚名

    诸师真诰,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元末明初道士所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书中罗列道教诸天尊神灵及真人祖师之名号、真诰,共四十一条。其中包括元始天尊号、上清号、泰清号、弥罗号、天皇号等神灵名

  • 南岳倡酬集·佚名

    一卷。《附录》一卷。宋朱熹、张栻、林用中撰。朱熹事迹见《晦庵集》条。林用中字择之,号东屏,福建古田人。尝从朱子游。此集作于乾道二年 (1166)十一月。此集前有张栻序,称“来往湖湘二纪,梦寐衡岳之胜。乾道三年 (1

  •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智圆

    佛典注疏。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智圆撰。四卷。是灌顶撰《大般涅槃经玄义》的注释书。依《玄义》次序,逐段疏解。先释作者,次释书名,再依次疏解正文内容。所引资料涉及内外诸典。见载于明、清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