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登传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他少年时丧父,努力学习,用法度约束自己。宣和年间,高登是太学生。金人进犯京城,高登和陈东等人上书请求杀六贼。朝廷中的大臣又建议和议,夺去种师道、李纲的兵权,高登和陈东再次到宫门去上书,军民不约而会集在宫门的有数万人。王时雍带兵想把这些人全杀死,高登和其他十人矗立不动。

钦宗即位后,提拔吴敏、张邦昌为宰相,吴敏又替前任宰相李邦彦平反昭雪,请求朝廷对李邦彦施加恩礼并重新起用他。高登上书说:“陛下由太子登上皇位,想必能为老百姓兴大利,除大害。陛下刚即位时,正是战争时期,朝廷政事都没理顺,人人希望赶快结束战争,亲眼看到改革政治,怎么任用吴敏、张邦昌为宰相呢?又采纳吴敏的党羽的话,布告朝内外,将要起用李邦彦,道路上的人没有不含恨离去的。这是陛下使天下人大失所望,我担心人心从此离散了。太上皇长期任用李邦彦等担任重要的职位,法度紊乱,老百姓忧愁怨恨,李邦彦并且每天都用国家太平的话来引诱和欺骗太上皇,以致国家遭受大祸,太上皇仓惶去南方巡幸,没有一个安宁的住处。君主受到屈辱,做臣的应该死,这些人应该都杀掉,如今他们仍然没受到处罚,自由放纵,结成朋党并且干那些奸邪的事,来蒙蔽陛下。陛下听从吴敏的请求,天下人将把陛下看成是昏庸的君主,人心从此离散了。”高登又上书说:“臣是普通百姓,出身微贱,但臣的话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不应该忽视啊。”于是高登一共上书五次,都没得到答复。高登就计划回到南方,忽然听说张邦昌等人分别被发配到边远的州郡,一时间奸邪的人相继被罢官斥退,和高登说的有十分之七八相符合,高登高兴地说:“这下可以把要说的话都说了。”他又上书议论罢免吴敏的事,没得到答复。

当初,金人到来,六馆的学生准备逃走,高登说:“君主还在这里,我们可以逃走吗?”他就和林迈等人请求跟随皇上,隶属聂山的营寨,而皇上果然没离开京城。金人退兵,吴敏怂恿学官编造高登等人的罪名,把他们逐退回乡。

绍兴二年(1132),高登在朝廷上当众奏对,他把自己的意见完全表达出来,没有顾忌和躲避什么,有关的官吏恨他直率,他被任命为富川主簿。提点刑狱董..听说高登这个人后,就传檄文让他来负责审理、判决六郡的案件,又任命他兼贺州学事。州学本来有土地、房屋,按法令被罢去归买马司所有,高登请求恢复州学原有的土地和房屋。郡守说“:买马、培养读书人哪件事急迫?”高登说:“买马确实急迫,但学校是讲究礼义的地方,一旦废罢,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还有什么区别?”郡守说“:你违抗上级嘛!”高登说“:治理天下所依靠的,是礼义和法度,如果要放弃这两方面,还有什么可说的?”郡守不能使他屈服,最后同意了他的意见。他负责处理案件,有个囚犯杀人,郡守判决说:“给他条活命,也是积阴德。”高登说:“阴德怎么可以有意去积累,杀人的人要处死,如果可以免去死罪,那么被杀死的人的冤屈什么时候能除去?”

高登任职期满,士大夫和老百姓请求留下他,但没被获准,他们就相继赠给高登钱五十万,不告诉自己的姓名,他们对郡守说“:高君贫困没有什么钱财可以依赖,希望太守劝他全部接受。”高登推辞,人们不答应,高登又不知把这些钱退还给谁,他就请求把钱放在州学中,买书向士大夫和老百姓表示感谢。高登回到广州,恰好新兴县发生大饥荒,帅守连南夫发布檄命让打开仓库,赈济饥民,又在野外做稀粥让饥民吃,想借贷的也可以,被救活的人数以万计。这年赶上大丰收,也补足了仓库中的粮食,老百姓投书请求留下他的有数百人,于是就奏请征用高登始终负责赈灾。

高登被召回京城,他就上了万言书和《时议》六篇,皇上看后认为很好,把他的《时议》六篇交给中书。秦桧恨高登讥议自己,不再向皇上汇报这些。

高登被授予静江府古县县令,他经过湖州时,湖州知州汪藻接待了他。汪藻留高登和他一起撰写《徽宗实录》,高登坚决推辞,有人说:“这可以提升官职。”高登说“:只是我没有这种想法。”就走了。广西帅沈晦问高登靠什么来处理县中的事,高登列出十多条原则告诉他。沈晦说“:这是古人的政事,现在的人都狡诈,恐怕行不通。”高登回答:“忠信可以在蛮夷地区实行,认为在我们这里不能实行,那是因为没诚心这样做。”豪强秦琥在乡间横行霸道,掌握官吏的生杀大权,号称“秦老虎”,县中的士大夫以下都被他所屈服。高登来了以后,他有很大的转变,高登赞赏他改恶从善,就安排他为学官。有一天,秦琥对高登有所请托,高登推辞了,秦琥大怒,谋划用破坏法度为名陷害高登。恰好有诉讼秦琥贪污学校钱的人,高登把秦琥叫来,当面指责他,十分严厉,呵斥他下去,高登向郡和有关部门汇报对秦琥以法治罪,秦琥忿恨而死,一郡的人都很高兴。

统帅胡舜陟对高登说:“古县,是秦太师的父亲从前任官的地方,太师实际是在这里出生的,怎么祭祀他呢?”高登说“:秦桧任宰相没有什么事迹,不应该建立祠堂。”胡舜陟大怒,摘取秦琥的事,调荔浦丞康宁来代替高登,高登因母亲有病辞官。胡舜陟就建了秦桧的祠堂并且亲自写了记,胡舜陟还诬陷说高登擅自杀人,皇上下诏把高登送到静江府处治。胡舜陟派矫健的兵卒去抓高登,正赶上高登的母亲死在船上,高登用藁草把母亲埋葬在岸边,他航海来到朝廷上书,请求用自己的官职赎罪,皇上怜悯他。友人中有位任右司的人,对他说:“丞相说曾在太学与您相识,你们如果能见上一面,那您一生的事都将不用忧虑,上书是徒劳的。”高登说:“我知道有皇上,不知道有掌权的大臣。”不久,中书上奏说没有用官赎罪的先例,仍把高登送交静江府治罪。高登回来埋葬了自己的母亲。办完事后就去静江府等待处治,而胡舜陟先因事获罪被投入狱中死了,高登的事才得以平反昭雪。

负责广州漕司的郑鬲、赵不弃征用高登担任归善县令,就让他出题考试,高登摘录经史中重要的话作为题目,让考生回答闽、浙水灾发生的原因。郡守李仲文就派人骑快马向秦桧汇报,秦桧听说后十分愤怒,因为以前的事使高登获罪,秦桧取得皇帝的同意后把高登编管到容州。漳州派使臣谢大作拿着这个命令给高登看,高登读完以后,就马上让谢大作上马,自己也跟着,谢大作说“:你可以回家一会儿,告诉家里一声,没有坏处。”高登说“:皇上的命令我不敢滞留。”谢大作很吃惊。当天夜里,巡检率领一百名士卒又来,高登说:“如果皇上让我死,我也应该拜谢诏敕以后就去死。”谢大作被高登的忠义所感动,为他流下了眼泪,他手拿着剑呵斥巡检说:“宰相的命令在我手中,没有别的话了。你想干什么,我应该以死来保护高登。”郑鬲、赵不弃也因此被降一级官职。

高登被贬后,以教书为生,高登对家中的事一点都不在意,只有听到朝廷所做的事有小失误时,他就皱着眉头不高兴,朝廷所做的事有大失误时,他就痛哭不止。临终前,他所说的都是天下大事。他去世二十年以后,丞相梁克家上疏讲了他的事。何万为漳州知州,把高登的事对朝廷讲了,朝廷追复他为迪功郎。他去世五十年后,朱熹为漳州知州,上奏请求嘉奖高登并录用他的后代,皇上赠他为承务郎。

高登侍奉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道,船走到封、康之间时,遇到大风,高登正在想没什么食物给母亲做早饭时,忽然有白鱼跳到他的跟前。他以独处和谨慎不苟为研究学问的根本,著有《家论》、《忠辨》等文章,他的《东溪集》在世间流传。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刘昫
  丙集·叶绍翁
  第一百十九回 日公使保留众罪犯 靳总理会叙两亲翁·蔡东藩
  ◎蕃夷(上)·徐天麟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双槐岁钞卷第五·黄瑜
  卷六·陈均
  二百零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李陈常代补曹寅亏欠不足求赐矜全摺·佚名
  第三十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二二○ 江西巡抚海成奏遵旨再行搜罗遗书分别进呈折·佚名
  二八 鲁迅在S会馆·周作人
  景云·周绍良
  三八、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考·钱穆
  附录六·孙中山
  四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九十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方壶存稿【二】汪 莘玉堂中赓任宫讲希夷惠诗韵宫讲先生句子香晦庵衣鉢有余芳松篁性本参天直杨栁情仍庇地长自恨此身真逆旅不知何日更传觞山人初自

  • 卷一百二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十六隄岸类五言古登隄望水        【梁】元 帝驱马河隄上非谓城隅游怀山殊未巳徒然劳九愁旅泊依邨树江槎拥戍楼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枣野良知叹瓠河今可俦愿假宣尼道

  • 御选宋诗卷五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八五言长律二蔡襄羣玉殿赐宴【有序】臣蒙恩宣召再至龙图阁观书羣玉殿曲宴伏以数千年间无此盛事臣忝职翰墨荣遇非常谨赋拙诗一首备载本末上干圣览无任战越之至治道承炎厯皇基亘万年深仁涵海

  • 春秋别典卷十四·薛虞畿

    鲁哀公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

  • 卷五十·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十 乐 雅乐二 乐图 丝之属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五十> 其制长三尺六寸六分象朞之日广六寸象六合弦有五象五行腰广四寸象四时前後广狭象尊卑上圆下

  • 卷二百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人物志八十九忠义传一【满洲八旗一开国至天聪八年共九十一人】【谨按昭忠祠列传久有成编凡仗节死绥之臣得预馨香均登简牍故自敬谨亲王以下凡大臣殁於王事者无不备书以见圣朝褒崇之典

  • 知罃赵武·苏辙

    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其义多于晋文,然桓公没而齐乱,其后不能复伯。文公子孙世为盟主,二百余年,与春秋相终始。其故何也?虽襄公、悼公之贤,齐所无有,然其所以保伯业而不失者,则有在也。伯者之盛,非能用兵以服诸侯之难,而能不用

  • 第八章 女子升平独立之制·梁启超

      一、今未能骤至太平,宜先设女学,章程皆与男子学校同。其女子卒业大学及专门学校者,皆得赐出身荣衔,如中国举人、进士,外国学士、博士之例,终身带之。  一、学问有成,许选举,应考,为官,为师,但问才能,不加禁限。其有举大统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成苦品第五   如是成立無常相已云何成立苦相。頌曰.   生爲欲離因. 滅生和合欲. 倒.無倒.厭離. 彼因爲苦相。   論曰.若法生時爲遠離欲因.若法滅時爲和合欲因.

  • 金刚般若论卷下·佚名

        无著菩萨造    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已说欲住处竟。今说离障碍住处。有十二种障碍对治应知。  何者十二障碍。一慢二无慢而少闻。三多闻而小攀缘作念修道。四不小攀缘作念修道而舍众生。五不舍众

  • 第七十六則 丹霞喫飯還具眼麼·胡兰成

    第七十六則丹霞喫飯還具眼麼舉:丹霞禪師問僧甚處來?僧云:山下來。霞云:喫飯了也未?僧云:喫飯了。霞云:將飯來與汝喫的人還具眼麼?僧無語。長慶問保福:將飯與人喫,報恩有分,為什麼不具眼?福云:施者受者兩俱瞎漢。長慶云:盡其機來。還

  • 卷第三十八·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十八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头首四节秉拂 大慧杲禅师结夏秉拂。声前逈逈一路子。黄面瞿昙不知。一句明明百草头。碧眼胡儿罔措。闹浩浩处静悄悄。静悄悄处闹浩浩。直下如王宝剑谁敢当头

  • 白云集·许谦

    四卷。元许谦(1270—1337)撰。一名《许白云先生文集》。许谦字益之,金华(今浙江)人。少孤,颖悟异常,稍长即力致于学,受业于金履祥。公卿累荐,不仕。暮年讲学从者千余人。晚年自号白云山人,世称白云先生。著有《白云集》、《

  • 韩集点勘·陈景云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历时三年。后以母

  • 济南纪政·徐榜

    《济南纪政》不分卷,明徐榜撰。徐榜,白水(今陕西白水县)人。万历进士。初官工部主事,出守济南,官至浙江右布政。作者在济南任太守四年,置社学,建明湖书院,有惠政。本书是作者在济南时所记治政事,但其中“杨化记”类小说体。本书

  • 公门果报录·宋楚望

    颜光衷曰。古云公门中好修行。何也。夫公门常常比较。时时刑罚。其间贫而负累。冤而获罪。愚而被欺。弱而受制。呼天控地。无可告诉。惟公门人下接民隐。上通官情。艰苦孤危之时。扶持一分。胜他人方便十分。宽假一次

  • 宝诰大全·佚名

    宝诰:也叫诰章,在道教中,原指神仙传达的“圣意”,如道教的经典著作《真诰》,后衍伸为赞颂神仙的骈文,是道门的特定文体之一。宝诰的平仄韵律十分严谨,多以歌咏形式赞美叙述道教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文字隐晦、精炼。

  • 三洞道士居山修炼科·佚名

    三洞道士居山修炼科,撰不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言道士居山修炼之道法科仪,分作十品:第一〈服气品〉,言修炼导引、吐纳之法。 第二〈授付服炁经方要诀品〉,内载辟谷长生药方及神符。